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民國鄉村小學校長的工作日記

一個民國鄉村小學校長的工作日記

文/邢天寧



一個民國鄉村小學校長的工作日記


1931年,對年近而立的劉百川來說,是名副其實的改變之年,他正襟危坐,手上的委任狀墨跡未乾。不久前,東海縣(今江蘇連雲港市)政府決定,命其接管縣立師範附小(以下簡稱「附小」),在全縣的歷史上,這一舉措可謂實屬罕見。


升遷之際,劉百川的心情不只是激動。他有寫日記的習慣,就在幾年前,他還在反覆斷言:「假使我做校長,一定能勝任愉快。」


但越思忖,他越感覺責任重大,而昔日的雄心壯志,此時全部化成了自慚形穢,正如在日記中描述的那樣:「到了今天,我的勇氣,因為畏懼、憂慮、惶恐,驟然地減退,幾乎減到零度了。」


附小之困

劉校長的憂慮並非毫無依據,他攬下的是一項棘手的工作。東海位於蘇北,地廣民窮,附小雖慘淡經營,但工作依舊難有起色,更尷尬的是,他幾乎沒有經驗——內功不足加上條件所限,使工作難度之大前所未有。


最初幾天的走訪便印證了他的猜測,日記的開篇幾頁,多數是圍繞著缺憾展開的,比如設施方面的不足——校工室內的光線太黑暗,空氣太潮濕,對於校工的健康很有妨礙;大會堂容積太小,光線太暗,不甚合宜;兒童用圖書館在樓上,兒童上下很不便利……


至於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個別教師的品行難以勝任:「教社會的徐先生,到了做筆記的時候,便把教科書上的表解或問題,一起寫在黑板上,叫他們(學生)依樣畫葫蘆地抄下來,有的字不認得,有的句子看不懂,他也不管。」


30年代初,正是民生多艱的時期。既然工資捉襟見肘,又無升遷之希望,怠惰便在教員心中暗自萌生。


與徐先生類似的情況,從友人辛祚義的信中,也可略見一斑:「我覺得現在一般小學教師,職業的興趣太差,平常對於上課,處理成績,都是敷衍了事,到課完的時候,便各走各的路,有誰去指導兒童活動?更有誰去努力研究教育……至於教師閑著做什麼事呢?茶館吃茶,酒店吃酒,到同事的家裡去叉麻雀,常常有之,甚至叉了一夜的麻雀,明天請假睡覺,這是如何可嘆的事!」

平心而論,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只要重視便可解決,而最大的挑戰,恰來自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私塾依舊盛行,這種逆流背後,實際是對新式教育的不信任。


雖然科舉不存,但在蘇北,其內容和方法,卻幾十年來因襲如故,學校無法服務於社會,甚至和公眾產生隔閡:「家庭里對於學校第一件事不滿意的,便是在學校里學的,沒有什麼大用處;儘管筆算考了一個甲等,但是到了家裡,甚至不會算五斗米或半斤油的價錢;小字儘管把《靈飛經》寫得很好,但日常用的字,常會寫不出來;儘管會做記事文、議論文,但是不能寫一封很通順的書信。這都是學校太注意形式的訓練了。」


相較之下,私塾雖然簡陋,但傳授的卻是珠算、書信寫作等實用技能,毋庸置疑,這與眾多家長的意圖不謀而合。


制度之變


要想贏得支持,必先改變局面,而劉百川的革新,又並非以橫衝直撞開始。他不斷記錄著所見所想,有時是三言兩語的片段,有時竟洋洋洒洒達數百言,作為斟酌醞釀的成果。

7月11日,校務綱要雛形已具,它將作為原則,提綱挈領地指引附小的活動,其中,「發展兒童個性、適應社會需要」,更是被列為首要的原則。


劉百川另外提出了四項重要原則:注意經濟效率;應用科學方法;形式、精神兼顧;注意分工合作。


至於校務進行,劉百川指出應特別努力這幾件事:羅致優長的人才;改良環境及設備;要儘力提倡教師進修;注意兒童的研究。


即使是今天,這份頗具科學色彩的文件也令人眼前一亮。劉百川將其歸功於母校——省立第八師範學校的培育,正是這所學校,在諸多領域開了地區之先河。

校務綱要大功告成之際,劉百川的精力轉向財務,這項工作的直接目的,便是為科學管理打下基礎。動手之時,他驟然注意到,這又是一場同積習的較量。


預算制度清末引入中國,明面為各界所恪守,實際執行情況卻並不樂觀。地方政府的預算幾近虛設,至於學校,誠如日記中所言:「校長的錢袋,便是會計處。」


資金短缺是不爭的事實,利用管理疏漏損公肥私者亦不乏其人,種種積弊陳陳相因,形成了每況愈下的惡性循環。例如一般小學,縱然賬面看似完備,但經費早已積欠,有的學校,拖欠工資竟至一年。


附小雖不至此,但亦可稱得上是勉力維持,日記中有「薪工佔百分之八十,行政費和雜費各佔百分之十,另列百分之五的預備費」、「凡是預算沒有列入的款項,不得動支」等詞句。


但劉百川的雄心壯志,並未因此消磨殆盡。「我們要下另一個決心,擁護我們的主張。」隨著開學臨近,完善校務成為新的當務之急。


雖然壓力重重,但令人驚異的是,在日記中竟沒有「疲憊」、「勞累」,取而代之的是「商量」、「不妥」、「有無問題」——即使是細枝末節,劉百川也不免反覆斟酌。對下列片段的截取和摘錄,或許能反映出這位先驅的用心良苦。


對教材的選用:「教材內容及形式:要是和普通社會的需要,要適合時代的要求,要適合兒童的心理和勝利,要活動而富有生趣,要多美麗的插圖,紙張印刷要合於衛生,版本大小要適宜。教材的排列及其組織:由舊至新,由近至遠,由易至難,由具體而抽象,由創作而欣賞,由心理而倫理。」


課程的安排:「用心精密與筋肉運動細密的功課,時間宜短不宜長;學習困難的功課,宜安排在上午;功課不須用心的可安排在下午;飯前飯後要避免體操和運動;用手與用腦的作業,要相互調劑。」


教室的布置:「一般學校里的黑板,總是掛得太高,兒童不能使用;掛得不穩,寫字時候格格作響。我們這次掛黑板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兩點,在牆上預先訂好橫木,掛也不費事,黑板的高度,以兒童能自由書寫為度,假定黑板與地板之距離的標準如下:幼稚園及一年級,二十四寸;二、三、四年級,二十六寸;五、六年級,三十寸。」


育人之道


作為校務工作的關鍵,劉百川對「訓育」很是在意。所謂「訓育」,即對學生品德的訓練和培養。訓育的制定和實行,實際關係到附小的未來:受其熏陶的學生,終將接受社會的評價,而這正是對附小工作的最好檢驗。


因此,該項工作從上任伊始便被列為重中之重。在他的日記中,記錄了非常詳盡的訓育標準,從「不撒謊」一直延伸到「愛護國家」。


根據學齡的不同,它們又分為四個階段,其中無處不透露出性格塑造上的深謀遠慮:「別人問到什麼事詳細告訴他」「對工人平等看待」「輔助殘疾和弱小的人」「遵守合法的裁製」「常做正常的娛樂」「做別人不敢做的好事」「愛護團體的名譽」……


至於具體執行,劉百川放棄了鋪天蓋地的口號和灌輸,用制度的力量取而代之,最終,「國民素養」將被融進學校——對於整個附小,這將是一次意義深遠的變革:


「指導兒童實踐的時候,可由兒童自己反省,可由兒童互相報告和全面,也可由教師講解條文的意義和實踐的方法,讓兒童去練習。考察兒童實踐的結果,適用下列的方法:


(甲)備具記載簿一冊,簿內開列訓育標準之條文及兒童姓名;(乙)發現有兒童違反訓育標準時,即於簿內再記一次,連續發現數次,即記載數次;(丙)一學期終了,發現最少者,性行成績最好;(丁)依發現次數之多寡,評定各人性行的成績,分優上中下劣五等,各等級的人數可佔全人數百分之若干。」


故者之思


據劉百川在日記中所言,雖然落榜者稍有怨言,但錄取的整體效果,依舊是令人滿意的,而新生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點:越是窮人的子弟,成績優秀者越往往有之。


或許在這些志氣昂揚的孩子身上,隱約能看出他當年的影子,而社會的前途,也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才顯露出一絲進取和朝氣蓬勃。


開學之後,附小一切進展順利,然而9月6日,日記已出版的部分卻戛然而止,據劉百川的解釋,中斷的原因僅僅是紙張用盡了。然而事實或許更加嚴峻,不到兩周之後,九一八事變爆發,這使「教育強國」成了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


正如趙欲仁先生在《小學最低限度行政標準》中所言:「德有克虜伯,能使本國軍械甲於世界,雄視全球;法有巴斯德,能使釀酒造絲等業,特別穩固,國富頓增;美有愛迪生,能使事物日異月新,開闢無數利源。」


而在民國教育者的眼中,中國自己的克虜伯、巴斯德、愛迪生,正是將通過逐漸完備的基礎教育體系,選拔、培育和脫穎而出,這些有用之才將構成一股力量,將黑暗和腐朽一掃而空,國難當頭,或許是赤子之心殷切,劉百川和上級才急於將上述心得整理並付梓。


在接下來的兩年,劉百川全身心地投入校長的工作中,1935年被派往鎮江大港鄉村教育實驗區,任實驗區主任,在此期間參與組織了「中國教育研究社」。


解放後,劉百川擔任江蘇師範學院教授、教育系主任,1971年去世前,他不顧病重寫下了最後一篇文章《任重道遠》,它的結尾「教學不已,闔棺乃止」後來成了劉百川的墓誌。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16世紀西歐經濟增長物價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教授的摩登時代——收入、生活與個性
明朝弘治帝如何逃過萬貴妃的「迫害」
1983年的喜力綁架案原型是什麼樣的?
知道太平軍如何打諜戰嗎?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人的鄉村小院
強壯鄉村小學校
最後的鄉村小學:只剩兩位老師四名學生,操場變農田,校長忙種地
英國十大美麗的鄉村小鎮
三農視野,八個中國最美的鄉村小改造
英國西部鄉村小酒館裡的故事
中國農村小伙娶了美國妞,看美國妞的中國年
農村小伙娶了美國妞,看美國妞的中國年
實拍韓國鄉村小學 學生少 比中國學生輕鬆快樂
外國美女為啥都愛嫁中國農村小伙?
樂山最小的山村小學,小是因為只有一教室 一老師和三學生
中國農村小伙越南相親記
揭秘鄉村小學現狀:小學合并,學校雜草叢生,多名學生輟學
一個班級只有5個學生的鄉村小學,老師教的認真,學生學的刻苦
來看看中國人的鄉村小院
中國「光棍村」變俄羅斯新娘村,28位農村小伙娶俄羅斯姑娘
中國農村小伙「嫁」俄羅斯美女
中國最大的「洋媳婦村」,同村小伙都喜歡娶俄羅斯美女為妻
西安高新恭張村小學5年後建成,該村孩子去哪裡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