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九大Fintech領軍人物:談銀行與金融科技的相愛相殺

九大Fintech領軍人物:談銀行與金融科技的相愛相殺

雷鋒網消息,毫無疑問,金融科技領域正在蓬勃發展 。它改變了我們的業務方式,也不斷挑戰銀行在金融領域的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什麼讓它如此重要? 銀行是否到了「適者生存,不進則退(evolve or die)」的地步?


Gabriela Motroc 是國外知名媒體人,她邀請了9個世界上在FinTech領域影響最大的人物來為我們解讀銀行和FinTech之間的相愛相殺。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譯。



你為什麼會對FinTech感興趣?



九大Fintech領軍人物:談銀行與金融科技的相愛相殺



Mike Quindazzi是普華永道東南亞負責人


在我的職業生涯早期,我有機會參與一些今天來看充斥著過時技術的項目。當時還沒有FinTech這個名詞,使用的也主要是大型商業計算機和終端,所有的項目中金融服務技術都佔了重要的比重,最後帶來了巨大的投資回報率。

我們主動推進了三步計劃。第一,我們希望進一步推動美國每個稅務管轄區的客戶所得稅自動化的批量收集和繳納。第二,我們利用自動結算所(ACH),覆蓋全美的一個電子清算系統,用於銀行間票據交換和清算)處理大量交易,並自動收取客戶支付發票。第三,我們為沒有銀行賬戶的員工設計了一個直接獲得工資存款的方案。


因為年輕時的這些經歷,我很快認識到金融科技將會在各行各業產生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很高興能與我的客戶們一起工作,不論是大型成熟企業還是初創公司。而在未來幾十年,我會在過去經歷的基礎上研究利用新興技術。



九大Fintech領軍人物:談銀行與金融科技的相愛相殺



Jim Marous是The Financial Brand的聯合創始人,Digital Banking Report的擁有者,他認為:

這是我的職業生涯的自然演化。從擔任銀行分行的管理者開始,到金融機構的營銷主管,我深耕在銀行業數字營銷領域多年,這次也不例外,在行業變革中隨之轉化了我的角色。 在2014年加入The Financial Brand之後不久,我就購買和運營了Digital Banking Report。



九大Fintech領軍人物:談銀行與金融科技的相愛相殺



Spiros Margaris是Margaris Advisory聯合創始人,也是InsureScan.net的投資人和資深顧問:


我喜歡FinTech,因為它對每個人的生活產生了重要且積極影響。 通過創新和技術,許多聰明和偉大的人致力於改善金融業。 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時代。無論金融市場會有什麼反應,只要我們還需要藉助計算機,金融科技行業就會一直在這兒。


九大Fintech領軍人物:談銀行與金融科技的相愛相殺



Andreas Staub是 Fehr Advice的CCO和高級合伙人:


我從大學畢業後就紮根銀行業。在過去的200多年裡,科技一直與人文交匯,我認為現在的FinTech也沒有什麼差別。銀行業的本質是社交,這關乎信任、公正和互惠,技術能夠傳遞這些價值。


九大Fintech領軍人物:談銀行與金融科技的相愛相殺



Chris Gledhill 是Secco Aura的 CEO和創辦者:


當時在2012年,我發現自己在一家古老的位於倫敦中心的銀行創造新東西的時候,FinTech擊中了我。倫敦正在成為全球金融科技的佼佼者。



九大Fintech領軍人物:談銀行與金融科技的相愛相殺



Pascal Bouvier是桑坦德全球F投資基金的風險合作夥伴:


我曾在金融機構和科技創業公司待過20多年。當我回到了投資者身份時,我被金融行業面臨的巨大變化所吸引,最終將我過去的經驗運用到「Fin」和「tech」的交匯處上。 事實上,金融行業在技術應用方面還比較滯後。



九大Fintech領軍人物:談銀行與金融科技的相愛相殺



Neira Jones 是網路安全公司Cognosec 和支付公司 Comcarde的非執行董事:


這很難說明白,如果我們把FinTech定義為「銀行和金融服務使用計算機程序和其他技術」,技術貫穿了我的一生,我從前是個程序員,後來在金融行業從業超過20年。我認為FinTech是一個自然選擇的結果。



九大Fintech領軍人物:談銀行與金融科技的相愛相殺



大衛G. Birch 是Consult Hyperion的經理:


我從支付領域涉足FinTech,我的公司正在與銀行,信用卡公司,移動運營商和其他機構合作,我對通過使用新技術從而獲得更好服務的發展機會感到非常興奮。



九大Fintech領軍人物:談銀行與金融科技的相愛相殺



David M. Brear 是11:FS的CEO:


我一直在最廣泛的金融服務行業工作,我喜歡這樣可以接觸數百萬人生活的工作。FinTech對我來說是一種新的工作方式。



你覺得銀行是否到了「適者生存(evolve or die)」的地步?



Mike Quindazzi:


且拋開FinTech不論,行業中總是充滿挑戰,現在也沒有什麼不同。我來分享一個相關案例吧。


毫無疑問,英國脫歐將會全方位地影響到美國各大銀行:第一,如果它們適用英國法律,監管,稅務規定;第二,如果它們依賴英國和歐盟之間的產品、服務的流通;第三,如果它們的業務受英國和歐盟之間人口的自由流動影響。看起來銀行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不過還應做好準備,以便降低英國完全脫離歐洲時的不利影響。


在美國,特朗普總統於2月3日發布行政命令,要求財政部長審查2008年《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案》(Dodd-Frank),並在120天內向總統報告行政命令。他還簽署了另一項命令,要求每頒布一項新條例就要廢除兩項現行規章。監管環境隨著產業的風險管理文化和道德環境的轉變而轉變,轉變是為了重塑公眾信任和築造競爭壁壘。


今天的競爭格局和經濟大環境一直在變化。銀行、資產管理公司、財富顧問和保險公司曾經都只在自己的孤島中競爭。現在除了本領域內的競爭者,他們還收到擁有新技術、充裕資金來源的非傳統市場參與者的挑戰。在長期的低利率、複雜監管環境中,誰能控制成本誰就佔據了競爭高地。其他機構正在追求營收增長,尋找新的收入機會。


回到技術話題,在過去幾年中,FinTech一直在發展,技術變革的步伐也在加快。不斷革新的人工智慧挖掘出了聊天機器人、智能投顧、索賠、承保、物聯網和區塊鏈等領域更深的潛力,進一步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


FinTech的發展愈發讓傳統機構擔憂千禧一代客戶的流失和利潤空間被侵蝕。組織機構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的角色,決定了它們面對這些創新是充斥著不安還是滿懷雄心壯志。在所有這些討論中,我們開始看到新的數字世界中那些明確的戰略和前進方向。


起初,許多創業公司說要吃傳統機構的午餐,但現在傳統機構準備請創業公司一起吃午飯,而且請吃飯的理由很充分。我們的客戶很快意識到傳統機構在分銷領域的價值和優勢地位,而FinTech創新者正在開發跨部門和用例的解決方案。我們普華永道團隊正在為雙方提供匹配、對接服務,幫助客戶實現協同效應。


Jim Marous:


其實自我開始這30年執業生涯以來,銀行始終面對著市場變化的挑戰。從前,大多是機構還能「躲避子彈」,一方面因為消費者的轉化壁壘很高,而且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的服務體驗都差不多,都不是最佳的。但在今天,我愈發感覺到「適者生存」背後真實的嚴峻,壓力來自於線上渠道的增長優勢,大數據和高級分析的影響力以及傳統行業外的科技巨頭(谷歌,亞馬遜,Facebook,蘋果和Uber)。據我們的研究表明,由於很多公司無法跟上掌上銀行,產品開發,客戶體驗和個性化定製的變化步伐,所以大型和小型組織之間的客戶滿意度差異不斷增加。


Spiros Margaris:


「適者生存」這個詞完全概括了現在銀行業的情況。我們的人生或者企業根本沒有什麼維持現狀,始終只有兩個狀態:不是上升期就是衰退期。我們越快意識到這一點越好,因為我們會在嘗試中走向更好。


Andreas Staub:


這句話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一直是正確的。 創業公司的興起是技術發展後合理的結果。 但這裡有一個可悲的事實,大多數FinTech創業公司只提供更便宜,更快和更好的商品而已,幾乎沒有什麼社會價值。 我們將看到非常激烈的價格戰,然後很多創業公司只能無奈退出戰場。 在這個意義上,「適者生存」更適合於FinTech創業企業,而不是現有傳統機構。 這聽起來有點挑釁,但我願意打個賭。


Chris Gledhill:


革新(Evolve)是個好詞。銀行不能再優化20世紀的銀行業務模式了,因為這些商業模式已經到了生命的盡頭,所以銀行必須革新。不過革新或許沒有一些人想得那麼緊迫,銀行可能有四年時間來弄清它們走到下一階段。


Pascal Bouvier:


首先,它適用於所有金融機構,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銀行等。其次,它適用於不論是以零售還是批發為主營業務的金融機構。 第三,「適者生存」適用的程度根據規模大小、商業模式的複雜程度和地理覆蓋範圍而變化。這有一個簡單的規則,規模和地理覆蓋面越大,提供的產品/服務越複雜廣泛,客戶覆蓋面越廣,它就越是真理。


Neira Jones:


不,我不認為「死」是正確的說法,更多的可能是「Evolve or Become A Commodity」的情況。隨著API的發展,政策(例如PSD2,雷鋒網註:PSD2即歐盟支付服務法令II)推動銀行業務的開放性,與用戶保持緊密聯繫的組織將佔領市場。那些不理解這一點並且不能相應地調整策略的現在玩家將會從用戶體驗領域中除名,它們最終只能為擁有UX的公司提供後台支持。這意味著這是一場非常重要的變革,我毫不懷疑一些傳統銀行能成功地轉變,但總有些會失敗。


David G.W. Birch:


革新是必要的。但我認為銀行不會死亡。德意志銀行還會繼續存在十年,但它可能以一種非常不同的方式存在著,會更像一個金融公司而不是零售銀行。


David M. Brear:


所有企業都必須不斷革新發展。我們處在信息時代的關鍵階段,過去十年的技術例如移動和實用計算已證明其價值。我們必須使用它們來保持競爭力。動物不斷適應變化的環境推動了物種的進化,但自然選擇和適者生存並不是針對每一家企業,銀行業能否成功革新或是走向衰落還有待觀察。


via jaxenter.


https://jaxenter.com/fintech-interview-influencers-part-1-131899.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從離軸光學到波導技術:詳解 AR 顯示的過去和未來
一分錢競標廈門政務雲,騰訊要PK電信設備商?
樂視商城持續虧損,為保住股價,樂視網放棄控股權
蔚來汽車發布自動駕駛概念車型NIO EVE,2020年將在美國量產L4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
外媒:阿里緊跟騰訊,正尋求50億美元貸款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誰會贏?銀行或新的基於BlockChain的金融技術公司
FinTech時代三大商業銀行數據中心運維管理策略與實踐
金融科技投資銀行FT Partners擴充高層領導團隊
新加坡銀行如何對抗亞洲Fintech巨頭
日本三菱和巴西Bradesco銀行合作利用Ripple技術進行跨境海外支付
Check Point安全研究人員針對UPAS Kit與Kronos銀行木馬的分析(二)
Check Point安全研究人員針對UPAS Kit與Kronos銀行木馬的分析(一)
FinTech時代商業銀行的信息科技發展模式應用與探索
極魚科技「Bank Space」無人銀行方案,助力Visa創無限
Microsoft Office Publisher也遭黑客濫用,目標瞄準各大銀行
俄羅斯第十大商業銀行Promsvyaz Bank更換新LOGO
用Libra扼住銀行系統的脖子,Facebook大棋格局初定
ETH的中央兌換銀行-KyberNetwork
蘇寧銀行黃金老:力爭成為Fintech應用最多的新型銀行
Railsbank質疑歐洲銀行是否確實支持Fintech。朋友還是敵人?
美國銀行重塑品牌,Lippincott操刀
Standard Chartered將銀行擔保「完全數字化」
推動金融創新 澳大利亞首家數字銀行Volt bank獲批
Game Puzzle/貪婪銀行
belong anywhere」將理念貫穿室內,銀行辦公新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