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寫有態度的民俗志

書寫有態度的民俗志


我國很早就有採風問俗和記錄民俗的傳統,作為對民俗進行記錄的成果形式,民俗志亦早已出現。20世紀以來,隨著民俗學的發展,在延續傳統的基礎上,出現了更多類型的民俗志作品。但不論哪種民俗志,都格外強調書寫的客觀性,盡量避免編寫者的主觀評價。這種態度自然有其合理性,但很大程度上忽視了民俗志還應該發揮辨風正俗的現實作用。


當下,有必要書寫有態度的民俗志——即書寫民俗志時有明確的立場,對社會風俗事象的善惡、優劣、良陋進行有意識地評價,以影響民眾在風俗生活中的行為傾向,以引導社會風俗向善向美。


書寫有態度的民俗志,首先是改善社會風俗的需要。風俗長期以來被認為與國家治亂興衰關係重大,相關表述代代不絕。宋人蘇軾說:「人之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明人南大吉纂修《嘉靖渭南縣誌》云:「風俗者,天下之大本,政教者,治世之先務。天下之治亂,系乎風俗者。」清人黃中堅也說:「天下之事,有視之無關於輕重,而實為安危存亡所寄者,風俗是也。」因此,為了國家興盛,就需要在風俗的評價與改善方面有所作為。


書寫有態度的民俗志


圖源於網路



然而近些年來,風俗對於國家治亂興衰的意義似乎被遺忘了。在一些地方,男方必須為女方準備好一動(轎車)不動(房產),否則難以成婚。2016年11月《人民日報》曾報道:某地風俗迎親時新郎要給岳父岳母獻上8斤8兩的百元大鈔。為了兒子能討到媳婦,本已過上小康生活的老人到處借錢,甚至賣了自己住的宅子。為了還債,只得外出打工。這樣的風俗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許多家庭深受其苦卻因風氣使然而難以擺脫。

如果民俗志只記錄婚姻禮俗的儀式程序、婚禮中物品的象徵意義,而對這樣的惡俗視而不見,或者見了也不表明態度,不進行旗幟鮮明的批評,那麼它就是有缺憾的。引導社會風俗向善向美,奢儉有度,應該是有態度的民俗志的一種責任。


當然,民俗志也有必要對粗暴干預民眾正常習俗活動的行為進行記錄,並表明態度。比如貼春聯福字是春節的重要習俗,不僅有利於營造節日氣氛,更表達著民眾迎春納福的美好祝願。然而今年春節,某地政府竟然在正月初三就開展所謂「春聯福字專項整治活動」,將沿街的春聯福字統統撕掉!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不僅破壞了習俗傳統,而且傷害了民眾情感。雖然這只是個案,但仍然應該記錄下來。


其次,書寫有態度的民俗志,也是對傳統志書傳統的一種繼承。中國地方志素以起源早、持續久、類型全、數量多而聞名,且長期發揮著「存史、資政、教化」的功能,這都與志書的有態度關係密切。風俗是傳統社會方誌的重要內容,修志者有時使用明顯帶有褒貶色彩的用語對習俗進行評論、表達態度,比如用「淳」「醇」「厚」「朴」「美」等形容好風俗,用「薄」「惡」「陋」「漓」「粗」「鄙」「野」「澆」「偷」「浮」「淫」「奢」「黠」等形容不好的風俗。有時則通過對不同地方風俗的橫向比較,或對同一地方不同時代風俗的縱向比較來表明態度。比如嘉靖《威縣誌》的編修者在記述十月一日「以文紙製為冥衣,墓祭焚之,雲『送寒衣』。村落相互賽禱」之後,進一步議論說:「亦吹《豳》《雅》、擊土鼓遺意。近漸奢縱,鳴鑼振鼓,侑以女樂,則大繆矣。」顯示了對某些風俗或欣賞或批評的不同態度。再如嘉靖《貴州通志》「風俗」目「貴州布政司宣慰司」子目中有歲時民俗記述,在「貼桃符鍾馗封門」後作者感嘆道:「諸夷雖其土著,漸濡既久,近頗效尤,亦足以見聖化之遐被矣。」其間就包含著編修者對當地「貼桃符鍾馗封門」的讚賞。現代書寫的民俗志,尤其是地方志中的民俗志,仍然需要發揮存史、資政、教化作用,有態度是對傳統志書書寫傳統的繼承。


最後,書寫有態度的民俗志,也是提升民俗學學科地位的一條路徑。如何提升民俗學的學科地位,一直是民俗學學者關注的問題。毋庸置疑,能夠經世致用的學問,更容易獲得發展空間,與無態度的民俗志相比,有態度的民俗志與治國理政建立了更為密切的關係,在這方面的作用發揮將有助於民俗學學科地位的提升;同時,書寫有態度的民俗志也有助於培養更有責任感、有擔當、有情懷的民俗學學者。


在不違背法紀的情況下,每個社會成員都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民俗生活和行為方式,有人願意奢侈浪費自己的錢財,別人也無權強行干涉,但這並不意味著社會沒有主導的價值觀。有態度的民俗志,不僅應該科學客觀地記錄民眾的知識,亦應該科學客觀地記錄民情好尚,並予以一定的評價,辨風正俗,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以使社會更加美好,百姓更加幸福。(文/張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清代民間的家規與族規
日本歌舞伎來華演出
研究揭示早期宇宙暗物質不足
《胖子》:胡同里的日與夜 回不去的愛和恨

TAG:光明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小滿的這些民俗太有意思了!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圖版故事細說,民俗文化中的門神
民俗主義、學科反思與民俗學的實踐性
好一幅中華民俗與情感的詩意長卷
民俗場:民間文學類非遺活態保護的核心問題
神秘的滿族民俗
中國古代的那些民風民俗,看完別有一番滋味!
在濃郁的鄉土民俗里孕育有根基有個性的小說——郭亞軍中篇小說《鍋底有肉》創作談及讀者評論
民俗精髓——詮釋心靈美的背扇!
泉州民俗文化,中元節的「普度」習俗
從傳統民俗看文化自信
中國農村十大詭異民俗:最邪惡的民間習俗
中國的刀劍辟邪文化,民俗信仰
「迷信」,还是民俗:如何看待中国民间的信仰礼俗?
廣東民俗:必背瑤族的風俗民情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中國有哪些恐怖的民俗?
中華民俗:古詩詞中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