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娛樂本身是不是文化?大眾娛樂能不能創造文化?柏林這座城市會給你一個最佳答案。上個世紀90年代,柏林人在經歷一個巨變的時代的同時,也創造了一個新的時代,整個1990年代孕育了一種新興的俱樂部文化和街頭藝術。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看柏林


來自《周末畫報》的老朋友,音樂策劃人,有待


從1970年代開始,德國就在錄音技術和創作觀念上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在這之後的40年間,無論是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天王級DJ Paul Van Dyk還是被看作是地下電子音樂之神的Sven V?th,都在德國有著同樣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在這兩者之間,從受1970年代黑人音樂影響的舞曲根源Funk、Soul、Disco音樂,到1980年代後興起的House和Techno音樂的蓬勃發展,年輕一代在電子音樂文化中找到新的價值觀念和自我認同感。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有的時候你很難分辨和意識到自己正身處歷史之中,當變革發生的時候,一切都有可能。在柏林牆倒塌之後,人們突然發現了一個新世界,對於東柏林人來說他們終於獲得了來之不易的自由,文化上的衝擊要比經濟更直接;對於西柏林人來說他們突然發現自己的城市一夜之間擴大了一倍,統一後的東柏林幾乎成為了一座空城,基本上處於無政府狀態,原來在裡面的人們努力想逃出去,同時在外面的人想進來。


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沉浸在一種莫名的興奮之中,每天都在尋找慶祝的理由,人們在慶祝中發泄長期以來被壓抑的情緒,好像剛剛成年失去學校和父母監管的孩子一樣,只有在俱樂部里,人們在這種成千上萬人的聚集中模糊了自己的身份,沒有人會在意你是來自東邊還是西邊,然而同時,這種人群聚集的行為本身也成為了一種新的身份確認,沒有白天的現實,在震耳欲聾而單調強硬的節奏中,人們感覺到東西德國真正地統一了。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當時柏林最有代表性的俱樂部叫作Tresor,中文是保險箱的意思,建於一座1940年代柏林最繁華的百貨商場的地下保險庫,在它失去了儲藏財富的功能時,作為柏林最先鋒的俱樂部,在20年間創造出了截然不同的財富。古怪、混亂卻有著鮮明的個性。


1990年代初,當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年輕人以革命的名義走上街頭的時候,在柏林的年輕人是以愛的名義遊行,如同1960年代的嬉皮運動,「愛、和平與寬容」成為了對全世界年輕人的召喚,這就是著名的Love Parade:愛的大遊行。年輕一代的德國人想盡量擺脫歷史的陰影,他們不願活在過去,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現在。雖然今天Love Parade已經成為歷史,但是柏林已經發展成為歐洲電子音樂和俱樂部文化最發達和最有創造力的城市。


每個周末都有來自歐洲各個國家的年輕人,坐著廉價航空公司的飛機來到柏林進行他們的Techno朝聖之旅。同時柏林也是一個非常懷舊的城市,1970到1980年代的時尚隨處可見,二手商店裡的奇裝異服、復古皮包、老式唱機、黑膠唱機和卡式磁帶,柏林的跳蚤市場也是最有特點的,從各個年代的舊照片到舊傢具應有盡有。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初到柏林的時候,看到柏林街頭的塗鴉,讓我對傳說中保守刻板的德意志民族性產生疑問,這個傳統大概源自柏林牆,在柏林牆倒塌之後,有來自世界各地大約一百名藝術家在Mühlenstrasse保留下來的一段牆面上進行創作,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美術館,


East Side Gallery:東區畫廊。現在柏林最有特色的塗鴉基本上都集中在東邊,但是在柏林牆倒塌之前,只有在靠西柏林一邊的牆上才有塗鴉,因為在東柏林是不允許人們靠近柏林牆的,所以在牆的這一邊充滿了色彩、自由和想像力,另一邊卻是冰冷、灰暗和單調的。在柏林牆倒塌之後,破敗的東柏林建築物成了塗鴉藝術家的天堂,尤其是建築物的大門和門廊,整座城市幾乎沒有一座門洞倖免,柏林就像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狂歡的樂園。


當你置身柏林的時候,你會非常驚訝地發現柏林街頭的塗鴉藝術和在歐洲其他城市不同,當你看到它的時候完全不會產生反感和厭惡的情緒,也許是柏林的建築更適合塗鴉,也許是這裡畫塗鴉的都是藝術家,一般的街頭小混混沒有勇氣出手。柏林的塗鴉已經完全和這座城市融為一體,體現出這個城市獨特的氣質和性格,充滿思想性、藝術性、幽默感和創造力,通過巧妙的構思和周圍環境、建築物融為一體,沒有想法的胡亂塗寫是被鄙視的。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塗鴉本身就是一種語言、一種態度,同時也是一種街頭藝術競賽,它的草根性使它成為大眾流行文化的一個側面,成為一種存在於地上的地下文化,柏林牆上的每一幅塗鴉都有背後的故事。塗鴉現象尤其表現出柏林人寬容的態度,也使得柏林這座城市本身成為了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


塗鴉行為本身不會令人產生反感,但是塗鴉的地點和創意非常重要,建築物就像畫家的畫布一樣,一些街頭藝術家們在城市裡尋找最合適創作的場所,有的時候是民居樓,有的時候是廢棄的廠房,他們會在徵得屋主的許可之後進行創作,對於那些本來就已經老舊的房屋來說也是一個免費的粉刷機會,而且還充滿了藝術氣息,所以在柏林大部分的街頭塗鴉都已經成為合法的,或者是被社會認同和默許的,這也使得塗鴉在普通柏林人的心目中擺脫了不良少年幫派之間劃分地盤的印象,真正成為了一種獨立自由的街頭文化,是無名藝術家們的傑作。


當我跟柏林的朋友大談柏林街頭塗鴉的時候,他們都會好奇地問我「北京的街道是什麼樣的?北京也有塗鴉嗎?」我回想北京最有代表性的塗鴉就是1990年代立交橋下的那些醜陋的人臉和「AK47」,無處不在的辦證電話號碼,還有胡同四合院牆上大大的「拆」字……可是我什麼也不能解釋給他們聽。


很多人都說柏林很像北京,但是遺憾的是北京不像柏林。


書店風潮:實體模式的復甦


來自 邱正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當我們在歌頌線上書店和電子化閱讀帶來的便捷時,當線上書店讓英國1/3實體書店消亡之後,柏林獨立書店的數量卻在過去的5年里增加了20%。


柏林牆倒塌後的近30年間里,「貧窮卻性感」的標籤已隨著觀光客的增長和房價的攀升而略顯尷尬。但作為城市文化肌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柏林獨立書店依舊繁榮活躍。誠然政府對線上書店從規模到價格的管控為當地實體書店創造了更有利的生存空間,但真正讓柏林獨立書店在世界範圍內獨樹一幟的根本,在於其因地制宜且富有格局性其找到一種合理的運作模式。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信息爆炸的時代推動了審美口味的趨同性,從服裝店到家居店乃至書店,銷售產品的同質化是全球性的困境,而在如柏林這般多元文化、價值觀、種族等極度混雜的城市,市場細分的土壤反而相對肥沃,也使得城中「精專」型書店比比皆是。只售賣偵探小說的Hammett書店店主Christian Koch曾自豪地宣稱店內的書籍必須是他本人讀過且值得推薦的;而在Mitte區中央,由平面設計師Mark Kiessling於2008年成立的do you read Mitte?!憑藉最齊全的獨立雜誌也早已成為文藝愛好者的朝拜之地;在藝術家聚集的Kreuzberg區的安靜庭院里,Alexis Zavialoff帶著他的黑貓默默耕耘以豐富個人私出版聞名的Motto書店近十載。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不僅在城內,柏林書店這種注重合作關係網的工作方式也在向國際範圍拓展。以Motto為例,作為在獨立出版界舉足輕重的圈內銷售、出版和發行機構,它早已在諸如奧地利格拉茨、瑞士蘇黎世等多處設立了分處,在與店主Alexis Zavialoff的交談中亦可得知他對中國的年輕攝影師藝術家的動態了如指掌。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當實體書店的持續性消亡,文化沙漠在全球各大城市蔓延擴張的困境下,柏林獨立書店依舊展現出厚積薄發的勢態,這種文化的繁榮是超越柏林這座城市所能給予的,也許它能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實體書店復興帶來一定的借鑒意義。


俱樂部場景:城市中安全又必要的迷失


來自:Juni MKNW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星期六晚上的柏林,你乘坐綠色的地鐵一號線,穿過施普雷河上的奧伯鮑姆橋,越過由柏林牆組成的「東邊畫廊」,遠方還能看到亞歷山大廣場上的地標電視塔,到終點華沙大街車站下車。從車站門口到華沙大街還需要越過華沙大橋。這裡應該是柏林周末夜晚最繁華的地方:你看著來來往往大多背著抽繩包的行人,手裡攥著一瓶啤酒,用各種不同的語言嘻嘻哈哈地在你身邊經過。


你可能開始試圖從他們的穿著打扮上尋找線索,猜測他們接下來要去哪,將會度過怎樣的一個夜晚。走在你前面的男孩,穿著一身黑,你想也許今晚可能會和他在Berghain的舞池裡再見。而你身旁的一群年輕人,看得出來他們特地為周六的夜晚精心打扮了一番,你默默地為他們祈禱,希望他們在門口被拒絕的時候不要太受傷害。你看了一眼手機屏幕:「00:30」。你走進了前面的一家「Sp?ti」(24小時營業的煙酒副食小店)買幾瓶酒,然後到朋友家裡喝幾杯,一邊談天說地,一邊想著如何展開這個夜晚。


你們開始聊起幾個新開的俱樂部,躍躍欲試,旁邊卻有幾個朋友皺起眉頭,覺得太冒險,萬一不好玩怎麼辦。你說今晚在附近有個挺好的Party,而且又能在外面的花園裡待著,大家點頭覺得不錯。然後你們開始激烈地爭論Berghain是否被媒體評論與夜生活愛好者們追捧得有點高。每個人說的都很有道理,於是最後你們決定,先去戶外Party,然後周日回家睡一覺,下午再一起去Berghain,直到周一早上。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在有的人眼裡,這一切看上去可能是一個瘋狂的周末。但是對於柏林人來說,這卻再正常不過了。巴塞羅那能給人帶來24小時的美食體驗,維也納的歷史與自然讓人陶醉,巴黎則可以讓人買得停不下來,但是柏林,作為歐洲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之一,它所提供的體驗和任何一個旅遊城市都不太一樣。


「自由的藝術之都」的是人們給它的定義,如今好像它自己也開始漸漸明白這個頭銜的含義。雖說是老生常談,但是現代人在高速的生活中,一面享受著大量信息帶來的便利,一面卻難以找到一個渠道去好好消化與沉澱。而柏林通過夜生活給予了自己這個定位,創造了一個屏幕,讓所有在繁複的生活中無處可逃的幻想都投射在上面。它邀請每一個人來釋放自己,每一個人都被同樣地對待,甚至給予你一個安全的空間去短暫地迷失自己,讓人知道,這也是人性,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這種無形的,更加「生活方式」化的體驗,讓人在到達的那一刻,吸入柏林空氣的那一瞬間,彷彿就有了一種成為了「柏林人」的歸屬感。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有意思的是,2016年人們看到了很多世界上的傳奇俱樂部逐一退出歷史舞台,而柏林勃蘭登堡法庭卻決定,Berghain不再屬於「娛樂場所」,而是「文化機構」,所受待遇和博物館、歌劇院等一樣,營業稅從19%降至7%。這是官方對Techno和夜生活文化的表態,也是柏林「自由之都」精神的體現。文化是流動的,本來就不應該分高低層次。而這些四處散落在柏林各地的俱樂部們,守護著柏林人的幻想,給了人們一次又一次安全又必要的迷失。


藝術之都:一種波希米亞式的存在


來自 詩詩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Lonely Planet》曾如此描述柏林的藝術界:「在柏林,藝術愛好者的指南針轉得根本停不下來。」在柏林牆倒塌後的20多年時間內,曾飽受戰火和政治分離痛苦的柏林成為了全世界最為重要的藝術重鎮之一。在2000年前後,出於對於紐約、倫敦、香港等地藝術市場及激烈競爭的厭倦,大量藝術家開始來到代表了「自由和獨立精神」的柏林。


在今天,這裡有超過440間大大小小的畫廊,以及超過1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此進行日常藝術創作。讓人興奮的都市生活環境、龐大的閑置空間、豐富的藝術活動以及低廉的物價吸引了藝術家及其他藝術行業從業者在此定居,進行創作和交流活動。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傳奇藝術組織General Idea 的創始人之一、紐約藝術書展的發起人、現年70歲的藝術家AA Bronson在2013年離開了自己生活了27年的紐約,來到柏林定居。對於他來說,來自世界的藝術家組成的龐大集體、基於低物價的高品質生活及當地的蓬勃藝術生產是最具吸引力的。而當今最活躍的當代藝術收藏家之一Christian & Karen Boros夫婦在2008年於柏林建立了Boros收藏美術館(Sammlung Boros)。


在這座神秘的美術館背後,建築的歷史便是柏林豐富文化沉澱的縮影:整體建築是由納粹建築師Karl Bonatz於1942年完成的,原本是一個巨大的防空襲用建築;在1945年這個建築被紅十字會徵用做戰犯營;其後,因建築內部空間接觸不到日照又非常乾爽,被東德轉而用作古巴進口水果倉庫,而其也因此得名「香蕉堡」。在柏林牆倒塌後,這個建築又曾作為前衛行為藝術演出空間、S&M性癖俱樂部及一個電子音樂舞廳而存在。Karen說:「在柏林,你不會像Eli Broad或是Bernard Arnault一樣建造一個風光的標誌性美術館。在這裡,你要改造一個歷史建築。」重要的德國畫廊Sprüth Magers畫廊主Philomene Magers說:「在今天,你仍然能夠在城市最中心處找到可以使用的空間,這些空間充滿能量,讓你感到有重要的事件將要在這裡發生。在紐約、倫敦或是巴黎市中心你都找不到這樣的地方。」對於Boros夫婦來說,倫敦與柏林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是藝術交易場所,當地幾乎已經沒有藝術創作潮流;而柏林則正相反。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柏林另外有兩家重要的私人美術館:Haubrok及Hoffman美術館,而戴姆勒(Daimler)及德意志銀行美術館(Kunsthalle Deutsche Bank)也是柏林藝術清單中不可忽視的存在,更不必提Kulturforum處的新國家美術館(Neue Nationalgalerie)、Gem?ldegalerie、柏林裝飾藝術美術館(Kunstgewerbemuseum Berlin)及美術館島(Museum Island)上的眾多重要藝術機構了。而漢堡火車站美術館(Hamburger Bahnhof)一定是柏林這個火熱的當代藝術中心最無法忽視的存在。


在這個已是傳奇的、迷宮一般的由火車站改建的美術館中,幾乎所有與當代藝術有關的重要藝術家都曾留下過自己的足跡。但是在過去的幾年內,柏林作為重要藝術之都的地位在不斷地遭到挑戰。在2012年,傳奇藝術中心Tacheles因房地產商方面原因遭到關閉;柏林當地公眾持續批評市政府對於藝術作品的收藏及公眾展示關注不足。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柏林的文化機構好像故意不想人們去參觀似的」,2015年Spiegel Online上的曾經有一篇批評文章這樣說道。事實上,2014年的一份調查顯示,柏林眾多美術館的參觀人數非常低下,在世界範圍內最高僅排到第60名;大型私人美術館的建立也意味著當地藝術市場水漲船高。早在2010年,著名攝影畫廊C/O就因為某以色列地產公司將畫廊所在建築買下以建設高級酒店及購物中心而不得不搬離原址,這也就意味著在紐約、倫敦等地出現已久的中產階級化進程(gentriication)也在柏林發生。藝術家再一次從「自由和獨立的」天堂中被驅逐出去。


KW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及第九屆柏林雙年展的總監Gabriele Horn清楚地認識到,柏林市內租金急劇攀升,供藝術創作及展示使用的空間日漸緊缺,文化潮流也愈發被商業化。然而,她相信,這座城市仍然能夠鼓勵藝術家獨立於外界紛擾進行藝術創作及交流。一種屬於藝術家的、波希米亞式的、或稱「草根式的」生活狀況或許總是不可長久持續的。在這個意義上,柏林已經足夠幸運,而大量資本的傾注對於這個城市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推薦:柏林藝術去處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作為這座城市中永遠在賦予人驚喜的當代藝術空間之一,Galerie Neu位於Mitte區的心臟地帶的一片老居民區中,並且只接受提前預約訪問。而當叩開院落大門,會發現畫廊藏身於一間類似於鍋爐房的老建築中,只有建築頂端小小的Logo能夠讓人確認自己的判斷。事實上,如果不是特意拜訪,遊客大概很難與其相遇。某種程度上,Galerie Neu正代表了一種獨屬於柏林的風格。在這裡,很多當代藝術空間都選擇了這樣頗有「深藏功與名」的落腳之處,除了對於成本的考量,也正是這樣的選擇,讓這裡的藝術空間能夠更加獨立、自我地維持了一種與商業保持距離,但並不脫離系統的運營。


Galerie Neu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六 11:00至18:00


地址信息:Linienstra?e 119 abc, 10115 Berlin, Germany


聯繫方式:+49 30 28 57 5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對於當代藝術的愛好者們來說,柏林最不可錯過的當代藝術空間之一就是Sammlung Boros了。想要拜訪這座位於柏林市中心的神秘堡壘需要提前2到3個月(或者更長時間)進行預約,而嚴格的禁止拍照規定也使得其在社交網路中幾乎未曾曝光,從而擁有了更多的神秘感。作為Boros夫婦的私人收藏展示空間,Sammlung Boros每四年會進行一次展覽更新,而在這幢結構錯綜複雜的歷史建築中,包括丹麥冰島籍藝術家Olafur Eliasson、德國攝影師Wolfgang Tillmans、越南籍藝術家Danh Vo等為空間定製創作的藝術品則讓歷史與當代藝術完成了一次對話。


Sammlung Boros


地址信息:Bunker, Reinhardtstr 20, 10117 Berlin, Germany


聯繫方式:+49 30 24 08 33 300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地處著名的Potsdam商業區、與柏林最具代表性的傳奇買手店Andreas Murkudis相鄰,每個周末,Blain Southern畫廊都會迎來如潮的觀眾與藏家。與東柏林的Mitte區更加獨立地下的不吝氣質有別,以Blain Southern為代表的西柏林的藝術空間顯然選擇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策略。從空間的選址,到藝術家的選擇上,這些藝術空間看起來顯得更加開放與商業。而這也代表了柏林當代藝術的另一種氣質—除了「貧窮而性感」,柏林也擁有另一種更加成熟的存在。


Blain Southern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六 11:00至18:00


地址信息:Potsdam Stra?e 77–87, 10785 Berlin, Germany


聯繫方式:+49 30 64 49 31 510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位於Mitte區中心區域的KW當代藝術中心(KW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也是在這些年間最為活躍的柏林當代藝術重地之一。KW當代藝術中心的前身是一座破舊的人造黃油工廠,從1990年代初期成立至今,雖然與這座城市數目龐雜的美術館與畫廊相比,KW當代藝術中心資歷尚淺,但作為柏林雙年展(Berlin Biennale)的主場地之一,在沒有大型館藏系統的前提下,KW當代藝術中心卻以其先鋒性和創造性為人所知,也讓這裡成為藝術愛好者們在柏林清單中的必到之處。


KW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


開放時間:周三至周日 11:00至19:00 周四 11:00至21:00


地址信息:Auguststra?e 69, 10117 Berlin, Germany


聯繫方式:+49 30 24 34 59

實體書店、地下音樂、街頭藝術,它們的交集是柏林,只有柏林



坐落於著名的博物館島之上,老國家畫廊(Alte Nationalgalerie)也是來到柏林不得不到的一站。與那些主要展示「看不懂的當代藝術」的藝術機構不同,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從古典主義到印象派等囊括了19世紀的繪畫與雕塑作品。而這座建造於19世紀的新古典主義建築也可謂是德國建築歷史的教科書,雖然政府還在修補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遭受的嚴重損毀,但這裡依然是欣賞柏林歷史建築的絕佳選擇。


Alte Nationalgalerie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三 10:00至18:00 周四 10:00至21:00 周五至周日 11:00至18:00


地址信息:Bodestra?e, 10178 Berlin, Germany


聯繫方式:+49 30 26 64 24 242


原文作者:有待、詩詩、邱正、Juni MKNW、喬喬


策劃、編輯:周舟


攝影:高遠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看《美女與野獸》前,你需要知道這樣的艾瑪·沃特森
希區柯克有西北偏北,我們則帶著雞腿去了西南偏南
關於巴塞爾鐘錶展,來看看腕錶新品們將如何狂歡吧
3·15,你需要這份朋友圈打假指南!
多棲才女Aurora Halal帶你燃爆現場!

TAG:iWeekly周末畫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音樂軟體遍地跑的葉洛洛,原來是古風音樂才子
史前文明的極樂國,田地里能長出飯菜,草木會演奏音樂,人人嚮往
賈斯汀·比伯戴著耳機聽著音樂,在洛杉磯的街道上翩翩起舞
紀實穆斯林女音樂家,蒙面黑袍的演奏者!
戈爾韋大教堂雖然年輕,卻是音樂和文化傳承的重要之地
江一燕:你的身體里有音樂,有叮咚作響的小東西
王嘉爾綜藝界小王子,其實音樂才是他的正事
他是鄧麗君和瓊瑤的恩師,將中國古典音樂做到極致
這場古典音樂會,樂聲悠揚,滿場的人都陶醉在海南的如歌秋夜中!
斯莫爾尼大教堂,主要用作音樂廳,一座令人驚嘆的藍白相間的建築
一代高僧:弘一大師的詩、書、畫、篆刻和音樂
陳奕迅新專輯宣傳音樂會歐洲站第三彈,柏林演出場地竟是「最酷的場館」!
碧昂斯、水果姐、肯豆齊集一堂,這個音樂節很強悍!
藤原浩和他的學生們帶來了藝術與音樂的全新展覽
通感藝術家麥克拉肯是如何畫出音樂的顏色的?
森林裡的音樂家是小松鼠
巨石陣的石頭有驚人的音樂特性,可能是古代的通訊器!
音樂鮮場·林宥嘉迪瑪希魏晨藏在音樂里的人生,你讀懂了沒?
湖大教師音樂才華實力圈粉,曾與郎朗、易烊千璽、李健等明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