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8000元的大耳機到底如何?
開頭先鳴謝下西安聖塔菲音頻提供的Elear
本來是想等自己的定的大烏托邦到了再一起寫的,但借來Elear聽了一晚上便控制不住自己動筆的慾望,又擔心自己的系統不能完全發揮出大烏的實力,就先寫一篇隨筆聊聊它吧。
大約是過年前不久,某天和聖塔菲老闆星星聊天,他和我提到最近搞到了一隻很牛逼的耳機叫小烏托邦,法國勁浪的,問我知道不,很土逼的我回答當然是「母雞」,他很吃驚我竟然連勁浪都不知道,不過畢竟勁浪之前的造詣都在音箱上,而我這種窮人又玩不起音箱。當然這也多虧了之前勁浪在國內的宣傳——幾乎為零。
在他的描述中,小烏的流行能力可以達到滿分,人聲幾乎無敵,作為一個多年的死宅,他幾乎可以感受到香菜在耳邊唱歌的每一個氣息(此處手動兵庫北的微笑)。對於這樣浮誇的描述,我其實一開始是拒絕的。我一直認為,大耳對於耳塞最大的優勢是在交響上,動圈的聲音聽起來更寬鬆,動態更大,聲場更大,但由於物理特性,動圈都無法徹底消除齒音,在人聲細膩度方面也有所欠缺,大耳在流行的演繹上比耳塞其實沒有碾壓性的優勢。在這之前,我聽到的大耳比較適合流行的無非就是HD650和T1二代,而這兩隻耳機,HD650已經是上個時代的產物,從解析等硬素質來說已經有些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T1二代雖然流行的表現不錯,但畢竟還是個交響走向的耳機。
他口中無敵的小烏托邦,到底,有多強?
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來到他店裡,一隻漆黑的耳機整靜靜躺在最靠門口的耳機架上,似乎在向我炫耀它的地位。和他一邊吹逼,我一邊拿起小烏端詳著。小烏的外形不算很漂亮,漆黑的網狀外殼,點綴著勁浪飄逸的F標誌,周圍寫了一圈法語,目測大約等同於「made in France」,鋁合金頭梁頂上是皮革,底部是絨布,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不像DT1990那樣透著冷冷的專業氣息,也不像HD800那樣充滿次世代的科技感。不過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小烏上面還有大烏,總要給老大讓個路。
把玩一會兒之後,可以說小烏的做工卻很紮實,完全找不到任何瑕疵,處處嚴絲合縫,外殼和頭梁的噴漆也很講究,和DT1990屬於同級別的做工,估計不會像HD800那樣用久了掉漆嚴重。小烏的耳罩和頭梁是絨質的,十分柔軟,和拜亞家的天鵝絨不同,小烏的耳罩更柔軟,佩戴起來也更加貼合臉頰,十分舒服。不過小烏的頭梁略緊,有些夾頭,不知道過段時間是不是會有所好轉,此外,小烏的重量達到了430克,比HD800整整重了一百克,也可以算是做工紮實的代價吧。好在佩戴起來也還能接受,比起一斤多的潘多拉還是好得多得多。小烏採用可換線設計,插針和T1二代通用,線身為橡膠,很粗很牢固,6.35插頭。關於換線我想說兩句,一定一定要謹慎,我曾試過把T1二代的平衡線給小烏使用,結果導致聲音發生了風格性的轉變,小烏竟然向T1的方向發展了,足以說明小烏對線材十分敏感,如果沒有機會試聽,切記莫盲狙。
驅動方面,小烏在開放式大耳里可以說是相當好推,要求略高於大法的奶罩,大推力的國磚基本就能搞定,比如我手上的這台享聲MR1就和它十分搭配,當然上台機效果會更好。聖塔菲提供的系統是聲韻全套換QED全套線,金牛座雖然不算頂級耳放,但驅動小烏已經是綽綽有餘了。
倒上一杯水(你丫能不能準備點兒茶啊,咖啡啊神馬的飲品啊,每次去只能喝水),坐在沙發上,戴上耳機,前奏緩緩響起。咦,好像沒什麼特別的啊,聲場比較小,高頻也略暗,但人聲出來的時候,心中已是激動萬分。做為一個並不是很宅的宅,Aimer的歌最令我痴迷,而小烏對她聲音的表現竟是那麼美妙。
Aimer的《茜さす》大概是我最喜歡的歌之一,作為一個不聽渡口,不聽加州旅館的人,試音從來只用自己喜歡的音樂,也許不嚴謹,但每次聽到不同的耳機演繹自己最愛的歌聲也是樂在其中。《夏目友人帳》是沒看過的,但每次聽到Aimer略帶沙啞的萌萌的聲音還是不自覺地傷感。
小烏的素質不是最高的,比不過HD800,也不如同價位的T1二代,甚至不如DT1990,但是一隻可以讓你沉浸在音樂中的耳機。可以說它是一隻素質較尚可的味道型耳機,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它味道很濃,又不像潘多拉系列那麼讓人難以接受,素質不高,又比潘多拉好上不少。
「有舍才有得」,作為一隻純流行走向得耳機,小烏放棄了聲場,但換來了絕佳的中頻密度與厚度。其實聲場這個東西,還真不是多多益善,像HD800,聲場大難免中頻凹,交響和流行想完全兼顧幾乎不可能。小烏的解析比較高,高於HD650這種老耳機毫無壓力,依然遜色與HD800 和T1。動態和瞬態都比較弱,不過我一再強調這是一隻純流行走向的耳機,動態瞬態,who cares?小烏結像較大,口型明顯,大概這也是星星能感覺到香菜在他耳邊唱歌的原因之一(死宅真噁心2333)
三頻上,小烏的低頻量較大,推不好的情況下可能會略蓋住中頻,下潛一般,彈性尚可,速度較慢,不過我總覺得小烏的低頻有一種特殊的味道,不是簡單的下潛、彈性可以描述的,這種低頻,氛圍感極佳,適合流行而不適合器樂。中頻是小烏最大的特點,豐滿而富有韻味,人聲較近,但還不算特別貼耳,聽久不膩,可餘音繞梁三日不絕,至於有多好聽,依然建議大家耳聽為實。為了保證中頻的味道和抑制齒音,小烏的高頻較暗,延伸也一般,不過作為一隻純流行走向的耳機,who cares?
我也曾試過用小烏聽一些器樂,但發覺真心不適合,最多勉強能聽一些尾浦由紀的配樂、輕音樂,Hans Zimmer的原聲、Two Steps From Hell之類的New Age、以及各種大編製古典可以不用考慮了。
古人云: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小烏的人聲已經無敵好聽了,就別奢望太多了。
小烏是一隻適合煲耳朵的耳機,喜歡它的人會被它一耳朵驚艷到,沒被驚艷到的人聽久了也大都會喜歡它,而被它煲壞耳朵的人,大概再聽別的耳機都會覺得人聲太淡太薄。
之前在貼吧看到有人說小烏是性價比之選,這話並不錯,定位高端里適合聽流行的耳機並不多,想把HD800,T1的中頻推出來前期的投入恐怕不是我們這種窮人可以承受的。至於有人提到同樣流行走向的索尼大奶罩,我只能說如果放下信仰,它連和小烏比試的資格都沒有。
「旗艦價格,旗艦聲音,旗艦做工的次旗艦,勁浪和大家玩的不是一個遊戲。」貼吧大神NC 壕如是說,小烏都這麼叼了,那大烏呢?據說推好的大烏不輸大奧,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文僅代表作者聽感,歡迎留言討論。
∣用心·分享·聆聽·態度∣
Earphones & Chatting
耳機與雜談
不止談耳機
合作請聯繫微信
100237923


※讓你耳聽為實!耳機與雜談2017在帝都啟航!
※千元進階系列!tfz balance2m
TAG:耳機與雜談 |
※月薪8000元,如何做到年存10萬?
※2艘僅花4000萬到手 改裝一下近8000萬 這虧不能再吃了
※8000人花200萬隻為和她睡一覺
※我是怎麼把999塊錢花成8000元的
※月薪5000元月存8000元,白領們都在這樣賺「外快」!
※從8000到13000,工作五年,我終於擁有了自己的房子
※讓「老實人」有飯吃!8000塊起家,如今年收480億,靠養殖做到2000億
※豆號:這些產品單個就賣8000-30000元,看看對你有沒有機會!
※八路軍找老鄉借100萬,60年後兌現,如今還8000元
※半永久眉毛從380-128000都有,憑什麼價格相差這麼大!
※這世界上最有檔次的普洱茶,1800000元/餅,多數人沒見過!
※80000塊的床和8000塊的床到底有什麼區別?
※索尼又推了一台100寸大電視 這一次只要148000元
※我是如何在大二月入8000+?
※八路軍72年前找老鄉借100萬,如今兌現,還8000元
※八路軍71年前找老鄉借100萬,如今兌現,還8000元
※老太8000塊買只寵物豬,如今養到300斤賺大了
※2200萬+675萬+8000萬,數據告訴你勇士為何贏不了?
※2艘3000噸級戰艦僅花4000萬買到手改裝一下近8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