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識此人是魏國的悲劇,放走此人是魏國的末日,赳赳大秦共赴國難

不識此人是魏國的悲劇,放走此人是魏國的末日,赳赳大秦共赴國難

戰國真正的中心轉折點,是一個人,在此人之前和此人之後,一個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個變化也直接的影響了整個中華歷史的進程,這個人,就是商鞅,這個國家就是秦國。

不識此人是魏國的悲劇,放走此人是魏國的末日,赳赳大秦共赴國難

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國經歷了自秦厲共公之後幾代君位動蕩,國力大為削弱。魏國趁秦國政局不穩之機奪取了河西地區。秦孝公之父秦獻公繼位後,割地,與魏國講和,安定邊境,遷都櫟陽,修養生息,並且數次東征,想要收復河西失地,無奈願望沒有實現便去世。

秦孝公繼位時與齊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韓昭侯、趙成侯並立。當時黃河和餚山以東的戰國六雄已經形成,淮河、泗水之間有十多個小國。周王室勢力衰微,諸侯間用武力相互征伐吞併。戰國六雄中,楚國、魏國與秦國接壤。魏國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從鄭縣沿洛河北上修築長城。楚國自漢中郡往南,佔有巫郡和黔中郡。

不識此人是魏國的悲劇,放走此人是魏國的末日,赳赳大秦共赴國難

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被諸侯們疏遠,像對待夷狄一樣對待。秦孝公繼位後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論功行賞的法令,並在國內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兵之策。

商鞅年輕時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受李悝、吳起的影響很大。他向屍佼學習雜家學說,後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時向魏惠王推薦商鞅,說:「商鞅年輕有才,可以擔任國相治理國家」,又對魏惠王說:「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殺掉他,不要讓他投奔別國。」魏惠王認為公叔痤已經病入膏肓,語無倫次,於是皆不採納。公叔痤轉而讓商鞅趕緊離開魏國,商鞅明白魏惠王不採納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會採納殺他之言,所以並沒有立即離開魏國。商鞅想要看看究竟去哪個國家才能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負。

不識此人是魏國的悲劇,放走此人是魏國的末日,赳赳大秦共赴國難

衛國人商鞅在公叔痤死後聽聞秦孝公的求賢令,便攜帶李悝的《法經》投奔秦國,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孝公。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術說孝公,孝公聽後直打瞌睡並通過景監責備商鞅。商鞅再以霸道之術說孝公,孝公聽後改變態度但沒有重用商鞅。商鞅最後暢談富國強兵之策,孝公聽後大喜,兩人暢談幾日後毫無倦意。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國國內進行變法,又害怕國人議論紛紛,所以猶豫不決。秦孝公召開朝會命臣工商議此事。

舊貴族代表甘龍、杜摯起來反對變法。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從而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這是以歷史進化的思想駁斥了舊貴族所謂「法古」「循禮」的復古主張,為實行變法作了輿論準備。

不識此人是魏國的悲劇,放走此人是魏國的末日,赳赳大秦共赴國難

但最終在秦孝公的一力堅持下,力壓舊貴族,實施了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商鞅變法」,經過兩次變法後的秦國國力強大,百姓家家富裕充足。秦國人路不拾遺,山中沒有盜賊。人民勇於為國家打仗,怯於私鬥,鄉村、城鎮秩序安定。周顯王派使臣賜予秦孝公霸主的稱號,諸侯各國都派使者前來祝賀。前348年,韓昭侯親自前往秦國,與秦孝公簽訂停戰盟約。前342年,秦孝公派太子駟率領西戎九十二國朝見周顯王,顯示了秦國西方霸主的地位。

商鞅變法後,秦國國力強大,在變法實施後兩年後,便趁魏軍主力出擊之機,派軍隊偷襲魏國,大敗魏軍,並佔領少梁。再兩年後,又任命商鞅為大良造,率兵長驅直入,包圍魏國並佔領魏國舊都安邑。其後,又數次大敗魏國,並俘其主將魏錯。將多年魏國給秦國的屈辱一掃而光。

不識此人是魏國的悲劇,放走此人是魏國的末日,赳赳大秦共赴國難

回想當年,商鞅本來一直在魏國,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算是魏國的臣子,在公叔痤病重時向魏惠王推薦商鞅,說「要麼重用商鞅,要麼殺了商鞅」,可是魏惠王兩個選擇都沒用;結果導致商鞅被死敵秦國得了,貫徹實施變法後,將魏國打得一敗再敗,不僅河西丟了,甚至連舊都都丟了,主將也被俘虜,這是何等恥辱?

在之後的秦國,雖然殺了商鞅,但是「商鞅變法」卻貫徹實施了下來,之後的秦國越來越強,武器先進,國富民強,名將輩出,最終一統六國。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四個帝王死的太蹊蹺,雄才大略竟被一道命令所終結,實在是可惜
背負奸詐惡人的罵名的他,卻為大唐帝國打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疆域
二戰該大國被滅,不敢奮起反抗,戰後卻對本國女人這樣!真是無恥
三國演義原文評中排名前八武將,蜀漢五虎將全上榜,第一非他莫屬
郭嘉並不是曹操心中的第一謀士,至少還有四人絲毫不遜色於郭嘉!

TAG:黑白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戰國初魏國比秦國還猛,為何吞併不了秦國?原來是這樣
戰國初期最厲害的不是秦國,竟然是魏國,而且稱霸近百年
此人是曹操之後魏國的頂樑柱,也三國歷史上被低估的名將之一!
戰國7雄,齊是偽大國,版圖沒魏國大,當年晉國真大
戰國:當魏國放棄了人才,齊國放棄了警覺,燕趙再血性,也敵不過秦之鐵騎啊
他是魏國伯樂,推薦這四個人助魏國崛起
他是魏國最勇猛的武將,也是三國最強的攻心大師之一
戰國的時候,魏國出了這麼多的牛人,還是很弱
魏國大將夏侯霸為何選擇投奔蜀國而不是吳國
蜀漢被滅之後,劉禪能僥倖逃生,全是魏國忌憚此人,不是姜維
懷才不遇的張郃:三國里最悲情的魏國武將
戰國時期,強大的魏國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呢?
他曾兩次擊退強秦, 救趙國和魏國於危難之中
三國末年:魏國消滅蜀國,劉禪投降,東吳為何不救?
七國之中齊國最富、魏國人才最多,為什麼最後秦國統一天下?
魏國大將夏侯霸為什麼選擇投奔蜀國而不是吳國
戰國七雄的魏國是發達國家,但為何迅速衰敗了?
戰國曾經無比強大的魏國為何一跌千丈?
此人被稱為三國第一謀士,兩次打敗曹操,卻成了魏國的開國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