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香港淪陷時期:東江縱隊助愛國人士脫虎口

香港淪陷時期:東江縱隊助愛國人士脫虎口

中共領導的東江抗日游擊隊,又稱東江縱隊,當時不只活躍在東江一帶,淪陷時期的九龍、新界及香港各離島都發現過他們的蹤跡。香港之戰爆發後,他們不僅協助當時滯留香港的八百多名抗日愛國人士脫離虎口,還經常給日寇造成破壞、傷亡。


當時在港九活躍的游擊隊中,以劉黑仔(1920—1946)的聲威最盛。他槍法如神,機智勇敢,不少日軍軍官及土匪頭目喪命於他的神槍之下。他的威武事迹,曾使敵人聞風喪膽,那些日本憲兵隊特高課的密偵們,還把他視為神出鬼沒的神秘人物。但劉黑仔的真名是什麼,他們卻不大清楚。



香港淪陷時期:東江縱隊助愛國人士脫虎口


太平洋戰事爆發前,東縱部隊在香港設有幾個秘密聯絡站,當時和宋慶齡接頭的是黃作梅(1916—1955)。黃作梅一向潛伏在香港工作,抗戰勝利後去了倫敦,在一家英文報紙工作。黃作梅原籍廣東番禺,在香港出生,中學在皇仁書院攻讀,畢業後往英國進修。抗戰爆發後,黃作梅投身東江縱隊,主持國際工作小組,任務是營救囚禁在日軍集中營的英俘成員。


太平洋戰事爆發後,日軍從陸路進攻香港。這時東江縱隊就以積極的行動,配合英軍進行香港保衛戰。除了在鐵路線上伏擊日軍,破壞敵人運輸外,更挺進九龍,給敵人後方以有力襲擊。那時香港一帶盛傳中國游擊隊攻入深圳,就是指這個部隊。


當日軍攻佔香港後,東縱決定由第三大隊派出黃冠芳、江水、劉黑仔等率領武工進入沙頭角、西貢、大埔附近地區;第五大隊派出周伯明、曾鴻文、黃高陽等率領武工隊進入羅湖、元朗、沙田等地區。游擊隊分別從惠陽方面和寶安方面分三批插入新界:一路由沙頭角進入南涌、鹿頭、烏蛟騰、七木橋、橫山腳等村,以後滲透到上水、粉嶺的坪洋、鶴藪等地和八仙嶺山區;一路過大鵬灣上吉澳島,稍事歇腳,然後再坐船到西貢,上北潭涌、榕樹坳,又活躍在沙田觀音山、吊草岩一帶,並落牛池灣,伸入九龍市中心區,一路到元朗八鄉、十八鄉,以後東連大埔,西出荃灣,互相呼應。

游擊隊進入港九地區後,首先收集了英軍潰逃時丟下的武器彈藥,共有輕重機槍三十多挺,步槍數百支,以及大批彈藥、作戰物資。接著在元朗地區處決了一批民憤極大的漢奸,消滅和趕走了盤踞在大帽山的兩股土匪,控制了大帽山。與此同時,在西貢地區打擊和遷走了兩股土匪,消滅了李觀姐股匪六十餘人。


1942年3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成立港九大隊,大隊以下分區建立中隊。1943年12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奉令成立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政委林平、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作堯、政治部主任楊康華。在港九地區活動的游擊隊仍稱港九大隊,並派出熟悉港九情況的原香港淘化罐頭廠工人蔡國樑任大隊長,原香港青年知識分子陳達明任政委,黃高陽任政治處主任。由於所處環境特殊,改稱為港九獨立大隊,直屬東江縱隊司令部。



香港淪陷時期:東江縱隊助愛國人士脫虎口



挺進港九的短槍隊,經過一段時間的鬥爭,把當地土匪大部分消滅或驅逐,在各地獲得了立足點。並通過發動群眾,建立了抗日自衛隊、常備隊、護村隊等,形成了群眾自己的武裝組織。1943年春夏以後,各個地區以短槍隊為基礎,先後組建了西貢中隊、沙頭角中隊、元朗中隊、大嶼山中隊、海上縱隊。此外為了加強市區的游擊戰,還成立了市區隊。

港九地域狹小,迴旋餘地不大,而又是敵人軍警林立的地區,港九大隊進行的游擊戰,主要採取隱蔽鬥爭形式,著重發揮短槍隊機動靈活的特點,運用奇襲、伏襲等游擊戰術打擊敵人。因此,各地區中隊均編有短槍隊,大隊也有一個直屬的短槍隊。他們採取高度靈活的鬥爭策略,在沙田地區展開活動,以觀音山、吊草岩一帶為依託,頻頻出擊,經歷了數十次戰鬥。觀音山、吊草岩一帶是在日軍包圍中的小塊三角地,共有十多個村莊,稍有麻痹就會遭到敵人的襲擊。為了安全,短槍隊白天化裝活動,派出自衛隊到各個路口放哨,還在周圍建立了十多個營地,經常變換駐地。日軍在許多村莊安插了漢奸、密探,搜集游擊隊的情況,短槍隊把肅清當地的漢奸走狗作為頭項任務。他們先後肅清了沙田圍村、沙田頭村的漢奸密偵,拔掉了敵人的爪牙,堵塞了日軍的耳目。


香港的第一座烈士紀念碑,是在船灣郊野公園範圍之內。從沙角道可通至該紀念碑的所在地,地名為烏蛟騰村。該處位於八仙嶺附近。這個紀念碑建於1951年10月,原名「抗日紀念碑」,獲港英政府同意興建。1985年9月重修。重修時由曾生題字,寫上「抗日英烈紀念碑」7字。重修後,通往紀念碑入口處增建一指示牌坊,沿途鋪有石路。紀念碑更刻上碑文介紹烏蛟騰抗日事迹,李世藩、李憲新、李天生、李志宏、李偉文、李官盛、王志英、王官保等烈士,也被刻上名字。


1942年9月25日(中秋節翌日)早晨,日軍出動數百兵力,包圍了烏蛟騰村。全村人被趕到空地集中,然後挨家挨戶去搜查,但既搜不到游擊隊,也搜不到槍支。日寇十分惱火,就對區役所指定為村長的李世藩進行審問。面對敵人的利誘和嚴刑,李世藩堅貞不屈,沒供出半點情況,慘被日軍火燒及拷打灌水逼害,四十多歲的李世藩,最終在押解途中犧牲。


另一位村長李源培,則因被烤時傷重昏迷,令日軍產生錯覺才幸免於難。日軍把李源培拉到河邊,拷打灌水,用軍馬踐踩腹部,在李源培背上燒熟煙絲,燒得他皮開肉爛,昏了過去又用水潑醒,醒了又再燒,如此輪番折磨,李源培已是奄奄一息,日寇仍然一無所獲。天也快黑了,他們只得悻悻然收兵回去。


兩名村長的英勇事迹,激起村民同仇敵愾,烏蛟騰村至1945年抗日勝利仍未被日軍佔領。香港重光後,村民緬懷歷次在抗日中犧牲的兄弟,馬來西亞一位華僑更捐款建議建紀念碑,悼念烈士抗日的事迹。這個紀念碑終於於1951年10月在一處叫做「三擔籮」的地方落成,死裡逃生的李源培更是其中一個主持揭幕的嘉賓。烈士紀念碑高約丈余,白色素底,碑頂有一顆紅星,碑石上除七位烈士的芳名外,還刻有「各位烈士芳名永垂不朽」的字句。在蒼翠的松柏圍繞下,顯得分外莊嚴。


香港淪陷時期:東江縱隊助愛國人士脫虎口



根據紀念碑刻文記:「1942年9月25日,日本侵略者拂曉包圍烏蛟騰村,強逼群眾交出自衛武器和供出遊擊隊員,村長李世藩、李源培挺身而出,不怕灌水,不怕火燒,不怕軍馬踐踏,堅貞不屈,李世藩壯烈犧牲。」入口牌坊上書一副楹聯:「紀昔賢滿腔熱血,念先烈彌世功勞」。建碑之際,當年曾獲游擊隊拯救的港府官員和英軍軍官參加了開幕儀式。


第二座抗日紀念碑已於1988年落成,地點是西貢北約北潭坳分路往赤徑路右上側山坡一處官地,這座紀念碑是經過多次申請和要求,港英政府才允許撥地建築。碑身用石材建成,外層用中國雲石。石碑上刻有一篇碑記,記述抗日游擊隊港九大隊當年在西貢的英烈事迹。

西貢區當年抗日犧牲人士的名字,刻在紀念碑上,以慰英靈。


淞滬大撤退的抗日阻擊戰:拖住敵人七晝夜


「那一場仗,打得真是艱苦啊!」在王永強母親的記憶里,嘉善抗日阻擊戰打了七天七夜,無比壯烈,尤其是128師等將士們表現出來的驍勇和頑強,讓當地老百姓刻骨銘心。


1.jpg


淞滬會戰


嘉善這一仗,創下了抗日戰爭淞滬大撤退的「阻擊戰之最」


用土槍和白刃,拖住敵人七天七夜


「我老娘今年95歲,鶴髮童顏、思路清晰,每每說起從前的故事,老人家總有嘮不完的叨叨,特別對『昭和年世』日本鬼子侵華犯下的種種獸行,更是義憤填膺。」嘉善縣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王永強曾發表過一篇名為《小鎮軼事》的連載文章,在引言中這樣說。


「昭和年世」,是抗戰時期淪陷區被迫使用的日本天皇年號,而嘉善是當時浙江省的第一個淪陷區。


1937年8月9日,日軍在上海蓄意滋事挑釁;13日,淞滬會戰爆發。由於嘉善特殊的地理和戰略位置,從8月至11月,遭到了敵機多次強烈轟炸。11月5日清晨,日軍多個師團在金山衛一線強行登陸,嘉善告急。


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軍政部第三戰區命令第10集團軍總司令劉建緒,調集預備11師41團、109師、128師、暫編13旅1團、62師368團等部隊官兵15570餘人,從11月8日到14日,在楓涇至嘉善縣城一線阻擊日軍進犯。這一仗,創下了淞滬大撤退的阻擊戰之最。


「那一場仗,打得真是艱苦啊!」在王永強母親的記憶里,嘉善抗日阻擊戰打了七天七夜,無比壯烈,尤其是128師等將士們表現出來的驍勇和頑強,讓當地老百姓刻骨銘心。


一顆顆炮彈落下來


老百姓倉皇逃命


128師的將士們大多來自湖南省鳳凰縣,而師長顧家齊這個名字在嘉善當地家喻戶曉。


「仗打得有多慘烈!那時候的鳳凰城裡幾乎家家掛白幡、戶戶戴孝帕。」嘉善縣博物館館長顧國強帶記者來到抗日嘉善阻擊戰紀念碑。這個碑由嘉善縣人民政府立於1997年11月8日,鐫石紀事,以告慰英魂。


如今,紀念碑兩旁的松柏已高聳而立,一片蔥鬱。碑上鐫刻的7個頭戴軍帽、神態迥異的戰士頭像:或怒目圓睜,或皺眉咬唇,或神情堅毅,似乎在和我們講述著當年的故事……


王永強的母親記得,日軍第一次來轟炸是在一個天氣晴好的上午,那時她還不到17歲,「我姆媽(當地方言)到東牆門去晒衣服,忽然聽到頭頂上有『呼呼呼』的響聲,抬頭一看,有一架飛機貼著近地面飛過去,她還叫了一聲:『飛機怎麼飛得這麼低!』」


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不一會兒,遠處就傳來了悶悶的轟隆聲,日軍的飛機往嘉善城裡投下炸彈,一顆顆炮彈落下來,整個地面都在搖動,滿城燃起衝天大火。


一時間,大家人心惶惶,一對對逃難的人背起大包小包、拖兒攜女四處奔散。「大家都說要想活命,就得逃過蘇嘉鐵路。」王永強母親一家千辛萬苦坐船逃到了桐鄉烏鎮鄉下一個叫燕窩浜的小村莊。


血肉之軀對抗飛機大炮


雙方武力對比懸殊


伴隨空中轟炸的,還有日軍的地面攻勢。


嘉善地處滬杭線中心。為了截斷滬杭鐵路和蘇嘉鐵路,封堵上海守軍的退路,阻擊中國軍隊支援上海守軍,並進犯南京,日軍陸續從金山衛一線強行登陸,分三路推進,其中日軍第18師團急趨嘉善,日軍第114師團直指嘉興,妄圖控制這個戰略要地。


想要爭取時間,確保後方轉移和淞滬戰場上部隊的撤退,必須在嘉善阻擊進犯的敵人。當時駐守寧波的國軍128師接到上級命令,立刻日夜兼程奔撲前線。


當時的任務是:阻擊日軍,堅守嘉善4天,以粉碎日軍陰謀。


顧國強翻開《嘉善文史資料(第一輯)》,上面記載著:我方軍隊在駐守嘉善門戶——楓涇鎮外圍陣地時,經過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彈盡援絕而失守,嘉善處於正面受敵。接下來幾天,日軍的增援部隊越來越多,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我方陣地瘋狂撲來。


據資料顯示,當時,在防守才兩個晝夜時,128師官兵的傷亡人數就已達到了600餘人。而原因就是,雙方的武器裝備力量對比實在是太懸殊了!


128師師部副官唐國鈞等人曾在記錄這次戰鬥的文章中提到:「我軍戰士們大多用的是『土械槍』(土槍)和『風造槍』,其陳舊程度,用顧家齊師長的話來形容,真是『比道台衙門口的石獅子年齡還要老一點』。」


據該文回憶,此後,128師將部隊轉移到距原陣地前方五六百公尺處,趁日軍進攻前的間隙時間,抓緊構築新的掩蔽工事,利用掩體保存實力。


改變戰略戰術,打夜戰、近戰、白刃戰


怎樣減少犧牲?顧家齊下達指示:必須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充分發揮我方夜戰、近戰、白刃戰的優勢,才能克敵制勝。


在防守陣地的第三天拂曉,日軍出動十多架飛機進行反覆瘋狂掃射,地面部隊則以多行橫隊的形式,向128師的陣地湧來。


戰士們堅守在掩體處,等到日軍進入伏擊圈內後,迅速直撲日軍。128師的三湘戰士們幾乎個個是苗族青壯年,精悍善戰,對白刃拼搏更是行家,他們以近戰拼刺刀的辦法,殺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由於地面近戰雙方距離過小,日軍的飛機就不敢貿然投彈。這樣一來,敵機只能在戰場上空「嗡嗡」盤旋,虛張聲勢。


這樣的戰鬥發生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從白天相持到晚上,而我方一次次把敵人壓了回去。日軍吃過好幾次與我方近戰的苦頭,一交火就逐漸顯得膽怯想溜,但128師的戰士們卻緊咬住不放,步步緊逼,盡量把距離拉近。


堅守到第4天,師部決定進一步改變作戰陣容,在離原陣地一定距離的後方和兩側,又構築起新的掩蔽工體,並在當地老百姓的支援下,在原陣地上虛設了一些稻草人以迷惑敵人。敵人果然中計,在後來的其中一次戰鬥中我方因此佔據上風。


經過多天激戰,日軍未能突破我方防線,堅守四天的任務已經完成,但因未接到司令部的撤退命令,128師依然繼續堅守陣地。


「但敵人的大隊兵力來了,他們繞過正面陣地,從後方包抄過來。來勢兇猛、火力之密,都超過前幾次。」顧國強說,128師腹背受敵,「當時顧家齊果斷命令,退守嘉善火車站第二線,同時767團移至西側,扼守嘉善西城門外的67號鐵路橋,守住我方後路,並準備在那兒和敵軍打一場惡戰。」


67號鐵路橋阻擊戰,戰士鮮血染紅河流


那一年,嘉善縣鳳桐鄉庄聯豐村村民胡愛法20歲,在日軍打進來時他和家人本早已出門逃難。後來因為放心不下,他和舅舅在一天夜裡又搖船回來了。


「港口已經封了出不去,67號鐵路橋周圍守滿了中國軍人,村裡橫港一帶駐兵的房子里堆滿了子彈和手榴彈。當時我們把船掉頭從後面小港走,突然飛來了日本3架飛機,向守在鐵路橋旁的中國軍隊掃射,還扔了炸彈。」


胡愛法看到的這一幕就是67號鐵路橋阻擊戰,打得異常猛烈。「敵機飛得很低,連竹園裡的竹梢也被飛機氣流折斷。鐵路橋旁的士兵們馬上散開隱蔽,用步槍、機槍回擊敵人。他們有些俯倒在稻田裡,有些把身體緊貼在鐵路路基兩邊,但傷亡仍然很慘重。」


「緊貼鐵路路基旁的戰士一排排地死在路旁,但他們很勇敢,有些士兵雖然已經身亡,手裡卻還緊緊握著槍,他們腳的周圍,子彈殼多得可以用簸箕來裝。」


讓同村村民章茂坤印象深刻的是村裡的烏橋浜河,被鮮血染成了紅色。「白天日軍的飛機只是投炸彈、掃機槍,我們的戰士就蹲在壕溝里打,到晚上就衝出來與敵軍衝殺。戰士們非常英勇,田野里到處是屍體,有我們的,也有敵人的,當時的場景真是驚天動地!」


終於,128師經過浴血鏖戰,通過了67號鐵路橋,奉令星夜撤回杭州臨平休整。


「嘉善抗日阻擊戰一役,128師傷亡官兵近2500人,許多班排以上軍官傷亡,還有人至今生死不明。」顧國強說,「雖然犧牲重大,但粉碎了日軍陰謀,為後方部署及部隊轉移贏得了時間。」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浪漢印象 的精彩文章:

都說紅顏禍水:趙國亡於一個妓女手上?
史上最風流且開青樓的太后
朱元璋一生中娶過多少妃子?你想像不到

TAG:流浪漢印象 |

您可能感興趣

錦繡瀟湘之東江湖自駕游
東江移民大搬遷 湖畔何處是我鄉
攝影 東江漁夫
霧鎖小東江尋夢之旅
2天看霧漫東江湖,從板梁古村走進龍景丹霞,穿越時空感受民俗與自然的碰撞交融!
霧漫小東江,青山碧水江面如紗宛若仙境
廣東江門古勞水鄉上演「粵韻風華」難忘的嶺南文化之旅
萬安遊客在遂川東江源遊樂場無辜被打,請給解釋!
號稱湖南「小馬爾地夫」的東江湖某度假村因違法排污被關停
靳東江疏影《戀愛先生》甜蜜攜手製作巧克力
戈壁灘二組 王東江
孤懸敵後戰虎穴——「東江縱隊」與盟軍情報合作碎片
湖南郴州東江湖上演旗袍快閃秀 唯美婉約盡顯江南風韻
水墨畫卷東江湖
東江被譽為「人間天上一湖水,萬千景象在其中」
詩畫如東江 奇秀有丹霞——記年度旅遊郴州之行
「共飲一江水」——東江水供港影像展在京舉行
廣東江門南記園藝新作欣賞
桂林人說桂林事 桂林塔山前的灕江支流小東江出現十年來少有的乾淨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