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清華搶人,真不容易

在清華搶人,真不容易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在熱熱鬧鬧的創新創業浪潮中,上海市楊浦區區委書記李躍旗也加入「搶人」大戰,昨天晚上,他首次率隊來到北京高校招聘,首站即是清華大學。


晚上七點,清華園裡夜幕深沉,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二層燈火通明,不大的東風廳里,擠進上百位學生。台上,李躍旗正結合身後的PPT,講述楊浦發展的「小目標」。


在清華搶人,真不容易



白襯衣、黑西裝,沒有扎領帶的李躍旗看上去多了幾分親和。作為楊浦區一把手,李躍旗以情懷開場:全國知名的上海牌手錶、回力鞋、永久自行車都誕生於楊浦;這裡還有上海市第一家煤氣廠和發電廠,更有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7所具有百年歷史的名校,可謂「上海的海淀區」;城區內更有舊上海市圖書館、舊上海市政府等百年市政建築。


回望過去,是為了發展現在。李躍旗介紹,當今的楊浦正主打創新創業牌,去年5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上海唯一的雙創示範基地,去年12月又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區,這裡有20家科技園區,面積超過230萬平方米。這裡還有60家知名的眾創空間,入駐創業團隊超過1000個。楊浦還和多方合作共同設計上海雙創孵化母基金20億元。


在清華搶人,真不容易



當然,城市的發展不能停留於眼前的成績。李躍旗坦陳,楊浦很小很舊,但在他看來,「如果選擇楊浦,就選擇了思想者追求的自由和夢想」。


本次進京,楊浦區帶來多類崗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的青年儲備人才30人,區內多所中學的30個教師崗位,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楊浦城投等企業的300個崗位,以及3000個大學生實習崗位。


十多分鐘的宣講以一首高亢激昂的《創響中國》結束,「領跑,我不怕跌倒。生命在激情燃燒,夢想和希望在前,淚水伴著自豪。來吧,我們一起創造,寫下生命的榮耀。」

「這是我頭一回看政府的presentation(陳述)這麼新穎。」曲終,前來助陣的完美世界CEO蕭泓(其公司總部即在楊浦)如是點評。


有一些學生被楊浦創新創業的活力感染。正在清華讀研的浙江溫州姑娘小雲計劃投青年儲備人才崗。她說,書記說楊浦又小又舊,感覺很實在,但是它又有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讓人充滿期待。



在清華搶人,真不容易



除了區委書記的「站台」,現場還有一些細節顯示出招聘者的誠意。其一,楊浦區組織部、區教育局等部門負責人專門上台詳解招聘政策,回答考生關於錄用、考試、戶口等問題。其二,宣講會結束後,一些學生現場投遞簡歷,負責收簡歷的工作人員挨個與之溝通交流。其三,這次招聘的筆試和面試都定在上海,時間在在3月底4月初。據介紹之所以這樣定,是因為上海市公務員29號面試結束,周邊江浙滬考完公考的學生可以順便多留一天參加測試;再者臨近清明小長假,一些去上海附近度假或者遊玩的學生也可以參加考試。楊浦區還為從北京過去參加考試的學生提供往返車票和食宿補貼1200元。

據統計,昨晚到今天下午,楊浦區青年儲備人才計劃共收到,40多份簡歷。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數量不是很多,但是來應聘的都是清華和中科院這樣高質量的科研院所,對結果挺滿意,其他不能到現場的學生也可以到網上投遞簡歷。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長安街知事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街知事 的精彩文章:

珠海一年間將迎第三位市長
與「薩德」一同抵韓的兩件秘密武器,透露罕見信號
誰來幫幫梅姨?英國脫歐之路又出幺蛾子

TAG:長安街知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人人都想考清華,可你吃得了清華的苦嗎?
如果念了清華也買不起學區房,我為什麼還要上清華?(寫得真好)
清華周燕珉:做不出這些細節,再豪華也不是好房子!
人人都想考清華,可你吃得了清華的苦嗎?必須轉給孩子看看
想靠打遊戲出人頭地?還是考清華容易!
清華人買不起房,是因為房子被校友搶走了
人人都想考清華,可你吃得了清華的苦嗎?必須給孩子看看!
人人都想考清華,可清華學子的苦你受的了嗎?
小人物看北京狀元VS清華魏祥:人生實苦,所以請你足夠優秀!手上有一副好牌還打爛的人不在少數!
清華人買不起房 是因為房子被校友搶走了
人物 | 沒有他就沒有清華,不是大師卻培養無數大師,他的死更叫人落淚
解密 | 沒有他就沒有清華,不是大師卻培養無數大師,他的死更叫人落淚
覺得心裡有佛不必皈依三寶,就如同清華北大的旁聽生,是不可能從名校畢業的
沒有他就沒有清華,不是大師卻培養無數大師,他的死更叫人落淚
不會游泳不能從清華畢業,算不算好校規?
媳婦高考成績就要放榜了,好緊張啊,不知道上清華還是北大!
清華畢業生的感悟:房子不是最重要的,愛才是!
清華北大海歸留學就應該成功嗎?這道理很多人就是不懂!
在清華北大讀書是種怎樣的體驗,不是所以人都適合在那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