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齊地之風,年味正濃——家鄉的年俗

齊地之風,年味正濃——家鄉的年俗

家鄉位於齊魯大地正中(山東淄博),春秋戰國時期為齊國國都。山東地區向來以孔孟之鄉,禮儀之邦自稱,因而對於習俗的繼承和堅持格外重視,一些過年必須的習俗也流傳至今,當然北方民俗有其共性,但是也有一些獨特的地方。


小編今天來講一下自己家鄉的民俗。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宵,大年初一去拜年。」這首民謠道出了北方的傳統年俗,記載了文化、生活歷史,更反映了中華民族年文化的世俗性、廣泛性。

[辭灶]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間俗稱「過小年」,傳為送灶君上天言事之日,故又稱「辭灶」。農家多以穀草、大豆置於灶前,表示給灶君喂馬,好讓灶君騎馬上天,一路順風。灶君像前供雜麵、糖瓜(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的嘴,不讓他上天說壞話),並口中念叨「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少說是非話,多帶五穀糧」。供罷即將灶君像撕下,與紙錢、穀草一起燒掉,意味著送灶君上天了。至春節方重新貼灶君像。淄川在辭灶之後還有卜灶的習俗,即悄悄外出聽人說話以為休咎,此為古代鏡聽之遺,《聊齋志異》中有詳細記載。現在此風已止,唯吃雜麵、糖瓜之俗尚存,同時家家戶戶開始置備年貨。外出者多在此日回家。



齊地之風,年味正濃——家鄉的年俗


辭灶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齊地之風,年味正濃——家鄉的年俗


掃塵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齊地之風,年味正濃——家鄉的年俗


貼春聯


[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墨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齊地之風,年味正濃——家鄉的年俗


門神


[家祭]


舊時農曆年除夕,在正房中設祭,請列祖列宗回家團聚,稱「請家堂」。晚八九點鐘後,為他們焚紙送行。


[年夜飯]


我們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齊地之風,年味正濃——家鄉的年俗



年夜飯


[紅包(壓歲錢)]


派發「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


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根據華人的觀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里的錢,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因此,在分派紅包的長輩面前打開紅包,是不禮貌的做法。



齊地之風,年味正濃——家鄉的年俗



紅包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現在基本上看完春晚就睡了,因為大年初一早上還要起來準備放爆竹,另外就是要早起準備百年。


[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一般家鄉的開門爆竹多選在大年初一早上。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齊地之風,年味正濃——家鄉的年俗



團拜


[祭財神]


每年的正月初八,因春節已近尾聲,各項營業即將開始,祭財神的大型活動就在這天進行。這天凌晨,將財神瓷像請至天井中央的方桌上,擺上供果、香爐等。祭財神開始,長時間鳴放鞭炮,燒一個「黃表墩子」,燒上整管子香。業主率家人作揖磕頭,跪拜四面八方,有的口中念念有詞,可謂虔誠之至。



齊地之風,年味正濃——家鄉的年俗



財神


[元宵花燈]


花燈由來已久,盛世年間都要舉辦規模宏大的傳統花燈展。家鄉比較出名的花燈,比如周村花燈。


周村燈會既繼承了傳統的紗燈特點,又吸收了宗教活動的精華,形成了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形式和水平。比如,周村燈會的十里燈棚,規模最大時從中正門裡,沿平安街、絲市街、民生街、民族街、大街、綢市街、魚店街、油店街的上空,全部用新綢布紮成棚頂,下面掛上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花燈,四方遊人將大街小巷擠得水泄不通,堪稱世界之最。清代才子徐文驤在著名的《周村鎮賦》中,以「端月之柏菽初度,上元之燈火亦賒。千炬燭光,輝分星月;百枝燈樹,影動龍蛇」,「竹馬戲來,排紫陌而張纓落帽;踏歌人至,擁青娥而墜珥遺釵」。這是多麼壯麗宏大的場面啊,以至於北京的乾隆皇帝都忍不住跑到周村來看個新鮮,並御賜「天下第一村」的城市名。



齊地之風,年味正濃——家鄉的年俗



周村花燈


燈會與宗教、商業活動相結合,也是周村燈會的獨特之處。比如銀子市觀音堂前的小燈會(又叫乞巧燈會),原來是周村董永廟會的節目,後來進城,成為周村燈會的一部分。它是以婦女們精心設計、精心手工製作的工藝品為主,小巧玲瓏的各式花燈,長不過尺,最小的只有幾寸,也反映出歷史人物、傳說故事、民間風物等內容,晚上燈火亮起,星星點點,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



齊地之風,年味正濃——家鄉的年俗



古商城大街花燈


總之,民俗代表我們對過去一年的總結,更重要的是在一年忙碌之後,舉家歡慶的喜悅。同時還有對來年美好願景的祈求和嚮往。再美的景也不如和你一起看景的人,所以年歲嘛,和家人在一起是最大的幸福。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深處見鹿 的精彩文章:

TAG:林深處見鹿 |

您可能感興趣

回味滿是年味的舊年俗,有的消失了,有的變味了
古今過年,年俗不同,年味濃度也不同
過年七天樂 禮品任性送之家有年俗
四十年代中國的傳統年俗
回味中國年俗,一份《寶典》足矣!
老家石台?年俗:(一)年豬飯
中國春節的年俗,你都知道嗎?
這個年俗有些「奇特」,給果樹「喂飯吃」後,來年結的果實更甜
臘月二十五這些年俗,你知道多少?距春節還有5天,為了平安年,轉!
年俗系列:除夕夜的暖色調
正月初二,話年俗
正月初一,話年俗
年俗系列:你家的灶王爺在哪裡?
BBC《中國春節》居然漏了這個!絕對是這兩年的必要年俗之一!
中國人的年俗大全,你都知道嗎?
文化消費添彩中國年 春節看賀歲電影已成新「年俗」
【年俗】二十六 割年肉:如何買到一塊上好年肉?
不可不知的年俗之「臘月二十九」
陸波:將要消失的老北京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