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布袋和尚與彌勒道場因緣

布袋和尚與彌勒道場因緣

佛教界認為彌勒轉世在奉化,並在奉化岳林寺出家圓寂,自然地把奉化當作佛教聖地,把他經常現身的岳林寺和雪竇寺當作彌勒道場,大大提高了奉化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響。


生活中的布袋和尚,經過後人運用雕塑、文學等藝術手段加工提高,形象更加可愛。他積極樂觀,待人寬容,勸人為善,助人為樂等良好品德,成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一部分,世世代代影響著奉化人民。


奉化的岳林寺和雪竇寺,是彌勒化身布袋和尚的主要傳道之地,因而是兩所主要的彌勒道場。

岳林寺,全稱大中嶽林禪寺,位於奉化原大橋鎮岳林路東首。前身為南北朝時的南朝梁大同二年(536)所建的祟福院,位於縣江之西,後唐丞相李紳書額。唐代大中二年(848)僧閑曠遷建縣江之東,改稱岳林寺。元、明時寺院累毀累建。至清朝順治年間再次遭毀。康熙十二年(1673),僧楷庵建天王殿、方丈室和普同塔,寺復中興。光緒十四年(1888),寺崩垣毀,鐘樓火焚,僧文杲四方化緣,重興彌勒道場。抗日戰爭期間,彌勒殿被日機炸毀,勝利後修復。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岳林寺規模宏大,布局講究,很有特色。整個寺院像一條巨龍。山門兩邊一對磚塔象是翹起的龍角,敞開的山門像是龍嘴,山門內的兩個園形放生池,恰似一對龍眼,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崇寧閣、兜率宮、大悲閣依次排列,好像一條龍身。岳林寺鼎盛時期有房屋999問,寺僧200餘人。岳林寺銅鐘名聞遐邇,每天清晨,僧人做課,鐘聲響徹四方,方圓10餘華里均可耳聞。


1955年,鐘樓被雷電擊毀,1958年11月27日寺院失火,僅存南廂房一座。岳林寺名揚海外,直至寺院被毀以後,仍有日本僧人到原址燒香禮拜。1995年,政府根據社會各界要求,落實宗教政策,重現彌勒道場,成立了修復岳林寺籌備領導小組,由僧人組成籌建委員會,浙江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悟道大和尚兼岳林寺方丈。根據歷史變化,選擇布袋和尚故鄉長汀村奉中山中嶴壙作為新址,規劃佔地150畝,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為重建的岳林寺題寫了寺額,開始著手重建。


雪竇寺,全稱雪竇資聖禪寺,地處奉化溪口鎮西10公里的雪竇山中心。它的前身是晉時女尼所建的瀑布院,原在山頂的瀑布口,唐代會昌元年(8410遷移到今址。咸通元年(860)寺毀。867年修復,改稱瀑布觀音禪院。景福元年(892),南嶽常通禪師來主寺事,刺史黃晟施田l 300餘畝,擴建佛殿齋宮、鐘樓經閣、禪房藏室凡數百楹,成為十方禪院。常通成為雪竇寺開山第一祖。南宋寧宗時評定寺院等級,被列為天下「五山十剎」之一,明時又被列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明崇楨十六年(1643),寺遭兵災又毀,清順治八年(1651),僧石奇重建,殿閣巍峨,石奇被稱為「中興之祖」。自唐至清,住持禪師48人。新中國建立後,政府曾於1953、1962年兩次撥款修繕。文革期間,由於白蟻蛀蝕和人為破壞,在1968年8月,除留下東廂房外,悉被拆除。1984年8月,恢復佛事活動。次年成立修復雪竇寺籌備委員會。在各方資助下,1986年6月正式動工,到l999年,大雄寶殿、彌勒殿、天王殿、法堂(藏經樓)等主殿相繼完工,其他山門、鐘鼓樓、方丈殿、祖師堂、伽藍殿、觀音殿、地藏殿,廂房,齋堂等也先後落成。


雪竇寺不僅在國內有很大聲譽,在海外也很有影響。宋代高僧智鑒禪師,是日本佛教徒崇拜的祖師,上世紀80年代,13本學者村上博優曾攜帶他所撰寫的雪竇寺史稿,來尋覓智鑒禪師和永明延壽禪師(佛教名僧,曾在雪竇寺著百卷佛學名著《宗鏡錄》)的史跡。臨濟宗名師無准師範禪師曾給日本鎌倉寺、建長寺二祖,園覺寺開山祖,園通寺開山祖講授佛學。宋代知和禪師在妙高台說法講禪,傳說老虎也來聽經,在日本流傳甚廣,許多寺院都有《老虎聽經》的圖畫。雪竇寺在台灣影響很大,有的台胞稱其為「蔣介石家廟」,為其修復出資最多。1990年興建的「彌勒寶殿」,就是由台灣高雄妙通寺方丈傳聞比丘尼等捐資,數額巨大。近年,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都有佛教界人士前來觀光、朝拜、做佛事,並常有捐贈,天王殿內重達1 0餘噸的戴冠彌勒就是新加坡居士鑄成運來。

此次重建雪竇寺,為突出彌勒佛在雪竇寺的地位,在天王殿正面立天冠彌勒銅象,彌勒殿正中塑彌勒化身布袋和尚巨像,周圍千尊彌勒,千姿百態,創意新穎,背景為佛教五大名山,即山西五台山、四川蛾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和奉化雪竇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重修後的法堂(藏經樓),高26.6米,寬36.6米,進深20米,建築佔地2300平方米,材料純用進口整棵木材,高大雄偉,重檐三層,飛檐翹角,堂前石雕龍柱,氣派華貴,為東南諸剎法堂之冠。寺內現有古迹文物計有兩棵枝葉茂盛的漢代白果樹,清代皇帝御賜的玉印、玉佛、龍袍、袈裟、龍缽,「大清龍藏」經書,愛國將領張學良兩株手植楠木,馮玉祥給太虛法師手書「抗日救國」,以及趙朴初書贈的宋代明覺大師《頌古》等。


布袋和尚成為彌勒造像、奉化成為彌勒道場以後。來奉化朝聖拜佛、探勝觀光的人數日益增多,也引起了歷代最高統治者的關注。自宋以來,歷代皇帝對雪竇寺、岳林寺賜封賜物不絕,更擴大了兩所寺院的聲名和影響。


宋代是雪竇寺的極盛時期。淳化二年(992),宋太祖敕賜佛經,次年又欽賜石刻御書兩部。咸平二年(999),宋真宗御賜「雪竇資聖禪寺」寺額。《雪竇寺志》記載,景佑四年(1037),宋仁宗夢遊雪竇山,遣內侍張履新送來沉香山子木雕假山,白金、龍袍等物,從此,雪竇寺號稱「應夢道場」。淳祐五年(1245),宋理宗為雪竇山御書「應夢名山」,寺僧廣聞刻石建亭於寺南,名「御書亭」,今遺迹仍在。宋朝一代,皇帝一共對雪竇寺下過41道敕諭,可見重視的程度。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御賜雪竇寺玉佛、玉印、龍袍、袈裟、銅磬及經書等,方丈果如特地赴京師領回。蔣介石與布袋和尚、雪竇寺、岳林寺也有很深的歷史關係。他的遷四明(今寧波)第二代始祖蔣宗霸,是布袋和尚的弟子,跟隨布袋和尚雲遊3年。蔣氏世代信佛,對這位遠祖的師父禮拜更殷。蔣介石每次回鄉,都要到雪竇寺參拜。據已有文字記載,從1920年到1930年,10年時間蔣到雪竇寺拜佛11次。1927年8月,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在家裡住了一夜之後,即上雪竇寺,連住11天,求佛保佑他東山再起。現在懸掛在雪竇寺山門上的「四明第一山」門額,就是他這次逗留雪竇寺期間,應方丈朗清之邀所親書。

布袋和尚與彌勒道場因緣


訂閱本刊:


查找公眾帳號:namobud


或者關注本刊新浪微博:@六度佛學周刊


以往連載可以查看歷史消息

或者將您的問題直接提交給微信,我們會儘快給予解答,隨喜感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學周刊 的精彩文章:

漲姿勢!布袋和尚與布袋羅漢不是同一個人
每日慧語-菩提心是至誠心、深心
每日慧語-想要改變命運就要真正的相信因果

TAG:佛學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彌勒菩薩道場:梵凈山
彌勒道場——貴州梵凈山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殊像寺也被認為是文殊菩薩的祖庭
隨處都是道場
布衣女人:結緣大藏經道場
佛源老和尚:直心是道場
募心、睦鄰的象岡道場
在螺螄殼裡做道場吧
彌勒道場梵凈山,這些最珍貴你知道嗎?
彌勒道場—中國五大佛教道場
紅塵亦道場
司改:「螺絲殼裡做道場」當休也
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清涼佛國凈土
觀音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明明在東海,為啥都喊作南海觀音?
梵凈山-彌勒道場知多少
千古斯文道場:稷下學宮的流與變
虛雲老和尚:雲居山方便開示 處處是道場
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 有許多之最
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