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以前,烏紗帽是個什麼鬼?

明朝以前,烏紗帽是個什麼鬼?


推薦:先秦怎麼進行廉政教育的:《呂氏春秋》有六句振聾發聵的話


文/劉雙升



明朝以前,烏紗帽是個什麼鬼?


(明代官服)


【作者簡介】劉雙升,筆名雨相,三台中新鎮人,93年出生,文學愛好者。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明朝以前,烏紗帽是個什麼鬼?



(明朝皇帝戴的烏紗帽)


其一:「觀音」「戶部尚書」與唐太宗的因緣


我們可能會疑惑,為什麼觀世音菩薩又叫觀音菩薩,其實是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所以一個隱去了「世」字,同樣,在隋朝叫的好好的「民部尚書」到了唐朝,也是為避其諱,改「民」為「戶」。所謂避諱,即不能直呼或直書聖賢、帝王、上官以及尊長的姓名,要麼以他字代替,或在書寫時缺筆少劃,有國諱與家諱(私諱)之分。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現象,起於周,成於秦,盛於唐宋,至清代更趨完密,民國成立後廢除。「名諱」一詞也是由此而來。

這裡列兩例較有名的避諱故事:



明朝以前,烏紗帽是個什麼鬼?



(明朝官服)


一、皮裡陽秋。這個成語本來寫作「皮裡春秋」,出自《晉書·褚裒傳》 :「譙國桓彝見而目之曰:『季野有皮裡春秋。』其言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後因晉簡文帝母名春,為諱「春」字,而改作「皮裡陽秋」。

二、王忱犯桓玄家諱。《世說新語·任誕》 :桓南郡(桓玄)被召作太子洗馬,船泊荻渚。 王大(王忱)服散後已小醉,往看桓。 桓為設酒,(王)不能冷飲,頻語左右:「令溫酒來!」桓乃流涕嗚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掩淚,因謂王曰:「犯我家諱(玄父名溫),何預卿事!」王嘆曰:「靈寶故自達。」



明朝以前,烏紗帽是個什麼鬼?



(明朝以前的烏紗帽)

其二:「摘了烏紗帽」,輕易使不得


我們在歷史劇里有時會聽到「摘了烏紗帽」這樣的話,指將某位官老爺去了官位,話里的烏紗帽即是官位的代名詞。但是,「摘了烏紗帽」這句話是不能輕易說的。


烏紗帽原是民間常見的一種便帽。



明朝以前,烏紗帽是個什麼鬼?



(現戲服烏紗帽)


南北朝時官員也流行戴烏紗帽;隋朝,天子也戴烏紗帽;唐朝,士大夫居家也喜歡戴烏紗帽,白居易即有詩云:「起戴烏紗帽,行披白布裘。」這是他晚年退隱洛陽時所作;宋朝,為了防止朝臣議事時交頭接耳,宋太祖下令給烏紗帽加上雙翅;明朝,朱元璋明令大小官員,無論朝議還是辦公,都得戴烏紗帽,有功名的狀元、進士也可戴,由此,烏紗帽才正式成為官位的代表。到了清朝,雖然官帽改為了紅纓帽,但民間還是慣於以「烏紗帽」來指稱官位。


所以,在歷史劇里,「摘了烏紗帽」之語,是輕易使不得的,還要看其具體歷史背景,明清最誼使用。



明朝以前,烏紗帽是個什麼鬼?



(洪武皇帝所穿乃明前期皇帝常服)


其三:談談「星」


星辰、星斗、星宿


我們提到天上的星星一般喜歡用星辰、星斗、星宿這三個詞,這三者都可作星的通稱。不過,既然「星」本身就足以表達「宇宙間能發光的或反射光的天體」這個意思,那麼為什麼還會出現星辰、星斗、星宿這三個詞呢?這與漢語的偶數節律習慣有關,我們在運用辭彙時比較偏愛雙音節詞。因此,對於一些單音節詞,我們往往會把它們變成雙音節詞來運用,比如,說「山」用「山嶽」、說「鄉」用「鄉村」,但這樣的變化也是有一定規律的:山與岳,鄉與村,意義較為相近或有一定聯繫。星辰、星斗、星宿三個詞也是這樣,星辰之辰,源於北辰,即北極星;星斗之斗,專指南斗北斗星;星宿之宿,則是自二十八宿借來。辰、斗、宿,是中國人極其在意的重要星名,所以才會在後來的運用中慢慢形成星辰、星斗、星宿這三個詞語。



明朝以前,烏紗帽是個什麼鬼?



(萬曆皇帝所穿常服乃典型明中後期風格)


北極星、紫微星、帝星


中國人談天說地,談的多是天上星,說的多是地上人。人們認為,天上的星與地上的眾生是相對應的。談天上的星,免不了要提到紫微、太白、北斗南斗、二十八宿、三垣等等,在談論中,我們往往把北極星、紫微星、帝星這三者混為一談,然而事實並非全然如此。


天星與世人相應,世間眾人有其領導,所以周天星斗自然也該有其帝王,這帝王就是北極星了。同時,因為古人將周天星斗按區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其中的紫微、太微、天市「三垣」,分別象徵了人間的皇宮、朝廷、集市,所以位在「皇宮」的帝王——北極星又稱作紫微星。


所謂北極星,是指最靠近北天極的一顆星。我們常言風水輪轉,人間的帝王不曾獨屬於一家,天上的北極星也不是亘古不變的,由於地球自轉的影響,北天極從不固定,所以北極星也不是固定的某一顆星,而是像一頂皇冠,哪顆星最靠近北天極了,皇冠就落到它頭上,它便是北極星:



明朝以前,烏紗帽是個什麼鬼?



(朝鮮的世宗李祹,其服裝居然與明朝相差無幾)


公元前1900年,右樞星(天龍座α星)作了皇帝;


公元前1500年,北極二(小熊座β星)與北極一(小熊座γ星)共治穹空;


公元500年至今,則是勾陳一(小熊座α星)的天下。


帝星即是北極二(小熊座β星),與北極星的變動不一樣,它是一顆固定的星,曾經做過北極星。除此之外,由《宋史·天文二》 :「(北極第)二星主日,帝王也,亦太一之坐,謂最赤明者也。」(《晉書·天文上》同)可知,帝星不僅是人間帝王的代表,更是古代先民曾經極度崇拜的、所有現象的終極根源「太一」的寶座,可見其地位之特殊。



明朝以前,烏紗帽是個什麼鬼?



(明代官員常服)


推薦:


《本草》植物志之紫花地丁:你是等待了千年的狐


三國謀士陳宮:跟錯了領導,丟了性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本草》植物志之紫花地丁:你是等待了千年的狐
先秦怎麼進行廉政教育的:《呂氏春秋》有六句振聾發聵的話
《本草》植物志之狼毒花:有毒的精靈,為愛而活
三國謀士陳宮:跟錯了領導,丟了性命
元軍的女俘虜一首訣別詞,令忽必烈震驚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烏紗帽」是怎麼來的?
宋朝的烏紗帽為何是個「一字型」?
宋朝超長帽翅的烏紗帽是誰發明的?作用你想不到!
小小「烏紗帽」也有千年的歷史,從什麼開始成為官位的別稱?
烏紗帽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又是什麼時候正式成為官帽的
文在寅在這樣做,他的烏紗帽還能帶多久
古代皇帝發明烏紗帽的兩根軟翅 有什麼作用?
宋朝的烏紗帽為何加兩個「大翅膀」?原來另有妙用
古代的「烏紗帽」有什麼不同?宋代為什麼多了兩隻「翅膀」?
什麼時候烏紗帽成為了當官的代稱?
范冰冰紅毯帶烏紗帽,網友:這帽子真心丑,范爺被黑
宋代官員烏紗帽上帽翅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烏紗帽:一頂「烏紗帽」 千年官場史
為什麼人們用「烏紗帽」來比喻官位?
早期的烏紗帽,人人都可以帶
3枚魚雷全啞火!這個上尉本可改寫世界史,反倒丟了烏紗帽
李在鎔提起上訴,怒斥文在寅:二審之時,就是你烏紗帽被摘的時候!
烏紗帽上面那兩個翅膀的秘密 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印國內再曝「新狀況」,恐怕莫迪的「烏紗帽」也不再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