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都想在一代人之內提升社會階層,能不焦慮嗎

都想在一代人之內提升社會階層,能不焦慮嗎



都想在一代人之內提升社會階層,能不焦慮嗎



導讀:一代之內,就希望完成這種質的飛躍,絕非易事。而且,在奮鬥多年後,他也不允許自己倒退回原來的社會層級上——進不能,退不得。這才是許多精英煩惱和焦慮的原因。

作者:侯虹斌,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媒體從業者。


昨天一張圖片又刷新了大家的認知了。北京三里河三區一間破破爛爛的、腳都沒地方站的舊房,66平,簽約價格890萬,單價直達13萬多。


這麼看來 ,2013年「友邦驚詫」的宇宙中心「北京五道口」,無論是樓齡和外觀都比這個三里河這套房強多了,性價比簡直算高了。



都想在一代人之內提升社會階層,能不焦慮嗎



很多人都在回憶起2001年馮小剛的那部電影裡面,有一段經典台詞:


「一定得選最好的黃金地帶,雇法國設計師,建就得建最高檔次的公寓,電梯直接入戶,不行最少也得四千平米。……你說這樣的公寓一平米得賣多少錢?(我覺得怎麼著也得二千美金吧?)二千美金?那是成本!四千美金起。你別嫌貴,還不打折。……」


刺激吧?刺激。據亞豪機構統計數據顯示,當時的2001年,北京房價不到5000元/平方米,同年上海一手房均價3500元/平方米;那時大家連這個價都嫌貴。這段台詞,是借著瘋人院的瘋子嘴裡(扮演者李成儒)說出來的。電影里的價格那麼高,不是瘋子說的,誰信啊。


都想在一代人之內提升社會階層,能不焦慮嗎



電影《大腕》劇照


結果,沒過幾年,北京還哪裡找得到這麼便宜的房子了?更不用說高檔了。


今天再回想,唏噓啊。北京、上海、深圳地的房價,現在五萬是起步,十萬不少見;在這幾個大城市買房,一套房五百萬八百萬是正常狀況,千萬級別也不少見。誰來買?誰還買得起?

「長安,居大不易」。不易,一個是天價的學區房,另一個就是霧霾。具體的城市生態惡化還有很多種表現,但這兩個問題最尖銳,一個要錢,一個要命,能不焦慮嗎?很多問題都是由此衍生而來的。難怪,又到了新一輪「逃離北上廣」的時間了。


兩天前,李方老師發了一篇文章《最近有點為北京感到難過》,很快就刷屏了。當年那些滿懷理想與鬥志的年青人,在北京奮鬥多年之後,也算事業小有所成了,但在最近,都紛紛被北京的焦慮所擊敗,不是在北京賣了房,就是在老家買了房,紛紛逃離北京。這篇文章大概擊中很多人的軟肋,很多人紛紛重申了這種焦慮。大城市成了一種病,每個人在這裡都有一種朝不保夕之感。


雖然我一直是這支「焦慮大軍」的一員,最近在做幾個項目,更是焦頭爛額。不過我沒有那麼悲觀。我不認為焦慮是壞事。一個焦慮的人,還是有能量在流動的,是在發展當中的


越是大城市,就越是會讓人普遍都有焦慮感,競爭程度和壓力就越大;而那些安逸舒服,可以經常躺著曬太陽、咖啡一喝就是一整天的城市,遊客也就罷了,如果本地人也是如此,那只能說明它是沒有什麼活力的。

這句話,放在全世界都一樣。


我也喜歡慵懶舒適的中小城市,不過這樣的地方適合旅遊和養老;工作就是另一回事了。這樣的城市是一定是低競爭性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早已板結,與權力和關係的定位是非常明晰的。基本上很難給人提供發展和上升的空間了。你們想想是不是這樣的?


就我的個人經驗而言,我生活得最舒適、最安逸的,有好幾段時光,其實都是我的人生低谷。不缺錢、沒有經濟壓力,也沒有工作動力,每天吃吃睡睡,日子輕輕鬆鬆就過去了,過一天跟過一年一樣。是舒服,但也毫無進步,可算是虛度。


只有焦慮,才是永恆的動力。


你可以選擇安逸,不過就要承擔生活水平相對下滑、被時代緩慢淘汰的風險;你也可以選擇奮鬥和前進,但日子肯定不會輕鬆,壓力還會越來越大。


只能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都想在一代人之內提升社會階層,能不焦慮嗎




就以最典型的超大城市北京為例吧。外來者進入北京之後,焦慮程度恐怕是最高的。


表面現象,是因為房價極高,導致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其實深層原因是,他們正千軍萬馬地擠在上升通道上,渴望在一代人、甚至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內,就迅速地改變自己的社會階層。提升社會階層,據說要經歷三代,你把時間壓縮得那麼短,只爭朝夕,當然非常難,非常焦急。


有人笑話說:你一個清華北大畢業的,都買不起學區房,那學區房還有什麼用?


哪有這麼簡單。單是一個學歷,就能讓你、以及你的後代的社會階層提升數個層級?這既天真,也不公平。


以前有個說法:如果你出生在北京,你已經打敗了全中國95%的人;如果你出生在紐約,你已經打敗了全球98%的人。不是因為北京或紐約多麼高貴,北京人或紐約人又多麼牛掰;而是因為北京和紐約這樣的地方,集中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優質的各種教育、文化和經濟資源。這非常不公平,但沒有辦法,這些地方的人投胎投得好,一出生就能享用各種好資源。北京的戶口,是有價碼的,而且很不低。


一個外地的白領精英,聰明、努力,加上機遇,終於可以在北京立足了,想買學區房。他工作、納稅,可以享受當地的相應福利,這不難;但如果他的子女後代同樣可以享受這些福利和資源,這就說明,他已經把他的社會階層穩定下來了。這就難很多了。


舉個例子吧。一個白領,他小時候就讀的小學,師資水平和質量可能是在全國排在一萬名、甚至十萬名開外。但他經過種種努力,在北京安家了,有經濟實力了;給孩子看中的卻是全國最前幾名的石景山小學、甚至史家胡同小學,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強。


一代之內,就希望完成這種資源的質的飛躍,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顯然絕非易事。而且,在奮鬥多年後,他也不允許自己倒退回原來的社會層級上——進不能,退不得。這才是許多精英煩惱和焦慮的原因。


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都擠在北上深廣,在這裡滿懷希望地打拚,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提升自己以及子孫後代的社會階層,分享到全國最優質的各種資源。這種獨木橋,當然難走,比高考難多了。就算是原本在北京的土著,在激烈的競爭面前,也面臨著一個不進則退的問題。


另一方面,在我們不斷努力的過程中,參照系已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你生活安逸的時候,你的參照系就是你的同事、舊友或閨蜜,大家都狀態差不多,喝喝下午茶、打打球,聊聊老同學的八卦。但一旦你努力擠進上升通道里的話,你面對的圈子就發生了很大改變了;一般人只會與比自己強的人作比較。


北京是一個夸夸其談的城市,每個咖啡館的男男女女都在談融資、談併購、談ABC輪,動輒五千萬以上,虛張聲勢。廣州沒那麼誇張,但這兩年也是這種趨勢了。


不過,真實性是有的。當你的朋友圈裡有熟人在市中心買了三套房,有人融資過億上了新聞,有人納斯達克上市,有人的創業項目自己不談但一舉一動都出現在新聞上——熱火朝天的都市裡,歲月靜好真是太奢侈了。


有野心,才會有焦慮。想要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房子,更好的家庭環境,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都是野心。沒辦法,在北京,連司機都通曉世界大事的樣子,每個人的眼界都要高一些,你看得到最好的,便總是想要更好的;你很難滿足於再把孩子送回老家讀書,或者隨便塞去附近的外來子弟小學;恨不能讓他上國際學校,直達留學。


城市的資源分配不公是一個大問題,不過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我只想說,來北京的北漂,都是懷揣著在北京站穩腳跟、分享這個城市的資源福利的夢想的。


只是,北京這種激烈的競爭與高到違反了所有經濟學原理的房價,讓人太難受了;它的吸引力也在下降。處於邊際效應邊緣的,得到好處不那麼多的人開始逃離,那就是必然的了。


「你要得到最好的,你需要不斷努力」,聽起來挺不錯的。北漂們也許曾經相信過這句話。但是,他們慢慢發現,北京擁有的這條通道,並不能讓他們真正上升。即便有實力花一千萬買下北京「宇宙中心」的破爛學區房,他們的人生也並沒有輕鬆一點,他們的孩子也未必贏在起跑線上。


所以,你曾經確信的上升通道,真的能提升你的社會階層嗎?


(本文原標題:《沒有焦慮,也好意思叫大城市嗎?》)


※本企鵝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孫旭陽:離開北京之後,你真能活得更好?
周成林:屌絲和極簡主義的一紙之隔
葉克飛:荷蘭大選,一樁被時評人刻意誇大的事件
張豐:12年前我就逃離了北京,這地方不適合普通人
12年前我就逃離了北京,這個地方只適合強者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都想一代人之內提升社會階層,能不焦慮嗎
你每天做的,只是不斷鞏固你的社會階層!
羅玉鳳身上揮之不去的階層焦慮,我們一直都有
階層不一樣,怎麼談戀愛
現在抓緊生二胎的人,可能又一次踏入階層提升的門裡
哪怕讀個三本,還是能夠改變你的階層
女人淪為行走的子宮,男人只有統治階層才能有老婆……不僅女性,是人看了這部劇都會嚇出一身冷汗!
龍珠,孫悟飯會再一次突破一個階層嗎,或許應該會把
教育改變的不是階層,而是思想
階層晉陞,有誰不是拼出來的?
實拍:來自不通階層人們結婚的車隊,有些真是意想不到
你不努力,拿什麼來改變你所處的階層?
女人,變美加高情商才能助你階層提升
一套房子能改變你的階層
賺錢心得:賺錢上,人能從一個階層跳到另一個階層
階層固化這個怪圈,不僅高考解決不了,神仙和妖怪也走不出去!
跨不過階層壁壘,學不會富人思維,普通人只能勞動致富嗎?
防止階層固化最簡單的動作就是,不要定位我們的階層
方向錯了,上流階層永遠不會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