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大臣得罪皇帝,皇帝竟下聖旨命令此大臣「不許作詩,不許飲酒」

一大臣得罪皇帝,皇帝竟下聖旨命令此大臣「不許作詩,不許飲酒」

作詩與飲酒,似乎純屬個人私事。前面加上不許二字,您也許會覺得很滑稽。喜歡作詩,我就作了,誰還能日日看著?喜歡喝酒,我就喝了,誰還能天天守著,把酒壺搶走嗎?


也許我告訴你,這話是誰說出來的,你會更覺得不可理解。「不許作詩,不許飲酒」出自皇帝之口,清朝的嘉慶皇帝。說給誰聽的呢?洪亮吉,而且是以聖旨的形式。這可不得了,皇上刷聖旨嚴令「不許作詩,不許飲酒」,洪亮吉究竟犯了什麼錯呢?



一大臣得罪皇帝,皇帝竟下聖旨命令此大臣「不許作詩,不許飲酒」


洪亮吉(1746~1809),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江蘇常州。他自幼喪父,家貧而好讀書,少年時長得高個紅臉,才氣橫溢,獲袁枚賞識。但洪亮吉屢試不第,至乾隆55年,洪亮吉才以一甲第二名高中,授翰林院編修,充國史館編纂官,時年44歲。


洪亮吉精通史地和聲韻訓詁學,擅長寫詩與駢體文,又好遊玩山水,足跡遍及吳越黔秦晉齊豫各地。他性格豪邁,嫉惡如仇,早在乾隆當太上皇時,就直言抨擊時弊,言辭激烈,讓新皇帝嘉慶頭疼,但當時大權還在乾隆手中,嘉慶只能不了了之。乾隆選十五子永琰(即後來的嘉慶)當繼承人,因其少年老成,又能文善武。嘉慶執政前三年,一切如故,大權仍在乾隆與其寵臣和珅手中。嘉慶三年臘月底,89歲的乾隆突發感冒,初二病情轉危,初三駕崩。



一大臣得罪皇帝,皇帝竟下聖旨命令此大臣「不許作詩,不許飲酒」


嘉慶


嘉慶親政後就處理了和珅,並且鎮壓了白蓮教起義,然後還廢除了文字獄,給漢族知識分子鬆了綁,再後來在反腐問題上也出了問題,他最喜歡的兩個寵臣一個廣興也貪贓枉法被殺了,還一個微服私訪的探花, 因為不肯和貪官同流合污結果給殺死了,最後也只是找了一個縣令做替罪羊,這事情可以說讓嘉慶很是不高興,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決定「詔求直言,廣開言路」。


《資治通鑒》裡面有一個著名的觀點,說:臣子要「善諫」,君主要「納諫」。所謂「善諫」,是說臣子要善於提意見,在給君主提意見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場合時機,否則,搞得君主下不來台,建言者就要遭殃倒霉,還不如不提;當然,對君主的要求就是無論多麼難聽的話,只要是有價值的意見,你就得接受,這叫「納諫」。在這個洪亮吉事件上,嘉慶帝和洪亮吉都有責任,也就是說,洪亮吉沒有做到「善諫」,嘉慶帝沒有做到「納諫」。


洪亮吉受到「廣開言路」的鼓舞,上書千言,直陳當朝利弊,洪亮吉說:咱們大清朝的官分兩類:一類是不知廉恥的官,比如,有的官員明明比長官年紀大差不多一倍,但是,向長官拜門生,甚至跟宰相的轎夫、門衛稱兄道弟,與這些下賤的人平起平坐[原文為:「有大學士、七卿之長,且年長以倍,而求拜門生,求為私人者矣;有交宰相之僮隸,並樂與抗禮者矣」(《清史稿》卷356,列傳143)。]。官員為了得到一個效益好的職位,不惜昏夜乞憐,人前長跪。官員們不顧廉恥,百姓怎能遵守綱常,天下不大亂才怪呢?第二類官,是沒有責任感的官,這類官不怎麼貪污,但整天談談佛法,講究素食。信佛嘛,當然要吃素,對工作一點兒也不上心。他還直指當朝官員:「以模稜為曉事,以軟弱為良圖,以鑽營為進取之階,以苟且為服官之計」(《清史稿》)。「亮吉以為今日皇上,當法憲皇帝之嚴明,使吏治肅而民樂生,然後法仁皇帝之寬仁」,他指責大清官吏或「模稜兩可」,或「鑽營投機」,或「苛且偷安」,而根子正在嘉慶身上,並批評皇帝上朝遲,退朝後與俳優在一起玩。

嘉慶讀完,怒髮衝冠。洪亮吉居然將大清官吏中的十有其九斥為貪官,矛頭直指自己,於是,他下旨把洪亮吉抓入天牢。刑部審洪亮吉,大刑伺候,幸虧嘉慶及時派太監送來諭旨:「對讀書人不可動刑。」刑部仍以誹謗罪置洪於死地。對此,嘉慶躊躇再三,是自己提倡廣開言路,他怕真殺了洪亮吉,天下人會怎麼議論呢?於是洪亮吉被發配充軍去伊犁。


洪亮吉啟程的時候,正巧趕上伊犁將軍入京覲見,順便提起洪亮吉一事,這位伊犁將軍是個「馬屁精」,他估計嘉慶帝是怕背黑鍋,不敢殺洪亮吉,他跟皇上說,他要見義勇為,替皇上出氣,殺洪亮吉。據這位伊犁將軍說,這事兒非常簡單,誰都不用背黑鍋,比如製造場交通事故、醫療事故,這事兒就辦完了。最後,伊犁將軍一再強調,雖說非常簡單,但我從沒幹過,雖然沒幹過,但估計不難辦,嘉慶帝一瞪眼,說了句:大膽!糊塗!又狠狠訓了這位將軍一頓,最後,把教訓伊犁將軍的這些話寫成上諭,讓軍機處發往全國。弄得將軍丟盡臉面,趕緊派人保護洪亮吉。


這件事對洪亮吉無異是一次重大的打擊。可洪亮吉卻能坦然處之,一笑置之。「半生縱蹤未曾閑,五嶽游完鬢乍斑。卻出長城萬餘里,東西南北盡天山。」(《出關作》)。他一路歌風嶺雪,覓史尋蹤,贊西域山水之奇麗,記邊塞風情之異觀。觀察之深,描繪之細,確有輿地學者之眼光,又有詩人才子之文采。也許,他當初寫這些詩時並未曾想到傳世,然而,卻給後人了解西陲風物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對於流放犯,詩是雙刃利劍。洪亮吉曾特意提到:(流放伊犁途中)至保定,甫知有廷寄與伊犁將軍,有「不許作詩,不許飲酒」之諭。是以自國門及嘉峪關,凡四匝日,不敢涉筆。及出關後,獨行千里,不見一人,徑天山,涉瀚海,聞見恢奇,為平生所未有,遂偶一舉筆,然要皆描摹山水,絕不敢及餘事也。


看來嘉慶帝相當了解這個才子。「不許作詩,不許飲酒」出自皇帝之口,真是意味深長。而創設伊犁流放地的乾隆帝早在20年前就責令伊犁將軍,對遣犯嚴加管束,「倘贍恂情面,任其置產娶妻,則伊等反得晏然安處,與無罪何異?至其遣發日久,不得歸籍,或妄作詩詞,編選誹言,或不安本分生事,及潛行逃走者,一面奏聞,一面正法,不得稍事姑容!


洪亮吉流放後,上書人銳減,腐敗則愈烈。嘉慶五年春,北方大旱,春播無法進行,來年的日子怎麼過?百姓設壇祈雨,哭求上天降下甘霖,但上天不為所動。王孫貴族求雨,未下;嘉慶親自祭壇,向上天祈雨,老天爺仍不給面子。嘉慶被迫赦免罪犯,雨仍未下;又設粥攤,救災民,雨還是未下。1800年5月26日,嘉慶決定赦免洪亮吉,據《清仁宗實錄》載,嘉慶親自寫道:洪「實無違礙之句,仍有愛君之誠」,「實足啟沃朕心」。據《清史稿》載,「詔下而雨」,嘉慶放下筆,一道閃電劃破長空,大雨傾盆而下。


一大臣得罪皇帝,皇帝竟下聖旨命令此大臣「不許作詩,不許飲酒」



赦免洪亮吉,伊犁將軍要親自備車送洪返京,洪婉拒。洪亮吉用兩隻腳把中國北部邊疆走了個來回,他寫下了《伊犁日記》和《天山客話》兩部作品,寫下了不少感人的詩篇。當時的大學者趙翼作詩感嘆:「國家開疆萬餘里,竟似為君拓詩材」。梁啟超後來也感嘆,洪亮吉的《伊犁日記》和《天山客話》是晚清西北歷史地理研究的開端之作。從此,洪亮吉在家鄉閉門著述,不再關心政治,成為清朝著名學者。


曾被嚴令「不許作詩,不許飲酒」的洪亮吉留下了太多的名篇佳作,估計酒也沒少喝吧。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漢軍vs羅馬軍團哪個更強?
進入正史列傳的騙子,敢「玩」皇帝但安然無恙,竟被揭穿騙局而死
絕世才女,只因被疑寫黃詩,含冤而死
變法後,秦國歷任相國功勞排名羋月小弟排第幾?

TAG:愛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這位大臣敢當眾打罵皇帝,原因竟是皇帝不喝酒
這位皇帝太悲哀,皇后嬪妃均與大臣偷情,自己還被皇后毒死
她是皇帝的小姨子,不願嫁皇帝為後,皇帝不怒,卻為何再也不立後
作為皇帝,覬覦王妃,即使是擅長改史的唐太宗也洗不白你
一個傀儡皇帝,竟被譽為「聖君」,他何德何能?
皇帝寵幸嬪妃之時為何限制此動作,皇帝也不苦惱
又被宮廷劇騙了,皇帝下旨開頭可不一定都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皇帝鬥不過太監,此皇帝受辱含恨而死,大臣們沒有一個有辦法!
此人寫三千字長信大罵皇帝,皇帝卻不敢殺他
這皇帝長得太漂亮,被一個大臣愛上,皇帝洗澡時讓大臣做這事
史上最有作為皇帝,不是秦始皇,不是隋煬帝,是他
他是大明皇帝,卻被大臣罵為禽獸,最後居然只能忍氣吞聲
此人暗殺皇帝,事敗被捕,最後為何連皇帝都佩服?
這老太太竟然大罵皇帝忘恩負義,皇帝慌忙認錯!
身為反賊的妻妾,臨死前「如此」罵大唐皇帝,罵得皇帝無話可說!
她們深居後宮,不是宮女也不是嬪妃,專為皇帝做這件事
誰最不該做皇帝卻又做了皇帝?
這位皇帝當朝打死大臣,原因很奇葩,原來為「認爹」
為什麼明朝皇帝也不能隨便廷杖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