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趙朴初談中國佛教的過去和現在

趙朴初談中國佛教的過去和現在

趙朴初談中國佛教的過去和現在



一、歷史上的中國佛教

中國佛教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延續時間最久、傳布範圍最廣、影響深遠、包羅萬象的思想運動和文化運動。它自公元一世紀紮根於中國,以後不斷吸收西域和印度新興學說和學派的成果並和民族傳統文化結合而進行創造性的發展,形成了漢語、藏語和巴利語三大系統的佛教。


如果我們把自公元前四世紀開始(佛滅後百餘年)至十二世紀為止的一千五六百年的印度佛教歷史平均分為三個時期,則漢語系佛教囊括了第一二兩期的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以及第三期秘密佛教的根本部分;藏語系佛教譯傳了初期佛教的律典以及二三兩期的絕大部分經論;巴利語系的佛教基本上使用巴利語原典,也有一部分譯成少數民族文字。由此可見,現在流傳於中國的三個語系的佛教可以說是全面地繼承了印度歷史上的三期佛教。


但是,中國的佛教除了巴利語系佛教以外,漢藏兩語系的佛教都有結合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加以豐富發展的特點,其突出的表現是各種學派和宗派的繁興,如漢藏兩個語系都能列出十個以上的大小派別。


其次是漢藏兩語系的佛教在戒律上仍奉行聲聞乘的戒律,並用大乘教義進行解釋;在信仰上完全奉行大乘的教義,所以不存在大乘和小乘之間的爭論。

其三,自公元一世紀中佛教傳入中國後歷代王朝大都對佛教採取保護和幫助其發展的政策,在法令上使出家僧徒和寺院享受某些特殊待遇,僧徒的生活原則上由國家提供一定的保證。


其四,中國歷代大多數帝王都給予佛教的高僧以極崇高的政治地位和榮譽,封他們為國師、帝師、活佛等。


其五,佛教在中國與其它教派、學派(如儒學、道教)的關係在發展過程中可以說是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這和印度的佛教與外道始終處於敵視、對立和激烈鬥爭的情況不同。


其六,佛教滲入到中國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自晉朝以來,中國的詩歌、繪畫、書法、雕塑、石刻、印刷、建築等無不受到佛教的影響;對醫藥和歷算的發展佛教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音樂、戲劇、小說等的發展同樣受到佛教思想的深刻影響。佛教對中國哲學思想的影響達千年之久,而宋明理學則是在禪宗思想的直接啟發下興起的,所以學者們認為理學實際上是變相的佛教禪學。


其七,中國佛教的教義對人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是極為深廣的。我們最近初步估計了一下,發現通行語言中常用的成語約有一千餘條都發源於佛教。

其八,中國佛教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傳播到其他國家和民族又都形成興旺發達的局面,它是人類歷史上一次歷時最長的、以和平方式傳播的強大的思想文化運動。它所創造的輝煌燦爛的文化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以上的情況大都經過近代中外學者的研討,著述如林,這裡就不詳述。本文想再就中國佛教的典籍、翻譯和人間佛教三個問題略作申述。


(一)佛教漢文大藏經和藏文大藏經是兩部巨大的佛教文獻總集。這兩部總集基本上反映了印度佛教典籍的全貌。我們知道漢譯聲聞乘三藏俱全,和巴利語三藏比較起來只論藏有所不同,而律部還多出三個部派的律藏和北傳的大量論典,所以是很完全的。


大乘經典的數量,在印度沒有確切可靠的記載。我們從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中得知印度當時十萬頌一部的大經有六部,可以估計為七十萬頌。公元581年闍那崛多至華,傳說西域的遮拘迦國(今新疆西南部)的山窟中藏有十二部大經各「減十萬偈」(即不足十萬偈),可以估計為一百萬頌,中國現存的漢譯大藏經約有大乘經典2000卷,玄奘大師譯660餘卷合二十餘萬頌,其餘1330餘卷中陀羅尼藏500餘卷多為小經,仍依玄奘大師譯文標準計算約合十六萬頌。其餘大乘經700餘卷,按每卷八百頌計算,約合五十六萬頌。三者總約九十四萬頌,與上文估計相合,可見漢譯大乘經和印度流傳的大乘經大體相同。


藏譯大乘經基本與漢譯相同,只在秘密藏中增譯了相當數量的晚期流傳的怛特羅經典,也包括了印度怛特羅佛教的全部。至於大小二乘的論典綜合漢藏兩譯看來,也包括了印度傳世著作的全部,在漢譯中有印度失傳很早的《大智度論》和《大毗婆沙論》各十萬頌的巨著。

總的估計,漢譯除大乘經百萬頌外,另加小乘經律二藏約五十萬頌,大小二乘的論藏約五六十萬頌,共二百餘萬頌。藏譯經論約二百五十到三百餘萬頌。比漢譯稍多,但不是通常說的多幾倍。漢藏二譯互補接近四百萬頌。


(二)近代因為巴利語的三藏完全保存,梵語的佛典也陸續發現一部分,學者們利用漢譯和藏譯進行對比研究,這是完全必要的,中國的譯經其規模的盛大隆重和工作的嚴肅認真較之印度的結集可說是承規繼步、後先輝映。如鳩摩羅什大師譯場就集中義學沙門達三千人。其後六七百年中由國家主持的譯場都集中全國最著名的高僧和最優秀的文學家襄助譯事。因此,譯出的經典文字本身就是第一流的文學作品,受到朝野人士的歡迎和喜愛,所以能立即風行傳誦,產生極其廣泛的影響,促進民族文化的普及和發展。


藏文的譯經基本上採用直譯法,其精確度使近世學者十分驚嘆傾服。漢譯佛經則以直譯為主,兼采意譯之長,應該說是最理想的翻譯。我們知道,古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3000年)和使用人數最多的活語言,其結果自然使每一漢字的內含十分豐富,所以是表達佛教精微奧妙思想的最適宜的載體。


近代中外有些學者對漢譯佛經的意譯色彩和依漢譯發展的宗派學說表示異議,這是不符合實際的。佛陀允許和鼓勵信徒依個人的理解來解釋佛語,只要不違背「三法印」或「一實相印」和不背離「四依」的要求就行了。

總的說來,漢藏兩譯的大藏經是在一千餘年中集合中、印和中亞地區各民族的最優秀的大師、學者和文學家以高度的宗教熱忱,極高的文藝才華,最艱巨的超人努力所塑造成的人類文化豐碑,其歷史價值和意義同梵、巴佛典一樣都是人類不朽的精神財富。


(三)我國佛教界為發揚佛陀利生濟世的精神,主張提倡以人為中心的「人間佛教」思想。事實上,人間佛教這一思想並非後人所創立,在《增一阿含》中佛告天帝釋,「我身生於人間,長於人間,於人間得佛。」中觀宗之祖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提出,「一切資生事業悉是佛道。」瑜伽宗的祖師彌勒菩薩和無著菩薩在《瑜伽論》和《大莊嚴經論》中提出菩薩若不學習「五明」就不能證得一切智智。尤其是《大莊嚴經論》中提出化身佛教化眾生的四種示現以工巧為首。


大乘的這些積極入世的光輝思想傳譯到中國後,為歷代的佛教大師所繼承和發揚,力求使佛教思想和民族優秀傳統進行有機的結合,使佛教的思想精神能體現在人們的日常身心活動和社會實踐中。隋唐時期在中國建立的幾大宗派幾乎都體現了這種精神和傾向,其中尤以禪宗最為出色,他們高標「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法印,使佛法與人生打成一片。中國佛教這種積極入世的態度,增強了自身在社會中的地位。


由此可見,人間佛教是原始佛教本來具有的思想,不過在中國大乘佛教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和體現罷了。這個思想運動已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歷程,它在佛滅後的第三個五百年中(隋唐時期)以洶湧澎湃的氣勢席捲了整個東亞地區,在各個不同語言的民族和國家中都結出令人稱羨的豐盛果實。


二、中國佛教的現狀


中國佛教自公元四世紀中東傳朝鮮,公元六世紀初東傳日本,先後同包括泰國在內的東南亞各國有著頻繁的交往。到了近代,尤其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佛教在世界上越來越受到重視。


自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實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舊中國懨懨一息的佛教一度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在修復寺廟、保護名勝古迹,整頓僧伽制度,發展佛教文化事業,培訓僧伽人材等各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績。經過「十年浩劫」,佛教也蒙受巨大損失。粉碎「四人幫」以後,人民政府重申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新憲法中規定了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具體條文,保障信徒的正常宗教活動。


就佛教來說,短短數年中所取得的成績可以說遠遠超過「文革」前的十幾年。重點寺廟的恢復,佛教院校和各種培訓班的開辦,名勝古迹的整修保護,佛事和各種節日活動的開放,出家僧團的後繼人的大規模培訓,佛教經籍印刷發行業務的恢復等等,所有這些說明在恢復和發揚優良傳統方面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但是,還有更值得注意的一面就是我們正在使「人間佛教」的思想與現代人類文化和文明的新趨勢、新水平相結合,力求為自己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和世界和平事業作出積極的貢獻。


(一)我們同許多國家的佛教界進行了友好聯繫和多種形式的佛教文化學術交流,開展了互訪,互派留學生,互相饋贈經典和出版物等方面的活動。同時,成立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開展多學科的系統研究工作。


(二)各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有越來越多的年青一代學者開展對佛教的學術研究工作,不斷發表有關論著,對佛學的具體問題進行探索,並取得不少可喜的成果。當然,其中有相當數量的論著是從批評佛教的立場出發的。


但是,我們注意到:一、論文中肯定佛教的成績和貢獻的趨勢正在日益增強;二、批評的矛頭正是指向背離人間佛教宗旨的消極成分。因此,也可以說批評者正是從相反的方面抑制和清除消極因素,為人間佛教的發揚光大開闢了道路。


另外,不少出版社制定了系統出版古籍的長期規劃,出版了漢文和藏文的佛教經籍,包括有關佛教的歷史、傳記、醫學、文藝等的古代名著,數量日益增多。這是一種非常可喜的現象,增強了我們恢復中國佛學研究在國際上佔領先地位的信心。


(三)在政府的大力贊助支持下,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搜集經版、經書和文物的工作,並設法予以集中、整理、修補、保存。如南京金陵刻經處對於漢文木刻經版,四川德格印經院對於藏文木刻經版,北京佛教圖書文物館對於房山石經,都已進行了巨大的努力,或恢復和擴大了原有業務,或已取得積極成果。


尤其重要的是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中華大藏經》正在編印出版。這是一個極其浩大的工程,其漢文部分,收書二萬餘卷,是迄今為止的最完備的漢文佛典的總集。另外,有關佛學研究工作的各種工具書的編集出版也是值得注意的一方面,如《藏漢大辭典》的編輯出版,《佛學大辭典》的重版等等。這些工作的完成必將對佛教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的方便。


總之,中國佛教的現狀是十分振奮人心的,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全國佛教界和佛學界的共同努力和積極工作下,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前景是非常樂觀的。中國佛教是在中國土地上孕育成長的,它將滿懷信心邁向未來,邁向人間佛教的理想境界,一個全人類和平幸福、共同繁榮、昌盛的華藏莊嚴世界。


(來源:法音)

趙朴初談中國佛教的過去和現在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覺居士 的精彩文章:

虛雲老和尚:參禪要參死話頭
多謝師父沒有給我講破
你知道佛教「七眾弟子」指哪些嗎?
不同的動物在佛教中分別有什麼含義?
佛學泰斗 改革先驅——太虛大師略傳

TAG:明覺居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佛教義學的過去與現在
佛教題材電影在大陸:過去與現在
漫威英雄的過去與現在對比
韓國的霧霾是中國飄過去的,日本的沙塵暴也是中國吹去的?
踏上青石板路,看看過去的中國
中國文化遺產:讓過去和今天告訴未來
過去一天中國的表現,外媒都看懂了
SCI 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美國中世紀現代房屋改造,來一場過去與現代的對話
五年過去了,那個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的中國虎媽和她的孩子們現在怎麼樣了?
過去,中國討要國際數據,如今,國際盼望中國數據!
韓媒:在中國輕鬆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過去美國和歐洲曾對中國愛搭不理,未來中國將讓你們高攀不起
過去與未來 古典與現代
紀錄片《我們是北極之光》,蘇格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老乾媽和辣條已是過去式,現在在美國最火的中國美食是這個
美國航母研究報告:美國航母的過去與未來
新理論:過去、現在、未來,在宇宙間同時存在!
鏈接過去和未來的橋樑——韓國史前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