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德國二戰時候為何沒有先於美國製造出核彈

德國二戰時候為何沒有先於美國製造出核彈

作為一個在本世紀初在物理學領域曾遙遙領先,特別是在核物理研究方面擁有象海森堡、蓋革、博特和在放射化學上有象哈恩這樣優秀人才的國家;作為一個最先在實驗室里分離出鈾235,首先發現核裂變和具有強大的化學工業,並佔有很好的鈾資源的國家;作為一個具有良好的組織傳統,而且即使是蓋世太保這樣的特務組織也對科學研究有一定興趣的國家,德國卻未能在世界上首先製造出原子彈,其中的原因是很複雜的。



德國二戰時候為何沒有先於美國製造出核彈


一:納粹對現代科學、尤其是抽象科學的反對,使得核物理研究失去了基礎當現代物理學的一些概念與經典物理學發生衝突時,德國物理學界的保守勢力和親納粹分子,無形中接受和應用了納粹的理論宣傳,而將這種學術上的衝突歸併為政治和民族觀念上的衝突。19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勒納和19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斯塔克,從20年代起就致力於所謂「日耳曼物理學」的研究和分類,企圖為經典物理學找到「日耳曼血統「的原因。勒納攻擊相對論為「猶太人的詭計」,斯塔克宣稱量子力學是「徒勞的形式主義」。他們不斷地晉見包括希特勒在內的納粹高級領導人,並在納粹主管宣傳的羅森堡的支持下,不斷地在報紙和雜誌上發表文章,攻擊愛因斯坦、普朗克、索末菲、海森堡和他們的學說,企圖將自己的「日耳曼物理學」強加於德國社會。



德國二戰時候為何沒有先於美國製造出核彈



反對現代物理學運動,不僅損傷了德國的物理學教學和研究,也阻礙了包括軍事當局在內的很多人對核能的認識和興趣。博特所在的海德堡是勒納「日耳曼物理學」的根據地,儘管它有很好的實驗設備和研究人員。但是,海德堡小組於1942年在測量中子在石墨中擴散長度的實驗中出現了致命的錯誤,實驗再也沒有被重複。博特的幾位朋友曾希望建造一台研究原子彈最有力的工具——回旋加速器。考慮到教育部長魯斯特反對現代科學特別是抽象科學和核研究的態度以及海德堡的現狀,博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勇氣正式提出申請,當時德國全國只有一台回旋加速器,直到戰爭快要結束時,才在海德堡的醫學研究所里開始運轉。


德國二戰時候為何沒有先於美國製造出核彈



二:納粹對猶太科學家的迫害,使大量優秀科學家逃離德國,導致核研究方面的人才匱乏,同時也成全了美國的核計劃。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哥廷根的4個物理和數學研究所的所長中有3個離職,愛因斯坦等科學家也離開了柏林。這一年共有20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辭職而去,其中包括11位物理學家。在戰爭前夕,有40%的大學教授失去了職務,這些職務大多落到了不學無術的納粹分子手裡。在索末菲的領導下,慕尼黑大學曾經是一個很出色的原子研究中心。1935年,索末菲準備退休時,他與其他學者想請海森堡作為接班人,但納粹分子拒絕了這一要求。經過3年的較量,最後還是由一名納粹分子佔據了這個職務,從而斷送了這個中心。納粹在青年學生中進行煽動並徵兵,還使德國的核研究失去了一批年輕的研究人員和學生。對於研製原子彈這樣大規模和複雜的科學研究,一支有志獻身於研究,精力旺盛,反應靈敏的年輕研究隊伍是必不可少的,但德國恰恰缺少這樣一支隊伍。



德國二戰時候為何沒有先於美國製造出核彈


三:納粹對核研究的組織工作不得力



德國二戰時候為何沒有先於美國製造出核彈



希特勒將科學研究和人的品德對立起來,他強調:「德國教育需要的是個人為團體的犧牲精神,而不是由科學助長起來的物質利己主義。」儘管德國郵電部長奧尼索格在1940年就對希特勒講過原子彈,斯皮爾在1942年又向他彙報過,但至今沒有發現任何記載希特勒在這個問題上曾採取行動的文件。1942年以前,希特勒完全把賭注押在閃擊戰上,認定戰爭會很快結束,認為不需花費大力氣去研製尚無把握的新式武器,沒有原子彈照樣可以取勝。納粹頭目們還從發動戰爭的實用需要出發,一開始就把研製火箭武器放在首要地位,僅從1937年到1940年,德國陸軍在發展大型火箭方面就花費了5.5億馬克,而德國軍備部長施佩爾批准給予「鈾計劃」的經費,只有100多萬馬克。這與美國的「曼哈頓工程」相比,還不到千分之一。



德國二戰時候為何沒有先於美國製造出核彈


直到1942年,這位「聰明絕頂的元首」還相信自己不久即將取得勝利。因此發布了一道命令:如果所提出的新式武器計劃不能保證在6周內製造出來並用於戰場,那麼任何計劃都不能進行。這使得一些正在進行原子武器研究的科學家們,再也不敢冒風險提出這方面的建議了。只是到了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希特勒才以宣傳為目的談到了「德國的原子彈」。1942年6月4日,施佩爾在柏林召集科學家開會,詢問原子彈的研製情況,海森堡在回答施佩爾關於原子彈還需多長時間才能研製成功的詢問時說,即便「能得到一切必要的物資支持,也需要2—5年的時間」。施佩爾向希特勒作了彙報,希特勒認為「這件事不必花大力氣」。


1942年秋,施佩爾再度詢問核物理學家們關於製成原子彈的時間問題,科學家們回答說3—4年內沒有指望,施佩爾認為,「等到那時候,這場戰爭的勝負早已決定了。於是,在這些物理學家的建議下,我們放棄了發展原子彈的計劃……批准了發展一種能生產能力來推動機器的鈾發動機……想把它用於潛艇」,這樣一來,德國的「鈾計劃」就改變了預計目標,以開發鈾的動力能量為主要任務了。


1944年,希姆萊開始對原子能計劃發生興趣,他下令擬定了一個新的研製方案,雖然加快了德國原子彈的研製速度,確實在排除了許多困難後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這一切都太晚了,此時盟軍對德國的轟炸起到了相當的干擾作用,德國的原子彈研究機構以及鈾的提煉與生產工廠經常進行大規模搬遷,極大地影響了德國原子彈的研製計劃進度。

四:德國人對原子彈的研究發生了偏差。


製造原子彈離不開反應堆,有了反應堆才能摸清形成大量核裂變的規律,而製造反應堆必須有能夠使中子裂變速度變慢的物質,即減速劑。德國科學家最初找到了兩種控制中子裂變的物質,一是重水,二是石墨。德國科學家開始採用的反應堆是石墨沸水堆,石墨有減慢中子的作用。布雷格根據自己的理論推斷和計算的結果,很有預見地認為最理想的減速劑是石墨。於是他提出需要100塊長3米、寬0.6米的石墨片進行深入的研究。生產任務交給了位於拉齊步日的一家工廠,由於石墨片的規格特殊,數量大,加上緊迫的交貨期限,引起了總工藝師埃爾溫·施密特的猜測,他斷定這是用于軍事目的,於是,他設法使生產出來的石墨片中含有二氧化鐵、鈣和硫等雜質。布雷格不知其中緣由,他用這些含雜質的石墨片進行試驗,結果屢試屢敗,最後不得不懷疑是自己的理論或計算出了問題,布雷格只得另從其他途徑尋找新的減速劑,原以接近製造原子彈的日期便大大推遲了。而著名物理學家費米在美國芝加哥設計的用石墨作減速劑的原子反應堆,卻於1942年12月2日試驗成功,打開了可控核裂變的大門,為美國製造原子彈鋪平了道路。正如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在1954年為《紐約時報》著文所說的那樣:「本來布雷格教授是會比美國早兩年造出原子彈的,只是由於他的一個差錯,才使得人類免遭一場全面的浩劫。」布雷格面對失敗,不得已另找途徑,經過多次試驗分析,德國科學家們最後確認重水可以充當減速劑。


五:英國特工對挪威重水工廠的破壞使得德國的原子彈研製計劃幾乎陷入停滯。重水由氘和氧化合而成,天然水中的重水含量只有六千分之一左右。德國重水的主要來源是被佔領的挪威的「努爾斯克」重水工廠,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重水生產工廠。


英國突擊隊和當地挪威的地下抵抗組織聯合起來,欲圖摧毀這個重水工廠。第一次突擊以失敗告終,但是德軍在抓獲了這些突擊隊員後,未經審判就把他們處決了,但並沒有提高警惕,有效地加強對工廠的保護,以至工廠最後被完全摧毀。後來,重水的供應一直卡著德國核研究的脖子。1942年,德國全部的科研計劃歸戈林管理,一批科研人員也從前線返回實驗室,但在這一年雖然有2500萬馬克的科研經費沒有用完,卻沒有對急需資金的核研究提供更多的幫助,以後,重水工廠和鈾工廠相繼遭到破壞,加上前線告急,德國的工業再也負擔不起核反應堆的建造和原子彈的研製任務了。


六:德國科學家內部的思想混亂和失誤部分參加德國核研究的人是很消極的,並沒有全心全意投入研究工作,大多數科學家都是帶著像海森堡那樣的複雜心情參加核研究的。


其時,德國「鈾計劃」的核心人物海森堡已認識到許多原子彈的關鍵技術問題,如,他認識到了製造原子彈的核心部分——反射器和臨界質量問題。他在德國戰敗之時,曾對哈恩說過:一個直徑54厘米、重約1噸的球狀鈾235,能夠利用「極快的中子「維持鏈式反應,併產生大量的中子,但是,如果鈾235材料外麵包有一種「反射器」的話,那麼有250公斤的鈾235就能起爆了……通過臨界質量以下的兩小塊鈾235壓到一起的方法,就能控制起爆時間。


海森堡等德國科學家在戰爭期間故意避開了對原子彈的研究,轉而研究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這是使德國原子彈研製工作沒有突破的一個重要原因。海森堡對他的行為曾這樣解釋道:「在專制政權統治下,只有那些表面上與政府合作的人才能進行有效的積極抵抗。」另一位科學家羅伯特·容克對此作了補充:「海森堡和他的朋友們之所以原因從事德國原子彈的研製工作,這首先是為了使另外一些缺乏覺悟的物理學家無法把他們決心使之失敗的事業推向成功。」而一直與納粹作頑強鬥爭的勞厄,在評論德國失敗時說:「如果一個人沒有作出新發現的願望,他就作不出新發現。」


而在德國戰敗後,被盟軍俘獲的著名物理學家馮·魏茨澤克在聽說美國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後,對其他人說:「我之所以沒有製成,首先是因為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並不真正想搞,……如果我們希望德國獲勝,我們不會造不出來。」從這一點上看,是否可以說德國科學家比美國科學家更有人性呢?


另一方面,德國有成就的科學家傾向於基本原理和基本現象的研究,不願意捲入平淡、煩瑣的技術性工作,大量既懂得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又能從事具體技術和組織工作的人,不是逃亡就是被轉入其它軍事研究部門,造成了德國核研究的脫節,雖然鈾和同位素分離和重水生產等問題的研究最初進展迅速,但沒有人有效地將它過渡到工業規模的生產,也沒有人有效地組織與原子彈有關的爆炸、輻射等問題的綜合研究。盟軍「阿爾索斯」特遣隊曾發現了一張未能銷毀的德國原子彈的設計草圖,它的上部實際上是個裝有緩衝劑層的反應堆。美國負責原子彈研究的格羅夫斯將軍和「阿爾索斯」特遣隊科學顧問戈德斯密特都認為,它說明在海森堡計算出利用純鈾235的原子彈的臨界質量大得不可實現後,德國物理學家們希望將反應堆作為原子彈研究的第一步,然後由反應堆生產鈈,或是龐大的反應堆失去控制而變成實際的爆炸物。


儘管受到原子彈的道德問題的困擾,並且懷有對希特勒和具體組織者的不信任,德國的科學家們在研究工作中還是很努力的。一些人甚至驕傲地認為:如果德國造不出原子彈,其他國家更有希望。當然有些科學家或許根本不知道此時美國的「曼哈頓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可以說,二戰中的德國沒有首先造出原子彈,對德國科學界來說,是非常不幸的,但對世界來說,卻是一件萬分幸運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日本92步兵炮是一款優良的武器嗎?
二戰時蘇聯人幹了三件事,讓日本人頓生畏懼,可惜中國學不到
二戰中日軍最真實的作戰狀態,雖短小精悍但也醜態百出!
喵星人的二戰時代,好似命運的再次輪迴
最圓滑的國家,二戰時明面追隨日軍暗地卻幫盟軍,兩邊都不得罪

TAG:二戰 |

您可能感興趣

二戰德國原子彈為何沒有研製成功
二戰德國最後的戰鬥,為何沒有一個德國士兵選擇投降?
美國剛說中國航母沒有戰鬥力 遼寧艦就衝出島鏈訓練了
俄國專家稱中國沒有一枚核武器能攻擊美國:但是他卻忘了一件大事
中國竟然造出了連美俄都沒有的武器,令國人興奮不已!
德國之聲:若沒有中國 世界將衰退 美國選川普也沒用
二戰德國最後的戰鬥,沒有一個德國士兵投降
美不怕核潛艇和導彈 只怕俄羅斯新武器 中國有沒有
一戰時候德國就有這麼厲害的裝備二戰時候我們還沒有
中國戰機完勝美軍最強戰機 關鍵是當時連雷達都沒有
二戰如果沒有美國,中英法蘇誰先倒下?
二戰沒有參戰的世界強國,和德國關係曖昧,被蘇聯暴打後不敢參戰
俄不信中國能搞出高超音速導彈:美俄沒有中國怎可以
唯一沒有參加一戰的世界強國,它為何始終沒有參戰?
美國笑稱中國沒有航母海軍不堪一擊?中國亮出底牌讓西方沉默不語
如果沒有最好的空中支援,美國陸軍將被中國陸軍擊敗!
那年它是東歐八國中,唯一沒有出現動亂的國家,被稱為溫柔的革命
俄宣稱沒有把最先進潛艇技術交給中國:中國走不出去
二戰最勇猛國家,羅斯福說:如果沒有此國世界就完了
二戰時德國的空軍十分牛逼,卻為何沒有戰略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