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好動機是否一定帶來好效果

好動機是否一定帶來好效果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故事:

曹操與袁術大戰於壽春界口,當時正值水旱連年,糧食非常匱乏。曹操的軍糧自然也緊缺。管糧官沒有辦法,只好請示曹操說:「可將小斟發糧,好多挨幾天。」管糧官說:「如果士兵們抱怨怎麼辦?」曹操說:「你不用擔心,我自有辦法。」管糧官於是改用小斗發糧,士兵們怨氣很大。曹操於是秘密地把管糧官喊過來說:「我想借你一樣東西來穩定軍心,希望不要吝嗇。」管糧官說:「丞相想借什麼東西?」曹操說:「我想借你的頭來平息眾怒。」管糧官說:「我確實沒有罪啊!」曹操說:「我也知道你沒有罪,但不殺你,必定會發生兵變。你死以後,我好好對待你的妻子兒女,這一點你不要擔心。」於是曹操把管糧官斬首示眾,並出榜告示說:「管糧官故意使用小斗,盜竊軍糧,現已依法斬首。」因而眾怒便消除了。

曹操的這種損人利己的做法就是極端的效果論,敢於真正贊成的人並不多。象曹操殺管糧官這種做法,雖然成功一時,但是顯然不能提倡或允許。因為如果只看效果的話,那麼有些人就會因此而不擇手段、為所欲為,從而喪失道德良知,放棄道德原則。

好動機是否一定帶來好效果

上述故事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評價一個行為是否道德,我們應該根據動機呢?還是根據效果呢?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和都要面對的問題.

一種回答可以稱之為動機派.比如我國古代的儒家,大多數思想家都比較重視動機.

孔子說:「三君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志在這裡除了理想、志向的含義外,也有動機的意思。孔子還說:「我欲仁,斯仁至矣。」這裡的欲,無疑是作為動機的道德意識。

孟子評價孔子:「自有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孟子認為孔子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超過了文、武、周公這些人。孟子對孔子的評價,主要不是從功業的方面講,在這一方面孔子是不能和文、武、周公這些人相比的。孟子是從從孔子的道德人格、從他試圖挽救天下蒼生的社會責任感來說的。

儒家總的傾向是重動機輕後果。漢代大儒董仲舒說:「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的主張,認為一個人行為的善惡,主要看他是否出於「道」、「理」的善良動機。這種只問動機、不求功利的思想對後來的政治很有影響。

在我國歷史上,往往追求功利的人被視為逐利之徒,「治世之能臣」往往被當作亂世之奸雄,對曹操、王安石、張居正這一類人評價並不高。王安石講求功利,在宋人筆記中經常是被諷刺的對象。有一個故事說:

好動機是否一定帶來好效果

王安石推行改革,興天下之利,想把八百里梁山泊填平改造成良田,苦於沒有辦法找到那麼多土和找到地方蓄積那麼多水。他的一個朋友,大概叫劉貢父吧,自稱想了一個好辦法,王安石很想知道,劉貢父說:「在梁山泊附近在挖一個八百里的水泊就行了。」

在上面的故事裡,講求功利的王安石是被嘲笑的對象。

民間倫理認為:「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意思是說,帶著私心去做好事,即使有好的結果也不應該受到讚賞。無意中作出的壞事,不應受到懲罰。這大概是受了儒家思想的影響。

動機在人們道德行為的選擇和道德評價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動機的正確與否,直接規定著人們行為的方向。良好的動機,能夠幫助我們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從而作出高尚的行為。相反,不好的動機,能夠促使人作出有害的行為。

在道德評價中,分析和確定行為的動機是作出公正、恰當評價的關鍵因素。道德評價中,動機是重要的,但是不能由此走向唯動機論。儒家思想是中國社會長期占統治地位的思想,由於片面強調動機,不問效果,結果造成歷史上的大多數儒生沒有真材實學,對於怎樣治國、平天下束手無策,有人諷刺他們「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與動機論相反的回答是效果論。在中國哲學中,最極端的效果論是法家。法家主張道德評價只重效果,不看動機,這是與法家的人性論聯繫在一起的。在商鞅、慎到、韓非子等人看來,人的本性是自私自為的,古今概莫能外。既然人性自私,人人在實際中的行為必然都為自己著想,這就象火焰朝上、水流朝下一樣是不可改變的。既然人人都為自己,那麼,不論什麼人和什麼行為,動機或志的問題就可以不加考慮了。這樣,道德評價在法家那裡就變得非常簡單,只要看人的行為的效果就行了。

韓非等人對行為效果的過於強調走向了非道德主義,一些當權者居陰為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都可以追溯到法家那裡。

好動機是否一定帶來好效果

好的評價方法應該把動機和結果結合起來。動機和效果結合起來,說起來好說,實行起來仍然很有難度。當動機和效果一致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把它們結合起來考慮。但是,動機和效果並不總是一致的。好的動機不一定有好的結果,比如父母希望兒女愉快,不能說動機不好,但因此而溺愛兒女,致使兒女好逸惡勞,造成了不好結果,這時怎麼評價?壞的動機不一定有懷的結果,比如隋炎帝開挖大運河,目的是為了尋歡作樂,但是大運河在此後的長時期里成為我國南北運輸的通道,對此應該怎樣評價?

此外,動機是隱蔽的,效果是外顯的。許多行為的動機除了行為者自己,他人很難察覺。這個時候要把動機和效果結合起來評價就很困難。

看來,道德評價應該把動機和效果結合起來,這是不錯的。但具體怎樣結合,是一個應該思考、研究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通成雲雷 的精彩文章:

登徒子好色嗎?日常思維如何做到不違背充足理由律
殺老和尚會變成老和尚嗎?歸謬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情人眼裡出西施,價值不等於事實
上帝能不能造出他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

TAG:南通成雲雷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是否有能懶又饞的好命
危機即轉機,你是否能把握好這次機會呢?
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成功的是這兩件法寶!
健身一定要注意安全 使用健身器材的時候一定要查看是否完好
如何得知一架戰鬥機是否具備卓越的機動能力?
茶是否好喝,也只有自己才能體會清楚
你的跑步是否有效,原來是用這個來衡量
膩子是否防水,原來只要用這樣揉搓一下就好!看晚差點哭出聲
你的運動是否可以達到最佳效果,而且你會休息嗎
你們是否也在疑惑手機是否可以充一夜的電
腎好不好,看這5點就知道,不用去醫院也能判斷自己是否腎虛
你的愛情是哪一種決定你是否能夠把對方留在身邊
只要做一件簡單事,就能測試出你的男友是否真心愛你
你的抓握能力是否很強呢?那麼這個運動非常適合你
在挽回愛情過程中做錯一步是否就沒機會了?
如何在產前判斷自己是否適合順產,就看你能不能做到這4點
是否臨終一定要保持正念,才能往生?
為了能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你是否還會這樣想
斷奶後胸部變「飛機場」,你是否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