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家庭教育如何不再成為心理禍害,父母應學會當家庭教育中的學生

家庭教育如何不再成為心理禍害,父母應學會當家庭教育中的學生

最近,網路上出現了許多調侃自己「不是爹媽親生的」的帖子,網友們用各種親身經歷笑中帶淚地「控訴」著自己小時候被父母留下的心理陰影,以及父母錯誤教育的種種「罪行」。實際上,在2008年,豆瓣網友就建立了一個名為「父母皆禍害」的討論小組,如今小組成員已經多達十幾萬人。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反思原生家庭對自己成長帶來的負面影響,許多網友表示,自己在未來生活中,要以父母為「負面教材」,不再重複原生家庭的錯誤,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可是,這些決心真的能夠實現嗎?究竟應該如何教養孩子,才能讓其免受原生家庭的「禍害」呢?



家庭教育如何不再成為心理禍害,父母應學會當家庭教育中的學生


「重複」是不易根除的


成千上萬的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都在向家長們拋撒著頭頭是道的教育經,他們的建議可謂豐富至極:「讓孩子靜心沉思」「教會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要學會冷靜、善解人意、設身處地」……所有這些指令似乎都建立在神經系統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上,其論據看上去都無懈可擊,足以令人們競相擁躉,力求最好地實現描述中的高難度任務。


蜂擁而至的各種理論的確足以讓我們驚訝,它們揮揮袖子就抹去了地位向來不容搖撼的弗洛伊德心理學派的信條,弗洛伊德在其一篇論文《可終止與不可終止的分析》中曾說,教育是一種「不可能」成功的職業。因為我們往往會潛移默化地把從父母那裡學到的東西傳遞給我們的子孫。更有甚者,即使我們下定決心與童年所接受的教育決裂,「反其道而行之」,這其實也正意味著我們正在被想要努力掙脫的鏈條所捆綁。


法國小說家西西爾·戴維-維爾在她的新書《被影響的父母》里談到,許多父母都經歷過這種心路歷程:想要做個好父母,但是卻力不從心,與自己預設的目標相去甚遠,好像在被從孩童時起就繼承下來的一種無意識的行為習慣遠程操縱,即使想努力改變也無濟於事。

法國精神分析學家、巴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大學校長尼克爾·阿克南指出:「弗洛伊德窮盡一生都在尋找這種強迫性重複症的根源。事實上,這種出自本能的衝動也有很多裨益:它讓我們忠實於我們的父母,忠實於我們的原生家庭,也因此賦予了我們歸屬感和和諧感。」這種「重複」的傾向還可能棲身於我們的情感行為(例如我們的父母是哪種類型的伴侶)、飲食習慣(原生家庭的食物放在哪裡),甚至是我們的健康程度(家族成員易患病症),等等。換言之,這種「重複」是不易根除的。「在這種重複中,存在著某種讓人感到安全的東西。」尼克爾·阿克南說,「但是,當我們困於其中時,我們也就無法創造出新的東西。」



家庭教育如何不再成為心理禍害,父母應學會當家庭教育中的學生



懂得聆聽,教育就會變成創造性的活動


那麼,要如何走出這種「重複」呢?巴黎蒙特梭利小學校長瑪麗-克里斯蒂娜·森德爾認為:「所有的家長都有自己的教育模式,即使他們也認為這種模式可能很落後,但它卻是教育的基礎。」

在這個意義上,所有的「新型」教育理論都認為家長的陪伴十分必要。因此,家長工作坊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親子互動課堂層出不窮,這些新模式有望過濾掉原生家庭帶來的下意識的教育習慣,「而這些單靠一個人讀書是絕對實現不了的。」瑪麗-克里斯蒂娜·森德爾說。


法國兒童學家卡特琳娜·蓋岡對各種「好教育」活動頗有經驗,她指出,正是有賴於借鑒其他家長,或者小組裡的教育工作者的經驗,我們才得以學到新的教育方法,從而走出自己對原生家庭教育模式的重複。在瑪麗-克里斯蒂娜·森德爾看來,這種方法最大的益處是,「可以使我們不再為不能現實預期目標而懷有負罪感。」不過,她同時也提醒家長們:「如果需要找一個參照標準,那些所謂的秘訣或是各種比較的表格都不能說明問題。」


因為,事實上,讓我們從原生家庭沉重的習慣中解脫出來的,正是敢於嘗試新經驗的能力。新的不來,舊的不去。要想徹底清除掉舊習慣,必須找到替代它的新習慣。「因此,家長要做的,不僅是不讓自己重複自己父母的方式,而是真正找到新的方式。而當我們的參照只關注在每個孩子的獨特性時,找到新方式才成為可能。」尼克爾·阿克南說。



家庭教育如何不再成為心理禍害,父母應學會當家庭教育中的學生


的確,即使在同一個家庭里,每個孩子的教養都應該依據其自身的特性來進行。「因為教養是一件很高貴莊重的事情。」尼克爾·阿克南強調說,「如果我們懂得聆聽一個孩子,對他的教育就會變成一種親子間共同的創造性的活動。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家長自己也需要走一段心路歷程,在自己身上尋找被孩子喚醒的最深層的直覺。要知道,每個孩子都需要一條獨特的、屬於自己的道路,讓他能夠成為他自己。」


日前,杭州一名十二歲女孩寫給爸爸媽媽的信引發了熱議。為了提醒母親不要太長時間玩手機,給自己做一個好的示範、給家庭創造一個溫馨的氛圍,孩子入情入理地給母親寫了一封信,真摯動人。信看哭了很多家長,也讓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再次成為公眾討論的焦點。(2月16日《人民日報》)



家庭教育如何不再成為心理禍害,父母應學會當家庭教育中的學生


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古有來也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理念,讀書成才已經成為了一種成長的最好選擇。所以,「虎媽狼爸」出現了,學生在一種類似於「強加式」的氛圍下學習。


在父母和孩子的角度上,按照慣性理解自然是父母教,子女學,這樣的組合也可以簡單地說成家庭教育。但是,為何當杭州一名十二歲女孩寫給爸爸媽媽的信卻引發了熱議?為了提醒母親不要太長時間玩手機,給自己做一個好的示範、給家庭創造一個溫馨的氛圍。從中心內容來看,這封信是普通的,但是為何這封信會看哭很多家長?


其實,筆者看到的是一種家庭的「和諧」,是一種教育上的「互助」。當家長習慣了管教孩子以後,那「家長」的身份似乎已經長牢,只能是黑臉的「張飛」,讓孩子在「擔驚受怕」中默默承受,所以,當那些自殺、離家的青少年出現之時,各種惋惜、各種反思接踵而至,如果當初不那麼「嚴厲」的悔悟才越發覺得珍貴。



家庭教育如何不再成為心理禍害,父母應學會當家庭教育中的學生



一封「提醒母親不要太長時間玩手機」的信能看哭家長的原因有這樣兩點:第一,孩子的懂事讓人感動,懂得關心父母,這樣的「孝心」來源於對父母的親近和愛。第二,孩子站在了「家長」的位置上去提醒父母,希望父母能成為家庭教育的「示範者」,這樣的溝通是成功家庭教育的「樣本」。


父母不僅僅是父母,也可以是孩子的老師、朋友甚至是「學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師並不單一指學校中的老師,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也是「老師」,學生也能是「老師」,家長做好表率,孩子善於指出,才能讓家庭教育不再只是呵斥和分數。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大量的家長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孩子學業水平的提升,無數的「虎媽狼爸」湧現出來,很多家長甚至直接干預孩子在校的學習以及老師的教學。相反,對於家庭教育真正應當承擔起來的很多比成績更為重要的內容,如孩子健康身心的鍛造、良好品格的培養、家庭情感的熏陶、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等卻忽視不顧。



家庭教育如何不再成為心理禍害,父母應學會當家庭教育中的學生



在失衡的家庭教育環境中,部分孩子在重壓之下淪為學習的機器併產生厭學的情緒。有的孩子只知學習,缺乏生活情趣,一旦學業下滑不懂得自我調節甚至消極厭世。還有的孩子因為缺少與父母的有效溝通,或缺乏父母科學的示範,在與人相處和行為習慣方面表現出種種不當表現。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鏈條中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同等重要的環節,是孩子心靈的港灣及戰勝困難的勇氣來源,是孩子良好品格形成的環境基礎。期待更多家長學會以身作則,為孩子做良好示範,期待更多家長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僅僅關注孩子的成績和學業,期待更多的家長與學校一起,共同創造良好的教育生態。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爸辣媽 的精彩文章:

校長摘「官帽」,怎麼看
所有家長,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這段時間!
2017年考研人數首超200萬,就業壓力是考研主因

TAG:虎爸辣媽 |

您可能感興趣

家庭主婦們的這些「摳門」習慣,小心禍害全家
八個愉快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要讓好父母成了禍害
好父母是禍害,孩子不是我們的作品
小伙娶富家女,害死岳父奪家產成富商,妻子與情夫策劃車禍害死他
父母究竟是不是禍害
被父母「禍害過」的我怎麼才能成長
不要貪圖此物的一時之快,禍害孩子與家人
老子的智慧:教你如何讓人們歸順於你,遠離危險,避免禍害的策略
美國女子輸血感染艾滋病,禍害全家
飯桌教育,其實是在禍害你的孩子!
父母皆禍害?——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父母皆禍害」,最深的愛為何給我最痛的傷
農村小學生吸煙成癮, 究竟是誰禍害了他們?
父母皆禍害?其實他們才是沒有安全力量的小孩
養生大師,別再禍害我爸媽
老中師爆料:這些家居植物送你都不要,帶回家是致命的禍害
王者榮耀里的禍害不是小學生,是你
殘殺養父一家,禍害人民的屠夫冉閔最終死於慕容燕國之手
中國「喪夫式」婚姻,最痛苦的女人該何去何從,渣男不愛就別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