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

【倪方六按】這文章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吳銳先生撰寫的,是其新出版的《中國上古的帝系構造》序的前半部分。

為什麼要發表吳先生的《序》文,是因為他在《中國上古的帝系構造》一書,提出了顛覆性史學觀,質疑「華夏民族」這一傳統概念的誕生,質疑「黃帝為華夏民族始祖」這的傳統觀念……這引起了圈內外的議論,有人批評他在「胡說」,有人批評他是「忘祖」,更有甚者指責他是史學界的「砸鍋黨」……發表這篇《序》文,可以讓大家,特別是關心當下「疑古派」史學研究走向的圈內同行,了解吳先生的研究意圖和心路歷程。

文章標題為倪方六後加,段落有調整——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

(甲骨文「帝」字)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

(歐陽詢書「帝」字)

中國史學界的「三大陷阱」

文/吳銳

我們常說人民創造歷史,人民是歷史的主體,但歷史究竟是「哪些人民」創造的,卻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應該說是歷史研究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在中國古書里有一個特殊的詞,就是「帝繫」,字面意思就是帝的世系。帝比王更加神聖,因為他們的後裔崇拜他們,敬若神明。

以此為線索,可以發現這些帝實際就是不同族群的祖先。

《中國上古的帝系構造》一書研究的帝繫,包括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帝系,即傳說中的遠古聖王世系,如黃帝、堯、舜;一種是實際建立過王朝的皇家世系,如夏、商、周、秦、漢、新、魏、晉。本書試圖釐清中國上古時代的帝系是如何構造完成的。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

(黃帝像)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

堯帝像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

舜帝像

討論的基準是司馬遷所撰《史記》第一篇,即《五帝本紀》。它記載的帝王世次,主要根據戰國《世本》之《帝系》篇,而《帝系》的形成,處於戰國時代民族大混合運動,本來來源不同的族系都被嫁接幾個較大的族系之下,最終形成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一系的五帝史觀,成為書寫中國上古史的基本框架。

這種史觀可以稱之為黃帝一元史觀。在清朝末年的排滿怒潮中,拉庫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提出的黃帝來自巴比倫的西來說通過日本傳入中國,革命黨人欣然接受,尊奉黃帝是血統高貴的「皇漢民族」的祖先,來自巴比倫。

影響到當今的研究者,仍然相信中國人都是黃帝子孫,相信黃帝一定在西部。

1923年引發的古史辨運動,之所以公認為是一場史學革命,就是摧毀以三皇五帝為骨幹的古史框架。反對古史辨學派的人,相應地就固守黃帝一元、三代同源的傳統古史體系。作為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和中國上古史研究的集大成者,顧頡剛先生(1893-1980)直到晚年仍然在研究族系問題。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

(顧頡剛照片)

顧頡剛的《鳥夷族的圖騰崇拜及其氏族集團的興亡》長文,寫於20世紀60年代,2000年才首次發表,專業研究者至今還不知道,因此本書引用較多。感謝劉起釪先生和王煦華先生多年的指導,使我深入到古史辨學派龐大的學術體系。

書中討論的年代範圍從傳說中的夏代(公元前1994-前1523年)到三國(220-280),長達2275年,而以漢代以前為主,也就是本書所說的「上古」。這是採納了顧頡剛先生的意見。他曾經專門討論過中國古代史下限問題,認為中國之社會形態、倫理思想、政治思想,以及經典、宗教,皆凝結於漢代。故古史期應自邃古至漢止。

顧先生還認為,中國的封建社會固然萌芽於春秋,建立於戰國,然其凝固則在西漢,西漢時代的帝王行政與儒者的中心思想,皆在樹立封建社會之基礎[顧洪編《顧頡剛讀書筆記》第四卷,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版,第1998頁]。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

(包山漢墓出土竹簡「夏」字)

1975年,吉德煒(David Keightly)教授創辦Early China雜誌(《早期中國》),至今已經成為中國古典學的研究重鎮。「早期中國」研究的正是漢代滅亡之前(公元220年)的歷史,或者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前的歷史。

夏文化是歷史學和考古學的難題,堪稱這兩個學科共同的哥德巴赫猜想。(考古界說找到了,在河南二里頭——倪主六注)

任何人如果要重建上古史而不對夏文化有所突破,也是枉然。目前是考古界在討論,歷史學界已經棄權。本書做出了10萬字的研究,認為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墜入三個陷阱——

一是僅僅根據東漢許慎「夏,中國之人也」一句話,局限於中原找夏文化,考古學家鎖定二里頭遺址。

二是受孔子三代「直道而行」的影響,從不懷疑商文化必然以夏文化為基礎,在實際操作中,把商文化年代範圍以前的統統劃入夏文化。

第三個陷阱是認定夏文化代表農耕文明,進而否定匈奴為夏族後裔。(實際上,匈奴是正宗的夏族後裔,而不是「少數民族」———倪方六注)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

關於第一個陷阱,春秋時期陳國的公子少西,字夏,鄭國的公孫夏,字西。根據古人名、字相照應的規律,春秋人的名、字夏、西對應,說明夏指西部。清人朱駿聲已經指出這點。非馬克思主義學派的顧頡剛、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五老」之一的范文瀾,先後不約而同強調了這點,但沒有產生影響。

關於第二個陷阱,孔子說∶「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三代,自古以來解釋為夏商周三個朝代無異詞。孔子還說:「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禮」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化」,「因」是因襲、繼承的意思。孔子說殷因於夏禮、周因於殷禮,等於說殷文化以夏文化為基礎,周文化以殷文化為基礎。在儒家看來,沒有夏的創始,當然就沒有殷的繼承。

其實商國的創立者商族是子姓,發祥於東部,屬於「鳥夷」。鳥夷族因以鳥為圖騰而得名,在《尚書·禹貢》 有兩處記載,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族系,堯、舜、皋陶、殷人、秦人、趙人都是鳥夷族。鳥夷族發明的文字書寫系統成為溝通東亞的紐帶。

因此,殷禮以源遠流長的鳥夷文化為基礎,毋需以夏禮為基礎。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

(鳥夷)

關於第三個陷阱,與第一個陷阱很有關繫,總是認為夏文化起源於中原。夏族是姒姓,「姒」字的本字是「以」,「允」字在金文中作——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已經是族名,字形是把人、?(以)上下合寫,清代王引之已經指出以和允相通。1951年,在山東省黃縣出土八件春秋時代銅器,銘文「慶其以臧」,其它的盨作「允臧」,證明以、允通用。

夏族的姒姓實際來自禹的母親修己,己、以二字相通。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字關鍵部分就是上半部的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字形有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等變化,是盤蛇的象形。「以」在小篆中作,還保留蛇的象形。由蛇進一步神化為龍,古人將龍歸為蟲類,認為是智慧的象徵(《左傳》:「蟲莫知於龍」)。

欒調甫已指出允即《左傳》的「允姓之奸」之允,允為允人專字,是玁狁的同族。古代註疏家認為玁狁即犬戎,也就是商代的鬼方。到了秦、漢,玁狁的後裔為匈奴,司馬遷寫入《史記·匈奴列傳》。唐代司馬貞注釋《史記》,說葷粥是匈奴的別名,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維,殷曰鬼方,周曰玁狁,漢曰匈奴。

古人認識到熏粥(山戎)-淳維-鬼方-玁狁-北狄-匈奴是一脈相承的關繫,但還不敢把它們和夏族聯繫起來,這是受了第二個陷阱的影響。

中國史學界有「三大陷阱」,第三陷阱致民族分裂,匈奴並非外族

(匈奴與漢族其是「一家兄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黃帝是三苗、巴人等族神話人物,朝鮮原屬中國鳥夷文化圈
日本人在中國盜墓掠寶活動觸目驚心,這裡有一個統計
沒現代儀器,古人天氣預報時咋測空氣濕度的?古人想出這招絕妙!
北宋時中國始從越南引進優質稻種,咋搞到的?史料用6字說出真相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

您可能感興趣

人生中,三大遺憾,三大陷阱,三大悲哀
書法學習中的兩大陷阱
人生的三大陷阱
《戰國策》八大頂級智慧,遠離人生八大陷阱!
警惕 美國竟然給中國經濟設了這兩大陷阱
寵物家居八大陷阱
民國時,三位大咖深陷炒股陷阱:當褲子、跳黃浦江,最後悍然自殺
我的世界中國版萬丈深淵陷阱 MC屋內深淵陷阱怎麼做
凌嵐:大學正變成窮人的陷阱
狼的陷阱
女人不要讓自己陷入這五大愛情陷阱之中
我的世界中國版陷坑窒息陷阱怎麼做 無痕窒息陷阱有什麼用
人到中年最容易陷入的五大困惑陷阱
我的世界中國版紅石陷阱製作方法 我的世界中國版紅石陷阱怎麼做
二手房買賣的八大陷阱
女人一生防範六大情感陷阱
揭韓國整形套路:對外國人收巨額差價暗藏「美麗陷阱」
喬良:美國在給中國布設一個「低級陷阱」
我的世界中國版小涼亭陷阱製作方法 最簡易紅石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