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海書評︱書店巡按:「六合觀風」式的世界主義

上海書評︱書店巡按:「六合觀風」式的世界主義



上海書評︱書店巡按:「六合觀風」式的世界主義


《滿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與近代中國(1895-1916)》


去年正值章太炎逝世八十周年,除了章念馳所著《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和他編的《章太炎生平與學術》(均收入人民出版社「章學研究論叢」),尚有兩種寫章太炎的專書值得注意。其一即《滿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與近代中國(1895-1916)》(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7月),作者孫德鵬憑藉其法學史專業的學識,嘗試以法治與帝制翻覆無常的背景,襯托出章太炎在晚清民初該有的位置。為此,孫氏著重勾勒了「立憲」、「國家」、「議會」等西方舶來概念在近代中國語境里的傳播與接受,而章太炎無疑屬於個中最出挑的怪咖,只有他針鋒相對地豎起「革命」、「民族」、「學會」的異幟,用古奧晦澀的言辭讓世人警醒,原來光復華夏的關鍵並非制度的問題,而是道德的困境。誠然,在這部被宣傳文案定位為評傳的作品中,充斥著憲政話語的時代進程佔據了相當的篇幅,但孫氏靈動、智慧的安排,叫身為讀者的我們有理由相信,章太炎那股「清醒、理智的固執勁」即便置於錯綜的權力網路,也能閃爍著令人不可逼視的鋒芒。



上海書評︱書店巡按:「六合觀風」式的世界主義


《齊物的哲學:章太炎與中國現代思想的東亞經驗》


在資本主義殖民擴張的世界史情境下,章太炎的民族主義不過是站在漢人立場的權宜之計,而他借《齊物論釋》提出的多元平等,才是更具普遍性的人文訴求,《齊物的哲學:章太炎與中國現代思想的東亞經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10月)就立足於後者,展開了對西方現代性的質詢。作者石井剛(Ishii Tsuyoshi)認為,政治、社會的現代轉型的過程,是東亞地區共同的歷史經驗,一旦跳脫出單一的民族國家語境,在更開放的公共知識話語空間中去考察章太炎的思想,就會發現「齊物的哲學」不僅是對清代樸學傳統的批判繼承,而且能與丸山真男、高山樗牛等日本思想家形成有意味的對照。這一別出心裁的嘗試,揭示出了中日雙方重建文明主體的共同焦慮,也讓我意識到,只有始終敞開與他者邂逅的渠道,才能在宋明理學之外,發現倫理的另一種可能。



上海書評︱書店巡按:「六合觀風」式的世界主義


《文體問題:現代中國的文學社團和文學雜誌(1911-1937)》



清末的廢止科舉,標誌著讀書人的仕宦前程不再有制度層面的保障。傳統的「士」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知識分子」(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新版自序》),與這種身份的轉變相應,文學實踐也一改泛政治化的老套,朝著職業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於是組織文學社團、出版文學雜誌便成了民國時期文壇最顯著的兩種現象。在《文體問題:現代中國的文學社團和文學雜誌(1911-1937)》(陳太勝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11月)一書中,荷蘭漢學家賀麥曉試圖挖掘現象背後的原因,探討作為體制的文學社團如何以經營雜誌為中心,建立起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共同體。難能可貴的是,賀麥曉並沒有局限在獨尊五四的研究範式內,去構築個人作品與社團綱領的孤立聯繫;反而借鑒了布迪厄的「文學場」理論,將文本與社會因素有機地結合。語言、形式和內容是文本的特徵,生活方式、組織方式和發表方式是社會觀念的體現,這兩部分都被收納到「文體」的概念中,從而使文學的內部與外部得以合理地溝通。得益於動態且相對完整的視野,賀麥曉的論證展現了不同文體之間互動和競爭的圖景,一幅群雄逐鹿的格局,在1911-1937這段時間裡,後來被奉為經典的「新文學」同樣沒能一家獨大,它佔據的只是先鋒而非主流的位置。雖然這一新穎觀點的得出,所利用到的雜誌樣本數量終究有限,但我想,富有啟發性的思路是不會隨著E考據的普及而過時的。


上海書評︱書店巡按:「六合觀風」式的世界主義


《全集補》



對郁達夫詩文中自我暴露的做派,向來是有人歡喜、有人厭恨的,我雖欣賞不來他的負心,但確乎青睞他的誠實,新近出的《全集補》(郁達夫著,陳子善編,海豚出版社,2017年1月),輯錄了浙大版《郁達夫全集》未收的文字,包括雜文、書信、詩詞、題詞、附錄五個部分,為全面了解郁達夫做了資料上的補充。與書脊的單薄成鮮明反差的,是其中重要的歷史參考價值。比如在1937年8月2日致許廣平的信中,郁達夫答應會去遊說北新書局的李小峰,推動《魯迅全集》的順利出版;在1938年10月14日致王映霞的信中,他顧不得自己的妻子還想著姦夫許紹棣,心急火燎地追問款項的下落。可以看到,郁達夫對朋友是仗義的,對錢財是在乎的,他並沒有背著文學偶像的包袱,去過煙火氣十足的生活。若僅僅將他認作徒事風雅的輕薄才子,則多少顯得片面而不負責任,故出於知人的目的,這本書值得一讀。同《郁達夫詩詞鈔》(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郁達夫詩詞箋注》(詹亞園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1月)這樣的編年集搭配,效果更佳。



上海書評︱書店巡按:「六合觀風」式的世界主義

《六合觀風:從俗文學到域外文獻》



為了紀念章培恆先生逝世五周年,「章培恆講座叢書」的第三輯《六合觀風:從俗文學到域外文獻》(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章培恆先生學術基金編,上海文藝出版社,2017年1月),現已出版問世。與前兩輯《域外文獻里的中國》《中國經典新詮論》相呼應,該書收錄的內容,既涉及中國文學古今貫通的課題,也涵蓋了對域外文獻的調查與利用。其中,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伊維德(Wilt L. Idema)由成化說唱詞話創作時間的推斷入手,還原了包公故事的原生態樣貌,經過明代宮廷改編的雜劇與詞話相比,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法官權力與自主性的削弱;蘇州大學教授范伯群反思了「小市民」概念所隱含的新文學精英立場,提出「鴛鴦蝴蝶-禮拜六派」實質上是馮夢龍「情教」的延續,有著消遣娛樂、提升市民意識、引領輿論導向的正面作用;日本關西大學教授井上泰山結合高清的書影,介紹了西班牙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圖書館所藏中國古籍的文獻價值;古委會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安平秋嘗試確定海外漢籍的概念,並認為有選擇性的複製才是影印出版海外漢籍的正道;法蘭西學院院士、法國亞洲學會副主席皮埃爾-西爾萬?菲利奧扎(Pierre Sylvain Filliozat)圍繞國王圖書館、巴黎亞洲學會的創辦,梳理了東方學在法國的興起。上述五次演講,「從俗文學到域外文獻」,薈萃成知識界共同體(Republic of Letters)的一個縮影,呈現出區別於冊封朝貢體系與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良性互動,這樣的「六合觀風」式的世界主義,是對章先生最好的追憶。(文/董熙良)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曹蓉:末代皇帝溥儀的臘月膳食錄
從姑獲鳥到織女:這些神話說明服裝對於女性有多重要
為錢所困 vs 喝酒打架:中世紀大學生的求學生涯
曾國藩與左宗棠是故意失和的嗎?
與米開朗基羅最終分道揚鑣的畫家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二〇一七亞洲書店論壇:好書店是城市地標
圖書館、書店與書攤:民國上海知識群體的精神生活建構
網紅書店開啟共享模式:新華書店變身「圖書館」
一書一導圖②《島上書店》
城會玩!法國一書店員工和書籍封面神合體
斯坦福書店美如畫 主題書店的典範
世界上最美的劇院和書店
輕車書路—合肥大摩「紙的時代」書店「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
書店帝國:書,是這裡的主人
世界第二美書店:一座雄偉的翻修建築
超高顏值書店「鍾書閣」 觀賞書中萬花世界
《海外書店》講述中國好故事
浙江新華書店:首推國內「無人書店」概念
小而美的上海書店
世界各地特立獨行的趣味書店
「軍供版圖書」與「隨軍書店」
全球最美書店之一—代官山的蔦屋書店
河北:一家古籍舊書店 一種文化的堅守
唯想國際:「中國最美書店」杭州鍾書閣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