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全國名中醫候選人、甘肅省名中醫張士卿教授

全國名中醫候選人、甘肅省名中醫張士卿教授

點點心血救含靈 滴滴汗水滋桃李

——全國名中醫候選人、甘肅省名中醫張士卿教授

張士卿

張士卿教授,1970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醫學碩士,中醫兒科學教授、主任醫師,中醫兒科學碩士生、博士生導師。原甘肅中醫學院院長。甘肅省名中醫,國家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顧問、甘肅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工作46年,成就卓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參編著作10餘部,主持完成科研項目10餘項,先後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1項、甘肅教委科技進步獎2項、甘肅省教學成果一、二等獎5項,獲衛生部「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

張士卿教授,張雯娟、景怡同學榮幸當選為奧運會火炬手,參加了北京奧運聖火甘肅段的傳遞。

情系甘肅,無私奉獻

1970年,大學畢業的張士卿響應國家支援西北的號召,欣然奔赴甘肅,在平涼衛生學校任教7年,1980年從中國中醫研究院碩士畢業後,就職北京西苑醫院。紮實的專業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使他在兒科領域的發展如日東升,勢不可擋,很快便揚名西苑醫院乃至北京,晉陞主治醫師。正當事業蒸蒸日上、名聲日益顯赫時,張士卿卻放棄了北京的發展平台,毅然決然回到了甘肅,只因他情牽甘肅醫療衛生事業,心系當地百姓健康。

在甘肅工作的數十年里,為發展中醫藥事業、培養優秀醫務人員,張士卿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統籌謀劃、建言獻策。他曾多次在省衛生廳、省中醫藥學會組織的有關甘肅省中醫藥事業發展規劃的會議上,提議要加強對基層中醫實施適宜技術培訓,以提高中醫診療水平,並且率先垂範,每年至少5次深入基層進行巡講巡診。1998年針對全國掀起的西醫院校合并中醫院校的風潮,張士卿極力堅持中醫教育獨立發展,他強調「中醫藥學獨具特色,中醫藥教育必須獨立發展」,在他擔任院長期間,甘肅中醫學院生源質量逐年提升、教學水平明顯提高、師資力量日益雄厚,成為甘肅乃至西北頗有影響力的醫學院校,為甘肅省基層醫院培養了大批人才。為弘揚中醫藥文化,推動甘肅中醫藥事業和經濟發展,他組織籌建了全國第一也是唯一一個敦煌中醫藥館,推廣敦煌醫學,同時多次在相關會議上提出「應加強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岐黃文化的研究」。他認為甘肅應該憑藉豐富的中醫藥資源,藉助「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大力發展獨具特色的中醫藥文化觀光旅遊產業,積極開發中醫文化養生保健產品」。

慈心仁術,譽滿杏林

如今,張士卿雖已年逾古稀,但卻依然堅守在臨床一線,每周出門診5次、查房1次,年門診量達15000餘人次,對待病人不分貴賤貧富、長幼妍媸均能耐心診治,常有急重或外地病人慕名求診,他也能予以特殊照顧,詳詢病情、安撫穩定患者情緒,認真治療。他在臨床上廣涉諸科,尤擅兒科,對兒科疑難雜症有其獨特認識,他提出了「三因兩辨一對症」的治療理念,強調「外感內傷,健脾為先,疑難雜症,運化在前」,善用多種方法辯證治療,他提出用藥平淡中和、寒溫佐制、升降並調,他主持研發的「開胃增食合劑」、「益智口服液」、「咳喘貼」等製劑臨床療效顯著,聞名遐邇。

面對疫情,張士卿當仁不讓。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全國上下人心惶惶,他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主動深入一線分析研究「非典」患者病症,對症用藥,診治患者,協同制訂甘肅省中醫藥防治「非典」方案。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發生時,張士卿也積極加入到了防治方案的研究制訂中,為公共衛生事業身先士卒、鞠躬盡瘁。他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詮釋了「大醫精誠,止於至善」的深刻內涵。CCTV-4及蘭州晨報等媒體對他在中醫藥行業的突出貢獻進行過多次報道,得到業內及社會的廣泛讚譽。

勤於治學,培桃育李

張士卿潛心教學,桃李眾多。他堅持為本專科學生授課,先後承擔《黃帝內經》、《中醫基礎理論》、《傷寒論》、《中醫兒科學》等多門課程、多專業、多層次的教學任務。重視中醫高級人才的傳承培養,先後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中醫臨床基礎專業研究生1名;獨立培養中醫兒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47名;與南京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中醫兒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名;作為指導老師參與全國首批中青年優秀臨床人才項目工作並培養傳承人1名;作為第三至五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培養學術繼承人6名。不定期在省內外開展各類專題講座,並連續多年在全國中醫兒科專業學術年會上開展學術講座,2006年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2009年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先進名醫工作室」稱號。他培養的學生遍及隴原乃至全國,大多已成為業務骨幹和學術帶頭人,為中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做好臨床和教學工作的同時,張士卿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創辦了國內第一份《中醫兒科雜誌》並擔任主編,協編《敦煌醫粹》,主編《實用敦煌醫學匯講》,主審《實用敦煌醫學》,合編出版《中醫兒科學》、《黃帝內經研究大成》等著作10餘部,主編出版《中醫基礎學》,整理出版《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王伯岳/於己百》2部,先後在國內外中醫藥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主持完成「雙龍雪蓮酒的開發研究」、「固本膏治療腎虛腰痛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等10餘項科研成果。(策劃:吳冰 供稿:張倩 編輯:趙子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全國名中醫候選人、甘肅省名中醫王道坤教授
國家隊隊醫候希賀 談馬拉松運動損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