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讓中草藥材走進生活

讓中草藥材走進生活

讓中草藥材走進生活

中醫已經納入小學生課堂,涉及到一些生活中用到的中草藥,該怎麼辨別呢?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生活中常用到的中草藥材的鑒別方法和相關知識,在做當歸牛肉湯、党參排骨湯,甚至愛美的女性做茯苓面膜的時候就可以懂得怎麼挑選啦!

讓中草藥材走進生活

當歸

產地:甘肅

規格:微翹薄片,厚約1~2mm

全當歸一等:乾貨。上部主根圓柱形,下部有多條支根,根梢不細於0、2厘米,表面棕黃色或黃褐色,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具油性,氣芳香,味甘微苦,每公斤40支以內,無苔根、雜質、當歸蟲柱、霉變。

性味歸經:味甘;辛;苦;性溫。歸肝;心;脾經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

適應症: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扑損傷

鑒別:全歸長略呈圓柱形,下部有支根3~5條或更多,長15~25cm。外皮細密,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及橫當歸長皮孔。根頭(歸頭)直徑1.5~4cm,具環紋,上端圓鈍,有紫色或黃綠色的莖及葉鞘的殘基;主根(歸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歸尾)直徑0、3~1cm,上粗下細,多扭,有少數鬚根痕。質柔韌,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數棕色點狀分泌腔,木部色較淡,形成層環黃棕色。木質部色較淡;根莖部分斷面中心通常有髓和空腔。甘、辛,溫。歸肝、心、脾經。柴性大、乾枯無油或斷面呈綠褐色者不可供藥用。

以主根粗長、油潤、外皮色黃棕、斷面色黃白、氣味濃郁者為佳。

飲片:中層有淺棕色環紋,有油點,味甘微苦,質柔韌,香氣濃厚

偽品、混淆品

1. 東當歸:東當歸在日本和朝鮮均作當歸藥用。其根較當歸為短,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全體有細縱皺紋及橫向突起的皮孔狀疤痕。主根短具細環紋,直徑為1、5~3厘米,頂端有葉柄及莖基痕,中央多凹陷,支根較多為10餘條或更多。質地堅脆,斷麵皮部類白色,木部黃白色或黃棕色。氣芳香,味甜而後稍苦。

2. 歐當歸:表面灰掠色或灰黃色,有縱橫紋,切麵皮部淡棕色,木部黃白色,靠根頭部的飲片切面散有多數棕色點狀分泌腔。氣微,味微甜而麻舌

3. 大獨活:表面有縱皺紋及多數橫向突起的皮孔狀疤痕,並可見滲出的棕褐色粘稠 的樹脂樣物質,質脆。斷麵皮部灰白色,木部黃白色。氣芳香,味微甜而後辛苦。

讓中草藥材走進生活


山藥

產地:河南

規格:光山藥 一等 乾貨。呈圓柱形,條勻挺直,光滑圓潤,兩頭平齊。內外均為白色。質堅實,粉性足。味淡。長15cm以上,直徑2.3cm以上。無裂痕、空心、炸頭、雜質、蟲蛀、霉變。

毛山藥 一等 乾貨。呈長條形,彎曲稍扁,有順皺紋或抽溝,去凈外皮。內外均為白色或黃白色,有粉性。味淡。長15cm以上,中部圍粗10cm以上。無破裂、空心、黃筋、雜質、蟲蛀、霉變。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

功效: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適應症: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鑒別:1.毛山藥是加工時不搓圓去皮的山藥。外形不一,多為扁圓形、略彎曲的柱形狀體,長15~30cm,直徑1.5~3cm。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有明顯的縱皺及栓皮未除盡的痕迹,或有小疙瘩,兩頭不齊。質堅脆,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足,顯顆粒性。氣無,味甘淡而微酸。

2.光山藥則為加工修整搓過的成品。呈長圓柱形,長約10~20cm,直徑約3~4cm,潔白光滑,粗細均勻,兩端平齊。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白色,粉質。臭微,味淡微酸,嚼之發粘。

山藥乾片含澱粉很多,用手摸時,感覺比較細膩,會有較多的澱粉粘在手上。木薯雖然含澱粉量也很大,但它的粗纖維比山藥多,手摸感覺比山藥粗糙,留在手上的澱粉也比較少。

偽品:1.木薯:外皮多已除去,有的殘存黑褐色及棕褐色的外皮,切斷面乳白色,粉性,近邊緣處可見形成層的環紋。中央部位有木心(導管群),有的有裂隙,由木心向四周擴散有黃色小點散在,有的呈放射狀及環狀散在的導管,味談,嚼之有纖維感。

2 天花粉: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有橫皺紋及凹入的鬚根痕。縱切面有黃色條狀的筋脈線(維管束)。橫切面可見筋脈點呈放射狀,無臭,味微苦。

3 番薯:切面白色或淡黃白色,粉性,可見淡黃的點狀或線狀筋脈。近皮部可見一圈淡黃棕色的環。質柔軟,用手可將薄片彎成弧狀而不折斷。 嚼之味甘甜。

4 參薯:表面淺棕黃色至棕黃色,有縱皺紋,常有未除盡的栓皮痕迹,質堅實,斷面淡黃色,很少散有淺棕色點狀物,氣味同山藥。

讓中草藥材走進生活


党參

產地:山西

規格: 潞黨 一等 乾貨,呈圓錐形.蘆頭較小。表面黃褐色或灰黃色。體結實而柔。斷面棕黃或黃白色。糖質多,味甜。蘆下直徑lcm以上。無油條,雜質、蟲蛀、霉變。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脾、肺經

功效:健脾補肺,益氣養血生津

適應症: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肺虛喘咳,氣短懶言,自汗,血虛萎黃,口渴。增強身體抵抗力、降低血壓、養血、補中益氣、治療胃潰瘍、治療糖尿病。

鑒別:」潞黨」,質量最佳。呈圓柱形,稍彎曲,根頭部有多個疣狀突起的莖痕及芽,莖痕頂端凹下呈圓點狀,習稱「獅子盤頭」;根頭下有緻密環紋,全體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支根斷裂處有黑褐色膠狀物,習稱「豆豉尾」。斷面平坦,有裂隙及放射狀紋理,皮部淡黃色至淡棕色,中間的木質部淡黃色,呈「菊花心」狀。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素花党參,甘肅、四川、陝西,無「獅子盤頭」,斷面裂隙多,根頭下緻密環紋較多。質堅韌,斷面不甚平整。嚼之有渣。

川党參,頂端有稀疏橫紋,不明顯;大條者亦有「獅子盤頭」,但莖痕較少;小條者根頭部較小,稱為「泥鰍頭」;斷面裂隙少,質地較軟而結實。斷麵皮部肥厚。味微甜、酸。

讓中草藥材走進生活


茯苓

產地:安徽

規格:一等:不規則圓球形或塊狀,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體堅實,皮細。斷面白色。大小不分,無霉變。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經、肺經、脾經、腎經。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腫。

2.赤茯苓:削去外皮後的淡紅色部分,功能滲利濕熱。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亦稱茯苓,切成小方塊,功能滲濕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細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寧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於去濕。

6.雲苓皮:是去濕大於健脾。

適應症: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鑒別:完整的茯苓呈類圓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外皮薄,棕褐色或黑棕色,粗糙,具皺紋和縊縮,有時部分剝落。質堅實,破碎面顆粒狀,近邊緣淡紅色,有細小蜂窩樣孔洞,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松根,習稱「獲神塊」。氣微,味淡,嚼之粘牙。以體重堅實、外皮色棕褐、皮紋細、無裂隙、斷面白色細膩、粘牙力強者為佳。

茯苓皮: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狀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內面白色或淡棕色。質較鬆軟,略具彈性。

茯苓塊:為去皮後切制的茯苓,呈塊片狀,大小不一。白色、淡紅色或淡棕色。

飲片:白茯苓:為不規則的片塊,長1-2cm;表面白色至類白色,略粗糙或平坦。質堅硬。氣微,味淡。

赤茯苓:形同白茯苓。表面淡棕紅色至棕褐色。

茯苓皮:為不規則形的片塊,長約至4cm。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具不規則皺紋及疣狀突起。內表面類白色至淡棕色,質柔軟,略具彈性。氣微,味淡、微澀。

茯神:為方形的片塊,邊長4-5cm,厚0.5-0.7cm。表面白色至類白色,較平坦,中間或一側有類圓形松根木。質硬,折斷面較粗糙。氣微,味淡。

將茯苓於地上劃線,能畫出線者為假。放嘴裡嚼有顆粒感,且黏牙,三次以上為好。

關注健康,關注【冬日中醫】微信平台(微信號:idongriapp),心態好心情好身體好,遇見更好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冬日中醫 的精彩文章:

這9個「偏方」治不了病,還可能致命!

TAG:冬日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讓木頭走進生活,讓生活回歸自然
瑜伽走進生活,努力優雅生活
中醫醫療如何走進生活 艾茸有「秘籍」
走進遊戲 走進兒童
一組圖帶你走進慈禧太后的奢侈生活
傳統手工藝走進美好生活
帶你走進「異形生物」博物館!膽小者慎入!
帶你走進清初四僧的生活
走進兼職「鑒黃師」的生活
走進北極人民的真實生活,吃生食住冰屋
走進雕塑台 體驗藝術家真實的工作與生活狀態
重慶現代美式走進生活,小資生活給你不一樣的生活情調!
帶你走進多肉植物中的兔耳家族
走進庭院深處的 「蔬」香生活
新速騰e品質 生活體驗館走進廣州
走進紅色岳西 享受綠色生活
體驗式德育活動走進學生心靈
走進越南農村女孩的生活!
實拍走進藝妓的神秘獨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