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談談月經這件小事了
女性生理期似乎從來都是不能公開談論的私事。大姨媽、例假、老朋友、那個……你就是不敢直接說出它的名字。問題是,假如月經是專屬男性的生理現象還會這樣嗎?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月經這件小事。
網劇《太子妃升職記》影視截圖。
美籍華裔導演曾奕田給他母親製作的傳記短片《縫紉的女人》中專門講述了一件小事:1930年代,在中國鄉村生活的她收到了其丈夫從美國寄回來的衛生棉,這讓整個村子的女人都羨慕不已。
看到這一段時,心中一嘆:我們早已習慣了衛生棉,但實際上它的發明和應用也不過是上世紀的事,很難想像在此之前,女性只能用月經帶一類的物品來處理月經,有多麼不方便、不舒適、不自由,而僅僅是能使用上衛生棉都足以作為一個女人一生中重大且幸福的經歷來銘記。
有沒有方便衛生的物件處理月經只是一個技術問題,但月經這個伴隨女性大半生的生理現象卻並非一個單純的生理問題。看看下面的問題:
被經期女人摸過的香腸會變質嗎?
經期女人做的麵包能夠發酵嗎?
經血中是否含有毒素?
這些問題現在看來或許搞笑,但這並不是段子。1878年,《英國醫學雜誌》刊登了大量讀者來信討論經期女人碰過的香腸會不會變質的問題。英國人相信經期女人做的麵包無法發酵也是並不久遠的歷史。1950年代,哈佛大學的還開展了一項旨在確定經血中是否存在毒素的研究。
這或許還算得上是「科學主義」式的研究,而在此之前,人們的想像中,經血和經期女人附著了某種不潔、魔力或厄運的東西。
《聖經》就將經期女人稱為污穢之中的女人,這不是個別宗教或民族的看法。愛斯基摩人將經期女人隱藏起來,加以禁食。在尼泊爾,經期女人要去牛棚過夜,也不能去廚房做飯。在香港鬼片中,月經帶常常被用作某種魔力法器,用來溝通鬼神或是辟邪驅魔。時至今日,印度很多地方,特別是農村地區,經期女人要住進牛棚,不能進入廟宇等宗教場所,甚至不能上學,這也讓女學童輟學率大增。
(東方IC/圖)
文明社會總算不再把行經期的女人當作不潔之人,但是,文明的代價卻是女性不應該讓男性直接或間接意識到月經,這才是優雅得體的舉止,簡單點講,配合一下,我們假裝這事不存在。
女性生理期似乎從來都是不能公開談論的私事。大姨媽、例假、老朋友、那個……你就是不敢直接說出它的名字。
神經大條的傅園慧在里約奧運會比賽後接受採訪時說自己來例假了馬上被西方媒體稱為英雄,因為即便是在西方文化中,例假也不是一個能夠完全公開談論的話題。
2015年8月,倫敦馬拉松比賽中,一名正值經期的選手基蘭·甘地未用任何措施任由經血流淌,其紅色褲子明顯露出血跡,基蘭·甘地稱此舉是為了破除對女性的壓迫和歧視,得到的卻是廣泛爭議。
同年3月,多倫多大學學生 Rupi Kaur 在 Instagram 上傳了「Period」(經期)主題攝影作品,但隨即遭到Instagram刪除,引發群體抗議才得以恢復。
這些行為越過了默認的界線,對抗著約定俗成的隱性規則。但這在一些人眼中不是無事生非就是小題大做。
問題是,假如月經是專屬男性的生理現象還會這樣嗎?
1984年,葛羅莉亞?斯坦能寫了一篇題為《如果男人來大姨媽》的雜文。她回答道,答案很簡單,月經會變成一種令人羨慕、值得誇耀、充滿男子氣概的東西:男孩們長大成人的標誌便是初潮,社會會舉行宗教儀式和聚會,慶賀他們成長為男人;他們會吹噓自己的經期有多長,量有多大。
不過,在亞文化網劇《太子妃升職記》中,穿越變性後的太子妃面對月事卻是驚慌失措,甚至要召開「月事研討會」來交流擔驚受怕和疼痛難忍的心得體驗。事實上,那些體驗月經的男人的感受無不如此。
參與月經體驗的男生無一不表示難以忍受。
可惜這種切身體驗過女性身體痛楚的男性少之又少。我們的文化賦予了月經太多的象徵和隱喻,同時卻有意無意忽略了它對女性直接的身體經驗意味著什麼。月經期間的種種不便需要優雅的隱藏起來,廣泛存在的痛經,則被男性想像成誇大了的痛苦;另一方面,痛經帶來情緒變化又被視為女性本質上是不理性的標誌。
《中國婦幼保健》刊登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女大學生痛經人群比例高達50%。
由此而來的尷尬直接體現在難以實現的生理假上。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北京、上海、陝西、山西、安徽、浙江、湖北、江蘇、江西、山東、甘肅、湖南、四川等在內的十餘個省份都在地方性法規中明確了女性勞動者有生理假的權利。
然而,即便是女性也不見得會歡迎這一政策。它增加了企業僱用女職工的成本,卻沒有對用人單位做出補償,造成性別歧視,又沒有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救濟渠道。即便有這樣的假期,休生理假本身也會被視為身體素質差、情緒不穩定、消極怠工、無責任心,連是否好意思開口提生理假都成問題。
有人戲言,現代女性解放的三大法寶就是衛生棉、止痛片和洗碗機,將女性從生理不便和繁忙家務中解脫出來。曾奕田母親初次使用衛生棉的幸福感也是由此而來,但這種技術上的解放難以解除社會文化意義上的鉗制。
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中寫道:「疾病並非隱喻,而看待疾病的最真誠的方式——同時也是患者對待疾病的最健康的方式——是儘可能消除或抵制隱喻性思考。」
月經不是疾病,更不是隱喻,它本身並不可怕,也不可恥,但社會將它「隱喻」化之後,身受月經折磨之人不僅要經受身體上的摧殘,更要面對社會文化輿論的壓力。作為「隱喻」的月經給女性造成的實質痛苦比作為生理現象的月經有過之而無不及。


※月經期吃什麼菜好 5種蔬菜促進淤血排出
※如何在月經期豐胸 經期豐胸的最快方法
※4個常見原因導致月經推遲
※女性月經期間吃什麼水果好
※正是這5個行為讓你月經不調!第三條女人都愛做!
TAG:月經 |
※當健康可以列印,是時候談談長命百歲這件小事了
※是時候,談談性騷擾了
※又是一年畢業季 談談你的故事吧
※孩子,是時候跟你談談性了
※你喜歡了這麼多年的姑娘,其實是小夥子,來談談什麼感受
※關係再好,也要談談這件事
※是時候談談母親們的哭泣了
※談談胎兒過大過小都不好這件事
※春天來了,讓我們光明正大地談談「性」這件事
※談談品牌起名字這件事
※讓我們來談談炫耀這事
※一周前順產了男孩,現在在坐月子,談談我的孕期反應!
※從產婦坐月子熱死,談談還有那些坐月子的陋習可致死
※這次不只是聊聊遊戲,我們還想要談談人生
※夫妻在一起的時間久了是不是都沒感覺了?一起去散個步談談心吧
※馮小剛「整容免談」,還是要談談
※今天,我們再來談談那塊紗布
※談談近期心臟不適的那些事
※5個月大的孩子被從5樓拋下!是時候談談產後抑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