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共元老日記:抗戰勝利前後的延安如何過春節?

中共元老日記:抗戰勝利前後的延安如何過春節?

延安是革命「聖地」。在那個時代,黑暗與光明交織,歷史與現實糾葛……在人們的嚮往里,延安的一切,是怎樣的光輝和明朗。那麼,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傳統風俗節日——春節,延安是怎樣度過的呢?


延安當時的生活環境,還是很艱苦的。現在能夠留存下的相關文字記載資料,頗為有限。對舊有的節日,由於風潮所致,人們並不多麼關注,完整的記述,更是稀薄。


謝覺哉是中共的元老級人物,在延安時期生活相對安定,他又有著數十年的記日記習慣,所以,在他的筆下,中國民間影響最大的舊時節日———春節,就留下了雖有限、但仍能感受和觸摸的景況、氣氛。這裡,我們就在他的日記里,找尋一下當時延安的春節情形。

謝覺哉在延安的時間不短,可因為戰爭,日記頗有缺失。數年的日記,真正留下春節影像的並不多,這是很遺憾、很無奈的。


1939年春節


謝覺哉在長徵結束後,曾被派往甘肅蘭州工作過一段時間。他回到延安,又能記下的春節情形,已經是1939年了。這時他剛返回延安不久,被安排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當時的工作,還主要圍繞教學展開,日記記述有限。可恰好春節這幾天,略有記載。


當年2月18日,是舊曆除夕(大年三十)。據日記記載,天氣「晴」。當天上午,「開校務會議,十時敵機三架來襲,無損失。」這些內容很珍貴,可知當時還有敵機來襲。準確時間、架次,可以復原生存狀態面貌;再也可見,雖已經除夕,但當時還在工作。到了晚上,「夜開歡迎副校長晚會,我作了簡短演說。」可知謝覺哉剛剛走馬上任,受到開「晚會」歡迎的待遇。這也是一種合適的歡迎方式。既表達了歡迎態度,也使大家共同快樂。

第二天,也就是舊曆元旦(春節)。從日記看,沒有休假。「下午至組織部,昨天會議所提,陳雲同志均同意。」陳雲當時是中央組織部負責人。可知前一天的校務會議商議了與組織相關的內容。謝覺哉在去組織部的路上,「見日寇投彈之穴,有深至三四尺,寬近一丈者,似乎彈也不小。」可知,頭一天來的投彈是日本人飛機。那時日寇主要注意力還在正面戰場,不知為何還有精力還顧及到延安這個很是偏僻的地方。


謝覺哉的日記,常常有一些思想觀念和方法的記述。對於理解當時領導人物的內心世界,有所幫助,顯得很珍貴。春節這天,他的日記有這樣的內容:「一種作風的轉變,必有各方面的了解和逐步的發現,不可性急。性急不是轉不動,就是轉到另一方向。」進了黨校任職,謝覺哉想到和通過自身觀察到:「由一非無產階級出身的黨員,甚至其入黨的動機,都是抗日,不是為解放勞動階級,而是要他獲得無產階級意識,又由一個新黨員而變成一個老練的黨員,需要相當過程。」下面還有譬喻:「從前坐馬車,現在坐汽車,快慢不同,總是要走,那些對新黨員要求過分,不允許有從容考慮地步,不看他發展的歷程,都是不懂此理。」通讀謝覺哉日記,感到這位前輩的見識,素樸而深切。這些是他「春節」這一天的思考,由此我們可知節日能夠怎樣過,怎樣過得「有意義」。


春節第二天(2月20日),「因舊曆新年之故,補放假一天。」筆者查萬年曆,獲知除夕是周六,初一為周日。初二(周一)補放假還是考慮到人們的傳統習俗的。春節僅僅放一天假,這是中央到延安未久的情形,後來放假時間就比較長了,從中可以讀出一些文化味道來。但這一天雖然放假,謝覺哉卻還在工作:「下午總務處人員開會並會餐,我訓話。」訓話的幾點內容,今天看來對許多人還有助益,很簡短,值得照錄:「1.讚揚總務處已有的成績;2.要認識總務處供給工作之政治上任務,即怎樣關心學員、教職員生活的改進;3.吃苦是有報酬;4.努力工作與學習,養成將來做大事業的人才。」這其中除去一般具體工作,還講到工作和成長、艱苦與人的進步關係,今天讀來,對人仍有啟示。大約因為在延安立足未久,還有大量工作,所以對待春節這類傳統節日,看得並不重。僅從春節只補假一天,並且當天還在工作可以看出來。


這個春節後,幾年間,謝覺哉雖然還有日記,但或失記,或未錄,沒有見到有關春節的記述,十分遺憾。一直到4年後的1943年,才讀到有關春節的記述。

中共元老日記:抗戰勝利前後的延安如何過春節?


1943年春節


當年2月4日,是舊曆除夕,「從今日起放假一周。」看來因為在延安已經站住腳跟,人們的正常生活需求顯現了出來,跟1939年放一天假大大不同了。這一天,謝覺哉一早起來,便有了感慨。隨即寫出一詩《晨起偶成》:


新年過後又新年,日暖人歡景象千。九世復仇褚大義,一成興國媲前賢。餘糧挾纊民初阜,策馬稱戈志益堅。正義伸時妖怪息,清和日月照山川。


第三句後有括弧加註:「開廢約慶祝會」;第四句後加括弧注曰:「指邊區」。全詩可見當時延安地區生活工作已走上正軌,「人歡」「餘糧」「清和」反映出人們的精神、物質,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充分成績。

當天召開群眾大會,「很熱鬧」,還有「時髦之化裝秧歌隊數起。」當時延安一帶,秧歌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大家都參與,才有了多支隊伍(數起)同慶的歡樂場面。


第二天(2月5日)是「古曆元旦」。當天天氣,謝覺哉用了「立春風沙」四個字。日記第一句:「立春風沙,農家以為非年豐之兆。」陝北高原,吹起風沙來,又在立春時節,當然不是「年豐之兆」。


但是,人們的心情,還是很不錯的:「爆竹、年畫、紅燈比去年熱鬧,表現民生已比前富裕。」由此觀「民生」,是謝覺哉這樣的老前輩特別留意的。這是他們革命的初衷。


日記還記述有黨政機關人員相互拜年情形,並將其與新年(陽曆)元旦比較:「陽曆團拜,帶點強制意。古曆元旦沒人約會,自然地相互道賀。」看來傳統的春節影響力量還是強大。(舊時稱春節為「元旦」,後為與新曆區別,改稱「春節」。可在我國古代詩、文中的「元旦」,均指今天的「春節」。)

在拜訪林伯渠時,謝覺哉見到了董必武寫的幾首詩。他抄在了日記里,不僅是喜歡,詩作一定程度也表現了他的情懷。詩作不多見,我們僅錄一首《長夜不寐枕上口占》,以見當時人們思緒:


隔年相對冱寒初,光景差池念也殊。未接北書訶斷雁,卻從南國枉沈魚。眼看佛手終難展,懷卷蕉心總不舒。世事茫茫誰料得,暫達竟爾久離居。每當執筆輒躊躇,好語頻來敢忽諸。欲報近情無可說,故遲作答未應疏。光珠薪桂居非易,友鶴妻梅願尚虛。閑里光陰爭占卻,幾章俚句一封書。


對和平生活的追逐,是來源於久遠的傳統習俗和內心的自然需求。詩作雖然是董必武的,可也表現了謝覺哉的相同感受。


大年初二,延安相互賀年者很多。謝覺哉是長者,故來他這裡的人「仍多」。無黨派人士、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李鼎銘也來給謝覺哉賀年。李鼎銘出身底層,對民間生活有很深的了解。他告訴謝覺哉:「宜防年饉。」(楊按:年饉即荒年)他舉例說,陝北在光緒三年,大饑荒,「餓死人過半。」又接連舉出多個年份饑荒情形。他對當時的考慮是:「現應注意的是四面封鎖,遇饑荒不可能從外邊得到糧。」李鼎銘認為,在這塊地區,救災之道「宜多種洋芋」。(楊按:洋芋產量高,又可充做主食。)這位非黨的政府領導,更關注民生方面的問題。(李鼎銘先生提出的「精兵簡政」的提議,受到毛澤東和當時中央的高度重視。)


接下來的幾天,謝覺哉常常讀書,據日記記錄,他還讀了一些「審判委員會判決書」,並發表了自己對法官及律師(當時稱「訟師」)的看法。(謝覺哉1949年後曾擔任過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他還從魯迅為瞿秋白編印的《海上述林》一書中讀了高爾基的論文《冷淡》,並從中抄錄了一些句段在日記里。2月19日,是民間所謂「大年」的元宵節。這一天延安也很熱鬧:「夜去新市場,燈火輝煌,遊人擁擠,秧歌隊數隊,銀行樓上燈謎猜者頗多。九時餘步月歸。」可知當晚有月亮。謝覺哉也是文人,還有頗多文人積習。看到銀行樓上的燈謎,就取了比較好的記在日記里。猜燈謎是春節時一個使人愉悅的好項目,我們不妨借著日記來看看當年的燈謎:


謎面:怎當得她臨去秋波那一轉。(打一書名)


謎底:《離騷》。(按:雖然用語及作品頗古,可思路卻很「洋派」。)


謎面:定然是神針法灸,難道是燕侶鶯儔?(打古人名)


謎底:扁鵲。


謎面:佛門中一女子,儒門中一秀才,兩人相遇,結為姻緣。君子曰:這個姻緣不是那個因緣。(打一字)


謎底:韻。(按:此字似不能簡筆替代)


謎面:子路率爾而對曰,是也;顏淵曰,非也;夫子喟然而嘆曰,若是也直在其中矣。(打一字)


謎底:乜。


謎面:形式主義黨八股(打三國人名)


謎底:顏良文醜。


這些燈謎,大多顯然是新制。因為其中有當時流行的詞句和新的內容。燈謎的巧思及知識涉及面,可見當時延安那批人的文化程度。


1944年春節


1944年春節,謝覺哉的日記也留下了較為完整的記述。1月24日,是舊曆除夕。頭一天,謝覺哉就在日記中說:「明日除夕,過舊曆年了……」接下來,他記下了自己的一節思考:「逆潮不可以,但隨潮也不可以。多數人沒有懂得以前不可獨斷———也許獨斷的並不一定就是,但不可不說。說出而人家不從,那隻好算了,待看事實。如心不以為然而面以為然,不但不能挽其非,也非革命者處事之道。」這是說人的認知和處事嗎?第二天除夕,謝覺哉日記中只記了一次活動:「下午三時招宴李丹老全家、魯太太媽媽、陶承、蓮芝等同志二席。」原因是其夫人王定國「今天滿三十二歲。」當天的天氣為:「昨夜雪晨起深約三寸」。北國風光,由此可以想見。


1月25日,是「古曆元旦」(即春節)當日放晴,「放假一周。」延安生活日趨穩定,這樣的舊的年、節,仍然得到上級的重視。當天的情況為:「相互賀年忙了一晝,晚三五九旅演評劇,擁政愛民。」知識分子,不能不有所想。謝覺哉「想了一首對聯」:


容顏非舊,情景依然,佳節倍思親,近二十年在外;


不問歸期,只求健在,至情在無語,自八千里來書。


上聯後面有括弧加註:「一九二七年古歷正月初二離家十七整年矣。」


大年初二這天天陰下雪:「上午看秧歌,因雪飛未終歸。下午赴高等法院春宴,治饌頗精。」當晚又下雪,故此初三這天早晨雪「深約二寸」。當天日記,謝覺哉記了自己對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辯證關係的看法,還用當時「減租減息」「札工變工互助」等現象加以佐證。大年初四,謝覺哉與林伯渠、李鼎銘、賀維德等人一起去毛澤東處「賀春」。往回走的路上,過楊家嶺又見了任弼時、劉少奇、彭德懷、周恩來等,回到家時,「已晚」。大年初五,外面「連日秧歌隊很多,不及遍看。」可見到的「演齣節目均精彩。」這一天,好讀書的謝覺哉在家讀到三國時的楊顒諫諸葛亮的一段話以及諸葛亮的回答後,在日記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如實如所言,楊顒與孔明都說得不對。為治者豈能坐而論道,不悉下情?又豈能凡事都躬親不信任人?前者是官僚主義,後者是事務主義,都不是為治之道。」評論楊顒的情況我們知道的少,可諸葛孔明總不信任人,諸事「躬親」,不能成事,還早早病亡。謝覺哉的看法,是切合實際的。


接下來的年節期間,謝覺哉看秧歌,看評劇《逼上梁山》;「重讀《共產黨宣言》」,還由此生髮,談出了一些結合實際的看法。直到「古歷上元」(即「元宵節」)還在閱讀思考。謝覺哉前輩的許多想法,不僅思想、政治,他在法律方面的思考,今天讀來仍可給我們啟示。


1945年春節


1945年春節,謝覺哉有不多的記載。當年2月12日,是大年除夕(謝覺哉稱「古臘除夕」)。在外多年,逢節思親。早晨起來,他寫了一首七律《晨起偶動懷鄉之感》:


飄零一十八除夕,迢遞五千里路程。掩淚勞妻長北望,執戈有子正南征。枯松怪石應無恙,夕火朝烽諒屢驚。我盼明年寰宇凈,家書頻繼捷書臨。


這一天,謝覺哉與李鼎銘之間還談起了對待出「疹子」(麻疹)的情況。李鼎銘也是醫生,他認為:「疹子只要招扶(即服侍)的好,不受風,不受驚,可以不葯。」這對解決今天孩子出「疹子」的問題還有借鑒。


當天,謝覺哉還寫了一首詩《次韻李木老望衡篇》,因篇幅較長,此不引。


大約生活較為安定,謝覺哉的詩情也隨之而起。第二天是「古曆元日」(春節),天氣「微晴」。他在日記中記下所作一詩《國仁、宗麟同謁凌波墓》:


凈土長眠三閱年,零鸞剩鵠尚情牽。而今重展雙飛翼,應為同衾一輾然。春王元日雪初殘,夢裡依稀慶歲端。一束鮮花雙俯首,更無人說笑啼難。


這是一首探望逝者之墓的有懷詩。當天晚上,謝覺哉去新市場看燈,「對山新民村,懸燈較多,可證市民生活改善。」由小見大,謝覺哉處處注意到平民的生活狀態。那時候的花燈上,常常寫著燈謎。可有一盞燈上,寫了王震的一首《南征詩》。謝覺哉覺著有味,記在了日記中:


祖國黃河長,長江是故鄉。南征又北伐,指日過太行。


武將作詩,總有一股文人欠缺的豪氣。


大年初二,「徐老(徐特立)來,同過陶承。高揚請吃飯。」這一天,他將自己的一點感悟記在日記中:「經歷了,未必知道做;知道做了,未必知道要如此做的道理。甚至人家說明了這道理又經事實證明,還是不肯相信。」這也許是多數人常有的現象,可多數人都不去如謝覺哉那樣深入思考下去。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從日記中可以看出一些過春節的情形:謝覺哉看了一場民眾劇團演出的《逼上梁山》,看了多場秧歌,參觀了火柴廠,寫了許多首詩……其中間或還有一些思想文字。其中一節,可以看出當時先輩的思考深廣度:「二月十九日。在交際處和敵後來人談政權問題。孫中山說中國人民不是自由太少,而是自由太多,因此對爭自由不感到興趣。封建時代皇帝管不到許多,人們似乎很自由,但那些自由全無保障的,隨便可以剝奪凈盡。我們要的是有保障的自由,自己創造與管理生活的自由。我們同志受孫中山影響頗大,不喜歡講民權,以為只要能替人民做事,就以為是民主了。」這就顯現出我黨比孫中山先生主張的先進性來。


這段時間,謝覺哉作詩頗多。詩歌是人們表達內心世界最為深切的形式,故此雖不能多引,可不妨引用一、二來觀人觀事。元宵節前一天,謝覺哉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是「《憶內》(已一年不通信)」:


愁添白髮三千丈,路隔蓬萊一萬重。兩戒山河憂樂異,念年風雨夢魂通。老逢兵燹家非舊,貧撫兒孫力應窮。只盼南征余季子,有書先寄代而翁。


這是人情,還應當有風物。隔了兩天,謝覺哉有一首《喜雪》詩,可以見到人心境的另一面。該詩題目後有括弧(沾地易化)。雪大約很「薄」吧:


絕似江南雪,初臨塞北春。飄來濕簾幕,望去瀉瓊銀。余燠昨宵火,沾花處士巾。天公為滌穢,村市少遊人。


詩後有注云:「此地俗舊曆十六日須出行,去掉晦氣。」


1946年春節,謝覺哉雖然還在延安,可除夕、春節及元宵節幾天的日記均缺,不知是未記還是丟失。其他時間雖還有關於春節記述,可很少,且涉及春節氣氛的稀薄,此處就不介紹了。


1947年春節時分,謝覺哉一行人已經因戰爭形勢變化而離開延安,在轉移途中了,節日氣氛無從談起。以後說起延安,就已經是另外一層意思,另外一種狀態,不是本文涉及的時期了。


人們稱延安是「聖地」,指的就是上面所列舉謝覺哉日記中記述的那個時段。在那個非常時期,宣傳新思想,實踐新風尚的地區,面對中國舊有傳統節日的春節,由僅放一天假,到大放一周假期;從看重工作,到張燈結綵,相互賀年……可以讀出新與舊的交織、影響、順應、開放種種狀態。就在今天,這還是一個課題。


時值「春節」,通過老前輩謝覺哉的筆,我們可以見到當時那塊土地的種種情態。在追憶比對間,領會時代前行的步伐。


歷史,被記憶,它就活著!


(作者系陝西省漢中市市委黨校教授)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試射10彈頭東風-5C洲際導彈?外交部回應
巴黎檢方確認盧浮宮襲擊案嫌疑人擁有埃及國籍
美國修改對俄聯邦安全局制裁 允許「有限的例外」
俄駐敘使館連遭炮擊 俄方期待國際社會做出反應

TAG:中華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豆瓣日記 : 後來,世間再無綉春刀
中秋節日記
關於春節的日記
抗戰期間,蔣介石如何在日記中自勉,以消除惶恐?
春天的日記
關於春天的日記
抗戰期間,蔣介石如何在日記中自勉,以消除惶恐? | 短史記
元宵節的日記
春節日記
關於元宵節的日記
春天的幾則日記
抗痘日記(五)勝利的曙光
秋天的日記
豆瓣日記:蕭後的鳳冠上為何沒有鳳?
我的跑馬日記:賽前看揚州
關於秋天的日記
凱瑟琳中秋日記
元宵節日記
春日野椿篇,未來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