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赫魯曉夫外孫女的家國記憶

赫魯曉夫外孫女的家國記憶

數十年間,赫魯曉夫家族成員的命運,在大局面前似乎無足輕重。即便如此,這位蘇聯前領導人的外孫女在新書《逝去的赫魯曉夫:俄羅斯精神古拉格之旅》中對昔日酸甜苦辣的回憶,依然推開了觀察歷史的一扇窗。

赫魯曉夫外孫女的家國記憶


尼娜·赫魯曉娃


過去數十年間,無論身處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還是長居於向來標榜言論自由的美國,妮娜·赫魯曉娃一直對外祖父諱莫如深。大約是因為那個辨識度極高的姓氏,她隨便說些什麼,都會被外界解讀為「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從墳墓中發言」。


赫魯曉夫黯然告別克里姆林宮半個世紀後,為捍衛外祖父的聲譽,妮娜·赫魯曉娃終於打破沉默,根據當年的日記、信件和多年來的採訪記錄,寫就新書《逝去的赫魯曉夫:俄羅斯精神古拉格之旅》。美國《新聞周刊》稱,喚醒被掩埋的記憶,令她感到由衷的快樂。


在蘇聯上小學時,赫魯曉娃從未聽老師提起外祖父當政期間的事——被剝奪權力後,這位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的名字立即消失在歷史書和所有的官方公開記錄中,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時代之間的11年憑空消失了,曾經呼風喚雨的赫魯曉夫似乎從未存在。

消磨餘生的赫魯曉夫本人也像個幽靈,偶爾離開住所,都要受到克格勃的嚴密監控。直到1971年9月13日去世兩天後,他的名字才在《真理報》的一條短訊中重見天日。


但赫魯曉娃知道,如何評價外祖父的遺產是個複雜的問題。父親雷夫·彼得羅夫去世後,她主動改隨母姓,試圖用這個小小的叛逆證明,即使消失在公眾視野中,赫魯曉夫仍然舉足輕重——有人認為赫魯曉夫是專制暴君,但對另一些人而言,他是勇敢的改革家。


1956年,蘇共第二十屆代表大會上,赫魯曉夫發表了長達4小時的秘密講話,對死去不久的斯大林大加撻伐,宣稱後者的統治造成3000萬人喪生。


這番言論讓蘇聯舉國震驚。有人泣不成聲,有人暈倒在地,時任蘇聯作協主席亞歷山大·法捷耶夫無法承受可怕的精神打擊,自殺身亡。


在那之前,斯大林是蘇聯人心中的上帝,是國父,是比家人更親密、更重要的角色。赫魯曉夫卻告訴公眾,他們的「神」本不存在,還揭露了他近似魔鬼的一面。

赫魯曉娃相信外祖父的做法有其正當性。在她看來,赫魯曉夫是「解凍」的改革先鋒,時代的先行者,更是「惟一能保證斯大林統治不會復辟的人」。


他從監獄中釋放了數以百萬計的受迫害者,恢復死者名譽,下令關閉古拉格勞改營。1961年,斯大林的遺體從紅場的列寧墓中遷出,重新葬在克里姆林宮的長牆之外。

赫魯曉夫外孫女的家國記憶



然而,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的同時,後者的追隨者也反過來譴責他。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發動「宮廷政變」,以「犯有主觀主義和唯意志論錯誤」為由,將赫魯曉夫趕下了台。

斯大林的忠實追隨者對赫魯曉夫恨之入骨,稱他帶來的「資本主義威脅」,釋放了「名為民主、人道主義的野獸」,給蘇聯社會造成巨大傷害。


至於美國人眼中的赫魯曉夫,則是在聯合國脫鞋敲桌的魯莽政客,是發起古巴導彈危機的狂妄領導人,也是需要藏在課桌下躲避的、隨時會發起核攻擊的「尼基塔颶風」。


在赫魯曉娃的童年記憶里,外祖父的「鐵杆粉絲」、歷史學者羅伊·梅德韋傑夫每次秘密到訪,將他在國外出版的著作送到母親手中,都讓她聯想起驚心動魄的冷戰間諜片。


為甩掉如影隨形的克格勃特工,這個頭髮灰白的高大中年男人終日遊盪在莫斯科街頭,只為尋找合適的時機,悄悄潛入赫魯曉娃之父彼得羅夫的書房。彼時,赫魯曉夫已逝,惟有他曾經的生活方式留下點點滴滴的痕迹:整面牆的藏書、深藍色的沙發、日記、剪貼簿,以及一盒特別的口香糖——那是赫魯曉娃童年時代夢寐以求的「資本主義奢侈品」。

喝著加蜂蜜的紅茶,梅德韋傑夫總會待上好幾個鐘頭,滔滔不絕地談論俄羅斯的未來、持不同政見者運動、人權、斯大林主義……這些話題如此迷人,以至於硬得硌人的木椅,都無法動搖赫魯曉娃的專註。


有時,赫魯曉娃很想問問對方,莫洛托夫(忠於斯大林的蘇聯前外長)與克格勃的結局如何,勃列日涅夫的命運又將如何,但身旁的母親讓她打消了這個念頭——她已經懂得,一個小小家族的興衰成敗在政治大局面前無足輕重,提起那些人和事,只會讓母親難受。


身為赫魯曉夫長子列昂尼德的女兒,赫魯曉娃的母親尤利婭是在祖父母膝下長大的。在空軍服役的列昂尼德於二戰期間神秘失蹤後,赫魯曉夫夫婦更是視尤利婭若己出,對她倍加寵溺。因此,赫魯曉娃如今以赫魯曉夫的外孫女自居,倒也並無不妥。


對尤利婭而言,這些對話也許是某種無從改變大局的抗議。然而,梅德韋傑夫帶給赫魯曉娃的「啟蒙教育」,讓她越來越堅信,蘇聯的體制從根本上腐朽了。


沉浸在恐懼中,赫魯曉娃無法相信蘇聯。她從未感受過外祖父改革時的希望和熱情,又不像父輩那樣不敢公開抨擊祖國,她認為,「這可能就是我為什麼敢於決心姓赫魯曉娃」。


1985年,年僅54歲、被稱為「解凍一代」的戈爾巴喬夫入主克里姆林宮不久,赫魯曉娃做了個夢。她夢見全家人在餐廳的古董紅木桌子前團聚,一年前去世的外祖母坐在胡桃木沙發上,外祖父就在她身邊,躺在他一貫嗤之以鼻的「貴族沙發」上。突然,赫魯曉夫直起身來環顧四周,打噴嚏的聲音將赫魯曉娃從夢中驚醒。


保姆瑪莎大膽預言,這個夢是個好兆頭,意味著「赫魯曉夫要回來了」。


幾個月後,不可思議的事情真的發生了。1985年9月,戈爾巴喬夫在接受美國《時代》周刊採訪時,首次打破21年的沉默,提起了赫魯曉夫的名字。

赫魯曉夫外孫女的家國記憶



1961年,肯尼迪與赫魯曉夫會面


「我記得1961年,赫魯曉夫和肯尼迪在維也納的會面。」新任蘇聯領導人表示,「那正是加勒比海危機和古巴導彈危機期間。1963年,我們看到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雙方領導人都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做出重要決策。」


戈爾巴喬夫所稱的、赫魯曉夫的「智慧」,促使蘇聯人以更積極的姿態重新審視後者的遺產。儘管在克格勃的壓力下,蘇聯兩大報紙《消息報》和《真理報》轉載這次採訪記錄時,刪掉了赫魯曉夫的名字,但戈爾巴喬夫的發言清晰地表明了他的態度。


1991年8月,蘇聯壽終正寢前夕,懷揣「看到更大世界」的夢想,赫魯曉娃赴美攻讀普林斯頓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在大洋彼岸,她依然靜靜地關注著俄羅斯政壇的風雲變幻。


2000年,又一個飄雪的寒冷冬日,赫魯曉娃回到莫斯科的老家探親。一進門,便看到母親正在觀看弗拉基米爾·普京的電視講話。這位新總統誓言與寡頭政治鬥爭到底,還承諾在憲法規定的兩屆任期之後,決不眷戀權柄。


「他是不是聽起來非常聰明又體面?」母親問。


「他曾是克格勃上校,」赫魯曉娃回答,「一朝是特工,永遠是特工。」


「不,他來自聖彼得堡,我們通向歐洲的窗口,而且他只有48歲。任何人都比葉利欽好。」和所有傳統的俄羅斯人一樣,尤利婭「只是簡單地相信下一個沙皇會更好」。


但赫魯曉娃從一開始就覺得,普京是另一個勃列日涅夫,甚至另一個斯大林。更重要的是,她隱約感到,這位以鐵腕形象上台的新領袖,對赫魯曉夫的遺產和遺族並不友善。


她的擔憂很快成為現實。經濟的困頓與國際地位的下滑,讓不少懷念往昔輝煌的俄羅斯人,發出了對斯大林時代的積極評價。很快,尤利婭就開始在越洋電話里抱怨道:「現在,對斯大林統治的讚美之聲越來越多,每個人都討厭赫魯曉夫。」


更讓赫魯曉娃難以接受的是,列昂尼德被塑造成俄羅斯的本尼迪克特·阿諾德(為財色叛國的美國將領),他涉嫌叛國的故事開始出現在形形色色的電影、書籍和報道中。


有人傳說,斯大林洞悉了列昂尼德的背叛,抓獲他後下令當場處決,赫魯曉夫為救兒子一命跪地哀求,卻無濟於事。甚至有人進一步暗示,赫魯曉夫是為了給兒子報仇才公開譴責斯大林「個人崇拜的危害」,而不是為了引導蘇聯社會走向自由開放。

赫魯曉夫外孫女的家國記憶



在她眼中,如今的俄羅斯並無古拉格勞改營,卻成了「俄羅斯的精神古拉格」。試圖恢復昔日輝煌的普京,則在一步步走回斯大林的老路。【文章來源:青年參考(2014年06月04日13版)文/高珮莙】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客兒 的精彩文章:

外國畫家筆下的大清國
老照片∣侵華日軍視角下的中國東北淪陷
老照片∣歷屆美國總統就職典禮
八國聯軍是怎樣在天津搞拆遷的
俄屬中亞的叛亂

TAG:史客兒 |

您可能感興趣

《記憶大師》女性特輯呈現記憶中的女人徐靜蕾攜記憶四美深度解析
最美女神朱琳:女兒國國王堪稱經典,一代人的時光記憶!
占國:《老家記憶之——昆蟲記》
國家記憶之抗戰老兵-王忠慶組圖
盧笙:古村記憶
記憶馬家沖(三)
陳小春曾為張柏芝出頭,《獨家記憶》為張柏芝而唱?
張曼玉永恆的記憶!
海外珍稀老照片:抗日戰爭的國家記憶
濟寧文學┆小麥記憶-孫繼泉
何炅王嘉爾聊童年記憶的電視劇,王嘉爾:家有兒女小雪是我的偶像
懷遠文學:潘成奎《秋天的記憶》
記憶馬家沖(五)
「通遼記憶」永遠的老土炕 文/科爾沁漠楓
歷史記憶:老照片記錄土家族嫁女與娶親!
上海的俄羅斯記憶老照片 重溫中俄兩國的人文淵源
《記憶大師》:長腿徐靜蕾與黃渤的反家暴宣傳片
《消失的星球》最強國家吉鋼帝國&記憶系統介紹
老兵孫栓湖的軍旅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