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廉吏-于成龍簡介

清朝廉吏-于成龍簡介

于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號于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北武當鎮來堡村)人。謚「清端」、贈太子太保。于成龍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讚譽,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



清朝廉吏-于成龍簡介


少有大志


于成龍少有大志,自幼過著耕讀生活,受到較正規的儒家教育。順治十八年,已44歲的于成龍,不顧親朋的阻攔,拋妻別子,懷著「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負,接受清廷委任,到遙遠的邊荒之地廣西羅城為縣令。羅城新隸於清統治下不到兩年,由於局勢未穩,兩任知縣一死一逃。于成龍到羅城時,這裡遍地荒草,城內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數間,縣衙也只是三間破茅房。他只得寄居於關帝廟中。在困境中,同來的五名僕從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堅強的意志,扶病理事,邁開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升任知州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龍被兩廣總督金光祖舉薦為廣西省唯一「卓異」,並升任四川合州(今重慶合川區)知州。離羅城時,他連赴任的路資也沒有,出現了百姓「遮道呼號:『公今去,我儕無天矣!』追送數十里,哭而還」的感人情景。

四川遭戰亂最久,人口銳減為全國之首。于成龍赴任的合州包括三屬縣,只有丁口百餘人,正賦14兩,而衙門的各種供役、需索使百姓繁重不支。目睹地方荒殘,于成龍確定以招撫百姓為急務,他首先革除宿弊,嚴禁官吏勒索百姓,又免去規定的驅從,以家僕隨身。


合州土地極度荒蕪。而流民不附的原因,在於原主認業。為此,他嚴格規定了「凡一占即為己業,後亦不得爭論」的原則。同時要求各縣注意為新附百姓解決定居與墾荒中的具體困難,並親自為他們區劃田舍、登記註冊,借貸牛種,申明三年後起科。這樣,「新集者既知田業可恃為己有而無復徵發倉卒之憂,遠近悅赴,旬日之間戶以千計。」獎勵墾荒是清初基本國策,但于成龍實行「禁止原主認業」先於清廷明確規定的15年前,加之他對具體問題的妥善解決,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驟增,田地開闢。由於招民墾荒政績顯著,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龍被擢升為湖廣黃州府同知。


治盜省訟


于成龍去往黃州府(今湖北黃州市)同知任四年,任知府四年。這裡著重敘述他的兩件事。


一是治盜省訟。「盜」成為清初一大社會問題。在黃州府岐亭鎮一帶,盜賊甚至白晝劫路傷命,嚴重影響了地方安定和居民正常生活。于成龍上任之初,即以郡丞身份坐鎮岐亭治盜。為了摸清盜情和每一件重大盜案,他總是親自訪察。他多以「微行」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客或乞丐,到村落、田野調查疑情,從而對當地盜情了如指掌。他還特意在衣內置一布袋,專放盜賊名單,「自劇賊,偷兒蹤跡無不畢具,探袋中勾捕無不得。」

對待案犯他主張慎刑,以教為主,採取「寬嚴並治」和「以盜治盜」的方法,取得突出效果。于成龍在詞訟、斷獄方面也以包公式人物著稱。他鐵面無私,頭腦敏銳而細心,善於從一些常人忽視的細節上發現問題的癥結。曾排解過許多地方上發生的重大疑案、懸案,使錯案得到平反,從而被百姓呼為「於青天」,民間還流傳著「鬼有冤枉也來伸」的歌謠。于成龍在破案、察盜方面的許多事迹,在清人野史、筆記和民間文藝中均得到反映,甚至神化。如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聊齋》的《於中丞》一節中,就敘述了有關他的兩個故事。他的刑法思想在清朝一代很有影響。由於在黃州府同知任上的突出政績,于成龍又深為湖廣巡撫張朝珍器重,再次被舉「卓異」。


平定「東山之亂」


二是兩次平定「東山之亂」。于成龍舉「卓異」後,被調主持武昌府政務,並將擢武昌知府。恰在這時,「三藩之亂」爆發了。在吳三桂凌厲的攻勢下,貴州、湖南望風披靡。同時吳三桂派許多湖北籍部將,特封官「札書」回籍策反,製造暴亂。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麻城縣發現「偽札」,知縣即以「通賊」罪名大肆濫捕,搞得人人自危。接受了「副將偽禮」的該縣曹家河人劉君孚父子乘機聯絡東山一帶山寨發動暴亂。由於于成龍在當地很有影響,被請出來收拾局面。他以「招撫」為方針,查清事件原委後,發出安民告示,使絕大多數協從百姓歸家,事態很快趨於緩和。隨後,他又冒生命危險隻身進入首先發難的劉君孚山寨中說服劉及300槍手(獵戶)。10天之內,一場動亂順利平息。八月,于成龍調任黃州知府,第二次暴亂又接踵而至。其時,潛入的姦細乘黃州府空虛,聯絡當地豪紳紛紛起事,「高山大潮,烽火相望」,聲勢與範圍大大超過前次。面對險惡的形勢,于成龍清醒地認識到黃州府的重要性,他力排眾議,制訂了決不放棄黃州、組織鄉勇相機主動進剿的策略。調集各鄉鄉勇數千人在東山黃土坳一帶,與數量上佔優勢的暴亂分子展開激戰。在他的指揮下,尤其是他身先士卒,危急關頭置生死於度外,使戰鬥獲得全勝。當場擒獲暴亂首領何士榮。後又乘勝平定了其餘叛亂。二十餘天內又取得平亂的勝利,受到湖廣總督蔡毓榮的高度褒獎。


薪俸救民


四年後,于成龍升湖廣下江陸道道員,駐地湖北新州(今新春縣),在湖北期間,儘管地位和環境都有很大改善,但他仍保持了異於常人的艱苦生活作風。在災荒歲月,他還以糠代糧,把節餘口糧,薪俸救濟災民。因之百姓在歌謠中唱道:「要得清廉分數足,唯學於公食糠粥。」為廣行勸施,讓富戶解囊,他更以身作則,甚至把僅剩的一匹供騎乘的騾子也「鬻之市,得十餘兩,施一日而盡」。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龍升福建按察使離湖北時,依然一捆行囊,兩袖清風,沿途以蘿蔔為乾糧。

整頓吏治


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于成龍在按察使任上第三次舉「卓異」後升任省布政使。福建巡撫吳光祚還專疏向朝廷舉薦,稱于成龍為「閩省廉能第一」,從此,于成龍得到清廷的賞識和破格招用。康熙十九年春,康熙帝「特簡」于成龍為畿輔直隸巡撫,翌年春,又召見於成龍於紫禁城,當面褒讚他為「今時清官第一」,並「制詩一章」表賜白銀、御馬以「嘉其廉能」。未逾兩年,又出任為總制兩江總督。www.gs5000.cn


身為「治官之官」,于成龍始終把整頓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他指出:「國家之安危由於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於用人行政,識其順逆之情」。「以一夫不獲曰予之喜,以一吏不法曰予之咎,為保郅致政之本。」在黃州時,他衣內的布袋便利了治盜。升巡撫後僕人請去掉,他笑道:「此袋昔貯盜,今以貯奸貪不省之官吏,未可去也!」他新任直隸,即發出清查庸劣官員的檄文,責令各屬將「不肖貪酷官員」,「昏庸衰志等輩」「速行揭報,以憑正章參處」。針對各屬賄賂公行,請客送禮之風,他從利用中秋節向他行賄的官員開刀,懲一儆百。他赴任江南,入境即「微行」訪於民間,面對「州縣各官病民積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狀況,不禁嘆曰:「噫!吏治敗壞如倒狂瀾,何止時乎?」很快頒布了《興利除弊約》,其中開列了災耗、私派、賄賂、衙蠹,旗人放債等15款積弊,責令所「自今伊始」,將所開「積弊盡行痛革」。與此同時,他根據自己的體會,又制訂了以「勤撫恤、慎刑法,絕賄賂,杜私派,嚴徵收,崇節儉」為內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為地方官的行為準則。方法上,他舉優劾貪,寬嚴並濟,時人說凡他所到之處,「官吏望風改操」。康熙帝也稱其「寬嚴並濟,人所難學」。


對廉潔有為的人材,于成龍反對論資排輩,他對清廷死板的任官「考成」制提出異議,認為不利於吏治建設,造成「問其官則席不暇暖,問其職則整頓無心,勢彼然也,」常常使「遠大之辭,困於百里,深為可惜!」為此,他屢上疏推薦人材。如直隸通州知府于成龍(史稱小于成龍)、江蘇布政使丁思孔等都是較有作為的清廉官吏,由於他的舉薦而受到康熙帝的重用。

生活簡樸


于成龍的官階雖越升越高,但生活卻更加艱苦了。為扼止統治階級的奢侈腐化,他帶頭實踐「為民上者,務須躬先儉僕」。去直隸,他「屑糠雜米為粥,與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江南民因而親切地稱他作「於青菜」。總督衙門的官吏在嚴格的約束下,「無從得蔬茗,則日采衙後槐葉啖之,樹為之禿。」他天南地北,宦海20餘年,隻身天涯,不帶家眷,只一個結髮妻闊別20年後才得一見。他的清操苦節享譽當時。據載,當他出任兩江總督的消息傳出後,南京布價驟然上漲,「金陵闔城盡換布衣。即婚嫁無敢用音樂,士大夫減驅從,毀丹亞,至有驚恐喘卧不能出戶者,……奸人猾胥各拿妻鳥獸竄」。卒後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無長物」。


逝世


二十三年,于成龍死於任上。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別無餘物,市民痛苦,會像祀之,謚清瑞。


于成龍逝世後,南京「士民男女無少長,皆巷哭罷市。持香楮至者日數萬人。下至萊庸負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見中下層人民對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親為撰寫碑文,這是對他廉潔刻苦一生的表彰。


人物評價


于成龍是個大器晚成的人。他在明崇禎十二年(1639)曾經參加過鄉試並中副榜貢生,但因為父親年邁需要照顧而沒有出去做官。直到45歲才以明經謁選清廷吏部,被授以廣西柳州羅城縣知縣。此後,他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撫大員,所到之處,皆有政聲。尤其是始終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愛戴。



清朝廉吏-于成龍簡介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閣 的精彩文章:

曾經清朝的八旗鐵騎,是怎樣一步一步的墮落?
特工驚曝希特勒絕密:未自殺逃跑南美
日本武士自殺為何選擇切腹而非自刎
她被稱為延安第一美女,為何最終嫁給一個美國人
年過七十的武則天為何永不停歇地尋找愛情?

TAG:歷史閣 |

您可能感興趣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治閩
豬倌于成龍成為治河名臣,要感謝廉吏于成龍向康熙帝薦大才
為什麼于成龍是一代廉吏
于成龍如何成為「第一廉吏」
于成龍憑著明朝的中級文憑,追尋天理良心,在清朝成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龍是如何成為「第一廉吏」的
一代廉吏于成龍為官從政地圖
《于成龍》里的習習儒風:「一代廉吏」的七大儒家解讀
清初漳籍廉吏直臣張鳴駿青史留名 故居將申報文保單位
于氏清官廉吏小傳——「萬民留葬」於宗堯、「大柱國郎」於學政
于成龙是如何成为「第一廉吏」的
清代第一清官,康熙皇帝稱其為「天下第一廉吏」
他45歲開始做官,人稱「於半鴨」…王振川「對話」一代廉吏于成龍
一代廉吏于成龍 戳痛你的G點
被康熙大帝贊為天下第一廉吏的他到底有多清廉?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為什麼能火起來?
他是乾隆朝里最有名的廉吏,卻在書壇上獨樹一幟!
于成龍在總督署里以槐葉代茶,青菜寡飯,在總統府內尋找廉吏足跡
實拍一代廉吏于成龍墓地,破敗不堪,十分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