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他腳上的傷口70年未癒合,臨終前的心愿是「穿上襪子」

他腳上的傷口70年未癒合,臨終前的心愿是「穿上襪子」

他腳上的傷口70年未癒合,臨終前的心愿是「穿上襪子」



傷口70多年不能癒合是種怎樣的痛苦?

創面數十年難以癒合、長年被嚴重的潰瘍和感染所困擾、喪失最基本的行動能力,這是許多糖尿病足患者的切膚之痛(建議謹慎搜索相關圖片)。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付小兵收治的病例中,有一位來自浙江的患者,其因糖尿病足形成的創口已長達70餘年之久(1942年形成)。病人最後的日子裡,唯一的心愿就是,在死之前穿上襪子。


聊以慰藉的是,這位患者的臨終願望終於實現——在治療中,付小兵團隊使用了幹細胞技術等再生醫學的手段,預後52天患者的創面基本癒合。


這還只是再生醫學諸多成功探索中的一個縮影。


1

從難愈性疾病說起


「與上述案例中類似的慢性難癒合創面,中國每年大概有3000萬人左右的治療需求。」付小兵是我國著名的創傷醫學專家,他直言,像這種慢性難癒合創面,過去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上世紀90年代以後,他們開始探索一些新的治療模式和方法,來解決病患的痛苦。


「像糖尿病足,痊癒非常困難:一方面沒有專門的科室和大夫負責治療,另一方面也確實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付小兵說,在我國,糖尿病足病人出院時只有60%治癒率,這也就意味著40%並沒有治癒——沒有正規治療,就會發展成越來越嚴重的慢性難愈性創面。


加之,由於許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根本不知道怎樣防控糖尿病足,25%的糖尿病患者將不得不面對與文章開頭類似的厄運。


中國有多少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以前被認為是「富貴病」,1979年以前少有,但2010年的時候已佔到國民的11.6%

「之所以出現幾十年沒有癒合的創面,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們對疾病的成因、發病機制、治療方法等都沒有清楚的認識和有效的手段。」因此,付小兵常常思考,能不能用一些新的治療技術方法來解決這個「老大難」。


而他們的臨床探索證明,治療糖尿病足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用再生醫學技術來實現。


「糖尿病足是下肢血管疾病引起的腿部和足部創面,而利用幹細胞可以促進血管的再生長,重新建立起血液循環;再輔以外科治療手段,就能最終解決糖尿病足的治療難題。」付小兵說,「這一技術已經在很多臨床醫院推廣應用,可以降低糖尿病足病患者30%~40%的截肢率——這無疑意義巨大。


此外,幹細胞技術還被用以再生汗腺,造福燒傷患者。


「幹細胞的誘導分化功能,可以在病患身上實現汗腺再生。這一技術的成功使用,可望建立一種利用幹細胞再生汗腺的重大新技術,幫助燒傷病人逃離每天不得不吹空調、泡水缸的命運。」付小兵說。

2


「非科學性問題」


Nature曾在2016年《再生醫學特刊》中這樣描述再生醫學,稱其是「一系列大膽的技術和技術的集合,其目的是恢復我們的生理狀態,讓其類似於原始的狀況」。對此,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和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兩院院士、漢氏聯合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韓忠朝介紹說:


「我們人體組織、器官會不斷磨損——損傷、衰老以及產生的一系列疾病,特別是難治性的疾病,都有可能通過幹細胞再生醫學的技術得到治療,再生醫學現在已公認是將來除藥物、手術之外的第三條醫療途徑,幹細胞與可再生醫學是新興的和有長足發展的行業。」

付小兵也印證了這一點:「再生醫學以及幹細胞技術,在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都有發展路線圖,比如指出了『到什麼時候要實現多少關鍵技術突破』等。」


然而,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目前是「基礎研究沒問題、臨床實驗也應該沒問題,關鍵是產業化的問題」。


付小兵提出,幹細胞技術從臨床實驗到產業化、到臨床應用轉化的過程面臨著政策法規和管理方面的問題。


2016年12月16日,國家食葯監總局出台了《細胞製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然而這一指導原則何時能夠正式頒布、細胞製品的規範何時出台仍無確定的時間表。


在此次論壇的圓桌討論階段,解放軍第307醫院全軍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主任陳虎就將大家普遍關心的「指導原則何時正式出台」這一問題拋給了國家食葯監總局中檢院研究員馮曉明,但沒有得到確切答覆。


「食葯監局這個指導原則,是以後企業要遵循的、是引領產業發展的出口,如果沒有這個,(企業前期探索)就相當於全是白做。」陳虎解釋說。


在幹細胞藥品的研究進展方面,漢氏聯合是國內比較領先的。韓忠朝透露,目前該公司已有3種幹細胞製劑完成了臨床前試驗,下一步將選擇7個臨床適應症,進行一期、二期、三期的藥物開發。此外,漢氏聯合還在組織工程技術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由付小兵主持的創傷修復幹細胞凝膠即是其中一例,目前該凝膠已完成了臨床前研究,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更關鍵的是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細胞製品的企業標準,這些標準在國內、歐盟都是符合相關要求的,可以說是國際領先的。」韓忠朝說。


馮曉明則在回應陳虎的提問中提及了涉及指導原則出台的一些問題:「在幹細胞技術推廣應用方面,我認為還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比如標準化的工作、GMP規範的工作、產品質量控制的工作等。我個人也希望企業能夠把幹細胞技術產品生產應用的一些好經驗、一些生產規範貢獻出來,為幹細胞規範性發展做一些有益工作。」


此外,馮曉明提出,在細胞治療一些機理研究方面還有不是很清楚的地方,但他同時表示「不清楚不代表不能用」


3


「要比科學家有耐心」


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美國幹細胞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儘管美國FDA對幹細胞治療的方法採取了強硬措施,規定所需的藥品和器械需要同樣嚴格的測試程序,但這並沒有阻止幹細胞臨床產業增長。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邵鴻在該論壇致辭中也表示,幹細胞和再生醫學是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新興領域,在這方面有著激烈競爭。


幹細胞再生醫學到底有多大的產業前景?


中外兩個權威機構給出的兩組數據是:國外機構(Global Regenerative Medicines Market)預測到2020年,幹細胞再生醫學產業將達到675億美元產值,而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左右,將產生約1500億人民幣的產值。


然而,作為投資界的代表,東方證券股權投資與交易部總監唐潔認為幹細胞技術產業作為受制於政策的高新技術領域,有其行業特殊性。投資者對幹細胞產業化的期盼要有更多耐心,對幹細胞企業的估值要更加理性,因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出於安全需要,幹細胞技術需要更多臨床數據,科學家不得不經受漫長時間和投入,因此投資人對於這類企業的估值要更加科學,更加符合新興產業的特質。」唐潔說,這個行業每一個進步、每一個新產品的研發都代表著科學發展和全人類的進步。有志於踏足這一行業的投資者要和科學家「一起保持耐心,一起堅守信心」。


對此陳虎點評道:「如果投資環境比我們的科學家還有耐心,那是非常好的事情。」


在「建成羅馬」的等待中,各方應如何行動?


付小兵提出:「我覺得基礎科學家、臨床醫生、企業家、投資家最好能夠結合起來,互相支持,這樣將來可能對整個以幹細胞為代表的再生醫學產業化的發展,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韓忠朝則認為,再生醫學技術產品涉及細胞產品、組織工程產品和其他相關的生物製品和材料器械,這些產品大多是創新性複合產品,產品的審批入市如走通常的I類新葯審評之路太長。應參考日本和韓國的做法,開通綠色通道,產品完成II期臨床研究後即可允許有條件的進入臨床應用。這樣,既能促進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又堅持了安全第一的審慎態度。


無乾貨,不分享


本來科技


一個不玩花架子的


科技公眾號


使勁兒戳,又不會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本來科技 的精彩文章:

帶羽毛的恐龍究竟長啥樣?用色彩斑斕形容不為過

TAG:本來科技 |

您可能感興趣

毛主席臨終前在他手背上點了幾下,一個月後四人幫被粉碎
毛主席臨終前在他手背上點了幾下,一個月後四人幫被粉碎!
妻子臨終前的溫柔,我們在病床上最後一次
唯一土葬的開國上將,臨終前只說了4個字,追悼會上有萬人參加
臨終前連口水都喝不上的晴雯,竟是死後留下遺產最多的人?
4萬年前的嬰兒猛獁象,臨終一刻
一個牢頭子,冒死給西漢續命82年,臨終前才吐露真相
一個牢頭子,冒死給西漢續命82年,臨終前才吐露真相…
一生縱慾風流,有20個女友,身價幾十億,臨終時給兒子留下了…
曹操臨終寫下的遺囑,令在場所有人流淚,卻被後人鄙視了上千年
宋慶齡臨終前14天,完成了兩件空前的大事,無人能比
他是十大元帥之一,曾把上將罵到吐血,臨終前一直後悔不已!
「我想看看她再走」18歲老狗狗臨終前做的最後一件事,讓人淚崩
日軍在17歲少女身上動刀子,臨終前哭著喊:媽媽,救我
我嫁大我30歲老頭,半年後他去世,臨終給我張存摺打開後我哭了
相伴十幾年的狗狗去世,臨終前一直抱著不放的東西,讓主人看到後崩潰
諸葛亮臨終前的最後一計,騙了世人近兩千年,至今仍然無人能解
宋慶齡臨終前14天,完成了兩件空前大事,無人能比
直擊:18歲癌症少女,她臨終前一個令父母難以接受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