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文化人的茶歷史——普洱壓茶的傳承由來上

文化人的茶歷史——普洱壓茶的傳承由來上

學普洱、品普洱、貯存普洱,關注薇公號「只見普洱」。郭子劍,國家高級評茶師,普洱教父「白水清」嫡傳弟子,淘寶「只見普洱」掌門人,每周開通你問我答欄目為你解惑,更有老茶相送!

緊壓,成就普洱茶之美。因應各類茶菁特色與地方需求,將茶菁經過蒸壓成形,展現團茶的高貴、餅茶的圓滿、沱茶的秀麗、磚茶的粗獷。

龍團鳳餅

只見普洱

唐宋時期,當時人們最推崇福建將茶壓成團餅形的茶,製作十分精巧,茶餅的表面上分別壓有龍風圖案,稱為「龍團鳳餅」,這也是緊壓茶的始祖。飲茶時先將團茶敲碎,碾細,細篩,置於盞杯之中,沖入沸水後品飲。

明太祖朱元璋有感於製作龍團鳳餅勞民傷財,於是下詔「罷造龍團,唯芽茶以進」,開啟中國茶文化一大變革,「散制」成為茶葉製作與品飲主流文化。雲南普洱緊壓茶彷彿停留在古代,延續著1000多年前「龍團風餅」,傳承緊壓茶工藝的美。

沱 茶

只見普洱

名稱據說因多傳銷於四川沱江地區,故名。另一說法,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下關永昌祥、復春等茶商,將團茶轉變成碗狀沱茶,因創製於下關,故又名下關沱羅茶。原由下關茶廠主要生產,歷史上曾經出現125g規格,後以每個凈重100克與250克兩種規格為主,原料以一二級茶菁為主;拼配三至六級葉,生茶、渥堆熟茶品均生產。

七子餅茶

只見普洱

「七」在中國是一個吉利的數字,「七子」作為多子多福象徵,七子餅茶形似圓月,雲南傳統出口港澳與東南亞一帶,為華僑所喜愛,並作為彩禮或贈送親友,所以有 「僑銷圓茶」、「僑銷七子餅茶」之稱。圓有團圓意涵,七子為多子多孫多福氣之意。

一筒七餅,每餅凈重357克,直徑約7寸(21厘米),筒身高約7寸(21厘米)。計劃經濟時代至20世紀90年代末期,,國營勐海茶廠所生產餅茶一直是市場主流茶品,原料以三至六級 為主,生茶、渥堆熟茶品都有生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只見普洱 的精彩文章:

老人飲茶4禁忌,家人要注意
普洱茶的功效獨特在哪裡?
普洱茶到底是養胃還是傷胃?讓你的普洱茶喝出健康
普洱茶餅撬不動千萬別用錘,讓專業的來教你

TAG:只見普洱 |

您可能感興趣

普洱茶和香港的歷史淵源
「狗」的歷史和文化
文玩核桃把玩傳承下來的歷史原因
贊皇歷史文化河流的傳說——泜水悲歌
茶歷史 | 原來在古代「茶官」這麼多
歷史上藏茶的六大品種
國父傳承的歷史沉澱與現代人文的熱情包容
吃在李庄,文化和歷史沉澱下的特色美食
歷史上的陳獨秀,令人佩服的傳奇人物
珍貴的老照片的蒙古族人歷史上的生活
木造像,中國歷史上最直抵人心的藝術
來一場櫻花、文化、歷史、自然、童趣、美食兼備的親子之旅
細說普洱茶歷史
降服鰲拜的傳統武技 原來有這樣的歷史淵源
歷史上的甄嬛傳:心狠毒辣的皇后宜修,歷史上卻是這般賢惠溫柔
歷史上那些無恥的文人!最無恥的人莫過於有文化的文人!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文藝的皇帝,字畫雙絕,連造的園林都美傳千古
品一杯緊壓的歷史∣飲一口發酵的文化
贊皇歷史文化傳說——野湖泉的傳說
傾世皇妃:歷史上的花蕊夫人名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