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師父學走路:念佛持咒除妄想
經行,即利用走路來修行,又名行道,與打坐同為佛所教授的參禪之道,一動一靜,證悟本性,為佛門必修課。
志心辦道者,於行走時修習經行之法,無論持咒、念佛、參禪,均可處處用功,時時攝心,不令空過。
本平台發布「
跟師父學走路
」系列,學習妙祥法師開示詳解的經行之法,要點分為:眼睛、表情、呼吸、兩手、下腳、步伐、落地、遇境等等。
本期要點:
除妄
。
行道,
就是返樸歸真為行,
證得如來本性為道。
經行所謂的行,
就是要利用一切的方法,
達到無所行。
——妙祥法師
【念佛持咒話頭隨己願】
因為我們在經行時,有時候妄想出現了不好控制,手又不讓動,但允許我們嘴可以念佛。應該妄想起來,念一句阿彌陀佛,或幾句阿彌陀佛,這個妄想消失了,這個佛號就應該放下。
經行時念佛要小聲念,耳朵聽,只要不打妄想就放下。如果在專門修念佛法門,以不打妄想最好。小聲念也是為了不打妄想,是用耳聞。大聲念是不要打妄想。
有一句話「大聲念見大佛,小聲念見小佛」,是什麼意思?就是不讓我們打妄想,大聲念的目的是不打妄想。如果我們小聲念耳朵聞,同樣也叫大聲念。默念佛——我們只要不打妄想就是念佛。
也可以持咒,念咒,比如說,有的是在經行中有了淫慾的念頭,可以念楞嚴咒,念幾句就下去了,這個非常好。
也可以在經行時參話頭。我們知道禪宗有一種參話頭的方式,都在禪堂里,實際上經行參話頭更有它深刻的意義。這些方式都隨自己的願力,都可以。無論是修哪個法門,願意試哪個都可以,都有很大的好處。
特別是參話頭,很殊勝的,就是念佛以後,再念「念佛是誰」,參「念佛是誰」。或直接參「念佛是誰」,這樣就開始參,不斷地參,久了,自然有了疑情。
有疑情生起了,就離斷生死不太遠了。所以,一定要生疑情的,這很好。特別是緊著走路,緊著參話頭,很有意思。
所以唐朝永嘉大師《證道歌》云:「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語」指的是言語,「默」指的不語,「動」是行動,「靜」就是不動。
就是說我們修行應該學會,不僅在靜中能修行,動中也能修行,動靜一如,這才是真修行。
否則的話,我們修行就有的時候修,有的時候不修,這樣我們心用的不是那麼全面,就會把修行的時間,要延長了。
因此在修行中必須要知道,生死在念念之中。既在念念之中,就要隨時隨地地了脫生死,不要等。
(節選自《經行》)
了解「跟師父學走路:長久堅持功德現
」,請點藍字標題。更多資訊請回復「目錄」,或查看歷史消息。
[ 溯本歸源,續佛慧命。遼寧海城大悲寺—溯源佛教網官方微信公眾平台:suyuanfojiao ]


※皈依佛門有什麼好處?36位善神守護
※晚間上香招鬼?妙祥法師:半夜上更好
※修行是隱於山林,還是隱於市?
※供佛供不好會帶來災難嗎
※跟師父學走路:長久堅持功德現
TAG:溯源佛教網 |
※念佛和持咒 怎麼念佛?怎麼持咒?
※念經持咒與念佛是否衝突?
※念經持咒與念佛是否衝突
※初學打坐:持咒
※你拜佛就一心拜佛,持咒就一心持咒
※念佛或持咒時昏沉怎麼辦
※令初學者受益匪淺的開示:念佛持咒時雜念紛飛心散亂如何對治
※念佛持咒是真正的斷念法
※持咒,就是給佛菩薩打電話
※多方醫治無結果,持咒拗口念藍字,佛母賜子速顯現
※念佛持咒方法略談
※印光大師只讓老實念佛,決不許「持咒」夾雜?看看這段話!
※念佛與持咒有何不同?
※夢參老和尚:為什麼念佛持咒不能間斷?
※持咒先要正心誠意
※重陽節念經持咒報父母恩
※懺悔業障,持咒快還是念佛快?
※念佛持咒怎樣迴向才如理如法
※持咒還要多迴向,佛子有求,佛母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