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隆中對「三分天下」並非諸葛亮原創,蕭何韓信、魯肅甘寧各有一版

隆中對「三分天下」並非諸葛亮原創,蕭何韓信、魯肅甘寧各有一版

隆中對「三分天下」並非諸葛亮原創,蕭何韓信、魯肅甘寧各有一版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年),無尺寸之功、亦無可托之地的劉備三訪諸葛亮於襄陽,後者縱論天下大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謀中原,復興「漢室」,統一天下的戰略方針。它就是被廣為稱頌的《隆中對》。這一對策,開啟了諸葛亮「鞠躬盡瘁」的輔政生涯,更開啟了三分天下的割據時代。

後世對《隆中對》評價很高,因為它成功預測了天下三分,並成就了劉備以一個政治基礎極弱的割據政權,最終實現與曹魏、孫吳分庭抗禮的建國神話。滾滾歷史長河之中不乏以數言定天下,影響時代走向的政治家,《隆中對》也由此成為諸葛亮智慧的代名詞。但若以三分天下的故事都出自於諸葛亮的「奇策泉誦,智謀縱橫」,這顯然只是小說家的思路。事實上,《隆中對》所論諸方略,遠近都有所本,談不上諸葛亮的「原創」。

隆中對「三分天下」並非諸葛亮原創,蕭何韓信、魯肅甘寧各有一版

韓信影視形象

據蜀早有先鑒

——蕭何、韓信版「隆中對」

早在秦末亂時,蕭何、韓信就向劉邦建言過「隆中對」。項羽與劉邦鴻門相會後,分封諸侯,立劉邦為漢王。劉邦沒有當上關中王,十分惱怒,欲與項羽一決勝負。周勃、灌嬰、樊噲一般武將也極力贊成劉邦起兵與項羽決戰。具有政治遠見和戰略眼光的蕭何,清楚地了解楚漢力量相差甚為懸殊,所以極力反對立即決戰,主張劉邦先經營巴蜀,待力量強大之後,再奪回關中,進而與項羽爭奪天下。(《漢書·蕭何傳》:臣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

再看《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也曾向劉邦指出:項羽所封的三秦王章邯、董翳、司馬欣率幾十萬秦子弟兵降楚,大部被殺亡,此三人反而封王關中,關中百姓對之早已恨之入骨,秦人不會再擁護他們。而漢王入武關,進關中,秋毫無犯,約法三章,深得百姓敬仰。關中父老無不以劉邦未封關中王而義憤,早已翹首而望漢軍再至關中。因此,只要漢軍舉兵東進,三秦可「傳檄而定」。這之後,劉邦完全採納了蕭、韓的意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最後讓項羽飲恨烏江,建立漢朝。

《隆中對》中言「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而諸葛亮以後制定的伐魏策略,也幾乎拷貝劉邦出川的路線。但三國時期的中原和楚漢爭霸的中原已經完全不同。東漢以來一直以洛陽作為都城,而曹操挾天子以許昌為都城近半個世紀後,諸葛亮才出祁山。諸葛亮制定《隆中對》時,許昌作為曹操的都城已經一段時間了,加上劉備還要奪荊州、益州、漢中三地,到北伐時中原的政治中心早就轉移到許昌。這樣即使蜀漢出漢中攻下長安,對曹魏也不會有致命的打擊。這些恐怕是後來諸葛亮數出祁山,有心無力、無功而返的原因所在。

誠然,諸葛亮一意北伐的理論前提,在《隆中對》也有所申明,那就是「跨有荊益」,百餘年前公孫述據益出荊的歷史,很大程度上是這一決策的參照。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至十二年(25-36年),公孫述在成都建號立國,史稱其時「蜀土清宴」,當時與諸葛亮身份類似的謀士李熊,就曾給公孫述提出「跨有荊益」以期進一步圖謀的設想。(《後漢書·公孫述傳》:李熊曰:蜀地北據漢中,杜褒斜之險;東守巴郡,拒扞關之口。??東下漢水以窺秦地,南順江流以震荊揚。)李熊所設想的割據境界,含荊州西境,與《隆中對》立論大體相當。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對此也有所記述,可知公孫述後來接受了這一戰略方針。(《華陽國志·公孫述志》:不東出荊門,北陵關隴,與之進取,則王業不全,子孫不久安也。??乃出軍荊門、陳倉,欲震蕩秦、楚。)

劉邦以漢王定鼎天下的歷史早就流傳,而公孫述和劉備兩者的割據形式極其相似,則更可能是諸葛亮《隆中對》的重要認識來源。公孫述北上秦川之議以及所謂不進取則「王業不全」之語,《隆中對》與之高度雷同,以後諸葛亮連年北伐之事也與之符合,說明二者有著某種思想認識上的關聯。

諸葛亮無法走出時代的局限,也無法改變蜀漢政權在他死後無力回天的現實,更不用說創造比肩漢高祖的偉業。在諸葛亮去世28年後,蜀主劉禪自縛請降,比之公孫述寧死不降劉秀,劉禪在史書上留下笑柄,這更是諸葛亮無法預見和不能接受的了。

隆中對「三分天下」並非諸葛亮原創,蕭何韓信、魯肅甘寧各有一版

魯肅影視形象

英雄所見略同

——魯肅、甘寧版「隆中對」

在漢末動亂紛紜的年代,除了諸葛亮以外,其他有識之士也在觀察時局,探尋出路。在《隆中對》之前,東吳的魯肅已對時局作過類似的分析,向孫權提出過相似的策略建議。

魯肅在早於「三顧茅廬」的建安五年(200年)初見孫權時,就曾密謂孫權類似「隆中對」的策略。他認為現在曹操已經掌握了先機,因漢室天子在他之手,且曹氏在北方的勢力又已得到鞏固,而孫權的發展餘地只能是南方,從而建議孫權分步以圖進取。第一步,鼎足江東,穩固根本;第二步,據揚取荊,窺探上游;第三步,並益州而盡長江所極,形成南北對峙;第四步,徐圖天下以成帝業。(《三國志·魯肅傳》: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以魯肅之議與《隆中對》比較,雖有差別,基本構思卻是相同。此外,曹軍南下前夕,東吳名將甘寧也曾勸孫權取江夏黃祖,進圖劉表、劉璋,他也認為須先滅江夏黃祖,再向西佔據楚關,並逐漸并吞巴蜀。(《三國志·甘寧傳》:今日漢祚日微,曹操彌憍,終為篡盜。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至尊當早規之,不可後操。圖之之計,宜先取黃祖。??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魯肅和甘寧、諸葛亮三人的見解都比較準確地認清了形勢,具有十分高明的戰略眼光,但由於後世給諸葛亮抹上了過重的油彩,《隆中對》成了他一個人的靈光乍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前蘇聯裝甲瘋狂擴展卻遭碾壓,德軍機械化改編成氣候英法效仿
蔣廷黻分析「九一八」:日本人認為佔領東北是公道的
武則天女皇之路:從太后開始,從母子爭權開始
「李廣數奇」蔣百里:打敗仗也還可,對日本切勿言和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魯肅「吳中對」的評價為什麼比不上諸葛亮的「隆中對」?
三國中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魯肅只是一個淳厚的長者嗎?對東吳集團來說,他的作用堪比諸葛亮
魯肅和呂蒙的關係 魯肅和諸葛亮的關係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諸葛亮和魯肅,各為其主,卻心在一處
諸葛亮誇讚一人,劉備就是不信,魯肅卻能成事
文人筆下平庸屬歪曲:魯肅忍辱負重促孫劉團結
魯肅和他的榻中策對東吳的發展起了什麼作用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最牛?
三國四大都督:周瑜燒赤壁,呂蒙取荊州,陸遜敗劉備,魯肅為何沒戰績?看了才明白
揭秘:諸葛亮和老好人魯肅之間的差距體現在哪裡
論東吳之主孫權和周瑜、魯肅這兩位奇才真正像三國演義那樣的關係和諧嗎?
文官主降武將主戰,各有原因,還是魯肅說的透徹
東吳謀略家魯肅為什麼勸孫權全力奪荊州
赤壁之戰的戰略策劃師並非孔明,他倚仗魯肅在東吳開了次國際玩笑
魯肅為何將荊州借給劉備,別把他當傻子
三國時期六大最強神射手,魯肅第三,呂布第一
《三國演義》的「忠厚人」魯肅當年是如何單弓退追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