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留住鄉愁:年畫

留住鄉愁:年畫

點擊上方「民俗學論壇」可訂閱哦!

留住鄉愁:年畫



小時候,年畫是家裡每年必備的年貨之一。臨近年關,父親總要領我一起去集市選買年畫。


那時,還念小學的我只認識幾個大字,不懂得年畫深邃的內涵和意義。父親也是念過書的人,他一定能夠選出心中理想的年畫。


現在想,父親讓我選年畫,只是為了讓我高興,圖個好心情罷了。

每年,我家屋內炕頭周圍的牆面上都貼滿了各式各樣好看的年畫。

留住鄉愁:年畫



今年的畫挨著去年的貼,幾年下來,牆就被糊得不見底色。


又到一個新年,只好把往年被煙火熏得黝黑的年畫換下來,換上新的。

留住鄉愁:年畫



換下來的年畫是我們兄弟最珍貴的學慣用品。畫面雖然黑了,但背面仍然很白,就像我們夏天穿一段時間的半袖衫後,裸露在外和半袖保護下的胳膊成了黑白兩種不同的顏色。我們把這些舊畫用來包書皮,讓書本不受磨損,省得再去花錢買牛皮紙了。

留住鄉愁:年畫


兒時的年畫內容上基本都與當時流行的電影和小人書有關。


直到現在,好多內容我依然清晰記得。父親讓我選年畫,我自然會選自己喜愛的。


於是,家裡的年畫大多都是《西遊記》《水滸傳》《隋唐演義》《七俠五義》《八仙過海》之類的。

留住鄉愁:年畫


年畫是我最早的啟蒙教材。每晚睡覺前,我都靜靜地躺在熱炕上,仰望牆面,就像看著教室里的黑板。


橘黃的燈光下,母親一針一線為我縫補白天不小心扯破的棉衣。畫的內容白天早已看得熟爛於心,我一邊欣賞,一邊想像,在天馬行空中不知不覺地進入到夢鄉。

留住鄉愁:年畫



不知道母親什麼時候上炕睡的,只是天亮穿衣服時才發現,那些破洞早已被縫補得密密實實。


年復一年,年畫貼了一層又一層,內容變了又變,就像樹葉一樣,枯了落,落了綠。在不斷變化更新的年畫中,我慢慢長大。也許是因為學業緊張,也許是思想開始成熟,對於年畫,我早已沒了往日的興緻與情趣。

留住鄉愁:年畫



後來,每到年跟前,都是父親一個人去集市買年畫,其實也不是年年買,而是隔幾年才買一次。


換下來的年畫也算不得什麼稀罕的東西了,頂多充當父親生火燒茶的燃料而已。


父親獨自買回來的年畫,大都是油光精緻的中堂,一幅壯觀的錦繡山河圖印著歌頌美好生活的對聯。父親買年畫時,一定是讀了又讀、想了又想的。顯然,他把自己對家庭的美好願望全都寄托在年畫中,希望來年的生活就像畫中描繪的那樣幸福、美滿。

留住鄉愁:年畫



在我們的房間里,除了平時在電視里看到的「明星」頭像外,更多的就是虎頭虎腦的胖娃娃形象了。父親不是「追星族」,買明星年畫是為了讓我們兄弟喜歡;至於可愛的小孩,寓意就更加明顯了。

留住鄉愁:年畫



年年歲歲畫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如今,父親已經離我們遠去,我從當年的毛頭小子成長為人父,家也從偏遠的鄉下土坯房搬到縣城的高樓。


在城裡,很少有人家願意在光滑潔白的牆面貼年畫了。喜歡書畫的人家,一般會託人寫幅書法或畫幅水墨掛在牆上,以彰顯書香氣和文化品位。


看來,年畫註定要成為我心中永遠抹不去的鄉愁……


.


延伸閱讀

留住鄉愁:年畫



綿竹年畫又稱綿竹木版年畫,


以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市而得名,


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


多以木版印出輪廓而後填色。


綿竹年畫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


綿竹年畫是世世代代民間畫師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體現巴蜀人民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


和古老的漢民族風尚。


2002年2月,


綿竹年畫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END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中國 的精彩文章:

一句話告訴,你屬相到底以何為界!
我懷念那時候的過年
趣話古代賀年片
雞年說雞:從「五德之禽」到「家常便肉」
《中華民俗通志·節日誌》之正月(一)

TAG:民俗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馮驥才:留住我們的鄉愁
《畫中國》第二季:「留住鄉愁」——方駿
過年那麼喜歡寫鄉愁,咋不留在農村?
尋找最美鄉村:經營古樸留住鄉愁
6月新刊丨小城故事,讓藝術留住鄉愁
留住鄉愁:故鄉的小河——魚兒的天堂,裸泳的聖地(美文)
小城故事,讓藝術留住鄉愁
留住鄉愁:山西呂梁古村落探訪
古詩詞里的鄉愁,感懷千年!
廣西鹿寨近200年客家祖宅留住「鄉愁」
肥鄉鄉村教師續寫族譜記錄600年鄉愁
娶個兒媳婦丟個兒子,300年古村飄滿鄉愁
遙寄鄉愁,月滿中秋
抹不去的鄉愁!古稀華僑帶著15年前的書信首次回福清尋親
山東:39萬餘件歷史文化展品留住鄉情鄉愁
民間收藏家收藏千件秤砣為留住鄉情鄉愁
月餅里的鄉愁
憶鄉愁 中秋 故鄉
鄞州區洞橋村村史館 留住美麗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