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佛羅倫薩不愧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整座城市就是一座博物館。而傳承這座城市的是一個工匠群落,能融入這個工匠群落的人就融入了這座城市,這其中就有中國人。


文藝復興的博物館


佛羅倫薩就是一座文藝復興時代的博物館,她的山坡、河岸、城市、街道、教堂、廣場、宮殿和臨街的豪門大宅一起,以數不清的文化遺產堅定地保持著當年的生活態度、審美品味,實實在在地為人類留下了文藝復興時代的場景。如果說古希臘羅馬是歐洲文明的開端,那麼佛羅倫薩就是古希臘羅馬的轉世。在這裡,城市規劃、建築、雕刻、繪畫、音樂、人文主義、政治哲學都可以找到古希臘羅馬的影子,同時又展示出近代歐洲文明復興的曙光。

遊客們在這座城市可以用72歐元買到一張通票,在接下來的72小時參觀72個景點。72個景點中包括聖母百花和聖十字這樣的大教堂,但實際上,佛羅倫薩一共有教堂300多座,例如我們無意間走進了一個叫Annuziatar 的教堂,一位年老的神父慈詳地為我們祝福,歡迎我們進門參觀。教堂里,一位白衣主教正在主持幾位信眾的祈禱,壁畫和雕塑充滿了整個教堂的牆壁。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據說佛羅倫薩共有300多座教堂。


1276年佛羅倫薩成為城市共和國,24年後,但丁擔任了市政委員。1293年,由市政當局、宗教團體和各行會協會共同參與制定的城市規劃法確立之後,這座中世紀古城開始展現精彩的面貌。出現了14世紀上半葉傑出的宗教公共空間與市政公共空間:由卡爾扎伊奧利大道連接的多謨廣場和市政廳廣場。百年之後,兩個廣場上如鮮花盛放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和韋基奧宮及東側的聖十字教堂完工。


在這樣充滿藝術氣質的城市空間哺育下,僅僅半個世紀之後便出現了佛羅倫薩畫派,1506年,文藝復興繪畫三傑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在佛羅倫薩會面,可謂藝術史一大奇觀。可以看到,共和政體--城市規劃--公共建築--雕刻繪畫就是前後相繼地噴涌而出。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聖母百花大教堂和喬托鐘塔,左側是卡爾扎伊奧利大道。


佛羅倫薩是一座從古至今都保持活力的城市。這種古今一脈的厚重感貫穿在城市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在一家披薩店吃中飯時看到房間里一個石柱,竟是美第奇時代留下來的;我們住在一個叫「布秋里尼宮「的大宅,是400年前一位富商建在阿諾河南岸當時新城區的房子,並且在300年前由一位藝術家按碧蒂宮的風格繪製了壁畫;我們在一家超市購物,在出口處店家用一個列印紙提示客人「不要倚靠」,原來牆上是一位現代派藝術家的壁畫,創作於1920年。可想而知,這個城市熱愛和保護歷史遺產是融匯在血液中的。那麼,又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吃透了文藝復興時代的品位、深諳老建築老傢具中的藝術標準、身懷保護和修復的絕技,又能找到各種各樣所需要的材料。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布秋里尼宮」,400年的建築,300年的壁畫。



在佛羅倫薩,無論是教堂宮殿還是大街小巷,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在高高的腳手架上圍著的黑色尼龍網後面,一位身穿工裝的人把燈光調整到牆壁的一隅,從容地帶上手套,拿起一把毛刷或是畫筆,一筆一筆專註地清理著牆上的壁畫。我想不出用什麼名詞來稱呼他們,藝術家?古迹修復專家?但我願意稱他們為「工匠」。他們就是這個城市生命的承載者,是全人類文化遺產的受託人。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一位正在修複壁畫的工匠。



城市的功能由工匠傳承

佛羅倫薩的開創者就是一群工匠。文藝復興早期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尚未形成一個獨立的職業階層,他們的職業活動從屬於不同的手工行會。例如畫家們屬於醫生和藥劑師行會(Medici e Speziali),石雕藝術家屬於石匠行會(Arte dei maestri di pietraelegname)。 就是在一些出售顏料的香料店裡,在木匠鋪木雕作坊里,許多年輕人接受了完整的藝術訓練,展露出非凡的藝術天才。


阿諾爾夫·迪·坎比奧被史家譽為「真正的城市規劃師」。1290年,他規划了聖母鮮花大教堂的多謨廣場和韋基奧宮所在的西格諾利亞廣場,以及兩個廣場之間的卡爾扎伊奧利大街,為了體現出他心目中這條大街的氣派,他還親自在這條街上設計建造了糧商用的敞廊。按照今天的話說,他做了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和建築設計三重的工作。


還有布魯內萊斯基,天才的大工匠。佛羅倫薩大教堂從1293年開工,百年之後還無法完成巨大的穹頂。當時所使用的灰泥需要幾天的時間才會凝固,可卻沒辦法搭建夠高、夠堅固的腳手架以提供長時間的支撐。特別是預留出穹頂的跨度超大,而八角形基座建得卻並不精確,四條對角線並沒有相交於同一個圓心。布魯內萊斯基在1420年接過這個難題,他把哥特式建築的尖拱和肋架券技術應用到穹頂之上,把殼體結構改為框架結構,1434年,在一個沒有現代機械設備的條件下建起了一座無比優美又堅固的傑作。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布魯內萊斯基為聖母百花大教堂加裝的穹頂。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阿諾爾夫·迪·坎比奧設計的聖十字教堂。



實際上,佛羅倫薩就是從毛紡織業的手工工場起家的商貿城市,工匠們精美的技藝不僅體現在本地產品上,連西北歐的毛毯經過佛羅倫薩的加工也大大增值。後來,英國人的機器大工業壟斷了全球的工業品市場,大批量生產的機器和流水線也造就了一個遠離藝術、專於技術的工人階級。甚至,今天連建築業也在不斷地現代化,以工廠化方式製造出建築的模塊,然後在工地上完成組裝。


正是當機器使越來越多的人方便地享受生活必需品的時候,人們也越來越發現,在人類文明的再生產中有一個挑戰是機器無法企及的,就是那些富有藝術感的城市空間與生活情調。從英國的博物館到法國的酒庄,從瑞士的手錶到義大利的皮鞋,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例子。這需要有藝術眼光的工匠,工匠之間需要長時間的協作和溝通。而工匠的培養不能靠一般的大學和技術學院,而是靠在作坊中的師徒傳承甚至家族傳承。


佛羅倫薩通過一代一代工匠把歷史上的藝術氛圍傳承下來了:在市政廳廣場被米開朗基羅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拱廊」之下,有許多大理石和金屬的雕塑。這裡有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作品,也有古代羅馬出土的雕塑。拱廊的正面卧有兩頭石獅,也是兩個前後相差上千年的作品。在佛羅倫薩有不少的雕塑都經過了修復,仔細看才可以發現,雕像的局部用同樣的材質進行了修復,但並不影響參觀者享受藝術作品所獲得的審美愉悅。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世上最美的拱廊」



走在佛羅倫薩的小街小巷,透過一些作坊的櫥窗可以看到豐富多彩的場景:有的專門收集各種雕塑,有的專門修復油畫,也有的專門為顧客裝配老鎖、老門把手。幾乎所有的作坊都沒有店招,因此在街頭望過去很少有廣告,就像博物館中沒有人需要憑標識去找書籍修復室一樣。佛羅倫薩各行各業的工匠相互一定非常熟悉,許多人可能是終身合作的世交。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佛羅倫薩經營古董的店面。



我們曾經路遇一家木匠鋪,從窗口望進去,各種工具在工作台和牆上擺得整整齊齊,如同一個放大了幾十倍的工具箱。主人豪爽地引我們進屋參觀,他用極其簡單的英語單詞加上誇張的手勢,告訴我們這個店是從他「爸爸的爸爸」繼承下來的。他驕傲地指給我們看工作台上的電鋸,他用手轉動了一下鋸片說,這個鋸在沒有電機的時候就已經使用了,一直用到現在。我們看到,工作台上有一個老式的木椅後腿,那是他正在修復的一件老傢具。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豪爽的木匠帶我們看他「爸爸的爸爸」傳下的作坊。



佛羅倫薩的工匠們不僅修復著昨天,也服務於今天對高品位生活有需求的人們,目標客戶精準而明確。據說有遊客來到佛羅倫薩一家手工製作小提琴的作坊,問過價格之後覺得太貴,作坊的師傅指著旁邊一張照片說,這位剛剛定製了一架小提琴,而照片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佛羅倫薩的工匠們彷彿是在「文明」車站上,錯過了機器大工業班車的人,又彷彿是永遠堅守在終點站上的人。但匆匆一瞥還是無法了解佛羅倫薩工匠的生活。


鞋匠坊里的中國人


我們還在佛羅倫薩一家經典的鞋匠坊里遇到了一位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從米開朗基羅廣場走下阿諾河邊,進入南邊的一段老街深巷。經過一個門面的櫥窗時,看到裡面一排排精緻的鞋樣,禁不住的好奇心讓我們推門進去。我們看到一間敞亮的工作坊,迎面牆上是工坊的品牌:Stefano Bemer。


面前的工作台擺放著各種工具和用具,亂而有序。坐在工作台邊的人,腰間系著一條藍色的圍裙,手拿一把小錘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調整著一隻鞋楦兒。他抬起頭,我們看到了一張年輕文雅中國人的面孔:「是的,我是在這裡學習的第一個中國人,我們這家製鞋工坊每年從全世界招10個學生。現在,在佛羅倫薩做手工皮鞋的中國人,算上我只有兩個人」。這位佛羅倫薩的中國工匠叫道遠,他幫我們解答了關於工匠的疑惑。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道遠,是佛羅倫薩這家高檔製鞋工坊唯一的中國人。



假如人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會做什麼?道遠的回答是手工製鞋,但這不是「職業」不是「愛好」,是「追求」。道遠來自中國青島,一年前還在一個跨國公司負責中國大區的運營。道遠曾在巴黎工作過,一次來佛羅倫薩旅遊就愛上了這個地方。於是,去年他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把自己最精彩的年華託付給了佛羅倫薩。


如今這位青年可能是對這個城市了解最多的為數不多的中國人之一了。比如說到共和廣場,他說那兒僅僅是一個地標性的地點,大家會說在那裡集合,但卻不是什麼有趣的地方,佛羅倫薩本地人不會太在意這個地方。而這也印證了我此前看到的一種觀點:為了建設共和廣場,大規模的拆遷破壞了這個地方原來的歷史,是一個不成功的城市改造。


道遠帶我們走到一面展示牆前,為我們介紹了一雙皮鞋的製作的過程,原來定製的皮鞋首先要按照客戶的腳型做一雙鞋楦。這就是客戶留下的個性信息,以後哪怕不親自上門也可以預定任意款式的皮鞋。然後他邊講邊把做鞋底、延條、鞋面、大底的牛皮逐一合到鞋楦上。他說每一步講起來都很簡單,但做起來非常不容易,在這個作坊里所有的材料都是他們自己加工製作的,連麻線都是親手搓出來的。做鞋還是一件艱苦又充滿風險的事情,製作過程中一不小心刀具劃傷鞋面就前功盡棄,因此製作的全過程都要用塑料布把鞋包起來。製作一雙皮鞋,不算做鞋楦的時間,經驗豐富的師傅也要70到80個工時。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道遠在這兒為我們介紹一雙皮鞋的製作過程。



在此之前,道遠從小長大從沒有動手做過任何東西。第一周時,他非常灰心喪氣,但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一個人只要按照簡單的初衷去做,遇到什麼困難就解決什麼困難,往往就會有前景。顯然,一個工匠的成長是在工作台上用雙手操作工具磨出來的,「得之於心,應之於手」。道遠說,當你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一雙實實在在的鞋,就會悟出許多的道理。但他不寫日記,因為做工匠的感受很複雜,難以言表,寫出來怕不準確,會顯得很空。


為什麼不留在巴黎呢?道遠說,巴黎太商業了,而佛羅倫薩有全世界最好的裁縫,最好的木匠、鐘錶匠、鞋匠、古迹修復工匠。道遠和這裡不同行業的工匠都有很好的交往,工匠與工匠的交往簡單又愉快,大家彼此知道在做什麼、有哪些經歷,這樣的環境是巴黎比不了的。


道遠說,「他們都很踏實」,工匠們的收入並不高,未成名的匠人一般就在1500歐元左右。一個行當干一輩子,直到退休。但是佛羅倫薩有讓人願意定居的所有元素:有山有水,有城市,有朋友,有歷史、宗教和文化。


佛羅倫薩的基督教堂少,有一次,道遠在一個天主教堂遇到一群人講法語,原來他們是30年前從法國移民來的,聽到道遠講法語,大家親熱得如同家人。道遠也曾問媽媽,假如會講義大利語,願不願意來佛羅倫薩定居呢?媽媽的回答出乎意料地乾脆:什麼話?不會講義大利語也願意來呀。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佛羅倫薩是有山有水有城有朋友,有宗教有歷史的城市。



佛羅倫薩的人來自全世界,比如和道遠一起的學徒里,一位來自東南亞的同事就出自一個商業大家族。近年來越來越多美國學生來到了佛羅倫薩,佛羅倫薩人的英語就開始出現了美語發音。佛羅倫薩也有不少中國人,道遠的一個朋友是騎行走遍世界之後選擇了佛羅倫薩。


哪個國家的人更具有工匠潛質呢?在道遠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質,但是審美的趣味不是教出來的。一般來看,日本人精細一些、韓國人粗獷一些,中國人的趣味似乎介於日本韓國之間。學徒主要看悟性,環境也很重要。算上在巴黎的時間,道遠出國也有八年了。他說出了國才知自己是中國人,再回國才知道自己與國人已經不一樣了。


「快樂而有節奏,踏實又有追求」,這是道遠對佛羅倫薩工匠的概括。佛羅倫薩人的工作不圖快、不圖大,但是求精求好。



文藝復興造就了佛羅倫薩,工匠傳承了這座城市的生命


道遠所說「全佛羅倫薩味道最純正的咖啡店」。



臨行的早上,道遠帶我們去城東的一家咖啡館,這裡的咖啡常純,點心也很可口。咖啡館開於1989年,但這處房子很古老。裡面的空間極其緊湊,好像故意製造一種擁擠的環境,讓陌生人可以親密接觸。其實來這裡喝咖啡的多是熟客,不少人站在櫃檯旁邊聊天邊享用咖啡。道遠告訴我們,站著喝與坐著喝的價格是不同的,因為坐著喝需要更多的服務。道遠問我,是不是覺得站在櫃檯邊喝咖啡顯得更生氣勃勃?我想,這個優秀的年輕人已經融入佛羅倫薩工匠們的世界,融入佛羅倫薩千年的文化了。(文/李津逵 綜合開發研究院研究人員)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佛祖的「神跡」:舍利子從哪裡來
晚清民國的文學期刊創刊號長啥樣
重看孔子的「游於藝」:筆墨背後的學養境界與人格
畢飛宇的《小說課》:閱讀不能左右我的寫作風格
曹東勃評《餵養中國小皇帝》:「小皇帝」的新問題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蘇東坡:「父慈子孝」的傳承造就了一家三個文豪
敘利亞最後的烏德琴製造商:冒死也要傳承工藝
愛馬仕手工藝盛典,這是一場經典與傳承的盛典
「天工開物?匠心傳承」:雷克薩斯特獻東方美學和工匠精神展覽
巴薩兩大傳奇同框 西媒狂吹:神話的傳承
人物專訪——林勝標:百年非遺技藝傳承,締造世界第一大佛
聶文濤傳承的神農手眼養生文化
羅紋硯雕刻技藝傳承人葉金榮,創立「金龍藝雕」,復興羅紋硯文化
在高黎貢山腳下,生長著一座以建築入圍「阿卡汗世界建築獎」的博物館,傳承古老技藝,在國際也獲譽無數
火生六百載 焰接五千年:欽州坭興陶、古龍窯和背後的文化傳承
揭秘藏傳佛教中神秘的酥油花,青海塔爾寺僧人幾百年的藝術傳承
曲阜,千古傳承孔聖人
你真的了解普洱茶嗎,普洱茶傳承的經典技術和文化,你知道多少?
文化人的茶歷史——普洱壓茶的傳承由來上
泥潭裡的盛宴,塞爾維亞的民俗傳承
傳承墨子工匠精神 培育現代幸福工匠
易武古韻,經典傳承的古樹標杆茶
最好的藝術就是「工匠精神」的傳承
文化人的茶歷史——普洱壓茶的傳承由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