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也是抗金名將,戰績不遜岳飛,為何無人知曉
在中國宋代的抗金將領中,名氣最大的當屬岳飛了。但是,很多人不清楚的是,在當時還有一位抗金名將,他的戰績一點也不比岳飛差,但是時至今日卻很少有人記得他的名子。他叫吳玠。
吳玠,字晉卿,生於德順軍隴干,興國州永興人,南宋抗金名將。早年從軍御邊,抗擊西夏建功。後領兵抗金,和尚原之戰中,大敗金兵兀朮部,破川陝路金兵進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撫使。
吳玠早年從軍御邊,抗擊西夏建功,後逐漸成長為南宋的抗金名將,在南宋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公元1130年秋,金兵計劃之後大舉進攻南宋,江淮形勢愈發的緊張,張浚為了牽制金軍,緩解東南的軍事壓力,便集結了五路兵馬于山西富平。
吳玠、劉琦等人身先士卒,迎戰左翼的兀朮部隊,奮勇衝殺,以至於驍勇善戰的金軍都開始害怕膽怯起來。但是負責右翼戰鬥的趙哲卻不聽指揮,擅自離隊,導致軍心不齊,以為潰敗了,最後宋軍整個隊伍都被衝散了。富平之戰後,吳玠受命整編殘部,與其帝弟吳璘扼守大散關以東的和尚原,兩兄弟立志一定要死守這裡。
公元1131年,金人沒立率領幾萬鐵騎會師進攻和尚原,吳玠軍中糧草匱乏,只有幾千人馬。當時金軍並未站穩腳跟,又是長途奔波,吳玠利用有利地形,將隊伍分成兩隻,一開始自己率領一直先出戰,靈活作戰,拖垮金軍。到了中午,吳玠便將休息的一隊生力軍投入戰鬥,宋軍如虎添翼,奮勇衝殺,金軍不支,傷亡很大,後撤幾十里。
兀朮聽到如此敗績,十分憤怒,因為吳玠當初可是他的手下敗及。於是他便親率十萬大軍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企圖打開入川門戶。十月月,金軍開始了對守和尚原的宋軍發起攻擊。吳玠命令部隊利用強弓勁弩射擊,盡量避免出城作戰。
吳玠派出部隊,從小道繞到金軍後面,截斷他們的糧草。接著又調遣吳璘率精兵三千埋伏在神岔溝。果然不出吳玠所料,沒過幾天金軍因糧道被襲,只能退軍到神岔溝,吳璘率兵夜襲,一連大破金營十餘座,兀朮也被亂箭射中,只能回到後營療傷,派大將撒離喝留駐陝西,兵屯鳳翔,與吳玠相持。
公元1134年秋,金帥兀朮與大將撒離喝等著急拿下蜀地,於是再率師十萬長驅南下。吳玠為了防止金兵深入腹地,之後難以抵擋控制,於是便命吳璘放棄和尚原,退守仙人關,並且左右紮寨,形成犄角之勢,以此抵擋數倍於自己的金軍。金兵鑿崖開道猛力攻關,宋軍拒險死守,吳玠依舊命令守將用強弓勁弩射擊,由於南宋的弓箭之強,破甲致使金軍鐵騎不得上城,金軍始終不能破關,據載一天中擊退金軍三十幾次,此次可是真的非常殘酷的。
蜀地對於南宋的半壁江山是至關重要的,吳玠在蜀地在面對數倍於自己的金軍時積極抵抗,並且大敗金軍,為之後南宋的延續百年定下基礎
吳玠的功績不比岳飛差,筆者認為,他的名氣沒有岳飛大,可能是岳飛是積極出戰,而吳玠是以守為攻,抓住時機及時痛擊金軍,所以官方及民間對岳飛的宣傳多一些。


※清朝大量文物最終去哪了,主要有三個去向
※梁山好漢中慘死的有四男一女,有個女的竟然死在捕獸夾下
※包拯並非病死而是另有死因,包拯墓的發掘找出了真相
※慈禧太后為何逼死同治帝的皇后,原因是她說了這句話
TAG:歷史縱覽 |
※此人是抗金名將但卻害死岳飛,威震敵膽卻毀譽參半,他是誰
※抗金名將岳飛之死,不怪秦檜、趙構,只因為這件事情
※擒方臘的不是武松,也不是魯智深,而是他,跟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
※此人是抗金名將,和岳飛齊名,面對12道金牌,他選擇死戰不退
※南宋有位抗金名將,謚號為「武穆」不是岳飛,人生卻同樣憋屈無奈
※同為抗金名將,為何韓世忠不救岳飛,真相有些扎心了
※一代抗金名將,卻遭主帥嫉妒,被迫害屈死獄中,不是岳飛
※都是抗金名將立下赫赫戰功,同遭秦檜迫害,岳飛和他的結局卻不同
※他是明末抗金名將,曾屢立大功,最後卻因個人私怨被魏忠賢給害死
※他本是與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只因做了此事,至今跪在岳飛墓前
※同樣是抗金名將,秦檜為什麼要陷害岳飛,而不敢陷害韓世忠?
※此二人同是抗金名將 都跟秦檜有緣 一有張良之謀 一陷害了岳飛
※抗金名將岳飛都有刺字,怎麼紋身的就一直不被當成好人?
※岳飛墓前的奸臣跪像,曾是抗金名將,為何被後人視為奸臣?
※和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卻因岳飛冤死,自此隱姓埋名
※書生退敵:南宋諸將無一能比,岳飛之後又一抗金名將
※書生退敵:南宋諸將無一能比,繼岳飛之後又一抗金名將
※五大抗金名將,並不是只有岳飛功勞最大!
※被金庸小說黑化的歷史人物,此人本是抗金名將,卻被黑成大反派
※此人是與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曾率五千人戰勝十萬金軍,死後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