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出家人看待淫慾,和世間人有何不同?

出家人看待淫慾,和世間人有何不同?

宗立法師


自明清時起,僧尼就一直是被黑的對象,被一些文人在文學作品中極度惡搞。


而在當今社會,隨著網路的發達,可謂人人都是自媒體。

有些人不修口德,往往遇到媒體報道的與事實不符的新聞時,往往大逞口舌之快評點出家人如何如何,殊不知那些所謂的報道與事實根本不符。


當真相揭露的時候,那些起初在大逞口舌之快的人被打臉之後,又悄然無聲,當作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以某某船震門為例,說得煞有其事的樣子,其實就是一所謂的光頭老畫家在炒作自己。然後那些造謠者也沒有一個道歉,這件事情就這麼無聲無息地過去了。


再以某寺的方丈為例,每每遇到有什麼與利益相關的事情,就把他拿來黑一頓,然後又是不了了之。

其實,這些人是用世間人的眼光來看待出家人,認為出家人和他們的思維是一樣一樣的。



出家人看待淫慾,和世間人有何不同?



然而,真是如此的嗎?出家人看待淫慾和世間人真的是一樣的嗎?


當然不是。

大致有以下幾點不同:


一、見處不同。


對於世間人來說淫慾是值得歌頌的,甚至用愛情等等精美外殼來包裝它,使它變得更有迷惑性。


而身為佛陀的弟子,出家人奉行八正道。


八正道之一的就是正見,離諸邪倒的正觀,以佛之知見為知見。

佛陀在《圓覺經》中說:「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簡單地講:如果還想在世間諸苦裡面打滾的話,那可以繼續「享受」愛欲,但如果想要出離生死輪迴的泥淖,那就必須斷除淫慾,只有斷除了淫慾,才能結束無始劫以來的生死輪迴悲劇。


《大乘寶雲經》中說:「夫淫慾者,唯是妄想、顛倒而已,於三苦中謬生樂想。是故,如來處處經中種種因緣具說淫慾多諸過失、殊可患厭,所謂淫慾如炙肉法,肉(炙+束)俱燋;如舐刀刃,貪味偽舌;如毒蛇頭,具四種毒;如豬在廁,臭穢不凈;如彼痴狗而嚙枯骨,其口出血謂之為樂;亦如獼猴黏著(米+離)膠。


這經中就講淫慾的過患講得更為徹底了。

淫慾是眾生無始以來的顛倒妄想,而在種種苦受之中以苦為樂。


就如同烤串一樣,被烈焰炙烤;又像在刀頭舔蜜,雖然得到短暫的甜蜜,卻付出斷舌的慘痛代價;又像毒蛇的頭一樣,具足四種毒性,足以致命;又像豬在廁中一樣,臭穢不堪;又如同愚痴的狗啃嚙枯骨一樣,就算是咬得口角出血,也不以為苦,反以為樂;又如同猴子因為貪吃而被米膠所粘不得脫一樣。


《長阿含經》中說:「若淫慾纏者,因淫慾纏故,心生憂苦,除淫慾纏已,憂苦便滅。


這是說,如果為淫慾所纏,心中就會產生種種憂苦,終日不休。如果除去淫慾的煩惱纏縛,心中的憂苦就會消除。


正是淫慾有如此多的過患,所以出家人避之如避箭,而不是像世間人一樣見之如飴。



出家人看待淫慾,和世間人有何不同?



二、樂處不同


世間人對淫慾的看重,可謂是世間少有事情可以替代了。


而對於出家人而言,淫慾之樂實在是比不上禪定之樂。


為什麼這麼說呢?


《長阿含經》中說:「何謂比丘安隱快樂?於是比丘斷除淫慾,去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行第一禪……是為比丘安隱快樂。


對於出家人來說,禪悅為食才是正途。


有些居士也許會不相信禪悅的樂處,那麼就引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吧。


《四分律》中說:「以喜樂潤漬於身,遍滿盈溢無不遍處,如人巧浴器盛細末藥,以水漬之和合相得,其水潤漬無有不潤而無零落。比丘得入初禪亦復如是,喜樂遍身無有空處,此是最初現身得樂。


這是說,得入初禪的時候,喜樂充滿全身,就如同有人用浴器裝滿了細細的粉末,用水將粉末調和之後,水和粉末混合在一起,沒有一處遺漏。得入初禪的時候,也是如此,喜樂的覺受充滿全身沒有一個地方空漏的。


據一位不願意透露法名的法師陳述:得入初禪境的時候,就像明鏡初磨一樣,漸漸有光明從心底湧出,然後一種喜樂的感受從心底湧出充滿全身,而且這種樂境可以維持好幾個月,而且會影響身邊的人。這種感覺一直維持到進入二禪為止。


禪定的樂,是超出這個世間可以想像的範疇之外的樂,是世間的喜樂無法媲美的。


試問,換做是你,你會為了一塊石頭而放棄一座金礦嗎?



出家人看待淫慾,和世間人有何不同?



三、行處不同


世間人對於身口意業,多數都不以為然,肆意造業而不知。


但是對於出家人來說則是深知因果的可怖,明因識果而謹言慎行。


以弘一大師為例:


1928年左右,「弘一大師偶過上海,向坊間購請仿宋活字印經典。病其字體參差,行列不勻,因發願特寫字模一通,製成大小活字,以印佛籍。」


後來,弘一大師寫了一千多字之後,這件事情還是中止了,據大師口述,原因之一是因為「去年應允此事之時,未經詳細考慮,今既書寫之時,乃知其中有種種之字,為出家人書寫甚不合宜者,如刀部中殘酷兇惡之字甚多,又女部中更不堪言,屍部中更有極穢之字,余殊不願執筆書寫,此為第二之原因(此原因甚為重要。)


僅因要書寫之字,不適合出家人書寫,大師就謹慎地停筆了,可見護持心念之細緻。


關於大師的這段往事,夏丏尊居士也做了如下的記載:「期月後書至刀部,忽中止。問其故,則曰:刀部之字,多有殺傷意:不忍下筆耳。其悲憫惻隱,有如此者。」


大師的慈悲也感動了他身邊的好友。


如果說這一段是善護心念的話,那麼虛雲老和尚年輕時的經歷就可謂是善護於行止了。


在《虛雲和尚年譜》中記載了這麼一段故事:


光緒三年丁丑三十八歲,當予自寧波至杭途中。時際三伏,船小人多,無奈與青年婦女卧鋪相連。夜深熟睡,有撫摩予體者。驚醒!見鄰女卸衣相就。予不敢聲,急起趺坐,持咒。女亦不敢動。斯時倘失覺照,敗矣!勉諸修行人,不可不慎也!


這一段記述更是讓人感受到出家人善護念的重要性。對境驗心,稍有不慎,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出家人看待淫慾,和世間人有何不同?



在此也奉勸經常親近法師們請益的居士們:


請和法師們謹慎保持適當的距離,如果親近法師,最好是兩人以上結伴而行。一則護念法師,二則避免世人的譏嫌。


對待越是熟悉的法師,越是執禮恭敬才是正道。


經過以上見處、樂處、行處的三點不同比較,相信大家對此已經心裡有數了。


願大家都能善護念,善護口業,於佛法中得大善益。


阿彌陀佛!


微信公眾號:念念觀自在


ID:nngzzai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念念觀自在 的精彩文章:

禪師為何寧願被流放,也要謝絕御賜方袍呢?
尼眾出家第一人,她是誰?
作為一枚吃貨,他是如何走上出家之路的?
為你一一剖析,什麼是初禪的詳細次第?
這對老夫妻的悲慘遭遇,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TAG:念念觀自在 |

您可能感興趣

出家人是如何看待淫慾的?和在家居士有何不同?
如何看待現在的人性,你還有我的人性!
出軌的男人心目中老婆與情人,他們是這樣看待的?
與他人相比,你怎麼看待你的價值?
猶太人如何看待他的妻子?
據說文玩圈這幾種人很討人嫌,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的
與人社交,如何看待別人「說」你
如何看待道家的出世與入世?
如何看待道家的出世与入世?
長得好看的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美貌的?
家有情敵它是狗:如何看待女友和狗睡一個被窩?
稱帝並非袁世凱所願?臨終前寫下的這三個人的名字,大家如何看待?
男人都是怎麼去看待自己出軌的 會有什麼表現
如何看待當眾哺乳?這是每個做了媽媽的人都會遇到的尷尬問題,你怎麼想?
情侶們同居後女生都是怎麼看待男生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
很多人說他們是情侶,但他卻否認他們是情侶,你怎麼看待他們的關係?
知乎上似乎很多人都比自己過得好,應該如何看待?
男人是怎樣看待自己出軌的?
全身紋身有什麼魅力?不同年齡的人,看待紋身卻有同樣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