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挪軍費為何成甲午戰敗的最大謠言?

慈禧挪軍費為何成甲午戰敗的最大謠言?

在120年前的甲午戰爭中,因為各種原因,流傳著各種謠言,比如,主炮晾衣服,鄧世昌養狗、清朝實力不如日本等等。但是,最大的謠言莫過於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導致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前準備不足,裝備落伍,以致造成甲午戰爭的失敗。


其實,這個謠言來源於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文集》一書。梁啟超在書中說,自馬江敗後,「群臣競奏請練海軍,備款3000萬……頤和園工程大起,舉所籌之款,盡數以充土木之用」。這個說法,無疑與海軍經費籌集的一般規律相差太遠。據有關史料記載,當時海軍衙門除維持海軍及年撥100萬兩充東北練餉外,要在光緒十四至二十年的6年中另外籌集軍費3000萬兩白銀是不可能的。梁啟超文章目的在於鼓動民眾反對慈禧。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和梁啟超曾製造了許多謠言。為了掩蓋「圍園殺後」的計謀,康有為逃到日本後不僅軟禁了王照,還與梁啟超一同篡改譚嗣同的「獄中題壁」詩。



慈禧挪軍費為何成甲午戰敗的最大謠言?


網路配圖


從光緒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起,慈禧就開始常駐頤和園。這說明頤和園已經初具規模。可是工程仍在繼續,並開始籌備慈禧60壽誕慶典,海軍衙門經費繼續挪用於園工。據《洋務運動》一書記載,是年二月十六日奕匡片稱:「查頤和園自開工以來,每歲暫由海軍內騰挪30萬兩撥給工程處應用,復將各省督撫認籌海軍巨款260萬陸續解津發存生息,所得息銀專歸工用。……惟每年撥工之款原屬無多,各省認籌銀兩亦非一時所能解齊。欽工緊要,需款益急,思維至再,只有騰挪新捐暫作權宜之計。所有工程用款即由新海防捐輸項下暫行挪墊,一俟津存生息集有成效,陸續提解臣衙門分別歸款」。八月二十五日,奕匡、福錕奏:「此次奉報出使經費197萬兩款內,已於本年四月間准總理衙門咨開奏准,暫行借撥頤和園工程銀100萬兩,由津生息項下按年盡數歸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挪用於頤和園工程的,是海軍衙門經費,而非北洋海防協餉,而且已經歸還。


其實,就海軍經費方面來講,清政府投入海軍的經費一點也不比當時日本投入的少。1861至1888年,北洋水師從籌建到成軍的27年間,清政府一共投入海軍經費一億兩白銀,平均每年投入300萬兩,占年度財政的4%至10%。日本政府從1868年到1894年3月26年間共向海軍撥款9億日元,摺合成白銀才6000萬兩,平均每年投入白銀230萬兩,相當於同期清政府對海軍投入的60%。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戰前提出在主要艦船上配置速射炮,需銀60萬兩。李鴻章卻聲稱拿不出錢來。直到北洋艦隊在黃海海戰中戰敗,他才上奏前籌海軍巨款分儲各處情況:「滙豐銀行存銀107萬兩;德華銀行存銀44萬兩;怡和洋行存銀近56萬兩;開平礦務局領存銀近53萬兩;總計260萬兩。」拿不出錢來的海軍和存款260萬兩白銀的李鴻章形成了多麼矛盾的對照!


據有關史料記載,直到甲午海戰爆發前,無論從數量上看,還是從質量上看,北洋水師的裝備應該超過了日本聯合艦隊。當時,北洋水師與聯合艦隊鐵甲艦方面的數量比是6:1,中國遙遙領先;非鐵甲艦方面數量8:9,日本略勝一籌。定遠號、鎮遠號等軍艦的護甲厚達14寸,即使是經遠號、來遠號的護甲也厚達9.5寸。日本方面,即使威力最大的「三景號」艦,也缺乏北洋艦隊這樣厚重的裝甲防護。而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綜合了英國「英偉勒息白」號和德國「薩克森」號鐵甲艦的長處設計而成,各裝12英寸大炮4門,裝甲厚度達14寸,堪稱當時亞洲最令人生畏的鐵甲堡式鐵甲軍艦,在世界也處於領先水平。


就火炮而言,無論大口徑火炮,還是小口徑火炮,北洋水師均佔優勢。200毫米以上大口徑的火炮,北洋艦隊與聯合艦隊的比例是26:11,我方遙遙領先;小口徑火炮方面,北洋艦隊與聯合艦隊的比例是92:50;只有中口徑火炮方面,日本稍稍領先,中日之間比例是209:141。因此,清政府認為自己的海軍實力位居亞洲第一。也正是基於這種力量對比,清朝政府才毅然對日宣戰的。



慈禧挪軍費為何成甲午戰敗的最大謠言?


網路配圖


在豐島和黃海兩次海戰中,北洋水師頻繁出現炮彈擊中日艦不炸的現象,而且彈藥不足。在豐島海戰中,濟遠艦用150毫米口徑火炮發射炮彈,擊中日艦速度最快的吉野號右舷,擊毀舢板數只,穿透鋼甲,擊壞其發電機,墜入機艙的防護鋼板上,然後又轉入機艙里。可是,由於炮彈的質量差,裡面未裝炸藥,所以擊中而不爆炸,使吉野僥倖免於沉沒。在黃海海戰中,吉野號又中彈不少,但終未遭到毀滅性打擊。當時在鎮遠艦上協助作戰的美國人麥吉芬認為,吉野號能逃脫,是因為所中炮彈只是穿甲彈。在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發射的炮彈有的彈藥中「實有泥沙」,有的引信中「僅實煤灰,故彈中敵船而不能裂」。


據《甲午中日陸戰史》記載,北洋水師不僅艦炮發射的炮彈不炸,海岸炮台發射的炮彈也不爆炸。日方就曾說,清軍旅順口炮台發射的炮彈,「雖其響轟轟,但我兵因之死傷者甚少,之所以如此,無他,海岸諸炮台發射敵之大口徑炮彈,其彈中大半填裝以大豆或土砂故也。」這些現象表明,擊中不炸,不外乎兩種原因:一是發射的炮彈本身就是未裝炸藥的實心穿甲彈,只能穿透船體裝甲,不可能爆炸;二是發射的穿甲爆破彈裝葯有問題,裝填煤灰、土沙之類。這樣的炮彈顯然不適宜於與擁有速射炮的日艦激戰,只適於平時演習打靶之用。


另據《甲午戰爭史》記載,一位細心的觀察家曾統計,在定遠和鎮遠發射的197枚12英寸,即305毫米口徑炮彈中,半數是固體彈,不是爆破彈。戰至最後,定遠、鎮遠彈藥告竭,分別僅餘12英寸口徑鋼鐵彈3發和2發。那麼,為什麼北洋海軍在戰爭爆發後,還把那麼多不適合實戰、只適於演慣用的實心穿甲彈和裝葯不合格的穿甲爆破彈裝載在軍艦上?為什麼不全部換上最具威力的開花彈呢?


而據直隸候補道徐建寅的《上督辦軍務處查驗北洋海軍稟》和稟後附文記載,參加過黃海大戰的定遠、鎮遠、靖遠、來遠、濟遠、廣丙等7艘軍艦的存艦存庫炮彈,僅開花彈一項即達3431枚。黃海海戰後,又撥給北洋水師360枚開花彈。由此可見,造成北洋海軍在黃海海戰中彈藥不足的責任不在機器局,也不在軍械局,而在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身上。


慈禧挪軍費為何成甲午戰敗的最大謠言?



網路配圖


在中日雙方開戰後,丁汝昌執行李鴻章「保船制敵」的方針,消極避戰,卻心存僥倖,出海護航時竟然連彈藥都沒有帶足,致使北洋海軍在彈藥不足的情況下與日本艦隊進行了一場長達5個小時的海上大戰,結果極大地影響了戰鬥力的發揮,也加重了損失的程度。至於彈藥中裝填沙土、煤灰和大豆之類,影響炮彈爆炸,原因在於天津軍械局的辦事員被日軍收買,充當了日軍的間諜,故意破壞。

對於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失敗的原因,英國海戰史學家曾評價說:「大東溝海戰的結果是雙方對海戰理論無知的產物:假如日本多了解一些海戰理論,就根本不敢挑戰實力更強,擁有堅不可摧鐵甲艦的北洋艦隊;而假如北洋艦隊多了解一下海戰理論,又怎麼可能在擁有大艦巨炮的情況下仍然遭到慘敗呢?」


甲午戰爭無疑是世界戰爭史上一場「泱泱大國」敗給「彈丸島國」的特例,雖不符合常規,但卻真實地發生了。如果,把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歸結於諸如主炮晾衣服、鄧世昌養狗、慈禧挪用軍費等枝葉問題上去,勢必看不清問題的實質,找不到甲午戰爭失敗的真正原因。李鴻章曾上奏清廷說:「日本近在肘腋,永為中土之患。」此語振聾發聵,令人深思。


其實,甲午戰爭失敗的真正原因,除了政治制度和朝廷官員的腐敗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清政府對日本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從思想上和軍事上都沒有做好與日本一戰的準備。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果現在仍認不清日本右翼的實質,對安倍政府抱有幻想的話,不僅會危及當代,而且還會禍延子孫!


·清政府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



慈禧挪軍費為何成甲午戰敗的最大謠言?



網路配圖


·發動「甲午戰爭」的罪魁禍首日本明治天皇睦仁。


·時任北洋大臣的李鴻章與外國外交官合影。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這是甲午海戰的激戰現場。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致遠」艦撞擊日本軍艦吉野,決意與敵人同歸於盡。管帶鄧世昌以下250多名官兵全部壯烈犧牲。


·甲午戰爭中,日軍大肆屠殺中國的無辜百姓,令人髮指,其罪惡累累,罄竹難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您也許喜歡以下文章:


垂簾聽政的皇太后,鄧綏:東漢最有權勢的女人!


揭秘武則天毒殺兒子章懷太子李賢不可告人之謎


野史:西伯侯拉車拉出的天下,周朝才會有八百年天下!


刺客,這個神秘的職業多少次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戰局?如果穿越回清朝,你想做和珅還是紀曉嵐?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默默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這首不怎麼出名的唐詩,趙匡胤、朱元璋看了卻都說好
古代皇帝結個婚到底有多麻煩?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死前和吳三桂的對話內容,其言讓人憤怒
三國關羽兩兒子關平關興關係之間如何
蝴蝶君——時佩璞 男扮女裝嫁給外國人生了個兒子

TAG:默默知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太平軍戰敗,此人逃亡古巴成挑糞工,回國卻成洪門老大會七國語言
對比一下大秦帝國和清末的軍隊,你就明白甲午戰爭為何戰敗!
兩次世界大戰都戰敗的德國,為何轉眼又成了歐洲霸主?
甲午戰敗,李鴻章和翁同龢,誰更像漢奸?
日軍作戰部隊戰敗,為何要焚燒軍旗?
奇怪的日軍:與八路軍戰敗後為何送來「感謝信」?
挪用數千萬兩軍費重建頤和園,只為求慈禧一笑,卻導致甲午戰敗
巨鹿之戰章邯戰敗之謎:是隊友太坑?秦軍無能?還是敵軍太狡猾?
八里橋之戰清軍戰敗的原因 如何評價八里橋之戰
李鴻章甲午戰敗後失勢,去了趟沙俄成為俄方代言人
當初慈禧如果不挪用軍費建頤和園:清朝就不會在甲午戰爭中戰敗
李鴻章甲午戰敗後失勢,去趟沙俄成為俄方代言人
大清特種兵:四百人閃電戰敗俄軍,如今成了雜耍兒
靖康之難,作為北宋戰敗的犧牲品,六千名女性被迫成為金人的軍妓
桂陵之戰中楚國為何戰敗?
甲午戰敗原因,戰士前方浴血奮戰,慈禧為過生日拒絕購買彈藥!
甲午戰敗是大清國誰之禍誰之福
項羽最後一戰敗於作英雄秀?敵軍重兵圍困之下玩傷感
甲午戰敗 李鴻章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