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過年時的祭祀與擺供

過年時的祭祀與擺供

點擊上方「民俗學論壇」可訂閱哦!

過年時的祭祀與擺供


今人常嘆言過年沒年味,我以為,年味消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祭祀的日漸缺失。如今城裡人過年幾無祭祀,家庭向心力、儀式感和對先人的崇敬,全部無所寄託、無從談起,所謂「年味」,自然寡淡無味。


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禮拜先人是延續數千年的中國傳統。祠堂是傳統宗族社會的核心空間,目前南方保留的祠堂比較多,每年多少有些祭祀活動。無論南北方,以前城裡大戶人家也多會設家廟、祠堂,每逢年節家祭,隆而重之。而一般人家就在自己家裡面擺供。如今過年鞭炮齊鳴的高潮,在除夕午夜交子時前後。過去鞭炮真正最熱鬧的時候是晚上六七點鐘,那是開始擺供上祭的時辰。禮敬祖先的重要程度遠超新舊交接。從前也有交子時的鞭炮聲,但遠不及六七點鐘的熱鬧。


依舊俗,漢人與旗人的祭祀有異,漢人講究男尊女卑,旗人只有尊卑長幼之分而無男女之別。以《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為例,賈府祭祀的主祭是賈母。長子賈赦、居官職者賈政、靜修者賈敬 —榮、寧兩府之直系男性皆非主祭,都得聽命於賈母。賈母雖然女流但輩分最高,所以有此承擔,而這斷非漢人習俗。我家習俗半滿半漢,清代舊設的祠堂曾在朝陽門內大街路南,民國後即廢棄不用,一般祭祀轉而在家裡進行。

過年時的祭祀與擺供


表現《紅樓夢》中除夕祭祀守歲的清代版畫


有祠堂時,祖宗牌位可常年擺放;轉為一般家祭後,到過年時才在廳堂臨時擺設祖宗牌位。自我記事起,我家祭祀已很簡化。我記得幾十個簡易的牌位,由木塊底座和豎直固定其上的倒「U」型鉛條製成,移風易俗、因陋就簡,不知是誰的發明。縫製成小布口袋狀的黃綾子牌位簽平常存置於木匣子里,到祭祀時取用。小時候每到家祭,我就負責往籤條上套黃綾子封套,封套上是五世以內列祖列宗的名諱。我套好後不知次序,得由我父親去擺。我家主祭跟滿族不太一樣,由作為獨子的我父親主祭。祭桌前有一個青銅的盤做為奠酒池,父親手持銅爵,我用銅壺往銅爵內注酒,注畢,父親將爵舉過頭頂,後於祭池奠酒。奠酒以後就是行禮,過年時要行大禮:三拜九叩 — 跪叩於地下,磕三個頭,站起肅立;再跪,磕三個頭,再肅立;周而復始三次。跪時左腿微屈,先跪右腿,左腿繼之,磕頭不得如搗蒜,而是每叩一頭,上身立起,再叩一頭,再上身立起。現在許多影視劇中在行禮後往往有個合十的動作,實大謬。對先人的祭祀不用佛教禮儀。


供桌上要有五供,中間是香爐,兩邊蠟燭,再兩邊花瓶,是為五供。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或者是祖宗傳留下來的器皿,五供可以是銅質、景泰藍質、瓷質。供時預先點好蠟,繼而上香。上香時得三炷香一起,點燃以後分插三炷。牌位可能有兩層、三層,只最前一排擺放碗筷。上菜時由傭人持提盒傳菜至門口,上供者為女眷而非男丁,傭人不能上供。我家上供時,由我的兩位祖母和我母親親自端菜到供桌上。從開始擺供持續到撤供,香燭不能斷,須得隨時看護、及時更換。


我家過年時也燒錫箔和黃表紙。北京香蠟鋪一年四季都有生意,售賣黃表紙與成品紙錢。我家一般買黃表紙自製紙錢:裁八寸寬,對摺,剪一個半月形,中間再剪一個方形的小孔,打開就得一枚枚「制錢」。再買一摞一摞的金銀錫箔,疊成一個一個的元寶,中間拿線穿上,整齊有序成一串,得金銀「元寶」。室內祭祀時,室外置一火盆,同時燒紙錢與元寶。此時鞭炮齊鳴,正是除夕傍晚六七點鐘。

有的人家擺供擺到正月十五,我們家擺供較簡,自臘月三十下午開始擺,到正月初一中飯後撤供。三十晚上擺的菜品為雞、鴨、魚、肉和果品,沒有炒菜。擺供祭祀以後,眾人休息聊天,過一個多小時開始闔家吃年夜飯,供桌上的菜品撤下後加熱,年夜飯時吃掉。撤供以後至夜,供清茶一盞。大年初一早上供年糕,中午供餃子,隨後撤供。我的父親既有新思想又注重儒家人文傳統,他認為祭祀主要不在其形式的隆重與否,而是為保留對先人的懷念。


以前,北京的餑餑鋪(點心鋪)售賣一種黏合在一起的「蜜供」供祭祀時用,下大上小呈寶塔形,用雞蛋和面切成條狀過油炸,用飴糖坨堆棧至五、六尺高。有庭院的人家一般有「天地桌」,蜜供就擺在院子里。過了年以後把它砸碎,窮人孩子就去搶著撿食,是為「粗蜜供」。「精蜜供」為主人家自食,要精細得多,口感酥脆,餑餑鋪里隨時都有賣,但祭祀用的粗蜜供要在年前預訂。

過年時的祭祀與擺供



供祭祀時用的「蜜供」

國家大典自是隆重,皇家、貴族和平民,不同社會階層的祭祀活動各有不同。過去有位窮秀才,孤家寡人、家徒四壁,年時,找塊木板拿毛筆寫上列祖列宗的牌位,沒有上供的東西,就敬上一碗清水,碗還有破沿兒,貧寒至此也要保持對先人的祭祀。


我家從不祭鬼神,在我印象中,連祭灶都沒有過,只有清明上墳、過年祭祀。清明時家中不擺供,端午、中秋小祭只祭直系近三代祖先。因我負責插牌位簽,清楚記得過年祭祀要插三四十個,小祭就插我祖父、曾祖父七八個就可以了。另有我祖父的冥壽需要祭祀,比較簡單,其忌日則不祭。


我家的祭祀禮儀維持了很久,到 1964 年開始簡化祭祀。1965 年風聲鶴唳。1966 年「文革」開始,祭祀完全消失。


從清代、民國,直至上世紀 50 年代,過年的禮俗先無太大變化,隨後由繁化簡。尤其自抗戰開始,一切趨向簡化,祭祀活動亦隨之逐漸淡化。近六十多年來,祭祀從簡化到基本廢除,過年的氣氛也發生重要轉變。春節禮俗的移易,從側面反映了社會生活百年來的斷裂和異變。

選自中華書局出版的《故人故事》


標題略有改動


圖文來源: 中華書局1912,2017-01-26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中國 的精彩文章:

關公與觀音:兩個中國民間神在古巴的變形
【薄松年】新春話年畫
留住鄉愁:年畫
一句話告訴,你屬相到底以何為界!
我懷念那時候的過年

TAG:民俗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陳勝有何本事讓劉邦年年祭祀他 派人守墓百年時間 理由其實很簡單
史上最慘美女,慘遭千年酷刑,死後卻化為神仙,被千年供奉祭祀!
一亡國君牢騷不斷,朱元璋大怒:流放朝鮮,如今4萬後裔年年祭祀
一個在中國消失的「門派」,日本認其當祖宗,祭祀兩千年未間斷
少女被當祭祀品,五百年後重見天日,栩栩如生,一根頭髮解開死因
一種流傳了400多年的祭祀,把孩子麻醉後「活埋」
少女被活活當祭祀品,五百年後重見天日,栩栩如生
朝鮮王朝在亡國的前兩年,還在祭祀著三個中國人,念念不敢忘恩
UFO | 少女被當祭祀品,五百年後重見天日栩栩如生,一根頭髮解開死因!
這裡有座「活山神」,當地居民每年帶大量的祭品前來祭祀
蓄水池下挖出開國皇帝墓,被專家誤判為祭祀坑,多年後卻驚喜不斷
一種流傳了400多年的奇葩祭祀,把孩子麻醉後「活埋」
越南人最崇拜的三個中國人,千年來香火祭祀不斷
陳勝為何能讓劉邦年年祭祀他 派人守墓百年 理由其實很簡單
奇蹟:少女被當祭祀品,五百年後重見天日,屍體完好無缺
每當祭祀過後,這裡的河面就漂滿了塑料袋和祭品
史上最怪癖的皇帝不僅取向不同還喜歡祭祀:平均一天祭祀上百次
此帝陵600年從未被盜,康熙對其三跪九叩,洪秀全祭祀時跪拜哭訴
日本人在中國挖到自家祖宗,嚇得趕緊跪下謝罪,此後每年來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