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見證中國現代科學發展的《科學》雜誌影印重生,中國第一代科學家從這裡起步

見證中國現代科學發展的《科學》雜誌影印重生,中國第一代科學家從這裡起步

它是中國近現代延續時間最長、影響最為深遠的綜合性科學期刊,在諸多方面參與和見證了中國現近代科學的發生與發展。

見證中國現代科學發展的《科學》雜誌影印重生,中國第一代科學家從這裡起步


1915年,陳獨秀在《新青年》雜誌上大聲疾呼擁抱「德先生」和「賽先生」,高舉「科學」的旗幟來向封建專制思想猛烈開火,由此掀起了新文化運動的高潮。同年,在上海,一本名叫《科學》的雜誌已經走在了啟迪民智,科學救國的道路上。百多年來,它見證了中國現代科學從起步到發展的重要歷程。更難得的是,經歷歲月滄桑,《科學》雜誌在1985年復刊後至今仍以雙月刊形式出版發行,延續著科學啟蒙的使命。10日,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聯合舉辦《科學》影印出版首發座談會,這是1915年至1960年間出版的《科學》(1至36卷)的首次全文影印。


《科學》雜誌於1915年在上海創辦,是中國近現代延續時間最長、影響最為深遠的綜合性科學期刊,在諸多方面參與和見證了中國現近代科學的發生與發展,而它的創辦者是一群留學生。1908年,美國政府決定用退還的庚子賠款支持中國教育,資助留美學生,開啟了晚晴赴美留學的大幕。兩年後,趙元任、胡明復、胡適、竺可楨等70名「庚款留學生」從上海啟程赴美。1912年11月,任鴻雋、楊銓等11人作為曾參加過辛亥革命的「稽勛留學生」也從上海登上了赴美的輪船。這批留美學生是中國現代學術與科學的重要奠基人,也是中國科學社的早期發起人。


1914年6月10日晚,在康奈爾大學留學的一批中國學生飯後聚集在大同俱樂部閑聊,這些愛國學子建議應該科學救國,編輯出版一份雜誌向中國民眾宣傳科學,其中就有《科學》雜誌的中心創始人,後來任上海科學技術圖書館館長(上海圖書館前身之一)的任鴻雋。參照美國的體制,「科學社」最初是以股份公司制的形式成立,發起「科學」月刊,以提倡科學、鼓吹實業、審定名詞、傳播知識為宗旨。為籌集《科學》的印刷費,雜誌創辦者們緊衣縮食,貢獻出各自的學費。1914年9月2日,《科學》月刊編輯部討論定稿了創刊號稿件,委託上海商務印書館代為印刷。1915年1月,《科學》創刊號在上海正式出版。


1918年,任鴻雋和各社員畢業回國,中國科學社遷回國內,在南京、上海兩地設事務所辦公。《科學》雜誌1915年至1960年共出版36卷,其中,1915年至1951年為月刊,1937年第21捲起,因時局反覆動蕩和變故,兩期合刊、卷不足期、跨年成卷等情況多有發生。1952年至1956年,《科學》停刊,1957年重新復刊,1960年底再次停刊,45年間共出版36卷380期。

此次影印版共90冊,第一冊為導論、總目卷,第二冊為索引卷,其餘88冊為原刊影印部分。整理使用的底本主要採用上海圖書館藏《科學》原刊本,個別卷期從南京圖書館、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等處補配。《科學》雜誌年代跨度較大,又屢經時局動蕩和變故,個別卷期的出版條件相當困難,當時發行不廣、日後收藏稀見,此次整理影印歷時兩年,經全國範圍多方搜求,終使《科學》1915年至1960年45年間36卷底本基本完備。遺憾的是,仍有第26卷第2期遍求不獲,暫付闕如。

見證中國現代科學發展的《科學》雜誌影印重生,中國第一代科學家從這裡起步



中國科學社和《科學》雜誌為中國近代的科學事業,「儲備」了第一代科學家,其中不少人成為中國近代科學不同領域的第一代科學家。在中國科學社擔任會計的胡明復是中國第一位數學博士,董事秉志被稱為中國現代生物學的奠基人和動物學的一代宗師,作者群中包括土木工程學家茅以升、地理學家竺可楨、地質學家李四光等。在他們引導和培養下,一批又一批新一代科學家走向前台,不斷在《科學》上發表研究成果或心得。著名科學家華羅庚十幾歲就愛讀《科學》雜誌,他在該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引領他走上數學研究的道路。正如任鴻雋所說,約有一千多名科學工作者通過《科學》成材。

見證中國現代科學發展的《科學》雜誌影印重生,中國第一代科學家從這裡起步


作為中國近現代科學發生、發展歷程的見證者與記載者,《科學》見證和記載了中國近代科學真正發展的科學研究從萌芽到日漸形成共同體的過程,記載了中國近代各門科學技術發展的方方面面與點點滴滴。「不同學科學者都能在找到其中找到自己所需,如歷史學者可以找到王國維《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國新發見之學問》、向達《紙自中國傳入歐洲考略》等歷史名篇;衛生營養學者可以看到國外學者竇維廉《中國食物之成分及其營養價值》《中國北部之食物習慣》,伊博恩《食品與疾病》,中國學者鄭集《中國人之營養槪況》和他對食物相剋研究的結論等」,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張劍說,這一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史第一手原始資料寶庫的影印出版,對於各相關領域研究者來說都是一大福音。在紙質版之後,出版方亦考慮建立相關電子資料庫,以便讓更多人研究利用這一珍貴文化遺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 的精彩文章:

日本鐵路餐,到訪一座城市的理由
專家:美國聲稱「重拾制海權」盡顯司馬昭之心
中國軍網:遼寧艦過台灣海峽就是平常事,過著過著大家就習慣了
鍾南山就「每年210萬兒童死於豪華裝修」言論道歉,承認「我不是神」體現科學精神
龍南栗園圍 連天碧葉 綠影浮動

TAG:上觀 |

您可能感興趣

國際科學研究最新發現
引領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科學思想
老照片,七十年代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的傳統科學從什麼時候變成近代科學的?
科學家最新發現!中國古代就有外星人造訪!
科學家發現了會讓海龜變性的基因,這次是中國科學家研究的
科學家發現中國最早古人類活動的證據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到訪中國科大生命科學學院並舉行學術討論會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首屆中國古代史論壇舉行 聚焦考古學與歷史學的對話
中國科學家發現宇宙中鋰丰度最高恆星
老照片:七十年代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現在大學的影子嗎?
中科院等科學家合作研究發現宇宙中鋰丰度最高恆星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首屆中國近代史前沿論壇」召開
美國國家科學院季刊《科學與技術問題》:如何應對中國的創新飛躍
探尋中國古代科學的發展路徑
發布中國生命科學研究機構最新排名
科學家發現最早獸醫牙科證據
中國科學發展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黃坤明:繁榮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我國科學家發現混元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