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強光中∣性本能與求生、畏死本能活動是如何催生出人類原始文明邏輯範式的?

強光中∣性本能與求生、畏死本能活動是如何催生出人類原始文明邏輯範式的?

遠古時期,人類邏輯化的生活方式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的本能活動,即求生本能、性本能、畏死本能活動。由此產生了三種神學思維模式:因果鏈條與自然崇拜;血緣紐帶與祖先崇拜;生命傳承與靈魂崇拜。


神學邏輯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與人類的現實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如果把人類生活視野里的一切事物分為可知與不可知兩個部分,就會看出它們分別對於人類邏輯思維產生的影響。從邏輯的意義上看,在現實世界裡凡是由可知部分的事物所產生的問題,則可以由經驗性直覺思維產生的推斷來解決,因為事物之間的「意義」聯結憑藉經驗性直覺判斷就可以推斷出來,比如人不能把手直接伸進滾開的水裡。凡是不可知部分的事物所產生的問題,由於它們超出了人們的經驗性直覺判斷能力之外,事物之間的「意義」聯結處於中斷狀態,也就是說,人們不知道它們之間是如何產生了關係,如何產生了內在變化,比如古人對於風雨雷電現象的無知。這樣,它們之間中斷了的「意義」聯結通常有可能由神學邏輯來完成。


求生本能活動與自然崇拜

在人類生存的世界裡,自然界是最主要的對立存在體。人類通過經驗的積累,在很多事物之間建立了「意義」的聯結。在自然世界裡,存在著最基本的邏輯關係,即發生學意義上的因果邏輯關係,表現為甲物產生乙物,乙物產生丙物,丙物產生丁物……。由此類推,人類便推斷出世上萬事萬物都存在著這種因果發生的邏輯關係——因為什麼,所以什麼……然而,並不是所有事物內部的發生關係都能為人類所知曉,實際上,早期人類所能知道的事物之間的發生邏輯是十分有限的,於是,人們便把無法推斷的「怪、力、亂、神」現象歸結為神學邏輯。一切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是有原因的,連同整個宇宙都是如此。因而,事物發生的簡單原因逐漸在邏輯上升為神——神創造物質變化中不可知的部分,而整個宇宙的創造者便是「第一推動者」,萬事萬物變化的「第一因」。神與自然世界共同成為人類崇拜的對象,而神成為自然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包括人本身都由最高的神創造、統治。神的創世說是任何一種體系性的神學邏輯都不可或缺的,它是一切神學邏輯的基礎。


在蒙昧時代,原始人產生了豐富的神話傳說,而這些原始神話大都是人從本能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日益聰明的頭腦中創造出來的,是原始人出於對低下生產力水平的一種反映。人類對大自然界的必然力量有兩種超越方式:一是人類能夠現實地通過本能活動——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逐漸複雜的活動形式作用於自然界,從而使自然界本身受到人類行為活動的改變。這種超越方式主要表現為製造工具、採集狩獵、攔洪防火等具體行為,自然世界的因果鏈條在人類的行為活動中日益清晰;另一種方式則是由於無知和恐懼感的作用,人類通過自由意識的想像或幻想來認識自然世界,主要是基於神性思維對自然界乃至人類社會作出推論和判斷,這正是一切萬物有靈論等多神崇拜文化產生的根源。求得生存是人類在原始狀態下的第一本能,人們對大自然界的兩種超越方式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人類的生存需要。多神崇拜文化正體現出人類在生存危機時代的求生意志。


多神崇拜文化的產生,標誌著人類開始投入了意志存在——從蒙昧狀態、野蠻狀態向文明狀態的過渡。無知的困惑和恐懼感共同催生的神學邏輯是人類求生本能活動的直接產物。因為這種在人類歷史上最先出現的文明形式起源於人對自然界的必然力量的恐懼感。人類將世界變化發展中不可知的部分經由想像,上升為神學思維,進而發展成為體系性的神學邏輯。原始人對自然世界產生了種種崇拜形式:對他們生存有利的,被視為上蒼的賜予,他們崇拜它,危害他們生存的被視為某種超自然力量對人類犯禁行為的懲罰,他們也崇拜。因為人有了求生意志,人類才擁有了人的對象物和對象意識。根據各民族原始神話資料,很容易就會發現,原始人所崇拜的絕不會是與他們的現實生活毫無關係的各種事物,而是直接與他們的生存有著緊密聯繫的如天地水火,風雨雷電等涉及生存問題的基本元素。


神學邏輯是早期人類文明的基石。神學邏輯的誕生,標誌著人類已經作為特定的主體狀態存在著——主客體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開始清晰起來。「動物和它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動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別開來。它就是這種生命活動。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對象。他的生命活動是有意識的。這不是人與之直接融為一體的那種規定性。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62頁)從這個意義上說,神學邏輯的誕生意味著人開始把自己,或者說把自己的某一部分當作自我意識的對象,世界圖景以其清晰的層次性開始向人類顯現出來。

人類在原始時代創造了大量的神話。神話體現了人類對自然世界的超越意志和對自由生活的渴望。神話具有豐富的內容,它極大地啟發了人們的思維。縱觀人類歷史,人們很容易發現,人類正是朝著自己在童年時代所幻想的方向前進著——人類在童年時代的神話幻想在幾千年後大部分已經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性本能活動與祖先崇拜


性本能是一種特殊的動物性生理現象。由於人具有意識能力,對於人類來說,性行為不僅是一種本能的衝動,而且也是人與人之間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隨著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男女之間在性行為過程中能夠形成更加愉悅的性關係。


然而,人類對性本能的認識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在蒙昧時代,人們不了解性本能活動的「意義」,不知道性與生育之間的因果關係。「昔太古嘗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呂氏春秋·恃君覽》)。「男女雜游,不媒不娉」(《列子》)。由此,我們可以稱這個時代為人類的性蒙昧——性亂倫時代。

強光中∣性本能與求生、畏死本能活動是如何催生出人類原始文明邏輯範式的?


在遠古時期,由於人類對於人如何降臨人世感到困惑,不能解釋本族群的生命起源,因而產生了許多神話傳說。那時,人與動物、甚至植物一樣,都是有「靈魂」的。人們將某種動物或植物等特定物體視作與本氏族有親屬或其他特殊關係,一般以動物居多。作為氏族圖騰的動物,如熊、狼、蛇,鷹等,是氏族的神聖標誌,被視為全族群的忌物,除特殊需要外禁殺禁食;且舉行宗教儀式,加以崇拜。圖騰崇拜直到今天在許多民族仍然有著很大的影響,不少國家的國徽圖案中還以諸如鷹、獅等為標誌。古代中國有著大量關於中華民族起源的圖騰傳說,其中《詩經·大雅》中的《生民》就是這樣的一篇神話史詩。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以上詩句的大意是(譯文參考中華書局《詩經》2011年8月版):


追溯我們周人的起源,女祖乃是偉大的姜嫄。姜嫄如何生下我們的祖先?她為了求子向上帝祈禱,消除了不能生子的危險。她踏著上帝的足跡舞蹈,心神激蕩便與上帝同眠,於是很快就有了身孕,生育了兒郎,這就是后稷,我們的祖先。


當姜嫄懷孕十月期滿,初生的嬰兒如同肉蛋,圓鼓鼓的肉蛋無法劈開,母親卻無災無難平平安安。上帝以此顯示他的不凡,難道是上帝有所不滿?不安於我的精誠祭奠?竟讓我生了這樣的肉團!


當人們把他丟棄在狹窄的小巷,進出的牛羊卻不敢將他蹂躪。把他丟棄在平原的樹林中,卻遇上了一群伐木的工人。把他丟棄在河邊的冰層,卻有大鳥前來以翼覆蓋其身。當大鳥悠然飛走的時候,傳來了后稷啼哭的聲音。那哭聲悠長而又響亮,路上的行人都聽得真真切切。

史詩《生民》中揭示出周族女祖姜嫄所生的「肉蛋」——后稷與上帝、大鳥之間有著特殊的「意義」聯結,從而使族群首長后稷的誕生在神學邏輯上擁有了通「天」的神性。這種關於部落以至家族起源的神性思維模式一直影響著中國人,歷史經典中的非凡人物大都具有神性的一面。王者的威權如果沒有這種神性來支撐,也就意味著失去了統治的合法性。


人畢竟是萬物中的精靈。人有各種各樣表現自我意識的行為方式,人會喜笑怒哭,特別是語言的產生更為原始人交流感情提供了更便捷的表達通道。性行為的愉悅感更易於在男女之間產生深厚的情感。遠古時代的人們正是以性——血緣關係為人際交往的主軸。在半動物式的原始人群中,最先形成的是母親與子女之間的血緣關係組織。這一組織正是原始家庭的起源。至此,我們就可以解釋人類為什麼一開始是以女性為中心的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母系氏族。母系氏族的存在是因為當時人類對於自身生理現象還沒有足夠的了解,沒有把兩性關係與繁衍後代之間的「意義」聯結起來,母親還不能將自己與某個特定的男人建立穩定的性關係,或者說,某個男人還不能與一群男人分隔開來。人們起初只知道子女與母親有血緣關聯,而不知道父親的存在,更不知道子女與父親的血緣關聯。當人類發現兩性關係與生兒育女之間存在著「意義」的聯結,特別是進入農業文明時代之後,男性在部落社會中擁有了支配性的權力,母系部落社會組織由於父系權力的介入而逐漸趨於消亡。


只有當人類發現了性本能與生育之間的某種確定性關係之後,人類才有可能從單純的性本能活動的快感中警醒過來。性器——兩性交合——生殖子體,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先出現的除自然界因果鏈條之外的傳承生命的因果觀念。在這種因果觀念產生之後,人類便形成了生殖器崇拜的文化形式。因為生殖器恰恰肩負著延續本部落生存的功能。史前人類可能存在著一個非常漫長的生殖器崇拜階段,可稱之為「原始生殖文化。」


隨著這種生殖因果觀念的產生,人類便開始自覺地確認各種血緣關係:最先是子女對母親的確認;其次是男子歸屬到以女性為中心的家庭中去(即丈夫對妻兒子女的確認);再次是子女對父親、母親的確認。這樣,人類歷史上在邏輯意義上的完整的家庭形式開始誕生了。從此,亂倫雜處的原始人群逐漸轉變為由一個個家庭聯襟而成,群婚制逐漸向對偶婚姻過渡。從中可以看出,性本能活動在這裡恰恰充當了血緣關係紐帶——一切家庭關係中的組織者的角色。


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性行為活動在遠古時期對於人類思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性本能活動產生的「意義」聯結使人類獲得最初的關於人本身的原始因果觀念,從而提高了人們的思維水平,並創造出大量與「性」密切相關的原始文化——雖然從文化表象上看不出性的意味,但無論從文化內容還是從原始人的思維方式上說,性本能活動都已成為文化形成的重要起因和各種文化源流的主要組織者之一。我國有許多學者認為,中華文明中的陰陽符號最初源自男女生殖器的類比,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遺。「—」符號像男根,「——」符號像女陰,由此推演出陰陽、天地、父母、男女、剛柔的體系性邏輯觀念。中國古代哲學在回答世界起源問題時,首先從生殖崇拜著眼來解釋世界及萬物的產生。在這裡,天地被比喻為兩性的生殖器官;而萬物的產生則被歸結為兩性的交媾。陰陽之氣被描繪成孕育萬象的神奇之物。人類性文化的發展是人類社會形成的根源和基礎。因為性本能活動直接使人與人之間天然的血緣關係得以強化,從而形成了穩定的族社或種族文明。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原始生殖文化已深入到後世的社會生產、藝術創作、思想心理以及宗法制度、倫理道德等各個方面。


性本能活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文明的進步又改變了人類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它最終使人類從性蒙昧時代向性野蠻、性文明時代的過渡。性文化本身恰恰標誌著人類性意識的自覺。現代哲學——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性本能活動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永恆的推動力之一,性的意義已經泛化到人類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


畏死本能活動與靈魂崇拜


原始人每時每刻都存在著生存危機——死亡很頻繁地發生著。原始人對死亡感到恐懼,而此時的人類尚處於精神最稚嫩、自為能力最弱小而自在世界的必然力量又最猖獗的惡劣環境中。這就使原始人在產生了解世界的慾望的同時,又陷入極度無知的困惑中。對諸如死亡等人生中的重大問題他們既回答不了,又不得不去回答它們。


死亡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死亡是一種原始人難以理解的現象。實際上,死亡是一個屬於邏輯上的問題。人死亡後留下的遺體如何處理?人死亡之後,曾經活著的「靈魂」哪兒去了?原始人最初對別人的死亡感到不理解——死亡似乎完全是別人的事。後來,人們通過經驗邏輯的推理,發現每個人都會有生老病死現象,因而人世間的每一個「我」都會如此。原始人不能從自然主義的邏輯上認識死亡問題,認為死亡與某種神秘的力量有關,操縱這些神秘力量的既有可能是神靈,也有可能是某種特殊的巫術、迷信。直到今天,很多民族對於死亡的認識還帶有非自然主義的觀念。比如,不少中國人至今仍相信「生死由命」,死亡是「命中注定的」。


在遠古時期,人們對於死亡現象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理解方式,在人的生與死之間建立了邏輯上的「意義」聯結。有的民族,比如印度人還在人的前生、今生與來生三世之間建立了嚴密的神學邏輯範式。


古埃及人相信人是可以永生的。古埃及人認為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新生的開始。在去往來世的途中,他們生前用過的物品會陪伴他們,食物和飲料也會支持他們走完那段路。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一個間斷,來生會有人間所有能夠享受的快樂。這種來世生活可能通過很多手段達到,包括虔誠地對待上帝,將身體製成木乃伊,以及提供祭祀食物和保持死後仍然存在的精神形式。來生的快樂可以通過將屍體埋葬在一系列簡單的葬禮器材中而達到。而最奢華的則是王室建造的雕樑畫棟、華麗裝飾的陵墓,裡面食物、水、陪葬的僕人和其他需求物品一應俱全。當死者進入冥世之前,他必須先面對神聖的審判庭。他在人間的所作所為通過由歐西里斯的42位神的審判。許多審判場景都描繪了「稱心」的儀式。在這一儀式中,心臟代表了一個人過去的行為,它與代表正義之神的羽毛比較重量。只有心臟與羽毛平衡或者比羽毛輕才算通過測試,此後死者才能得到永恆。對於埃及人來說,人是由五部分組成的,包括兩個物質性特質(名字和影子)和三個無形組成——「卡」(生命力量)、「拔」(人格)和「阿赫」(靈魂)。「卡」在人出生的時候同時形成,人死後,「卡」會像人仍然在世一樣繼續存活,需要食物和水。「拔」就像人的性格一樣是每個個體所獨有的,然而,它也代表了能力,可以成為神也可以成為死物。「阿赫」是死者冥世存活的形式,是「卡」、「拔」的聯合體。一旦聯合形成了「阿赫」,它就會成為「受到啟示的靈魂」,不變地存活在永生中。


在古埃及,是「卡」把活著的人與「彼岸世界」在邏輯的「意義」上聯接在一起;而在古巴比倫,「卡」的地位由「茲」所取代。「茲」是人不朽不滅的部分,當人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時,它賦予了人靈魂;當人死亡之後,「茲」會在地下幽暗的世界繼續存在。與「利拉」或「鬼魂」不同,「茲」象徵著人性,如果這一人性被毀,那麼「茲」也就不復存在。一方面,是「茲」賦予了人生命與運動的力量;另一方面,離開了個體的人,就沒有個體的「茲」。同古埃及人一樣,古巴比倫人為死者獻上食物與飲品,死者生前喜歡的物品被擺放在墳墓中。


古印度人把各種觀點表達在奧義書中,認為無所不在的最高實體是梵,而物質世界乃是它的幻象,個人生活應以自身靈魂與梵的合一為目的。肉體可以消滅而靈魂不會死亡,它要附著在另外的肉體上進行永無休止的輪迴。人在來世的命運又取決於現世的行為,這就是所謂業報。凡人一生中產生的業,決定了他的靈魂下次轉世重生時,究竟是成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還是變成一頭獸,甚至是一隻昆蟲。只要認識到梵的本性並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就能超出輪迴,擺脫生死,達到解脫。這些思想加上日漸僵化的種性理論,就構成了這一時期產生的婆羅門教的基本精神。


相比之下,古代中國人對於死後世界則更顯超脫,中國人沒有像古埃及與古巴比倫那樣的關於死後世界的複雜邏輯。中國人對於死亡的態度在道家那裡是順其自然的態度,而在儒家思想中,則以《論語·先進》篇孔子答弟子季路問為經典:「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人是否有靈魂,靈魂在死後世界應該如何祭祀這類複雜的邏輯問題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裡似乎是不存在的。雖然也有「厚葬久喪」以及祭祀祖先等宗教習俗,但總體上來看,中國人並沒有為人的死後世界花費太多精力。


畏死本能是人類從求生本能的活動中發展而來的,是僅為人類所獨有的高級本能。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對於死亡和死後世界的認識,體現出人類的有意識活動與一般動物的純粹本能活動的根本區別。畏死本能的活動引導人類對人自身存在的關注,進而尋求一種有著某種信仰和目標的精神文化生活。


從客體的自然神到主體的靈魂世界:神學邏輯完整體系的建立


原始宗教把人的生存問題突出出來,可以說如何求生避死是一切原始宗教文化的核心主題。首先,他們用更虔誠的心理去崇拜自然神,因為在原始人看來,既然自然之神分管著各種自然現象,為了求福避禍,就得討好它們,於是產生了種類繁多的祭神活動,向神貢獻犧牲、訴說心愿、舞蹈禮拜,以博取神的歡心。這便是原始的自然宗教。這種宗教祭祀活動在原始社會中晚期便成了人們生產和生活中的大事。祖先崇拜是氏族公社母權制時期產生的一種宗教信仰。原始人由對同族死者的懷念和追思,形成對死者的寄託和依賴,祈求祖先保佑。表現於對同族死者的葬式、供奉和祭典。父權制出現以後,便形成了對家長的鬼魂崇拜,以至對已故的部落領導人或戰爭英雄的神化。圖騰信仰是相信人與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之間有著一種特殊的親密聯繫,認為每個氏族都起源於它們。其實圖騰崇拜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原始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或氏族神崇拜)融合而成的。


畏死本能對原始人的思維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原始宗教的各種崇拜從形式到內容都是極為神秘的。如原始人對動物、植物、人體的各部分、土地、手工製品的形狀都容易感受到一種神秘的屬性,並可能認為這些神秘主義屬性會危及人的生存,甚至會導致人的死亡;原始人的知覺中也包含著大量的神秘主義因素,對人的名字、影子、夢境等都有特別的敏感;原始人處於極端的自我中心狀態,把萬事萬物都與自我聯繫起來,從而找到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神秘的聯繫,以解釋或決定他們的行動;原始人為了化解他們在生產、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危險,常通過種種神秘的儀式來達到,如治病驅邪儀式等。


從求生本能、性本能到畏死本能活動及其與神學邏輯上的淵源關係中可以看出,人類對於整個世界的體系性的認識經歷了一個從客體的自然神到主體的靈魂世界的演變過程。當然,這並不是說人類神學邏輯思維的發展必須嚴格遵循這一過程的演化,實際上,不同神學邏輯的產生在很多情況下是並行的,萬物有靈論、圖騰崇拜以及對於人的靈魂的崇拜並不是誰由誰產生、那一種崇拜形式出現了就會影響到別的崇拜形式等等之類的問題,它們之間往往只是各自表達其「意義」的聯結方式。萬物有靈論,靈魂不滅,圖騰崇拜至今仍然影響著現代人類的行為,它們各自有著產生與演變的路徑。


神學邏輯體系化在於將不同的神學邏輯建立在統一的框架內,從而形成體系化的意義聯結。在這一體系中,人以神學邏輯的方式回答了客體世界乃至主體世界之所以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的一切問題。


神學邏輯體系的「意義」聯結,其困難之處在於它不僅需要從聰明的大腦里產生出來,並且需要廣大的受眾共同接受。這是更加複雜的神學與哲學問題,並非本文所討論的內容。


強光中,


1989年畢業於安徽大學哲學系,安徽省哲學學會會員。3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人類文明比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觀下的孔子學說》一部,已被台灣「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國科大等數百家圖書館收藏。80余萬字新作《全球史觀下的人類文明》即將出版發行。qianggz1.qiangguangzhong


∣人類文明∣人類的文明世界為何不能沒有神?∣兒童是如何看世界的?∣人類歷史上「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的重大事件是什麼?∣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信息技術革命」是如何發生的?∣雞年望福續:中美之爭的本質是什麼?∣雞年望福:人類文明將往何處去?


∣西方文明∣∣人權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美國為何「搶」不回中國人的iPhone工作崗位?∣近代科技革命為何是西方文明的獨特產物?∣近現代西方文明何以後來居上?∣海洋文明為何是孕育資本主義的溫床?


∣中華文明∣∣歷史上真的有河圖、洛書嗎?——易經為何是中國人思維領域的邏輯學?∣中華文明為何沒有淪亡之憂?∣中華文明何以獨步於公元1500年前的歐亞大陸?∣古代中國為何更易於發生內亂、大亂?∣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是從哪裡來的?


古代中國為何發展不了資本主義?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社會科學院」誕生在哪裡?∣中華文明的特質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先秦時代的思想大一統是如何實現的?∣大一統之路——中國古代部落文明是如何消亡的?∣稷下學宮是如何「催熟」中華文明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明比較 的精彩文章:

強光中∣熱愛生命為何不需要理由?

TAG:文明比較 |

您可能感興趣

隱形的養生規則 人的一切活動都要與生物鐘的運轉吻合
導致壓力的腎上腺激素會影響精子和睾丸激素產生、精子的活動能力
細解元氣的作用!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人類該如何判定機器人是否能夠產生意識活動?
野生動物被人類活動傷害最嚴重的地區,這張地圖都標出了
蘭花必須在新鮮空氣中,才能正常地進行各項生理活動
生男生女與天文有關係嗎?磁場活動頻繁與胎兒性別的關係
健走,是所有體能活動中最基本、簡易、方便且經濟的體能活動
公布的視頻中火星上存在大量智能生物活動遺迹?
人類是如何進行複雜社會活動的
為什麼說腎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 ?三招教你養出好腎
男生被撩以後內心活動是怎樣的?
人體輝光的顏色根據人的健康狀況、生理和心理活動發生變化
高能鮮肉們參與的環保公益活動,你怎麼能拒絕?
藝術表現是創造性活動的體現,直接體現藝術家對技法的把握能力和創新能力
男生被撩以後,內心活動是怎樣的?
生病也要參與慈善活動,李嘉欣拒絕復出拍戲:除非劇本團隊吸引我
全球氣候變暖是真的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嗎?你了解真正的原因嗎?
活動預告丨智能化時代,人性化高端別墅設計的N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