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代替《清史稿》的新編《清史》問世,將成為清史研究者的必讀書目

代替《清史稿》的新編《清史》問世,將成為清史研究者的必讀書目


代替《清史稿》的新編《清史》問世,將成為清史研究者的必讀書目



宋修唐史,元修宋史,明修元史,清修明史,該傳統一直綿延不斷。


清朝剛剛滅亡那會兒,北洋政府也不忘記張羅著給清朝修史。


1914年3月,大總統袁世凱親自點將,指定由晚清督撫趙爾巽擔任清史館館長,組建纂修班子,編修清史。


趙爾巽是清末漢軍正藍旗人,祖籍奉天鐵嶺,同治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官安徽、陝西等省布政使,署理山西巡撫,屬於清朝遺老中的代表人物。其走馬上任以後,迅速聘請了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學者、遺老,如柯劭忞、繆荃蓀等,組成了數百人的纂修班子,著手編修清史。

可是,時局動蕩,軍閥混戰,國力衰微,經費緊張,修史經費漸漸沒有了著落。


肩負歷史使命和責任的趙爾巽痛呼「失今不修,後業益難著手」,不斷敦促同仁加快進度、多盡義務,同時四下沿門托缽,向各軍閥募捐。


歷經十四年風雨飄搖,稿件初成。「本應詳審修正,以冀減少疵颣」但「以時事之艱虞,學說之龐雜」,趙爾巽又自感「年齒之遲暮,再多慎重,恐不及待」,遂將書名定為《清史稿》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


實際上,書稿付梓後的當年9月3日,趙爾巽便在北京病逝,時年83歲。


《清史稿》的問世,為後人研究清朝歷史提供了權威史料。

《清史稿》的權威性在於它彙集了極其豐富的清史資料,如從太祖到宣統凡十二朝的《清實錄》,紀、傳、志、表俱全的《清國史》,千卷以上類如《東華錄》的清紀事史書,四千九百三十八卷清典志,二千多卷清朝人物傳記、名人年譜及清詔書(又稱《聖訓》)等等。


但是,由於參加修史的人多為清朝的「遺臣」,書中洋溢滿反對民主革命,頌揚清朝正統的思想。所以,書甫一刊行,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便列舉了十九條理由,呈請政府下令禁止《清史稿》發行,其中有;反革命、蔑視先烈、稱揚諸遺老、鼓勵復辟、反對漢族、為滿清諱等內容。


於是,《清史稿》被列成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


但由於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沒有別的清代史書可以替代《清史稿》,沒過多久,《清史稿》就得以解禁了。


在中華歷史中,清代是一個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時代,其站在中國近代的歷史門檻上,既是舊時代的終結,又是新時代的肇端。清代後期,中國的封建統治走到了窮途末路,帝國主義列強的瘋狂侵略把中華民族推入災難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一部晚清史,既是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光輝史,我們後人不應該、也不能或無視、或忘掉、或迴避這段歷史。

體例陳舊、思想觀點偏頗的《清史稿》既然又不利於我們後人來研究,怎麼辦?



代替《清史稿》的新編《清史》問世,將成為清史研究者的必讀書目



這個問題,自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都十分重視,曾先後三次動議重修清史,並成立相關機構進行籌備,但終因多種原因未及實施。

倒是張其昀、蕭一山、彭國棟等人在台灣將《清史稿》進行修改和補充,去掉《清史稿》中的「稿」,成550卷,名為《清史》出版。該《清史》雖然修正了《清史稿》的大量錯誤,但總體上仍未擺脫原著弊病,普遍評價不高,史界很少提及。


隨著我國國力增強,經濟發展,文化日趨繁榮,清史研究不斷深入,纂修清史的時機基本成熟。2002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重新纂修清史的重大決定,批准成立了由15個部門、單位組成的清史纂修領導小組、清史編纂委員會、清史纂修領導小組。其中,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學教授、著名歷史學家戴逸教授擔任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要編纂一部高質量、高標準的清史巨著。



代替《清史稿》的新編《清史》問世,將成為清史研究者的必讀書目



戴逸,江蘇常熟人,大歷史學家吳晗的得意高足,曾是《中國歷史小叢書》中最年輕的編委。後來主持撰寫過一系列大部頭的清史著作,其中包括作為國家歷史教材的2卷本《簡明清史》,20卷、800多萬字的《清通鑒》,20卷、800多萬字的《清史人物傳稿》,12卷、600多萬字的《清史編年》,以及九卷大型叢書《十八世紀的中國和世界》等等,可謂編修清史主持人的不二人選。


受任之時,戴老已經七十九歲高齡了,卻毫無倦怠之感,反而倍感高興,欣然作色地對記者說:「人們講清朝的成績,總要舉《四庫全書》、《明史》,講明朝總要舉《永樂大典》、《元史》,講宋朝總要舉《文苑英華》、《太平廣記》,修五代史、唐史。我們子孫後代看我們21世紀最大的文化工程是什麼呢?我看編纂《清史》可以算一項!它是一代盛典,總結268年的清王朝歷史,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代替《清史稿》的新編《清史》問世,將成為清史研究者的必讀書目




清史編修班子里的另一史學界泰斗隗瀛濤教授的年齡比戴老小四歲,也同樣興奮無比,說:「泱泱華夏,自《史記》至《明史》,皇皇二十四史,到了清朝,卻突然斷了,殊為可惜!為什麼其他三大古國文明都湮沒在時間的風沙里,惟獨我華夏文明繁衍下來,就因為我們有史書,有史官!所以,這次修清朝歷史,我更願意把它提到延續華夏文明的高度來看。修史,國之盛事,躬逢其盛,老頭子我敢不鞠躬盡瘁?」


新編《清史》是繼《史記》以來的第二十五史,也是建國以來我國最大的一項國家級文化工程,總投資達9億多元人民幣,全書擬由通紀、典志、傳記、史表、圖錄五部分組成,以世界級的眼光,全面、翔實地反映清代歷史全貌,共計92卷,總字數超過3000萬字。


不過,戴逸也指出,受限於作者水平,在語言上採用了白話文,篇幅上自然和《清史稿》有較大差距,但是,這並不足以影響本書的史學價值,本書是足以反映當代中國學術水平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史學著作,必將是研究清史者的必讀書目。



代替《清史稿》的新編《清史》問世,將成為清史研究者的必讀書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冉雲飛:專家與通人的矛盾——以《王力傳》為例
白糖解毒、紅糖補血、冰糖潤肺……千萬別吃錯了!
薩摩耶生病了,怎麼給薩摩耶狗狗喂葯呢
女人如詩,品味最古典的女人香
臉要窮養,腳要富養;心要窮養,肺要富養……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清史》《民國史》沒有正史?當代的歷史又該由誰編纂?
《清史稿》僅成一稿的教訓
清史探秘:清代官方史書中,是如何記載珍妃之死的?
揭秘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艷照門」事件,主角是負責編纂《清史稿》的滿清重臣,後官運亨通
台灣「國史館」與《新清史》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艷照門」,主角是負責《清史稿》的滿清重臣
清史檔案:揭清史中的荒唐正德皇帝
晚清史研究的「深翻」
滿文檔簿對清史研究之重要性
烏雲畢力格:清史研究豈能無視滿文文獻
清史探秘:清代歷史上,唯一被皇帝處死的后妃是誰?
关于「新清史」的几个问题
清朝曾經多厲害:《清史稿》中記載大清曾經有十九個附屬國
清史探秘:他是清初最大的謀略家,曾經預言李自成必敗無疑
清史探秘:他是清初最大的谋略家,曾经预言李自成必败无疑
國際清史專家公認容易被忽視的清朝對中國歷史的十一條貢獻
《少帝康熙》預備啟動 掀開清史帝王養成術
清史札記:古典心靈雞湯之王永彬與《圍爐夜話》
汪榮祖:新清史是後現代主義和西方學術霸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