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觀點|祁小春:唐代書法及其風潮對日本的影響

觀點|祁小春:唐代書法及其風潮對日本的影響

一,隋代以及唐初中國書法對日本的影響

日本的書法歷史,在進入平安時期以前,也曾有過一段漫長的發展演進過程。早在飛鳥時代(五六九———六四二)的初期,聖德太子就曾遣小野妹子等留學生、留學僧作為遣隋使前往中國學習。他們長期旅居中國,認真學習、吸收中國文化。書法自然也是其中重要一環。當時的中國隋代,正盛行六朝書風,對日本遣隋使來說,自然深受影響。另外需要一提的是,時在由當高僧麗人曇徽來到日本,帶去了紙、墨的製作技術。其結果是使日本能獨立製作紙墨,為日本書法的發展與奠繁榮定了物質基礎。

遣隋使的頻繁往來西渡,將當時中國盛行的六朝書風帶回日本。中國文化對日傳播的形式,是以佛教為中心而展開的,當時書法用功,也都是服務於這一目的的。比如說日本的聖德太子就能寫得一手瀟洒而飄逸的六朝寫經書法。著名的《法華義疏》佛教經卷草稿,至今尚傳世。這篇草稿書風較自由,頗見筆力。因是草稿,寫時不需應規入矩,比起正式的經生所書的千篇一律的呆板寫經來,則能看到書者的個性來,這是日本現今傳世的最早真跡之一。

由於遣隋使對中國文化的引進更兼聖德太子直承其影響,故日本飛鳥時代,朝野上下競相效仿、風行中國六朝的寫經書風。進人白凰時期(六四六——七O七)正是中國的初唐,與前代相比,作為遣唐使的留學生、僧更加頻繁地被派往中國,學習唐文化。大化二年(六四六)日本天皇下詔改新,一切製法歸皆依唐為準則,大有全盤唐化的趨勢。此時期日本的書風自然也向初唐書風轉化。書法由實用性開始走藝術向性。由於當時百濟和高句麗國相繼滅亡,以前由此為中轉站向日本傳播中國南北朝文化的途徑消失。於是日本開闢了新的直接通往中國大陸的交通渠道。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傳播和影響也變得更具直接性了。

此時日本天智天皇御代(六六二——六七一)開設始立學校,學校里設書博士,專門教授書法。天武天皇十四年(六八六)位有名叫寶林的教化僧,書寫了佛教經典《金剛場陀尼羅經》此書法雖日寫經,但細細揣視,便能發現書風有明顯的刻意追求傾向。行家一看,大概無人不會聯想到唐代書家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來。是的,這說明了一個現象,即當時日本人已不滿足實用性的寫字,而對書法風格已有明顯的追求意識。此寫經有別於六朝寫經生的匠人作風,字體取縱長勢,結構緊密森嚴,大膽的露鋒起筆及急速的重頓捺法等特點,無不逼肖小歐。這篇寫經作品至今尚存,它對日本書道史,尤是其楷書的影響可謂意義重大和深遠。日本人對歐陽詢系統的楷書有殊特的偏愛。至今日本兒童初學大字時,皆以歐書為典範,極少習顏真卿、柳公權或趙孟項的。如後面將述及的日本磋峨天皇,就是一位酷愛歐書的人物。看來歐書在日本人心目中之所以具有如此神聖的地位,與這些淵遠流長的歷史背景不無關係的。到了奈時良代,日本的書風又有所變化,開始崇尚中國晉唐書風。謂晉所書唐風,是指東晉王羲之為主的晉大士夫及直承其緒流的唐代書家書風。其實日書本風崇尚總是隨唐代的時風改變為轉移的。人們知道,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於是舉國上下競相效法王書,時尚所趨,蔚然成風。拚命學習模仿唐文化的東贏扶桑,自不例外。奈良時代,以和銅三年(七一O)國都由藤原京遷至平城京(今奈良市)而告開始。此時日本國力增強,社會的經濟、文化得到空前發展,族貴階級的生活亦趨奢侈。在文化方面,詩文、和歌、美術、工藝、建築等十分昌隆興盛。書法——作為日本的國教,佛教經書寫傳播典的手段,漸漸成為貴族們寫書詩文、和歌的書寫手段,即由實用性朝藝術性邁方向進,其水平得到空前展發和提高,大批的遣唐史,不但帶回了唐代崇晉崇王的書法時尚,甚至還帶回了許多唐代書家真跡以及唐人雙鉤填墨,模寫的王羲之書法法帖。於是王羲之書法開始風行日本。日本著名古籍《萬葉集》中有就【大海之,底乎深目而,結羲之、妹心者、疑毛無】【君之手枕、觸羲之鬼尾】等語句。可想以見王之的羲大名在當時的日本是地怎樣深人人心了在當時的日本是地怎樣深人人心了。如又平平勝寶八年(七五六)五月二日,聖武天皇駕崩,六月二十一日的七七忌辰日,光明將皇后天皇在世時的珍藏品部全捐獻給東大寺。其物獻帖目中載有【書法二十卷、拓右軍晉王羲之草書、同羲之扇書法】之品目。據說其中【書二十法卷】共有八五百六十行,可想以象時當日之收藏本皇家富,數量之眾。現在,書聖王羲、之的真書法跡早已不存,人們只能憑著借歷代刻帖及以代唐雙鉤填墨本,模寫本來象想這位書聖的書法風貌。其中,最能反映王神書髓的是唐代雙鉤填墨本《喪亂帖》和《孔侍帖中》,但這些劇跡卻不存於中國而存於日本,並被認為就是當年光明皇后捐獻於東大寺的王書中物遺。提起光明皇后,她乃是日本書道史的一位舉足輕重的著名書法家。她的書法作品至今尚有存世,如她臨王羲之名帖《樂毅論》,即是其中一品。這篇臨書作品用筆挺堅剛勁,古盎然意,很難想是象位女流書家所為。有一點特別值得留意,即以此作現今與傳世刻帖中的《樂毅論》加比以較,風格殊不相近。另外不只是光明皇后,著名書家法藤原行成(九七二—— 一0二七)也曾臨寫不少王羲之尺犢法帖,而與今傳世的《淳化閣法帖》、《東書堂帖》中所同收名帖風格大異。因此可作如下推論:即酷愛王羲之書法的鄰邦日本,恰恰可能保存了更接近於王書風貌的東西,光明皇后和藤原行成所臨不敢說一定如此,但至少現存日本的《喪亂帖》、《孔待中帖》的存在,無可置疑地能證明這一點,日本保存了許中多國已失傳的文化產遺,這是不爭的事實。如近代楊守敬赴日訪中國失傳古籍,刻成著名的《古逸叢書》即是一例。

光明皇后除上述臨書外,還有《杜家立成雜書錄略》真跡傳世,此書風的確有別於凡俗,逸宕飄灑中略帶幾分頑固,用筆亦精到,很有些創獨性。細品此書,在用筆上與中國宋代米?比較近似,而米?卻比光明皇后晚生將近三百年。光明皇后生前不可能見到米?,時米?當時亦無緣能得見遠在桑扶光明皇后的翰遺。家大知道,米?當時是酷愛王書的並善學王書的著名書法家,光明皇后也是如此。二人在繼承王書的基礎上各有獨創,卻又有不謀而合之處。這不能不說一是段奇事佳話。其實,在中國書法史上,類似的例子亦有不少。如清代著名書家吳讓之、趙之謙等人以北魏書筆法寫隸書,風格勁挺茂密,與近代出土的東漢末期《甘陵相碑》逼似。東漢末期,正是漢隸向魏碑體變化過渡時期,而吳、趙等並未見過《甘陵相碑》,他們以魏碑筆法反溯漢隸,風格竟與《甘陵相碑》不約而同。為此王國維曾有一番精彩的議論::【甘陵相碑當在漢末矣,隸法健拔?肆,已開北碑風氣,不似黃初諸碑尚有東京承平氣象也。前人研精書法,精誠所至,乃與古人不謀而合。如完白山人篆書一生學漢碑額,所得乃與新出之漢太殘仆碑同。吳讓之、趙悲庵北以朝楷人法隸,所得乃與此碑同。鄧、吳、趙均未見二此碑,而千載吻合如此,所謂鬼神通之者非耶?】(《觀堂集林.跋甘陵相碑》)奈良時期書的法家除光明皇后外,還許有多人。他們都分別受王羲之等晉代書風和唐代書風書的強烈影響。至於以整個奈良時期的風尚,皆被晉唐風氣所取代,確立了日本書法史上的根深蒂固的傳統典範。

二、盛唐時期的書法對日本的影響及日本書道史上的【三筆】

日本的平安時代,承奈良時期的繁昌而成為日本歷史上極為繁盛的時期。此時,日本的經濟、文化、宗教、文學、藝術、美術等方等面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氣象。當一然這切都與積極學習效仿盛唐文化是分不開的。當時由於遣唐使的遣派較前代有增無減,交通亦較原先變得頻繁與方便。來到中國學習的遣唐使除了直接學習盛唐百般制度、宗教、文藝和各種技藝外,還直接學習了盛唐書法。這裡就以日本書道史上被為稱【三筆】的著名書家磋峨天皇、空海、橘逸勢以及最澄中為心,介紹他們是如何受唐朝書法風尚的影響,和對後世的日本書道史產生了怎樣的意義。日本僧空海名!將在面後專門介紹,在此先介紹一下【三筆】中的二人磋峨天皇、橘逸勢以及最澄。磋峨天皇(七八六——八四二)是日本第五十二代天皇,諱神野,桓武天皇的第二皇子。他自幼喜好學問、博通經史,尤以詩文書法成就法最高。日本書道史上,他與空海並稱日本書聖。磋峨天皇釀愛唐朝文化,凡事皆以唐製為準則,甚至連男女所著衣服式樣亦下令皆依唐式。在書法方面更是如此,他本人既自幼好書,擅長楷、草書。對既是詩人又是書家的空海和尚十分尊敬。據說他常設宴款招文人,命其賦詠詩文,並空命海即席揮毫。可見二人關係之深。空海曾渡中國,回來後將帶來的名品真跡獻磋呈峨天皇。其中有歐陽詢真跡一卷,天皇得之,愛不釋手。歐書對天皇書風的形成起大重了影響。皇上所喜,上行下效。結果如前文所述,歐書在日本深深地紮下了根,從天皇遺墨《李嶠百詠》書作,可以看出其受歐行書《千字文》的影響,然當,為作日本書聖的磋峨天皇書法,並不止拘於他人之法,具而是另有自己的書法風貌的。試看其著名遺翰《光定戒碟》,便可知天皇書法溫潤飄灑,自然生動而又獨具皇家的富貴氣。墨跡用筆變化豐富,間參以章草筆意,寫來輕鬆自如,不能不嘆服這位書聖高超的駕馭筆墨能力。字裡行間毫無定型的程式,實具大師風貌。橘逸勢(?——八四二)三十一代敏達天皇九代之後裔、橘諸兄之孫、右中牟人居之子。據說橘逸勢性格豪放,不拘小節。他於延曆二十年(八O四)隨遣唐使藤原葛野麻呂入唐。同行者還有空海和最澄。時年方二十歲左右。入唐後專心文學、書法。傳說他人唐後曾得到柳宗元的指點,詩文大進。在當時被唐人譽【橘秀才】大同元年(八O六) 與空海同時歸國。封但馬權守。他當時以書法名聲顯噪。弘仁九年(八一八)他為大內北面門額題字,此時書額者共有三人.!磋峨天皇、空海、橘逸勢,所稱以史稱【三筆】一時傳為美談。至於橘逸勢人唐後是如何學習書法,或向誰請教教書法一事,因無史料記載,不知其詳。但不難想像,,公在元八O四至八0六年,即空海、最澄、逸橘勢入唐期間,雖然歐陽詢虞世南已不在世,顏真卿也剛去世不久,但如柳公權、裴休、高閑等名家尚健在,懷素(七三七——?)亦可能有在世。那麼同在長安城內,空海、最澄、橘逸勢等人請去拜訪請教書法之事不是沒有可能的,當時長安作為國際都市,外國來者多集於此,中國文人士大夫亦多與之交往。如唐詩人錢起曾有《送僧歸日本》詩,李白亦有類似作品,可見一斑。故柳、裴、高等人斷不致於拒而不見,空海、最澄、橘逸勢等人亦不會坐失請教良機的,這點推測大約不是無根據的臆測吧。橘逸勢的書法究竟是什麼樣呢?為作傳世作品,有《伊都內親王願文》。但此是否為其手跡,尚無定論。不過從書法的清逸流美,極富才氣這點看,又似非一般俗手所能為。細細品味,此書法風格氣質極近晉人,若真是橘逸勢所書,那麼可以說他是受了唐太索崇來以尚晉王書風潮的影響,並且還相深當。非常遺憾的是橘逸勢作為一代書法大家,未能有一件可靠的真跡的傳世,在日本書道史上,這個缺憾近似於中國書法史上的王羲之。

最澄(七六七——八二二)作為三津首巨之子生於近江國(今滋賀縣)。幼名廣野。十二歲出家,法名最澄。延曆四年(七八五)十九歲時受戒於東大寺。稍後建立比顫山寺。三十八歲時與空海、橘逸勢一同入唐,學習佛教和書法。歸國時帶回了許多佛教經典和法帖名跡。弘仁九年(八一八)五十二歲時捨棄在東寺所受之戒,於比?山興建受大乘菩薩戒的大乘戒壇,並請奏磋峨天皇,但未獲赦准。至最澄死後的七日後,才赦准建立大乘戒壇,並贈溢傳教大師之號。在日本佛教史上,最澄與空海齊名,為極其重要的領袖人物。在日本書道史上的地位亦與空海、橘逸勢並駕齊驅,十分顯赫。但他卻未被列人【三筆】之列。這並不是說其書法造詣不高。現在日本研究的學者皆稱最澄實無愧於【三筆】。最澄書法自幼即學王羲之,書風也比較接近唐僧懷仁所集王書的《聖教序》。最澄著名的傳世真跡《久隔帖》最能說明這一點,書風樸實穩重,筆力充沛,不帶半點造作,很有些佛禪的清靜味兒。大概因他自幼即酷愛王羲之書,本人又是佛門人子。所以才選擇了唐僧人同行懷仁所集王的書《聖序教》這一部既是佛典又是王書的法帖作為自己一生臨習的至高法帖吧。最澄入唐以後,除學習和大量收集教佛經典外,非常意注書法。在他的《請來目錄》里有書法目錄一項。其中記載著他從中國收集來的書法名跡法帖和資料,如《趙模千字文》、《大唐聖教序》、《真草千字文》、《王羲之十七帖》、《歐陽詢書法》、《王獻之書法》、《褚遂良集》、《梁武帝評書》等等。最澄除了精於佛學、書法外,於對詩文及繪畫亦有研究,並有著述。現存傳世書法作品,除《久隔帖》外,還有《法華年分緣起》、《請來目錄趙州靈》、《空海請來目錄》等。

空海(七七三——八三五)俗姓佐伯,名真魚、貴物。法名初為教海、如空、無空,後改作空海。空海自幼聰穎,才氣拔群,有神童之稱名。十三歲起習《論語》、《教經》,十八歲進京入大學學習《毛詩》、《春秋左氏傳》、《尚書》,博涉經史。後盡棄儒學而轉學佛法。著《聾替指歸》三卷,比較論述懦、道、佛三教。為進一步求得真知,延曆二三十年(八O四),隨遣唐使乘船西渡人唐。十月至福州.十二月二十三日進人長安。時正值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八O四)空海於青龍寺從愚果阿閻梨受灌頂,拜受了啊閻梨的法位及諸法具.號【遍照剛金】。後又從印度天竺僧般若三藏拜受華嚴六波羅密經。在唐旅居一年半,於大同元年(八O六)歸國。歸國時受到磋峨天皇隆重的禮遇。空海還授予大同天皇以灌頂之法。他曾為國家在高雄山修法。空海歸國以後的生活主要是以天皇所賜東寺作為國家鎮護的道場,向天下弘揚真言宗佛法。還為庶民教育建立了綜藝種智院。於承和二(八三五)三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六十二歲,溢號弘法大師。在以佛教為主要國教的日本,弘法大師空海享有

至高無上的地位。他的名字即使在天今天,日木人幾乎無人不曉,他的書法也是如此。倒並不是因為他的宗教地位崇高而抬高了書名,他的書法的確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可以說空海在日本存在,於教佛可比為釋迦牟尼;於書法可比作王羲之。

三、空海對傳播中國書法所作的貢獻

前文已述,奈良時期以來,是日本與唐朝頻繁交往的鼎盛期,大批遣唐使入唐,學習攝取唐文化。其中宗教活動尤引人注目。作為宗教活功的活躍人物,當首推空海、最澄二人。他們的活動范十圍分廣泛;從佛教經律、儀軌諸具到繪畫、雕刻、文學、書法諸方面,無不涉獵吸取。在引進唐代宗教、思想及文化面方所起的巨大作用,在日本上化文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其中,空海除了具有上述重要意義的人物外,還有其特殊作用,即他在書法引進方面所起的作用。空海本來就喜好書法且又擅長書法!所以人唐他比誰都更關心書法方面的引進和移植,以至於對以後的日道本書道史的發展起方向起到了巨大的、功不可沒的引導作用。空海在入唐以前就以書法知名,入唐後,他是如何學習書法這一點,因無確明文獻記載,詳情不得而知。但有些情況,卻可於他自著書中找到一些片光鱗影。如其著書《遍照發揮性靈集》中,就時有流露,如說他西渡大唐後,學得書法筆畫技法,雖尚未作實踐練習,但已稍有領悟等。又他在為赦賜屏風書翰之後,上表天皇,稱自己在唐時曾遇書法先生,常常聆聽其傳授書法口訣。空海有關於執筆法和使筆法的論述傳世!有人認為,其內容就是空海在唐時所聽來的書法口訣整理而成的。那麼空海在唐所遇見並親承教誨的書法先生究竟是誰呢?據日本書道史的傳統說法,其人便是唐代著名書家韓方明。遺但憾的是尚無充分證據能證明這一點。現就此事試做一番主推觀側:韓方明,生卒不詳。據他所著《授筆要說》稱自己【昔學學書專求筆法。貞元十年五(七九九)授法於東海徐公?,十七年(八O一)授法於清河崔公邈,由來遠矣。】韓方明十分講究筆法傳統,拜崔邈為師自然符合情理。元代的鄭?在其《衍極》一書里,解晉在其《春雨雜述》里,在筆法流傳表中,都將韓名列於崔名之後,那麼空海在大唐國真的是從韓那兒學來正了宗的傳統的筆法的話,則可以說空海將中國正宗的傳統筆法帶回了日本,並在日本深深地紮下了根,成為中國正宗書法的傳統。關於這一點,日本後世的人曾做過一個弘法大師書流系圖,列蔡邑以後至韓方明為止的中國歷代家書家大名之後,緊接著便續以空海——磋峨天皇——小野?——紀夏井——藤原敏行——小野美村——藤原伊衡——小野道風——藤原佐理等日本書家之名。此事看起來頗近荒唐,但也不盡如是。有一現象頗值得注意,即現今日本習書之人,執筆方法與中國人不同,日本人執筆皆平直或下垂其掌腕,便於懸臂書寫;誠如韓方明所謂【平腕雙苞,虛掌實指】(《授筆要說》)之法也。而現今中國人則多直立腕掌,手與肘幾成乎九十垂度直角,便於肘枕腕依桌面書寫,(注:此專指書寫中小字)看再看日本人即使現在都習慣於和式生活,書寫勢姿多為跪踞式,寫字時肘臂無依靠。此種姿勢頗存漢唐古風,所以其執筆法亦不可能與自宋元明清以來早已變成桌椅式生活習慣的中國人執筆方法相同。故而可以說在執筆方法上日本人更近於古法,而這一古法的弘揚者即是空海。空海到中國後,除了親自學習書法外,和最澄一樣,非常熱心的收集並帶回了許多書法名跡和料資。這隻要從他的《性靈集》中,即可略見一斑: 德宗皇帝真跡一首;歐陽詢真跡一首;張誼真跡一卷;大王諸舍帖一首,空不三藏碑一首,岸和尚碑一鋪;徐寺郎寶林寺詩一卷;釋令起八分書一帖;謂之行草一卷;鳥獸飛白一卷,急就章一卷;王昌齡集一卷;古今文字贊三卷;古今篆隸文體一卷;梁武帝草書評一卷;王右軍蘭亭碑一卷;李琶真跡屏風書帖。由此可見,空海攜至日本之物較最澄真跡居多,質量也高。空海將這些珍品全部獻呈給了磋峨天皇;這對天皇書法,以至於當時日本書道界所產生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

四、空海的書法藝術

空海是位全面的大書法家,他擅楷、行、草、篆、隸及飛白等多種書體。其傳世作品,亦較磋峨天皇、橘逸勢、最澄為多。但其中真偽參半,可以斷定為真跡而無異議的僅有四種即《風信帖》、《三十帖策子》、《灌頂記》、《大日經》。這四種皆為其入唐以及歸國後作品,一般可以代表空海的書法風貌。還一有種大致被認為是空海手跡的自著《聾?指歸》手稿。此手帖傳說是他二十四歲時論學之作,書跡亦有可能是本人親筆。此書跡風格大致近於前文已述的光明皇后《杜家立成雜書要略》,一般可歸類於奈良時代流行的晉王書法系統。空海彼時尚年輕,故書法中多少還有點生硬感,乏圓裕熟如之趣。作為空海書法作品的代表作品,他入唐歸國後的《風信帖》,內容為他寄給最澄的書信,此信書法作品可稱得上是日本第一法帖。的確,此帖書法神采飛動,風流逸?,涉筆皆成妙趣,從心所欲而不?矩。誠不愧為大師手筆。從這篇空海的代表作上可以得到這樣的感受:他於佛教悟性固高,而於書法悟性尤高。此外,空海的《灌頂記》作品亦堪稱絕作,這件作品是他於弘任三年(八一三)十一月和十二月及次年間所書,此作品與《風信帖》風格有異,用筆渾厚樸質,少飄逸而多凝重,但寫來十分自在。人們多以此書風格近唐代的顏真卿。空海入唐,值顏去世不久,所以書法風格受其影響可能性很大,從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空海有意或無意地流露出這種影響的痕迹來。關於空海的生平事迹及書法方面的研究,在日本已有許多論著發表出版,甚至還被拍成電影。這裡就不多介紹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民國|文學巨匠,書法大家
魏晉風流不止江南,還有樓蘭!
名家論印——石開談建國60年篆刻25家
書法六步走,便知有沒有!

TAG:書法屋 |

您可能感興趣

露肩衫風潮來襲,楊冪、唐嫣、韓雪美膩了,你最喜歡誰?
雪舞·小說風潮
文史宴:古代美女怎樣護膚美體——歷史中的時尚風潮
歷史中的時尚風潮:古代美女是怎樣護膚的?
徐浩峰攜《刀背藏身》紀錄片亮相巴塞羅那 再掀海外武俠風潮
小眼睛審美風潮的李准基 生日快樂!
世界上最讓人平靜的顏色:簡約時尚的丹寧風潮來襲!
娛樂圈掀起巴掌臉風潮:其他人還都正常,劉曉慶楊穎孫茜的做法絕了
古代美女怎樣護膚美體——歷史中的時尚風潮|文史宴
文化遺產日,看銅器演繹水墨意蘊,漆器邂逅時尚風潮
《神奇女俠》6月2日起全國公映 四大看點掀女戰神風潮
三大最火T恤開啟夏日風潮!楊冪、景甜、范冰冰爭相追捧!
引領互聯網電視風潮 看尚兩周年華麗轉身
彭于晏倪妮《悟空傳》要上映了,西遊題材電影風潮何時是個頭?
趙麗穎風評好獲演藝前輩首肯,小圓臉或將成為時尚新風潮?
網紅韓兒最新古風潮語原創歌曲《筆墨顏》首發搶先聽
老照片:上世紀70年代的全民健身風潮,場面壯觀
短褲夏天新風潮!大明星們的夏天日常!
橋本環奈的鍋?日宅吐槽「N年一遇美少女」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