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這一次,奧斯卡選擇為「失敗者」加冕

這一次,奧斯卡選擇為「失敗者」加冕

  


  第89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頒給了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一個走不出悲傷和過去的失敗者的故事。影片中的李(Lee)是生活中的「失敗者」,而卡西·阿弗萊克通過自身出色的演繹最終用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為李(Lee)進行榮譽加冕。某種意義上,這是向來不喜歡失敗者形象的奧斯卡對「失敗者的美國」和「無夢的美國」展示出了它在藝術領域的肯定。


這一次,奧斯卡選擇

為「失敗者」加冕


by 吳呈傑


  奧斯卡向來都不喜歡失敗者,以「失敗」為主旋律的電影,往往會在學院那群老古董前再次宣判它的失敗。你大可以舉出反例:就說今年的最佳影片《愛樂之城》,女主人公是個一邊當咖啡師一邊試鏡的小演員,男主人公是個只能在流行爵士樂隊里擺弄音樂合成器的鋼琴家。人生夠失敗了吧?生活夠糟糕了吧?


  當我們繼續看下去就知道,他們的失敗只持續在電影的前半場。《愛樂之城》歌頌的依然是勝利者,它是最典型的好萊塢工業流水線的產物:男女主人公在污濁的環境中始終葆有夢想,相互扶持奔向各自的大好前程。即便是那個沒能牽手成功的結局,也像是一個蜻蜓點水般的告誡:生活總不能事事花團錦簇,留那麼一絲遺憾的念想,總還是美好的。

  「種族平等」「性別平等」是擺上檯面的「政治正確」,其實,還有一個人們秘而不宣又樂意全盤接受的「政治正確」:「美國夢」。有夢想的人理應值得我們的全部敬意,他們相信,只要經過不懈的努力奮鬥,一定可以迎來更好的生活。這是一個無從辯駁的邏輯,可問題在於:那些沒有夢想的人,那些陷在生活沼澤里爬不出來的人,他們該怎麼辦?


  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講述了一個男人無法和過去和解的故事。片名中的曼徹斯特不是英國以足球出名的工業城市,而是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海邊小鎮,也是男主人公李(Lee)的家鄉。李獨居在波士頓,白天做著最普通的藍領工作:修馬桶、接水管、剷除積雪,晚上收工之後就去酒吧喝悶酒。他極少說話又容易發怒,一旦被一點小齟齬扣動了扳機,火氣就瞬間出膛,直衝面門。



  當觀眾開始好奇李古怪的性格是怎麼形成時,導演肯尼斯·羅納根(Kenneth Lonergan)聰明的雙線敘事結構便開始發揮作用。導演把李的故事線從中間切斷,伴隨著細碎的閃回,舊日的傷痛一點點從水底浮起,顯出了它猙獰的面孔。李曾經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但一次得意忘形的犯錯釀成的事故改變了一切——一場大火吞噬了他兩個未入青春期的女兒、剛出世不久的兒子和他的家,隨後妻子和他離婚。


  弗洛伊德在《哀悼與憂鬱症》中說:當我們失去什麼東西的時候,喪慟的行為「意味著要向正常的生活態度致以嚴肅的告別。」對於李來說,正常的生活態度在因為他的犯錯而失去妻女的那一刻便永遠結束了。他逃離了海邊的曼徹斯特,獨自一人來到波士頓。


  在這個慘淡的故事中,無論是李,或者是別的什麼人,能做的只有耐心等待。等待像浪潮一樣的情緒來了又走,期待每次浪潮來得有丁點不同,潮水褪去的時候悲傷就能褪色一點點。


  因為哥哥的去世,李意識到:自己無論如何都得回去了。他被強迫著回到曼徹斯特,並成為了侄子帕特里克(Patrick)的監護人。於是,過往的回溯和剖白鑲嵌進李現在的生活版圖,明明滅滅,但也明白無誤地出現在每一個關鍵位置,最大程度召喚觀眾感受人物的悲傷——在開車時,在一個人獨處時,在回到熟悉的小鎮時,過去猝不及防地襲來,像病毒入侵神經。而李,只能被回憶推搡著跌跌撞撞地往前走。



  ▲李和侄子

  紀實作品《奇想之年》中也提到了這種現象,並將之稱為「漩渦效應」。作者瓊恩當時70歲,她的丈夫坐在家中準備吃晚餐時,忽然冠心病突發離世。從那一刻開始之後一年,喪慟的情緒就一頭扎進她的世界,像海浪,像疾病發作,像突然的憂懼,從此抹去生活的日常屬性。


  瓊恩由此總結,人們喪失至親之後一定會經歷這個階段,逝者生前和你一起做過的事、看過的風景,現在只要一碰到它,馬上就會被帶進一個漩渦裡面,越卷越深、越卷越大,整個人完全沉浸在回憶之中。這些回憶很難說有多麼深刻,也許只是一種習慣。


  回到曼徹斯特後,李不得不面對家鄉的一切人和事。如果是按照療傷電影的路子,很容易讓人猜到故事的後續:要麼是和前妻重修舊好,要麼是開展一段新的戀情,要麼是和侄子新建家園,無論怎樣,都得和自己和解——雖然過去遍體鱗傷,人總還是要向前看的。


  令人意外的是,《海邊的曼徹斯特》避開了以上所有可能性,這也是使其區別於美國主流敘事電影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曾經和李一起出海釣魚的小帕長成了16歲的英俊少年,周旋於兩個女友和熱鬧的派對中。在失去自己的孩子之後,李又開始部分扮演起父親的角色,侄子則重新擁有了變調的父愛。糾纏著血緣關係的羈絆讓李重回煙火人間,就在他幾乎要被治癒悲傷和孤獨的那一刻,和前妻的重逢像一盆冷水把他澆醒:「對不起,我無法擺脫往事。」

  


  ▲李和前妻


  前妻想來祈求李的原諒,她當年的決絕編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網,讓李無可逃脫。可面對前妻的輪番道歉,李只是顫抖著搖頭,隨後倉皇而逃。


  在《海邊的曼徹斯特》中,李幾乎和周圍一切人都存在溝通困境的問題。他失去了與外界的聯繫,生活的圈子不斷縮小,不斷地遺落親情、愛情,最後龜縮到自己的內部。如同美國存在心理學之父羅洛·梅所言:「我們結結巴巴地說話,而且實際上,我們就像只能用手勢語進行交流的聾啞人一樣被隔離了。」與李的自我迷失同時失落的還有他的語言——即使他掌握了與人交流所需的技巧,語言在這裡也已經不能完成溝通的任務。


  片中運用了大量空鏡展現曼徹斯特的生活圖景。冷感色調貫穿始終,碼頭的夜色、冰涼的海水、灰濛濛的天氣構成了東海岸的冬天。更多的,則是長長的、並不美麗的沉默。在頒獎季有一個說法叫「奪金時刻」,指演員在電影中某個瞬間爆發出的戲劇張力助力其問鼎獎盃。但飾演李的卡西·阿弗萊克(Casey Affleck)從頭至尾都沒有表露激烈的情緒,最悲痛的心理鬥爭都被小心翼翼地藏起來,卻通過沉默建構出一個豐沛的情感內核。


  


  當侄子女友的單身母親邀請他留下來共進晚餐時,李的眼神里先是一閃而過的慌張,隨後是空氣凝結般的停頓猶豫,明知對方對自己有好感,最後還是吐出了一句艱澀的「不用了」。短短几秒的內心戲,就像走遍了千山萬水。


  這很容易讓人聯繫到美國文壇那個怪異的雷蒙德·卡佛。卡佛小說中的人,差不多個個都是李這樣的小人物。他們茫然無措地經受著生活的沉重和無常,明白哪裡一定出了問題,可是想不出來,也說不出來。生活像一個沉默的堅果,在鉗子下漸漸碎裂。沉默不是不想,而是無從說起,他們與表象的世界絕緣,既不能自我訴說也不能自我傾聽。


  有的,只是酒、怒氣、躲閃的眼睛和止不住的哭泣。


  在影片的結尾,電機廠老闆向李敘述了自己父親的臨終一刻:「我父親是1959年去世的,英年早逝。他在一艘捕金槍魚船上工作。一個很平常的日子,不是什麼極端天氣,他卻再也沒有回來。沒有信號,也沒有求救,誰也不知道他發生了什麼。」


  這和卡佛的小說《人都去哪兒了?》中的片段驚人相似,當那個倒霉蛋想起父親的死時:


  「我爸爸是在睡覺中去世的,八年前,那是個星期五晚上,他死時五十四歲。他從鋸木廠下班回來,從冰箱取出幾根香腸當第二天的早餐,然後坐在廚房的桌子前,在那裡打開了一瓶一夸脫裝四玫瑰牌威士忌。」


  沒有絲毫儀式感的結束,就像沒有絲毫儀式感的生活一樣。這甚至可以被提煉成一種生命規律:像他們這樣的人,一生註定失敗,這「註定」不是命定,沒有任何超驗因素,僅僅是一種自然慣性:在渺茫的浩海里,人們如何掙扎,如何靠近那塊救命的木板,又如何在轉眼間就被海浪裹挾而去。


  因此,《海邊的曼徹斯特》不受奧斯卡待見,和卡佛的小說不受那個時代的讀者待見一樣。卡佛在私下向友人抱怨:「在《新規範》上有人寫過一篇很長的文章罵我,說我描繪的美國不是個快樂的美國,說我寫的人物不是真實的美國人,說真正的美國人更高興些,並能在生命中得到更多的滿足。」那些相信美國夢的先生們,看到當然該是暴跳如雷了,他們絕不能接受理所當然的失敗,就算人生是一灘泥沼,也該擺著海明威說的「重壓下的優雅」姿態。而《海邊的曼徹斯特》呢,像是對自由意志的嘲諷,徹徹底底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的美國鏡像:失敗者的美國和無夢的美國。



  反抗的英雄西西弗斯被諸神懲罰,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石頭因為自身的重量又從山頂滾落下來,於是他只能日復一日地做相同的事,這種勞作看起來荒誕又無望,但加繆在《西西弗斯的神話》中提出「應該設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因為「他的命運出現在面前」。命運不可避免,但「有一種個人的命運,卻絕沒有高級的命運,至少只有一種命運」。《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的李就是現代的西西弗斯,正如不斷從山頂滾落的巨石,生活並沒有任何本質的改善,他們還是把活下去當作一項重大的事業,並在其中獲取存活的給養。他不可能逃離重複又無意義的生活,只能永遠停留在虛無世界和自我意志的縫隙中。


  李最終還是一個人回到了波士頓,在自我懲罰和自我放逐中了結餘生。他的悲觀是不留餘地的,並沒有將救贖的希望拋入時光無邊的夜幕。但如果說,縫隙中真的還能透出一絲微光的話,那就在當下,就在不完美的自己,而不是日常生活以外的地方,也不是我們想成為的另一個人。


  就像米蘭·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遺囑》中所說的:「生活,就是一種永恆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堅定存在。」


  每個人都有權利不與過去和解,有權利不向未來振臂高呼,有權利選擇如何繼續千瘡百孔的人生。如果我的生命中也出現了這樣一個走不出悲傷的李,我想我會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輕輕地在耳邊說上一句:「It』s OK.」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人物(ID:renwumag1980)

你的文藝生活


ONE來陪伴


ONE·一個 韓寒監製 每日閱讀App


4.0版本全新上線


今日文章|歐陽乾:蓋亞


蓋亞的坦白,


才是最大的惡意。


今日問題|要如何度過人生中


那些困難時期?


(達達令答肖粒


微信:one_hanhan 微博:@一個App工作室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NE文藝生活 的精彩文章:

那隻看不見的手,一點點拉高了少女的裙擺

TAG:ONE文藝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向來不喜歡失敗者形象的奧斯卡,卻為「失敗者」加了冕
落選者勒龐:極右翼的最後一次失敗?
這次美國大選註定是最失敗的一次
槍手傳奇潑冷水,阿森納不解決一致命問題,下賽季還將失敗!
劉邦失敗了一百次,為什麼能贏最後一次?
EXO燦烈再次挑戰失敗這一次被「鎖喉」啦
這次德國又拿了第一!絕妙特種作戰,如果失敗,二戰會提前結束
這樣怎麼奪冠?騎士新陣容半場就宣告失敗,詹姆斯要改變這一點!
撤退意味著失敗,但為什麼說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一次「勝利的失敗」?
俄羅斯網紅MM每次用生命做賭注吸粉,這次失敗了
成功和失敗,他們選擇回歸巴薩!貝萊林會是下一個嗎?
每次相親都失敗?那是因為你不會這一招!
人可以失敗九十九次,但一定要在最後一次贏,這就是劉邦
東亞最強軍隊,一生只失敗過一次,卻因這次失敗全軍覆沒
當希特勒把手伸到這裡,他的一生就註定要失敗了
這是穆帥本賽季在曼聯做得最失敗的一件事
我的博主生涯,毀於這一次的燙髮失敗
這次總決賽失敗,詹姆斯可能就真正的跌下神壇了!
一次失敗的刺殺斯大林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