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是怎樣形成的?
廟會,據《辭海》中解釋說:「廟會亦稱『廟市』。中國的市集形成之一。唐代已經存在。在寺廟節日或規定日期舉行。一般設在寺廟內或其附近,故稱『廟會』。」
大年初六,泰山碧霞祠
廟會,可以這樣直接說:「只要有廟(泛指宮觀道院等)的地方,能夠上香、祭拜、做道場、具有一定規模,有神靈(指主神)的聖誕日或成道日就一定會有廟會的存在」。
大年初六,泰山碧霞祠
廟會,這一特定的民俗、形式,它的淵源可以一直追溯到遠古之時的「社祭」活動。古時候,人們為了酬謝或祈求天帝、神靈,會在社祭時表演各種舞蹈(指儺舞)、音樂(指古代簡單的一些打擊樂器)、巫術(指古代巫師所奉行的各類法術)等以取悅神靈。之後,隨著宮觀道院的不斷完善和形成,社祭又逐漸轉移到了廟內進行。
大年初六,泰山碧霞祠
應該看到,道教是中華民族唯一的本土性宗教,其信仰的歷代聖賢先哲、天帝神靈很多,故在大多數的廟內都能清楚的看到,供奉的天地神祇,祖師先真也就很多,在其中又必會選擇出一位作為本廟的主神,並將其聖誕日或成道日作為本觀的「廟會」來舉行,以滿足廣大信眾能夠集體聚會、朝拜等活動。這一形式,既是對古代「社祭」傳統的保留和延續,同時也是中華文化在民間信仰中的一種客觀反映和體現。
大年初六,泰山碧霞祠
而所謂的民間「廟會」,是指在宮觀寺廟內外(註:歷史上有廟,由於種種原因,可能廟宇已不存在了,但其信仰在本地依舊深厚)所舉行的一系列活動、法事中,傳統宗教活動相對較少,而民間活動多、民俗內容豐富的,就可統稱為民間廟會。
大年初六,泰山碧霞祠
在我國的廣大地區,可以說歷史上所形成的「十村之內必有廟,十里之內必有會」的傳統,依然影響、豐富著人們的生活、行為規範和信仰。有「廟」,才能有「廟會」,沒有「廟」,就不會有所謂的「廟會」了。
大年初六,泰山碧霞祠
廟會,是一方百姓重要的精神、娛樂活動之一,他們通過這一特定的民俗,會在這一天進廟上香、許願還願、做道場,一家老小走親訪友等;而小商小販、雜藝表演等等,也會雲聚於此,逐漸形成了一種集宗教、商貿、遊藝以及親朋好友歡聚形式的民間廟會節日了。(文/摘自《中華道學百問》)

※道教的問候語是什麼?
※您要接的財神爺都在這裡了!
※千年古廟碧霞祠舉行跨年夜吉祥道場為您祈福納祥
※怎樣供養神明?
※你家的「福」字貼對了嗎?「福」字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倒著貼
TAG:泰山碧霞祠 |
※民間「廟會」是怎樣形成的?
※琥珀是怎樣形成的?
※極光是怎樣形成的?
※陽虛是怎樣形成的?
※龍捲風是怎樣形成的?
※淋巴癌是怎樣形成的?
※彩色的雲是怎樣形成的?
※人的相貌是怎樣形成的?
※斑點是怎樣形成的?如何改善?
※六道輪迴是怎樣形成的?
※宮外孕是怎樣形成的呢?
※痘痘是怎麼樣形成的
※「漫畫」極光是怎樣形成的?
※虐戀是怎麼形成的?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你知道疤痕是怎樣形成的嗎?
※激素臉是怎麼形成的?
※敏感肌膚是怎樣形成的?
※臉上的斑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