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社普病逝 細胞生物與生殖生物學創始人之一
新會籍院士薛社普病逝 是我國細胞生物與生殖生物學學科創始人之一
江門日報訊 (記者/林潤開) 新會籍院士薛社普於3月1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100歲。薛社普是中科院院士,是我國細胞生物與生殖生物學學科創始人之一,是中國細胞分化調控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明天(3月16日)上午10時,薛社普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將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薛社普1917年出生於新會古井,1943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獲理科學士學位,1951年獲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理科哲學博士學位後回國,先後執教於大連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其一生從事基礎醫學科學研究及教學,致力於細胞分化規律及其調控的研究,首創了無核的網織紅細胞胞質體雜交模型,開展髓細胞腫瘤可逆性分化和珠蛋白基因重編程等調控的創新性研究;提出紅細胞去核分化因子(EDDF)是哺乳類紅細胞終末分化自然排核和導致腫瘤細胞惡性逆轉分化的因子的假說,為惡性腫瘤的治療提供了前景和理論依據。其一生髮表科研論文200多篇,專著7部,並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的《胚胎學》分冊。
本報2012年曾對薛社普進行過專訪:他出生於新會古井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對大自然充滿好奇;他求學歷程很艱辛,父親在北美打工,他9歲時母親因病過世了,從小寄養在姑姑家中,1938年考取南京中央大學後,姑姑無力繼續供養他讀書,幸得在香港的舅舅接濟才完成學業;他攻克了很多醫學難題,闡明「細胞分化的可調控性」規律,為通過誘導細胞分化治療「分化疾病(如腫瘤)」和調控已分化去分化以克隆動物提供理論依據,後又通過實驗發現「癌變細胞可以變成正常細胞」;他熱愛祖國,解放初期,他放棄導師提供的工作崗位,堅持回國。
3月10日,薛社普在北京協和醫院因病逝世,享年100歲。這一消息傳至家鄉後,市委、市政府及新會區委、區政府都代表家鄉人民致以了最沉痛的哀悼和最深切的慰問,表示薛社普生前十分關心和幫助家鄉發展,在家鄉人民心中享有崇高聲譽,是家鄉人民永遠的驕傲。記者了解到,我市將派出代表,前往北京慰問院士家屬並參加告別儀式。
來源:江門日報 時間:2017.03.15


※香山科學會議:要想搞清人腦,得先搞清猴腦
※曝伊布已和新球隊談判!他走了穆帥曼聯能靠誰?
※「蛟龍」號首次完整剖面調查西北印度洋新生火山脊
※潘建偉: 對科學葆有原始的好奇
※香港全球首創「唇語密碼」
TAG:東方網 |
※科學生僻字 藍血生物,鱟
※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
※深刻改變生活的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
※隱生宙古生物演化史
※生命之光——讀《生物與非生物之間》
※合成生物學:顛覆性生物科技?
※癌症生物學系列知識介紹——細胞的增殖和凋亡
※將生物化學融入生活——走近園藝不一樣的生化課堂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研究現狀與發展態勢
※《生物波與人體抗癌能力詮釋》——生物波理論與醫學實踐
※生物學奇蹟:科學家要人造女性生殖系統
※衰老生物學:尋找人生「不老葯」
※繁殖交配會影響生物行為與生態
※所有的生物學都是計算生物學
※生物技術與新型生物標誌物助力多種疾病的診斷
※生物科學前沿系列六:結構生物學的未來
※荷蘭女生物老師「當眾脫衣」給學生講解人體構造,深受學生愛戴
※從人體微生物組發現新型抗生素
※生物產業深度研究報告 就在「生物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