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軾的書法猶如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

蘇軾的書法猶如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直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僅僅28個字,寫出了西湖的一切美好。這應該是,無數讚美西湖的詩詞中最為經典、最為貼切、立意最高、遣詞最妙的一首。擬人化的比喻,把西湖的陰晴比作美女西施的濃妝淡抹,此詩一出便萬口流傳。從此西湖又多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西子湖。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距今已經900多年,時任杭州太守的蘇軾所做。

蘇軾的書法猶如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

趙孟頫作蘇軾像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文豪,「三蘇」家族成員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提到了杭州,先不說蘇東坡的書法,說以下美食「東坡肉」,「東坡肉」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杭州百姓為感謝太守蘇軾浚湖築堤、造福一方的政舉,「抬豬挑酒」送到蘇軾門前。蘇軾讓家人按他的方法把肉烹制,犒勞大家。百姓們感激蘇軾的情意,遂稱用這種方法烹制的肉為「東坡肉」。

蘇軾的書法猶如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

蘇軾的書法猶如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

蘇軾的書法猶如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

蘇軾的書法猶如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

蘇軾的書法猶如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

黃州寒食帖

蘇軾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在中國文壇上都享有盛名,後人稱他們為「三蘇」。蘇軾21歲時,就與父親、弟弟一道,赴京參加科舉考試。當時任主考官的正是那篇流傳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記》的作者、大文學家歐陽修。蘇軾的試卷《刑賞忠厚之至論》令歐陽修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絕。他明顯地感覺到了這個年輕人的不同尋常,感嘆道:「三十年後,沒有人會再提起我,人人都會談論這個叫蘇軾的人的。」歐陽修為蘇軾的才氣所震撼,他為大宋朝能出現蘇軾這樣的才子連呼「可喜、可喜」。

蘇軾的書法猶如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

《歸安丘園帖》

書法經過初唐四傑到晚唐的顏真卿、柳公權,才算是徹底完成了楷書的成熟過程,楷書的創作也發展到了盡善盡美的階段,同時也進入了法度森嚴的階段,形成了唐朝「尚法」書風。有法可依固然使得書法有了規矩和標準。但是,書法畢竟是人類精神的產品、藝術的創造,過於嚴謹的法度必然會限制人的創造性。蘇軾的出現猶如平靜池水裡丟盡一粒石子。要想在藝術上自成一家,有所突破,那必須獨闢蹊徑,蘇軾提出了尚意的口號。

蘇軾的書法猶如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帖

以蘇東坡為代表的宋人書法,追求的是以文章才學為根基的個體心性的自然流露,這就從根本上突破了唐朝以來以書寫法度為要義的風氣,而將藝術素質作為書法要義推到至高無上的位置。宋朝的文人們更願意寫出屬於自己的那份閒情逸緻,在書中同樣流露出屬於自己的率真性情,這也就是「尚意」書風的思想基礎。   藝術需要個性,有時會成為潛在的危險,蘇軾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政見的不同,讓他一貶再貶,《寒食帖》是蘇軾被貶謫黃州第三個年頭的三月初七寫下的兩首詩。因其第一句是「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後人稱其為《黃州寒食詩帖》,這是蘇軾存世作品中最為精彩的代表作,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黃州寒食帖》的書法藝術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恰到好處。凝重與流動、豪放與平和,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手稿的結尾作者並沒有落上自己的名款,僅「右黃州寒食二首」便草草結束了。這在蘇軾傳世作品中是絕無僅有的。大家都能想像的到,在這個暮春季節,面對連綿不斷的淫雨,外面到處是一片泥濘,一片蕭瑟,書家病後初愈,面對空灶濕柴,冷清之極,遙望家鄉,雲路隔斷。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此情此景,令人不忍卒讀。

蘇軾的書法猶如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

致季常尺牘

蘇軾作為宋代書壇「尚意」書風的開山之人,終其一生推崇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他推崇二王書法的「絢爛至極,復歸平淡」 ,王羲之那種不激不勵、平淡深邃的書法風格是蘇軾心中的最高典範。   蘇東坡一生仕途不順,最後一次次被貶到海南的儋州,真是到了天涯海角,直到1100年正月哲宗駕崩,宋徽宗即位 ,許多流放邊地的大臣接詔內遷,蘇軾也在其列。在回師北歸途經瓊州海峽時,蘇軾寫下了他一生中最後一件書作《江上帖》。《江上帖》用筆雄健,結字精美,章法自然,表現出他睥睨一切的氣概和「人書俱老」的境界。後人從筆跡中可以看出,蘇軾寫此帖時用筆已經出現顫抖,這是垂暮的病態顯露。蘇軾寫下《江上帖》三個月後,他便與世長辭了,終年六十六歲。

蘇軾的書法猶如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

新歲展慶帖

蘇軾是中國古代最先提倡提高書家知識修養的人,主張書家從對書法形成的依附中解放出來,書家的學識修養直接決定他的書法境界。黃庭堅評價蘇軾:「東坡簡札,字形溫潤,無一點俗氣。胸中有書數千卷,則書不病韻」,這就解答了為什麼蘇軾書法「無一點俗氣」的問題,蘇軾書法中所充盈的文章學問之氣,淋漓盡致地從筆墨之間散發出來,這種濃郁的文人氣息,自宋以來,一直影響了中國書法藝術道路900多年,直到今天。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和文化 的精彩文章:

看了草書《廉頗藺相如列傳》,從此愛上黃山谷!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舒展優美,開一代書風

TAG:書畫和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趙孟頫行書《蘇軾西湖詩》,淡妝濃抹總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看西湖美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這樣的西湖美不勝收
旗袍美女: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天下景,游者無愚賢。
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鏡中貌月下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其實它是另一首詩的註腳
西湖的情書
西湖撈起海瓜子 長相怎麼那麼像淡菜
湘湖,被譽為西湖的「姐妹湖」,跟西湖一樣不收門票,可謂是良心景區
朗誦 瘦西湖的荷
戀愛的阿嬌游瘦西湖,結果西湖沒她美更沒她瘦!
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些關於西湖的美好詩詞
西湖龍井沖泡方法 怎麼沖泡西湖龍井茶?
描寫西湖的詩句,關於西湖的古詩
豆瓣相冊:西湖秋
西湖龍井茶的儲存方法
泡西湖龍井的水溫多少度?西湖龍井的色澤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