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適應工業4.0而轉型?中德專家卻說這是泡沫!

為適應工業4.0而轉型?中德專家卻說這是泡沫!

為適應工業4.0而轉型?中德專家卻說這是泡沫!



一場頂級全球工業盛宴


2017年4月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德智造對接論壇


中方百名企業家代表團招募進行中

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全球工業人的心中有一條鐵律


如果工業和技術領域


出現了什麼新趨勢


最早可以看見的便是漢諾威

為適應工業4.0而轉型?中德專家卻說這是泡沫!



4月,我們將帶你去漢諾威


了解前沿機器人和智慧工廠


對接百名中德企業家/對話中德智造

參觀西門子、大眾、賓士、ABB等標杆名企

為適應工業4.0而轉型?中德專家卻說這是泡沫!



俗話說「大海航行靠舵手」

我們的考察之旅也少不了帶隊的人


漢諾威這場工業頂級盛宴


眾多大咖專家已蓄勢等你一起探尋


他們都將為你解讀什麼?


今天,小巴來一一揭曉


為了適應工業4.0而轉型,叫泡沫


我一直覺得工業4.0離我們很近。德國人一向不喜歡炒作概念,他們提出工業4.0,是因為其實工業4.0從技術層面來說,已經被研究很久了,而且很多技術也已經成熟了。


研究的動力也很簡單,德國人工費很高,唯一的辦法就是使用機器人來代替人。可是,就算有了機器人,為了操縱機器人完成一項任務,還是需要工人去編程,去調試,去組裝流水線,還要去監控流水線的操縱情況,還是貴。於是,進一步的就是提高機器人的智能性,提高柔性生產。


簡單的說,工業4.0其實就是將人從生產環節去除掉。工業4.0,只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已。


所以,我認為,無論這個世界如何變化,技術的本質是不會變的。在德國你很難找到那些酷炫的概念,所能看到的都是很實在的技術。這些技術都是為了解決某一個具體的問題,然後不斷迭代,不斷優化自己,最終能形成一個產品,然後在漢諾威工業展被展出,被大家所看到。


為了適應工業4.0而轉型或者創業,這叫泡沫。而為了解決某個具體問題,而尋找相應的高效的解決方案,這才叫工業4.0。


工業4.0的目標:基本模式的改變


我們平時了解的,像智能製造、柔性化生產線以及物聯網,這些都是屬於工業4.0概念里的內容。


現在的情況是: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成本,生產出來質量最優的產品。未來是運用最少的資源產生最大的價值。


將來我們所說的柔性化,是基於物理信息系統和雲端系統把現在中央的固化的信息去進行分散,然後用軟體的方式來做一個網路開放的標準。這個肯定是基於數字化產品及過程以及標準化數據及模塊,還要基於操作人員的專業素養。


其實在工業4.0當中,數字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現在等於是來到了數字化挑戰的一個時代。


新的信息技術潮流帶來技術的推動力。通過高速性、微型化、連通性以及存儲性,形成新的產品、服務、應用以及商業模式。通過這些數字化和信息化基礎會形成很多對實際生產和生活帶來便利以及優化的實際運用,例如現在最新的一些高端身份識別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機器人技術以及模擬系統。


中國投資者在德併購和經營最關鍵之處在哪?


德國法律體系以嚴謹複雜著稱,同時伴隨著稅務和財務規定多頭紛繁。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應對並提供高效和優質的解決方案,對中國的決策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和挑戰。


在多年執業生涯中我發現,中國投資者在德國的併購和經營,最關鍵、也最難的,就是如何全面評估和把握在法律、財務和稅務等多方面的綜合商業風險。


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我建議中國投資者在併購和整合過程中,一定要全面審度和考量,力爭在項目的一開始就在上述多方面做好充分準備與合理布局。比如:資金流動性風險、資產評估風險、勞資關係、管理層和股東風險、稅務風險等等。


×


高端人才配給更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難點


中德關係目前正處於歷史性最佳狀態。兩國攜手「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將進一步共同推動新工業發展和業態。


但是中國在產業轉型與升級的過程,不僅技術革新是瓶頸,高端人才配給與升級更是痛點與難點。


因此,在此次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我們將從「跨行業」「技術研究」「4.0人才培養戰略」角度為大家展現如何根據產業經濟建設高端人才供給體系,實現從「通過技術而領先」引申至「通過人才培養而領先」的理念與實施。


並且,我們還會與企業搭建人才供應體系平台,引進技術與行業標準,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高端人才技術與能力供給。


×


工業4.0實現過程,是自動化與信息化的結合


去年參觀漢諾威工業4.0展後,我們可以用四點總結我們的所看、所聽、所感:


1.工業4.0之「智能生產」。即原材料、產品、生產設備、管理信息系統與人通過互聯網、RFID都連接起來,也就是Internet of Things。實現智能生產奠定了C2M批量化生產的基礎。


2.工業4.0之「智能產品」。把產品作為一個數據採集端,不斷的採集用戶的數據並上傳到雲端去,方便用戶進行管理。


3.工業4.0之「生產服務化」。智能產品會不斷地採集用戶的數據和狀態,並上傳給廠商,這個就使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成為可能,向服務收費。


4.工業4.0之「共享經濟雲服務」。通俗地說,便是存在空間空閑的工廠能出賣自己的生產能力,為其他需要的人去進行生產。


其實,整個工業4.0最終實現的過程一定是自動化和信息化的結合,而且「信息化」更加重要。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具備強大計算能力的大腦在各種商業環境下去做正確的決策。


工業4.0,其實也是一種平台思維、集成思維


工業4.0的概念已經被多次提及,甚至在行業內的討論已經進入了後4.0時代。但它到底能為製造業和更多行業和社會帶來了什麼,這將在今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通過創紀錄的6500多家參展商得以展示。


我們提及工業4.0,總會覺得跟我們貌似還距離很遠,我們炫目於機器人以及人工智慧的技術,但是實際上忽略了,工業4.0其實也是一種平台思維、集成思維


今年工博會的主題是:「產業集成—創造價值」。能源系統將通過數據形式得到控制、工業4.0的應用實例、具有自我學習能力且有細膩感覺的協作機器人、能源轉型的解決方案。


產業集成的時代已經悄然來臨,所謂產業集成,實際上就是傳統產業或成熟產業乃至衰退產業與新興產業的結合過程。這種結合突破了傳統產業的界限,通過延長產業價值鏈。


在機器能自我學習更新的人工智慧時代,預防性維修能為我們工業領域創造更多的價值。在能源供應領域,數字化技術將推動能源轉型。這些都是工業4.0具體技術能創造價值的地方。


除了以上幾位大咖專家


更全的陣容在這裡


德方

為適應工業4.0而轉型?中德專家卻說這是泡沫!


為適應工業4.0而轉型?中德專家卻說這是泡沫!



中方

為適應工業4.0而轉型?中德專家卻說這是泡沫!


為適應工業4.0而轉型?中德專家卻說這是泡沫!


為適應工業4.0而轉型?中德專家卻說這是泡沫!


為適應工業4.0而轉型?中德專家卻說這是泡沫!


為適應工業4.0而轉型?中德專家卻說這是泡沫!



4月,吳老師將和以上大咖專家一起再度赴德,參加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開啟工業4.0考察之旅。


了解前沿機器人和智慧工廠,參觀大眾、ABB、賓士等多家標杆名企。讓我們走近「隱形冠軍」,對接百名中德企業家。一起探討轉型升級,結識產業鏈前後端資源方。


2017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第二屆中德智造對接論壇——中方百名企業家代表團,報名已開始!


2017年4月,再度啟程


點擊按鈕,直接報名


為適應工業4.0而轉型?中德專家卻說這是泡沫!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曉波頻道 的精彩文章:

關於內容變現:你經營的是生意還是事業?
做出十國第一夫人御用包的89年姑娘,到底啥來頭?
吳思:老虎為什麼不長翅膀?
春節自救?為什麼過個好年變得這麼難?
「復旦哲學小王子」被我們找到了,另外兩位在哪裡

TAG:吳曉波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2017農業補貼即將轉型,農民們一定要知道這些!
工業4.0逐漸興起 中小企業轉型機遇不容錯過
傳統做的好就不用轉型嗎?逆風飛翔竟創出1000萬業績!
傳統企業轉型的成功典範:從5000元起家到千億營收,TCL的成功秘訣在哪裡?
為轉型,他一口氣砸下20億,結果一年就賺回67億,他是如何成為行業龍頭的?
中產階層被掏空?四類人將失業?99%的人這樣實現「智能轉型」
生美要轉型醫美賺大錢?是因為她們做好了這三點!
百萬年薪的人才泡沫?關於程序員向AI轉型的事兒,這幾位老司機是這麼說的
靠機器來轉型 德國工業4.0靠譜嗎?
蘋果IBM如何幫助這家企業向數字化轉型
企業轉型物聯網太難?80%的項目都輸在沒做到這三點!
轉型智能家居,企業如何把握關鍵
工業4.0時代下的轉型機遇 亟需5種IT人才
VOL86?本土HR,是時候轉型了!
成功企業家怎樣開啟「第二職業」,轉型成為天使投資人?
從企業家轉型慈善家:一個荷蘭社會企業家的故事
傳統企業為什麼要轉型?
凈利潤5年漲20倍,年均營收複合增速超50%,這家醫藥信息化公司卻為何在談轉型?
小米NOTE3將採用驍龍660而非835:吳亦凡代言會轉型成功還是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