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所謂的精英,其實是這個時代里大寫的「尷尬」

所謂的精英,其實是這個時代里大寫的「尷尬」


對於中國社會精英階層的解讀,很多人想到的大抵是這樣的辭彙:要不就是神秘而且低調、要不就是位高權重。彷彿真正的精英都會在角落裡計劃著這樣或那樣的巨大陰謀,總有民眾會在街頭巷尾議論著這些「精英」故事的各個版本。今天主頁君推薦的這篇文章的作者認為精英在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十分尷尬的。

文|唐羊

From 羊同學是好同學

微信號:candysheeeep


很早就想寫了,但我怕得罪人。



好在

《奇葩大會》

終於開播了,這個看似群魔亂舞、實則三觀極正的節目,給予我不少作文的自信。嚴肅地說,我一直將其視為教育片。當我親眼目睹著多樣的生命個體如煙火般綻放不同光澤時,我對他人、社會、世界的認知便漲了好幾分。如此高效且愉悅的精神衝擊,幾乎前所未有。能火起來的事物,總有貨真價實的原因。

一部網路綜藝能做到精神世界裡的百花齊放,贏得青年人的一呼百應,著實不容易

在此類需要不斷放大人格特點節目上,我尤其留意

傳統認知里的精英們

——差強人意的表現。

且不說高曉松炮轟清華學子的極端情境,讓精英與非精英同框,本就是件殘忍的事。

將時間退回到2000年,韓寒和黃思路同上一檔央視訪談節目。當那段荒謬的訪問逐步演變為對韓同志的批鬥大會時,狂拽炫酷的少年是值得同情的對象。十多年過去,時過境遷,在所有人都擠破腦袋想紅、想火的時代,在無數可愛的妖艷賤貨面前,局勢發生了驚天逆轉,傳統定義下的精英竟毫無防備地處於弱勢地位。

某次看檔娛樂節目,

一名來自哈佛的無敵全能大學霸

,被一群年輕的綜藝老油條們簇擁著。所有人都在拋段子,秀才藝,儘力活躍、製造節目效果時,那位萬眾企盼的學神開始拘謹而局促地說著些正統的話。當然,他是自帶光環的,值得仰望的。

由於他的表現實在太過無聊,那段看得我尷尬癌都要犯了。

我打賭,要不是因為顏值,他絕對上不了這節目。

之後交流,朋友說:



你何必強求學霸和其他人表現一樣?

也許節目的劇本就是這麼安排的。他所要表現的就是他自己,一個安靜木訥的高顏值學霸,這樣正好有反差、有看頭。

我反駁:



問題是明擺著他想火啊!

他有新書要賣啊,沒有群眾基礎怎麼行。並且,我看出了他的努力。他確實很努力在融入了,甚至他努力得太過刻意,刻意到我想換台。


在諸多類似情境下,

我開始對所有帶著「精英標籤」的人設保持高度警惕

如此警惕,是我對某類熟悉群體的再認知,更是對自身成長路徑的反思。

究竟是哪一環出錯了,從而造成了如此窘境?





誠然,作為精英群體本身,這必然是無罪的。

教育上的體現最為直觀。古有科舉,今有高考、出國,無論是分數還是獎項,經過一系列漫長而嚴格的篩選,

精英無疑是社會優勝劣汰的產物

。當然,其屬於前者,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炫耀榮耀的少數人。

當榜樣的範式出現後,

他們則變成了無數中國家庭教育培養的美好目標

。父母給你設定了人生願景,老師說他們是奮鬥的終點,我們在鬼使神差間,開始堅信且仰慕前人的成就,緊接著飛蛾撲火般地效仿——形成「路徑依賴」。此處的路徑依賴,是基於家庭、學校、社會的多重壓力影響下,我們對某個單一的成長軌跡產生的過度依賴。

可怕的是,

一旦我們做出這種道路的選擇,就如同走上一條不歸路。

物理中的慣性開始作祟,這種力量會使得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增強,直至讓我們走不出去。其實更多時候,面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若想過上比一般人都體面而滋潤的生活,我們根本沒有其他路徑可選。

作為

當事人

,我有發言權。

中學六年的青蔥歲月,我接受了中國範圍內最為優質、全面的素質教育。

在藏龍卧虎的精英叢林里,理所當然的優秀逐漸成為一種習慣和標準。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年少取得的榮譽就像摘星星,摘完一顆,往籃子里放一顆,似乎沒有節制。坐擁資本、頭戴光環,所以必承其重。我逐漸活在了前人的光芒和路徑中,覺得

「最好」是一條無法逆轉的路


高考沒搞好後,我不得不懷著一份別樣的初心,對公眾視野里的「優秀」開始另一番追逐。




大半年前,我面見一位良師益友。

我說:



如果我沒申請上X的研究生,就真的沒臉見您了


他一聽,果斷表示:



你怎麼能這麼想!


言下之意為,

你有幾斤幾兩我還不清楚嗎


我很感動,這說明

他對我本身能力的認可,無需藉助外物來標榜自己

縱使能力比牌子實用得多,我依舊無法擺脫這種

強烈的社會共識

。生活里的哲學比課本豐厚太多,但從內心深處,我終究無法放過自己。這條路最盛產什麼?一

個中國教育里標準的好孩子,高級且中庸;一部活在他人期待眼光里的勵志大戲,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



我們有多努力地活成前人的模樣,就有多缺乏自我意識的覺醒。

必須承認,在出現路徑依賴時,面對日趨僵化的精英人設,做自己確實困難。

大學時候,我被迫跳脫了固化的圈子,有幸看到了「最好」以外的世界。

逃離北京後,我懷著卑微的優越感,發現了一種

更為鮮活、真實的世界觀

:在他鄉,首都成為參照物,是質樸的同學們被贊和被噴的首選,我恍然大悟、受益良多。


十九歲離開中國時,我已習慣特別用力地思考,包括充分觀察美國尊重個體發展的事實。與此期間,我肆意依賴著寫作。它如救星一般,讓謙和低調成為常態。

我開始重新審視個人的慾望和能力,試圖理解那些傳統路徑以外的多元經歷





再後來,我遇到了「有趣」,一個神奇的形容,王小波雜文里高頻辭彙。當趣味成為時代剛需、交友標準時,

如何活成一個有趣的人,成為了年輕人間最佳的輿論話題

我淺薄的認知如下:



有趣不是簡單的插科打諢,它是人生精彩在別處,奇景在孤峰,含金量極高。比如展現出一般人無法企及的機智和幽默,在旁人察覺不到的領域做出匪夷所思的創舉。更進一步,

有趣是人性最自在的釋放,它不受到制度束縛、更不被主流捆綁——與「無趣」勢不兩立。


基於此,傳統的精英們在通往有趣的路上,往往處於劣勢。

《奇葩說》里,

有趣是選拔奇葩們起碼標準。

或許精英和奇葩本就不是一路的,辯論環節時,冒犯主流觀點可是精英們最不擅長的。我們從小尤其分辨對錯、明辨是非,「應該與不應該」早就勝過「對與不對」。

當拋出某個處於灰色地帶的倫理辯題時,在台上眉飛色舞、意氣風發的,往往是那些成績不好、不被家長老師們看好的怪才們,

他們清奇的腦洞、鮮明的逗趣論述,是展示自我個性、自身實力的真實演繹

我絕不否認精英們所擁有的能力與潛質,他們也許只是真的不適合這檔節目而已。但這本身也反映出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



當公眾對八零、九零、甚至零零後評頭論足時,與其說「放飛自我」的人多了,不如說

時代對於成功路徑的定義更為多元了

。成功路徑的多元化,意味著

通往人生贏家的道路正不斷被拓寬

。除傳統意義里的精英教育外,還有諸多可供選擇方向,比如擁有一技之長的網紅、有顏有才的主播,這均是新時代下的致富成名的途徑。

即便他們有別於嚴肅與正經,但他們同樣收穫鮮花與財富。


與此同時,

公眾愈漸接受了「有趣」的標準

其評判的標杆不再受制於名校背景、發光的履歷,社會的競爭機制開始構建在個人能力之上——

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

。你所擁有的頭銜,不一定是你所具備的技能,所以不如憑實力說話,能者多勞,公平賽跑。我猜想,在互聯網的浪潮中,最好的時代可能已經到來。

當下的機遇足夠多,市場足夠大

,懷才不遇基本不可能。

如果還未實現抱負,那只能說明自己還不夠強,沒有強大到走進伯樂的視野。





然而,大眾出人頭地的時代來臨了,精英們的境遇卻尷尬了——

精神積累和財富積累出現了巨大的斷檔。



一方面,學院的高牆之內,無論大家的知識儲備是多麼的不同,

畢業時的職業輸出方向都大同小異。

金融和諮詢行業的扎堆,提早實現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另一方面,由於缺乏足夠的自我認知,

所有人迷茫起來都一個樣。

最適合高談闊論夢想的地方在北上廣,霓虹和血淚享有一樣的重量。

哦,原來還有比「上大學就解放了」更扯的勸誡——等你從某某學校畢業了,工作和成功就來了。

誠然,如果大家都這麼過,有著豐滿的理想和骨幹的現實,誰都不會有怨言。只可惜,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精英群體、名校畢業生內心最大的不平衡,來自於諸多網路個體戶的大富大貴。

比如,自己寒窗苦讀多年、出來工作後辛苦所賺的一年工資,竟還不及某些低學歷網紅的月收入。


大學教會了我們詩和遠方,而現實讓我們徹悟什麼是眼前的苟且。


隨之,市面上相繼爆紅了以下文章:



《一名非典型985畢業生的大學簡史》


《我上了985,211,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


《在美國前10名校讀書的自卑:我拼盡全力,只為成為優秀的普通人》


《如何看待名校學生的自卑心理?》


《大學生怎樣賺錢當網紅?》


…….


古時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如今說「文憑能幹嘛?什麼都幹不了」。由此可見,從名校自負感到名校自卑感,真的只是一瞬間的事啊。

有人議論,精英的高姿態和優越感,大概天生就不善接地氣、總愛端著。

我認為,當世人對此類群體的期待遠遠大於其本身預期時,精英們更難發現真實的自己,比如自己最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事實上,公眾對精英群體的審視與批判從未留情,

國內有「精緻的利己主義」,國外有「常青藤優秀的綿羊」。

在精英們扎堆的場合,務必需要適應

一系列激烈而功利的競爭法則

。多年體驗下來,我發現官僚氣息開始在學生組織中盛行,個人容易膨脹、飄飄然。將資歷視作品牌,不放過任何營銷自己的機會。當有機會接觸諸多大師級別的人物時,

很多人容易錯把接近權力當成擁有了權力,從而當成自我炫耀的戰利品

所以,一些朋友時常向我傾訴說,他們並不喜歡那樣的氛圍。或者說,

他們很難從中收穫無用——即非功利性質的友情和快樂

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也很難把自己置身事外。

十八歲的我,認為精英式的培養路徑有益無害。而如今看到身邊人堅定不移地在既定道路上前行時,

我更願保持清醒,持觀望態度

必須承認,

傳統精英式的教育結果還是相當可觀。

其作為中國教育模式的強大驅動力,定期成批為社會輸送大量青年才俊。背後的邏輯相當簡單:個人能力匹配名校頭銜,好的學校有能力提供更為上乘的資源和機會,這些人變得更加出色,如此循環往複,不愁後繼沒人。不得不說,他們的優秀很紮實,事迹也感人,值得後輩們敬仰和學習。





我時常想:如果精英式教育仍是中國主流教育的長期發展模式,那麼時代的多元化發展是否能夠左右精英們的選擇和發展路徑?

這很難說。

但肯定的是,

社會輿論對此類群體的評判將更為嚴苛。

芮成鋼的自傳至今還擺在我書架上,好幾大本,想來諷刺。成名的門檻變低後,社會對於成功的路徑也更為寬容。隨著個性化時代的到來,

互聯網浪潮里的手藝人們紛紛大顯身手

,這既令人驚喜、又惹人側目。

精英們雖稱不上在現實的夾縫中生存,但無盡的困惑、矛盾、與掙扎如約而至

一位畢業於復旦的青年寫作者曾說:



別怕,我們除了抬頭去看月亮,也要驕傲地撿起地上的六便士。


我覺得說的很實在,也很實用。


所以,

人沒有恆定的優秀,或是恆定的不優秀。

良好的學歷出身也許決定了人生起點,但

能決定人生終點的,唯有與個人強烈奮鬥慾望相匹配的,不斷累積的知識、能力、閱歷、覺悟、和思想


每每反省至此,我那殘存的謙卑的優越感,便根本不值一提了。


本文系授權發布,By 唐羊,From 羊同學是好同學,微信號:candysheeeep,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 CHINA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留學生倒地不醒,昏迷前最後一句話竟是....
中國人被法國警察槍殺,當地華人和平悼念卻被他們打得頭破血流....
北京飛紐約只要2小時?史上最快飛機即將試飛,一天環遊世界不是夢!
兩任美妻、三次婚姻,千億富豪馬斯克家人人吊炸天、戲還超級多
中國留學生退學率高達25%?講真,美國留學有那麼嚇人?

TAG:INSIGHT CHINA |

您可能感興趣

所謂的跨年,畫面大概是這樣的
那些所謂「長大成人」的故事,其實不過是個從眾的謊言?
這些所謂的「極品」,其實全是葯!
所謂的愛,其實也是一種習慣而已
所謂的愛情,只是代表當時
所謂的藝術感,其實就是這種感覺!
其實所謂的好朋友就是這樣
所謂時尚,就是超越這個時代
李辛:很多人都在補腎,其實所謂的腎虛只是一個假象
所謂痴情的代價原來是這個?
春秋時期其實並沒有所謂的五霸,真正的霸主只有一個!
很多人都在補腎,其實所謂的腎虛只是一個假象!
你所謂的極限,其實只是別人的起點
所謂實力的背後,其實都是近乎瘋狂的堅持
那些所謂有魅力的明星,大概就是丑的時候直接爆炸,帥的時候顏值逆天
所謂的高冷,其實只是我
所謂丑 其實是胖,所謂胖 其實是懶
搞笑漫畫:其實是男的是女的都無所謂,只要好看都可以!
您所謂的關係,其實也是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