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醫和御醫一樣嗎?一起來看看形形色色的古代醫生!

太醫和御醫一樣嗎?一起來看看形形色色的古代醫生!





上周群主生病,去醫院的時候看到有什麼「杏林高手」,還有什麼「御醫世家」,甚至還有一些「太醫院秘方」。古代的醫生怎麼有這麼多稱謂?常看電視劇的時候,一會兒皇上叫御醫,一會兒娘娘們又去叫太醫,到底這太醫與御醫是不是一回事?古代又還有哪些形形色色的醫生?





這應該算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太醫」了,劇照來自《甄嬛傳





事實上,「太醫」和「御醫」雖然都是中國古代服務於皇帝及其家眷的醫生,但是細究其各自職能,「太醫」和「御醫」之間有著明顯的差別。




「太醫」一方面是指一個職官系統,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主要是為皇室及其附屬機構的工作人員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同時從事皇室下轄的醫保健系統的管理。

戰國時出現了關於「太醫令」的記載,由此可以推斷,既然有太醫令這種管理職務的沒置,就應該有被太醫令管理的太醫的存在。但是,這個只是推斷,並未得到證實。可以確定的是,戰國時就已經對宮廷御用的醫生與民間醫生有了明確的劃分。




唐、宋時期在太常寺設有太醫署或太醫局,遼代也設有太醫局,金朝開始稱太醫院。元代的太醫院已經成為獨立機構,負責醫療、製作御葯,明代太醫院則出現了分科。清代太醫院設立於順治元年(1644年),往正陽門以東的東交民巷內,太醫們都在此辦公和學習。



而另一方面,「太醫」也是一個官職。

即由太醫這一職官系統中供職的工作人員所構成的特殊群體、比如,在太醫職官系統內有分管藥物的,分管處方的等等,都可以被泛稱為太醫,在歷代文獻和小說中都可以見到其蹤影。




根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西漢時已有太醫這一官職的設置。之後的《後漢書·東海恭王疆傳》:「水平元年,疆病,顯宗遣中常侍鉤盾令將太醫乘驛視疾。」可見在當時,太醫就有給當時朝廷忠臣看病的責任了,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說》中有一句:「太醫以王命聚之。」可以從中看出,在唐代,當時為皇帝或皇族服務的醫療人員就叫做太醫。元代也沿襲了太醫之說,元代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中有云:「請個好太醫,看他證候咱。」明代小說《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許多太醫下藥,病只有增尤減」這裡的太醫也指的是太醫院的醫生,而清代曹雪芹《紅樓夢》中提到的「王太醫」,也是當時在太醫院或太醫局中供職的醫官。




與太醫最根本的區別是,御醫才是在真正意義上為皇族診治疾病的大夫,直接聽命並服務於皇帝、后妃等、在許多歷史文件的記載中,宮廷醫官在給皇室成員診病時才被稱為御醫,平時則稱其官職名——太醫。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遇到皇族們得了疑難雜症,宮廷中的太醫們又都束手無策時,就會從民間尋找好的醫生進宮看病,這些民間名醫就被稱為「欽點御醫」。所以在古代,御醫的數量是相當之少的。




據《清史稿·職官志》中關於太醫院的記載,

太醫院的大夫分四個級別:

第一等叫「御醫」,只有13人,雍正乾隆時期為七品,和縣令一個級別;第二等稱為「吏目」,只有26人,八品與九品各l3人;第三等叫醫士,共20人,「給從九品冠帶」;第四等叫「醫生」,有30人,無品,相當於現在醫院裡的助理醫師,

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清代太醫院的編製一共只有92人,其中「御醫、吏目、醫士」這三級59位大夫是可以獨立看病的。

但真正意義上的「御醫」只有第一等大夫13人,加上院長、兩位副院長在內也不過16人。




御醫是指真正為皇族診治疾病的大夫,一般而言,這部分醫療人員屬於皇家的私人醫生,不給外人服務,除非皇帝派遣他們去給某個指定的對象診病。




自官辦醫學教育開展以來,多數御醫的選拔是由官辦教育中的醫學生經過多年的系統培養,層層考核,篩選出其中優秀者為宮廷服務。

但政府也不斷從民間徵召高水平醫生,尤其是當帝後得病,御醫們束手無策時,便由地方官員舉保各地名醫,經御醫們考核後斷定為確有實學者,方能選拔給帝後診治,這些人最後會有機會進入御醫的行列。





乾隆皇帝的御醫:

黃元御




儘管御醫的篩選非常嚴格,位置不好「搶」,但他們的實際生活也不見得多幺風光,不僅要遵守宮廷的各項規矩,每日戰戰兢兢,待遇也並不高。

尤其在明代永樂(1403—1424)以前,太醫院醫士沒有月俸,永樂時開始給有家者月支米五斗,無家者月三斗。

因此當時還出現有太醫院醫士們因生活困苦而私逃的惰況,太醫院院判甚至要求諸州縣長官協助尋找逃逸醫士,以嚴肅紀律。




清代對太醫也是一樣的吝嗇。按照

規定,太醫院的院使,月薪是每個月三兩銀子。一般的七品御醫,月薪是二兩左右。至於醫士,類似於御醫的助理,工資是每個月一兩五。當時太監的工資是每個月二兩銀子,

這太醫的待遇跟太監基本差不多。




回過頭再說說「太醫」,這太醫既然跟御醫不同,那麼除了皇室人員,大部分的太醫也是要承擔「公費醫療」作用的。




據《周禮·天官》記載,當時已建有醫官制度,把從醫者分成醫師、士、府、史、徒等不同職業、不同等級。其中醫師為眾醫之長,掌管國家醫藥的行政法令,同時管理且協助各科醫生辦好醫療衛生事務。醫師的下屬官職為士,分為食醫、疾醫、瘍醫、獸醫四種。




食醫,主管王室之飲食衛生;疾醫,主治萬民之疾苦,有點像內科醫生;瘍醫,專管醫治腫瘤、潰瘍金創、骨折等病;獸醫,專理牲畜之病。士之下的府,掌管藥物、器具和會計核算事務;史,負責文書及醫案;徒,供役使、看護。

醫生等級的升降和俸祿的多寡,年終由「醫師」考核,根據成績優劣,確定他們的級別和俸祿。

對於他們考核是根據治癒率來計算的,「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為下」。周代還制定了一套病歷記錄和報告制度,規定醫生必須詳細記錄病人的治療經過,對於死亡的病人必須要作死亡原因的分析報告。




隨後幾百年的時間裡,醫療制度也在不斷進步與改進中。這裡需要提出的是關於民間醫療的發展。南北朝時期國家分裂,社會動蕩,民間更需要醫療服務。當時,南朝齊文惠太子蕭長懋建立「六疾館」,救濟、收養窮人。「六疾館」並非專門的醫療機構,僅相當於現代的福利院。




公元470年,北魏曾開展過送葯的活動,派醫生到民間,為患者免費看病、發葯。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北魏創辦了歷史上首個面向普通百姓的政府醫療機構「別坊」,專門為看不起病的窮人提供醫療服務的。




唐代建立了集管理、醫療與教育於一身的太醫署,隸屬於太常寺。太醫署的規模相當龐大。太醫令是全署的最高行政長官,總管醫、針、按摩、咒禁四科的教學和考試,太醫丞是太醫令的助手,醫監、醫政是專司監察的官吏。




唐代還規定,凡京師百署官吏、宮廷宦官宮女、南衙衛兵、各邊疆民族駐京人員等,看病服藥,都找太醫署。尚藥局除了為皇帝嬪妃、諸王公主服務外,禁軍官兵的醫療也歸其負責。




宋代把醫藥行政與醫藥業務相分離。

太常寺除設立太醫局專管醫療、教學外,還另外設立了翰林醫官院,掌管醫之政令,包括對軍旅、官衙、學校派遣醫官,管理醫藥事宜,從而結束了唐代太醫署兼管醫政、醫療與教學的局面,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清明上河圖》(局部),宋人張擇端繪。此圖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華景象,其中所繪「趙太丞家」,是一家開業醫生的診所兼藥店。






宋代時,政府在地方各州郡、軍隊內部都設有醫療機構,並開辦了一批慈善救濟組織,如安濟坊、福田院、慈幼局、漏澤局等。

政府

對藥品管理和藥品貿易實行國家壟斷,國家成立了「尚藥局」、「熟葯所」、「民局」等機構,不但統一制定藥品價格,還制定了國家處方,維護正常的藥品生產、供應與使用秩序。

同時,還頒布了一系列醫藥律令,如飲食衛生律令、衛生保健律令、婚姻律令、保護嬰童律令等等,以法律手段規範醫藥衛生事業。




宋代,醫療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醫院組織漸趨周密。當時朝廷開設的醫院叫「安劑坊」,內有專職管理人員和醫生,有病房,並有病歷表。朝廷還會根據醫生的醫療成績給予適當的獎勵。與此同時.醫學教育、葯政管理、各種醫書的編修出版等也隨之興旺起來。




據史料記載,在南宋理宗寶慶(1225——1227年)年間,「醫院」作為療疾機構的名稱已經出現。




另外在唐宋時,凡州府(宋時又加上「軍」)一級,都設有地方一級的醫學院,其領導和教師,既是執掌地方醫藥行政的醫官,又是傳教醫學生的導師,一般多為太醫署畢業的學生。地方官吏及地方官辦學校的師生患病,就請他們治療。




與這些正規的政府醫生相對應的,則是那些民間醫生。他們中有些人幾代家傳,具備一定實力,可以自己開藥鋪診病;有的則每天肩背藥箱,不避寒暑地遊走於鄉間為百姓診治疾病。為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他們常搖響串鈴,因此民間稱這些人為「鈴醫」,或者「草澤醫」「走方醫」。鈴醫多無固定診所,他們的文化水平也比較低,而且大多對醫術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治病常常「取其速驗,不計萬全」,治療上多用針灸、拔火罐和單方、秘方。




有人曾經總結了鈴醫治病的三字訣:一是賤,藥物不取貴者;二是驗,下咽即能去病;三是便,能夠就地取材。

儘管鈴醫多為御醫們所不屆,但他們的診療技術也是中國民間醫學的重要傳承體系之一。




古人還常將醫生尊稱為「醫官」,如《金瓶梅》中常為西門慶家看病的任醫官就是例子。醫官是一種總稱,自宋代以來,醫官中最高一級的官職是大夫,依次類推為郎中、醫效、柢候等。




「大夫」在古代是一種較高的官職,春秋時大夫有上、中、下之分,到了秦、漢,又有諫議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但醫官的職位還沒有達到大夫一級。自從宋朝設「大夫」級醫官後,民間就把醫生稱為「大夫」,北方尤其如此。特別是正規部門的醫生,如太醫等,則一律稱「大夫」。對有些沒有受過專門訓練和教育的醫生,有時也稱」醫官」「大夫」。




「郎中」也是官名,不過其職位要比大夫低。唐、宋時期官銜泛濫,以官名稱呼逐漸形成社會風氣,所以「大夫」「郎中」就可以隨便叫了。




不過,「大夫」和「郎中」也還是有區別的,一般設館醫病的醫生稱大夫;至於草藥店或上街高喊,或走鄉串鎮醫治雜科的醫生,都稱為郎中。

所以以後人們稱呼醫院的醫生,多數叫大夫。而不是郎中,就是這個緣故。而且,北方人稱「大夫」的多,南方人稱「郎中」的多。





清代鈴醫,出自《北京民間生活彩圖》(中國中醫科學院醫是博物館藏)




杏林的出處與三國時代的一個名叫董奉的神醫有關。董奉,字君異,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與同時代的華佗、張伸景並稱「建安三神醫」。在晉代著名文學家陳壽撰的《三國志·吳書·士燮傳》中,南朝·宋中書侍郎西鄉侯裴松之注日:「燮嘗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藥與服,以水含之,捧其頭搖捎之;食頃,即開目動手,顏色漸復,半日能起坐,四日能復語,遂復常。」




另據晉人葛洪在其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名作《神仙傳》中的記載,「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癒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餘株,郁然成林」。後來,杏子大熟,他便在林中做一個草倉,並在倉上貼了一張紙條日:「欲買杏者,不須報奉,但將谷一器置倉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董奉每年用杏子兌換的穀物約有二萬餘斛,全部都用來賑救貧苦老百姓或者接濟行旅不逮者,其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品德被人們廣為傳頌。董奉在人間活了三百年羽化成仙后,當地老百姓便在杏林中設壇祭祀這位宅心仁厚的神醫,後來「杏林」一詞不脛而走漸漸成為醫藥行業的專用名詞,人們用「譽滿杏林」之類的話語來讚美像董奉一樣妙手仁心的蒼生大醫。




當然了,關於這個人大多都是傳聞,但是「杏林」這個詞卻自此後開始指代行醫這個行業了。




最後提一下,在明清兩代出現的「太醫院",其下屬的醫院,稱「病坊"。清代的醫院開始出現了乳母、女使等職稱,其作用可能相似於現代醫院的護士了。而國人創辦的最早的現代化醫院為北京中央醫院,系1918年所建。




參考資料:

《中國文化 醫藥》 梁永宣,趙歆,甄雪燕著;《中醫百日通與養生寶典》陳長紅主編;《古代的公費醫療》完顏紹元著。













轉載請註明來源:一本正經說歷史

(ybzjlishi)





關於我: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本訂閱號避免調侃式的歷史,用客觀的態度說清歷史。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歡迎大家留言談合作事宜,謝謝!






PS


如遭遇惡意舉報,聯繫不到「一本正經說歷史」微信公眾號的話,記得去微博上找我!謝謝各位粉絲的大力支持!


微博賬號名稱:佟佳-額爾瑾





如想看本公號作者的原創文章可點擊下方標題:





清宮女人

|

金枝欲孽

|

美國大選

|

野史

|

金瓶梅

|

抑鬱病

|

日本「蘇妲己」

|

古人朋友圈| 古人過生日

|

古人吃飯

|

家法

|

武則天

|

自行車

|

餃子

|

古代火箭

|

大美人掛曆

|

大哥大

|

BP機

|

北京北站

|

古代速食麵

|

五子棋

|

古代西方奴隸

|

洋人學中文

|

古人住宅

|

饅頭or包子?

|

古代小孩兒

|

「公安」還是「警察」

|

九一八

|

古代師徒制

|

乾隆爺的中秋節

|

杭州歷史

|

開學日子

|

清末照片

|

袁世凱

| |

雨夜屠夫

|

文人騷客

|

另類君主

|

呂不韋

|

五星紅旗

|

古代詩人

|

奧運會

|

古人罵人

|

老虎吃人

|

古人睡覺

|

積水潭

|

康有為

|

非我族類

|

古代菲律賓

|

香港警察

|

血戰喜峰口

|

印度「阿三」

|

民國「強姦女學生案」

|

受虐狂人

|

禁毒史

|

歐盟

|

性虐教父

|

蘇秦

|

古代下大雨

|

容嬤嬤

|

科舉

|

高考

|

中國勞工

|

古代孩子們

|

宋太宗強姦小周后

|

熙寧戰爭

|

中世紀歐洲

|

九二共識

|

打屁股

|

下跪

|

地鐵

|

民國「抓嫖」

|

梁啟超

|

弘皙逆案

|

雍正與西陵

|

明末與後金

|......













或者掃下面二維碼,加入讀者群一起談笑風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本正經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有事兒您呼我!對於曾經風靡的BP機,你還有多少記憶?
大美人掛曆,80年代時春節送禮必備佳品!
冬至了,來講講餃子的歷史吧!它與餛飩都有哪些關聯?
回顧一下民國時的電影審查制度,其實也挺有意思的!
女人的衣櫃永遠都不夠用,那要是回古代的話怎麼辦?

TAG:一本正經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醫生跟我說:這樣護膚,臉蛋才會越來越好看!
出現三多一少的癥狀,就意味著糖尿病嗎?看看醫生怎麼說
幽默段子:一哥們去看牙,發現給看牙的女醫生長得挺好看的
懷孕養寵物,會被弓形蟲感染嗎?看看醫生怎麼說
整形醫生眼中的「完美鼻」是蕾哈娜?哪些鼻形讓人百看不厭…
順產和剖腹產出來的娃有何不一樣呢?看看醫生怎麼說
羊水越多胎兒發育越健康?可別把娃坑了,看看醫生是怎麼說的吧
為什麼醫生寫的字永遠都看不懂?和天書一樣…
為什麼醫生寫的字永遠都看不懂?和天書一樣……
各科室醫生,最想對你說的一句話,為了健康看一眼!
醫生髮現醫院來一個奇怪的病人,看了一眼後,不禁楞起了眼神!
皮膚科醫生都是「童顏」?他們的護膚秘訣原來是這樣的!
醫生爸爸是這樣帶娃的 快來看!
孕期養寵物一定會感染弓形蟲?醫生是這樣說的
醫生眼中的醫藥代表是一個怎樣的群體?
來看看醫生自畫像像什麼?你是不是這樣的?
耳鳴是不是一種疾病?來看看醫生怎麼說
撓頭皮出現的「白泥」是什麼物質,醫生這樣解答,看看你清楚嗎?
都說鵝蛋去胎毒,孕婦吃了對寶寶好,是真的嗎?看看醫生怎麼說
剪臍帶寶寶會痛?真的是這樣嗎?醫生是這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