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印度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及其特點

印度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及其特點

  印度作為第三世界軍事大國,善於利於國際合作和軍事交往,博採眾長,壯大自己,通過技術轉讓和許可證生產等措施,逐步建立和擴大本國國科技防工業。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現在已經成為第三世界中僅次於中國和巴西的第三個武器生產大國,在某些領域甚至超過了中國和巴西,躋身於世界武器生產大國行列。其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在發展中國家中頗具典型性和可借鑒性。

一、印度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國防產業結構體系

  印度的軍事工業部門門類齊全,其產品種類比較齊全,不僅能生產常規武器,也能生產戰略武器;不僅能生產陸軍武器裝備,也能生產海、空軍的武器裝備。印度國防工業有6大行業,即:兵器工業、軍用航空工業、導彈和航天工業、艦船工業、軍用電子工業、軍用核工業。已初步建成了較完整的核工業體系,有9個研究堆和數座核電站;能自建研究堆。印度的軍事核工業已具有相當規模。自1998年5月,印度連續進行5次核試驗以來,印度已成為事實上的有核國家。

  

——企業組織體系

  印度國防工業主要由39家兵工廠和8家國有國防企業構成。這些企業全是國營企業,由國防部國防生產供應局統一管理。其中,39家兵工廠由國防生產供應局下屬的兵工廠委員會管理,8家國有國防企業由國防生產供應局直接管理。39家兵工廠主要生產陸軍用的武器裝備和軍需品,包括槍炮、彈藥、坦克、裝甲車輛等。8家國有企業主要為海軍、空軍提供技術先進的艦船、飛機、導彈、各種軍用電子設備、特種合金材料及其它現代化武器裝備。隨著私營企業技術實力的增強,允許私營企業從事軍品生產,印國防部1993—1994年度報告指出,私營企業可以同國有軍工企業公平競爭軍品合同。並指出,如果私營企業已具備某種軍工生產能力,將不在國有軍工企業中重建這種能力。

  

——國防科研體系

  國防部國防研究與發展局下屬的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是印度研究與發展計劃的具體管理和實施部門。印度現有51個研究院所,這些科研機構均歸政府所有。印度航天部、原子能部以及電子部所屬的一些研究機構也是印度國防科研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印度國防科學技術各領域及其研究機構和管理機構組成一個整體。它包括武器裝備系統各主要領域。印度的國防科研主要由國家控制並依靠工業部門實施,寓軍於民。國防部是主管部門,電子部參與部分軍用電子產品的研製與生產,原子能部負責研製、試驗和生產核武器,航天部負責研製和生產火箭、衛星等。印度國防部內主管國防科研的機構是國防生產供應局和國防研究發展局。國防研究發展局的主要職能是:制定三軍武器裝備的研究發展計劃,管理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擬訂有關管理工作條例,提供武器裝備科研方面的諮詢服務,溝通與國外軍事科研機構的聯繫與合作。印度國防科學技術的主要領域有:兵器、軍有航空、導彈、航天、艦船、核及軍用電子。

  國防研究發展組織是印度從事國防研究與發展的主要機構,由國防部國防研究發展局直接管轄,它下設若干研究院所從事航空、電子、武器系統、艦船技術、工程設備、材料、生命科學、系統分析與訓練和信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承擔型號項目和預先研究項目的研究任務,該組織還負責確定、促進和協調軍內外部門、機構提出的研究與發展規劃及科研活動。此外,國防部所屬兵工廠、國有軍工企業及數百家大學和若干私營公司也都程度不同地參與國防研究與發展工作;同時,印度政府有關部還設有一些研究機構從事造船、航天、電子和原子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宏觀管理體系

  印度國防科技工業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宏觀管理機構。內閣政務委員會是國防事務的最高決策機構。國防部是國防科研和生產的主管部門。其下設的國防部長委員會、國防部長生產與供應委員會、國防研究與發展委員會等負責處理有關國防科研和軍工生產等重大問題。此外,電子部負責軍用電子產品的研製與生產;原子能部統一負責核武器和民用核技術的科研、試驗和生產管理;航天部負責軍用航天和民用航天工業的管理等,但導彈的研製與生產則由國防部管理。國防部下設國防研究與發展局和國防生產供應局,前者主要負責軍工生產的組織管理工作,制定三軍武器裝備的研究與發展計劃,協調和監督國防科研計劃的實施等;後者則負責國防科研與生產的管理。

  印度於1964年開始實行國防科研與生產的計劃管理。建立了內閣、國防部以及軍種與國防部各局的三級規劃計劃體制,內閣一級設「國防計劃委員會」,負責從宏觀上就國防與經濟建設的關係問題向最高當局提出政策建議;審查國防年度計劃執行情況和重要方案。三軍和國防部各分部分別設立計劃小組負責本軍種和各部門計劃的制定和檢查工作。在國防部還設有「國防計劃協調執行委員會」,具體負責審查和監督國防規劃計劃方案,並幫助協調與落實。國防需求以5年為基礎進行安排。在計劃的制定中強調計劃的整體性、優化和最佳效費比,實行近、中、遠三級結合的「滾動」式計劃,以確保國防與經濟計劃之間、軍種之間、研製與使用之間協調一致.

  

二、印度國防科技工業體系的特點

  

——技術引進多元化,具有較強依附性,創新能力有限

  印度國防工業走的是一條從購買引進技術特許仿製到改造創新的發展之路。在進行特許仿製的道路上,其最根本方針為:第一,技術引進多元化,采眾家所長為我所用。如:同時引進廉價的俄羅斯武器系統和雖然昂貴但卻先進的西方電子設備,將二者相結合,從而使引進的武器裝備超過原來的水平。第二,把重點放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印度在特許仿製上的第一步是消化、吸收,包括對人員的培訓和技術上的掌握;對部件的仿製從原件裝配到先用進口原料仿製部件,後用本國原料替代仿製部件。第二步便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不斷創新,研製出大陸新一代武器系統。其國防科技發展戰略為:在武器系統整機引進、仿製、按許可證生產逐步向自行研製過渡的基礎上,建立並造就本國的國防科技工業和國防科研隊伍,大力提高武器裝備的大陸化和現代化水平。其最終目標是建立現代化的高技術科研生產體系,實現武器裝備的完全自給。

  但是,由於印度的國防科技工業一開始就是在其他國家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發展至今仍有很大的依賴性。依附於大國,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本國武器裝備的跨躍式發展。近年來,印度狂買俄、以、美的先進武器,三軍進攻、防禦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但是一味引進洋武器,也在人員素質跟不上、基礎設施不配套、零部件供給受制約、裝備大陸化的進程被削弱、國家財政壓力大等方面帶來不少後遺症,而且還受制於人。從總體上看,印度的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軍事工業行業結構不合理,傳統武器生產嚴重過剩,高技術武器裝備生產相對薄弱。印政府一直號召:引進技術只能是發展本國技術的「墊腳石」,而不應該成為「離不開的拐杖」。但事實上,要達到這一目標尚需時日。

  

——發掘民用工業的生產潛力,強化軍民結合

  近年來,在世界性的軍轉民與軍民結合的大潮中,印度加強了軍民結合的力度,強調將國防工業納入國家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在核工業、航天工業和電子工業等部門,通過軍民兩用技術的結合,不但支持了軍事技術的開發與研究,而且支援了經濟建設。印現允許私營企業參與軍工生產並增加軍工企業的民品開發。印國防部明確規定,私營企業可以同國有軍工企業公平競爭軍品合同,如果私營企業已具備某種軍工生產能力,將不再在國有軍工企業中重建這種能力。印政府還積極支持軍工企業增加民品生產。許多軍工企業積極拓展業務領域,以彌補軍品任務的不足。

  

——發揮政府計劃職能,協調多方力量合力攻關

  為了能順利完成各個五年的科研任務,攻克技術上的尖端難題,印度政府充分發揮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的政府計劃職能,對每個技術難題都出面組織相應的國防技術研究網,從而集中優勢力量,突破一個個難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在攻克電子技術各個難關中,印度政府組織了以國家電子工業部門、國防科研組織所屬國防電子研究所、印度斯坦航空工業有限公司和印度電子有限公司為主體的國防電子技術研究網,集中各個部門的優勢技術力量突破了一些核心項目。

  

——加大國防科研投入,防止科技人才外流

  為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進程,到2005年實現軍隊武器裝備自給率達到70%的目標,印軍將國防科研工作視為實現武器裝備現代化的關鍵。在國防費實際增長不大的情況下,不斷提高國防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投入。90年代初國防科研經費佔國防預算總額的4.8%,2001年已達15.7%。在加強國防科研過程中,特彆強調突出重點,並採取相應措施給予扶持,比如印度計算機產業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政府採取的特殊政策密不可分。印度從事國防科研的人員約為12萬人。近年來,隨著軍、地科技人員收入差距的拉大,國防科技人才大量流失(比例達20%),為制止國防科研人才外流,印度採取了許多措施:招收未畢業的大學生作為儲備人才進行培養;為科研人員增加薪金、提供住房補助、改善生活條件;改革科研管理體制,密切領導與下屬關係,合理安排其工作,為科研人員從事國際技術交流及事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調整產權結構,突出市場調節作用

  在產權結構調整中,印度政府擴大了國防公營企業私有股的持有比例;對於經營不善的兵工廠體系逐步實行股份制改造;對於效益低下,運營狀況不好的企業,實行兼并重組甚至拍賣給私人經營。2001年印度允許私營部門參與國防工業,為國防工業發展融入資金。除了允許私營部門參與國防工業外,印度政府還將考慮成立合資公司以及在外國公司中進行股權參與。印政府改變過去對軍工企業一包到底的做法,大幅度放鬆對國防工業的干預程度,實行計劃與市場並重,突出市場調節的作用。實行總體上自由,但又不放棄宏觀調控的運行機制。根據產品性質不同進行分類管理,即只適于軍事的高技術裝備由兵工廠總監處負責生產;軍民兩用裝備採用招標的辦法,由私營或聯營企業生產;非軍事或低技術軍事裝備轉交地方企業生產。通過這些措施,關閉了一些老式軍工廠,節約了部分國防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俄羅斯是怎樣評價中國和印度的軍事工業體系的
酶工程技術體系創新及其在氨基酸與醫藥中間體生產上的應用
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有了「施工圖」
文旅項目拓展的業務體系
省工商局企業註冊局信息技術完善小微企業服務體系
中國科學家成功製備基於全氧化物外延體系的人工反鐵磁體
國家新科技計劃體系初步成形
中國五冶大學 國有施工企業境外經營的財務管理體系
楊代勤教授受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
中國社會工作者專業能力體系背後的判定邏輯:犬儒思想、去政治化、技術化
中小企業重構企業管理體系機遇與挑戰——「表格編程」技術應用評析
眾合體系泰國旅遊特輯
國防科大:加快北斗檢測體系建設實現軍民融合新發展
91眾創空間榮升「國字型大小」 正式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服務體系
英國製革企業資助皮革可追溯體系研究
國防大學全力構建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體系
女工程師曝優步招聘經理竟稱性別歧視為「科技行業體系」
戰狼2為什麼廣受好評?淺談中國電影工業體系體系的建立
俄羅斯國防部:美國反導彈防禦體系觸發新一輪的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