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全球森林地圖:中國大片灰白,日本幾乎全綠;經驗與教訓何在 ? | 短史記
短史記微信號:tengxun_lishi
圖註:中國及周邊國家森林覆蓋率地圖
文 | 楊津濤
近日,谷歌地圖推出「全球森林監察」(Global Forest Watch)功能,可實時顯示全球森林的覆蓋情況。從上圖可以看到,中國華北、東北、西北等很大面積區域呈現灰白色;日本則幾乎全部為深綠色所覆蓋。
谷歌地圖的這一新功能,很真實地反映了中、日兩國森林覆蓋率的真實情況。據中國官方統計,2012年,中國森林總面積194542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20.36%;據日本官方統計,1995年,其森林覆蓋率已達到67%。那麼,日本能夠維持如此高的森林覆蓋率,有什麼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嗎?
中國林業史上的彎路
據《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研究 總論》一書的統計,1949年前後,中國的森林覆蓋率,華北約5%,東北高達45%,華東約為26-55%,中南約為17%,西南約為12-25%,西北約為1.7-1.79%。
1、照搬蘇聯的「大木頭主義」,對森林的破壞很嚴重
1949年後,林業部門制定了「普遍護林、護山,大力造林育林,合理採伐、利用木材」的建設方針。但
在實際操作上,出於經濟發展需要,學習蘇聯模式,將木材生產作為了林業部門的核心工作。
如林業專家彭鎮華後來總結的那樣,當時「一提到我們的森林如何評價,我們的專家就認為,單位面積內,還是這個林分,這塊地,這個工程裡頭,產多少方木材,就一個指標,甚至木材的質量好壞都不考慮」。①這種僅注重森林的經濟價值,照搬蘇聯「大面積皆伐,等待間隔皆伐,實行天然更新」的採伐政策,後來被稱為「大木頭主義」。②除木材生產之外,
大鍊鋼鐵及開荒種田
,也曾大規模砍伐森林。老家在廣東台山永華村的葉惠明回憶,童年時村尾有座小森林,「真是佳木蔥蘢、綠蔭遮天……裡面許多高高矮矮的樹,只有一條小路進去,光線暗」,但是1980年回鄉發現,「該處已成光山,僅有萋萋荒草」③。廣西為例1958年因燒炭、鍊鋼等砍伐的木材有1750萬平方公里,是國家當年從廣西採購木材數量的10倍之多。從1957年~1960年,國營林場從419處增加到1960處,防護林遭到嚴重破壞。如西南地區的嘉陵家、涪江、沱江流域的森林覆蓋率,從28%減少到60年代的3%—5%;河南省東部防護林被破壞80%;甘肅省的防護林被砍掉22.4萬畝等等。1973年~1976年,全國森林覆蓋率12.7%。伴隨森林破壞而來的是一系列水土流失及自然災害。
雖然林業部當時也曾要求「每年完成的更新面積相當於上年的採伐面積,其中人工更新面積要相當於上年的皆伐(指將林區內樹木全部砍除)面積」。但這個目標實際上很難實現。
1979年普查發現,在122個林業局中,有55個更新量不及採伐量,更新欠賬86萬平方公里。
另外,這一時期的造林主要以「用材林」為主。1955年完成的2565萬畝造林中,有55%,即1420萬畝為「用材林」;至1974年,全部造林中的「用材林」更是達到75.5%——這些樹木本身即係為砍伐而種植,對總體森林覆蓋率的回升,作用非常有限。④圖註:通過谷歌地圖「全球森林監察」,查詢到的中國森林覆蓋率情況
2、作為「硬任務」的木材生產,重要性序位一直高於作為「軟任務」的營林造林
1976年後,中國林業漸趨正常。1979年,農業專家劉遒維提交了名為《長江有變成第二條黃河的危險》的文章。他認為如果再不積極植樹造林,保持水土,將會對長江領域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隨後,中國爆發了一場以「森林的作用」為主題的大討論,並引起了高層的注意。⑤1984年,中國開始實施《森林法》及其他一系列森林法規,將林業工作重點,逐步轉換為植樹造林、擴大綠化。
但具體操作上的轉型極為困難。1980年森林工業總投資259億元,營林業投資僅36.3億元,前者是後者的7倍之多。
國家對林業部門的投資,仍然呈現三七開(營林三,森林工業七)的畸形格局。
1981年~1997年,中國木材需求缺口平均每年增長10%左右,森林的採伐速度自然也沒有能夠放緩。木材生產作為「硬任務」,其序位也始終高於作為「軟任務」的營林。如1982年全國造林1.2億公頃,成活保存面積不足1/3;這一成活部分中,不能成林者、成林不能成材者、成林又能成材者,約各佔1/3。真正起到警醒作用的,是1998年特大洪水。
此後,國家開始大力推行「封山植樹,退耕還林」。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六大林業重點工程」出台,規劃範圍覆蓋了全國97%以上的縣。⑥2003年,國家發布《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希望在2010年使森林覆蓋率達到19%以上、2020年達到23%以上,2050年達到26%以上。據谷歌「全球森林監察」(Global Forest Watch)所顯示(見上圖),該決定的短期目標可以說基本實現。
日本可供借鑒的經驗
日本1897年即頒布有《森林法》,開始關注森林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但自30年代開始,砍伐量急驟上升,曾長期遠大於種植量,如1941~1945 年, 日本有360萬公頃的林地被砍伐,約佔其林地總面積的15%。二戰結束後,日本開始實施森林恢復政策。
1、用各種財政優惠政策,鼓勵林主造林、育林;政府出資購地,興建保護林涵養水源
1946年,日本政府頒布《森林資源造成法》,允許造林者以造林總成本的一半數額來購買政府發行的造林債券, 政府則在造林後以票麵價值回購這些債券, 亦即
對造林成本給予一半補貼
。該法效果一般,於1948年終止。1950年,政府頒布《造林臨時措施法》,要求林地所有者必須在5年之內在政府分給的林地上造林, 否則, 政府可另找第3者進行分成造林, 並裁決造林方和所有者之間收入分成的合同。亦即強制林地所有者造林
。次年,農林水產省建立造林財政系統,向造林者提供低息貸款和優惠的稅收政策,減輕其經濟負擔。進入80年代,政府的財政補助重點轉向天然林的培育和保護,對因禁止皆伐天然林的林主進行財政補償,對培育天然林的林主免徵固定財產稅、財產實際所得稅等。⑦自50年代起,日本
政府出資,在重要河流水源附近
購買
林地,大規模興建保護林, 以利水源涵養。據統計,日本各種防護林,在1955年時只有250萬公頃,1965年擴大到409萬公頃,1979年達708萬公頃,1984年升至834萬公頃。⑧圖:通過谷歌地圖「全球森林監察」,查詢到的日本森林覆蓋率情況
2、多種少砍,木材需求的70%依賴進口
日本的戰後重建,以及60、70年代的經濟高速發展,都對木材構成了巨大的需求。自60年代開始,日本選擇自國外大量進口木材。主要進口國包括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和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大規模的進口,使日本森林的輪伐期(指兩次砍伐同一片森林的間隔期)得以延長至60~100年。⑨
二戰期間,日本曾侵略過很多東南亞國家。
戰爭結束後,日本以「經濟開發借款」等方式,對東南亞國家進行「援助賠償」。這種援助往往帶有保障對日木材供應的條件。
如1945年菲律賓的森林覆蓋率約為60%,20 世紀50~60年代,菲成為日本重要的原木進口國,1969年其森林覆蓋率下降至約33%。與之對應的,則是日本減少了森林的砍伐量。2005~2011年,日本全國每年主伐面積7~8萬公頃,間伐面積52~55萬公頃,年均採伐森林約4000萬立方米。同期,日本年均森林蓄積量約6700萬立方米。因砍伐量小,林業在日本產業中所佔比例極小,2014年僅佔GDP的0.1%。2014年,日本全國使用木材約9000萬立方米,其中只有1900萬立方米木材是本國生產,約70%依靠進口。⑩3、森林資源私有化程度高,並不一定就會導致對森林資源的濫砍濫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森林資源在日本,有58%為私人所有,約92萬戶家庭有1公頃以上的森林財產。如前文所述,經營林場周期長、收益慢,為鼓勵私人種樹,政府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比如依照法律給予經營者林業補助金或林業專用資金貸款(無息或低息),用於植樹造林或修建林道等;從事林業者,還能獲得15個相關稅種的減免,如森林財產繼承稅只有4.8%。
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也曾實施過一次「集體林權改革」,將林地經營權下放給農民。但最後農民不滿意,承包林地不積極;政府也不滿意,認為農民拿到林地就濫砍濫伐。改革歸於失敗。
其失敗原因,大致有三:
1、國有森工企業的抵制。
"1985年,國家決定開放南方集體林區木材市場。這項衝擊了國有木材公司既得利益的改革遭到了林業主管部門的強烈抵制。抵制這項改革的主要做法就是通過各種途徑反映集體林區出現的亂砍濫伐,給中央造成集體林區將趨於無林化的印象。"2、國家沒有能夠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林區普遍路況很差,且路況越差,農民承包意願就越低;一般林農也無法獲得足夠的運輸工具。
「中央派出的調查組觀察不到木材價格上漲引發的農戶節約使用木材的行為,卻能觀察到堆積在路邊待售的木材。當時運材汽車奇缺,將木材運出林區的難度是很大的。大量木材堆積在路邊,確實會給調查人員帶來如此下去森林將被砍光的感受。」3、稅費過重,扼殺林農積極性。
當時一份對海南省瓊山市的調查表明,「木麻黃的售價為230元/噸,9種稅費合計110.66/噸,扣除採伐、裝車成本50元,運輸成本50元,林農所得19.34元/噸,僅占木材銷售價格的8.4%」。(11)圖註:2010年,世界部分主要國家森林覆蓋率變化(聯合國糧農組織)
注釋
①彭鎮華:《中國城市森林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成都《林業園林簡報》第19期;②《王長富學術論文選集》,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64頁;③葉惠明:《暮春吟》,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13,第178頁;④張建龍主編:《現代林業統計評價研究》,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年,第42—57頁;⑤李成剛:《1979,中國第一次生態意識大普及》,見《經濟記憶(上)》,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年,第316—322頁;⑥朱永傑:《可持續發展的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年,第211、212頁;⑦劉青,《戰後日本森林資源變化中政府的影響》,《公共管理學報》2006年第3卷第1期。⑧柴禾:《日本林業值得借鑒的六個方面》,《河南林業科技》1981年第1期;⑨劉春發:《日本林業經營的現狀與問題以及其對中國的啟示》,《林業經濟》2015年第5期。⑩《國外林業技術考察報告選編 1978至1982年(下冊)》,林業部外事司主編,第426頁。(11)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2009-201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P223-250。
◎
長按二維碼
,關注「短史記」微信公眾號(微信id:tengxun_lishi);
無法長按二維碼,請在微信中直接搜索「
短史記
」↓↓↓

※「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國民政府派軍隊赴台有其必要性 | 短史記
※「龍的傳人」、「炎黃子孫」這類說法,直到民國才開始出現 | 短史記
※「龍的傳人」、「炎黃子孫」這類說法,直到民國才開始出現
※「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國民政府派軍隊赴台有其必要性
※重溫七十年前舊文: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 | 紀念胡適去世55周年
TAG:短史記 |
※風靡日本的中國畫家周逸鶴:精美絕倫的冰雪畫!
※日本教科書中的中國歷史地圖,難得一見,發人深思!
※中國第一個縣——絳縣 地圖風貌和歷史沿革
※毛冬華:上海城市中國畫
※日本地震,中國網民一片叫好,怎麼看?(深度好文)
※雲岡石窟,中國唯一全皇家建造的石窟
※俄羅斯四面楚歌:中國雪中送炭,普京感恩
※岡田英弘:明朝復興的中國是蒙古化的中國
※中國地下長城,華夏國防的史詩之作
※「敦煌莫高窟: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展亮相美國
※神書《推背圖》:預言日本亡國,中國統一台灣!
※東方歷史沙龍流落異域的中國古地圖
※這個地方比江蘇省還大,曾經屬於中國,如今分屬於俄羅斯和蒙古國
※中國古代寺觀壁畫:佛道天國的人間範本
※流落異域的中國古地圖
※文章中國詳細歷史地圖-3版本-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中國的佛塔
※張岱年: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說中國文化,人生大道,各有千秋!
※中國神書《推背圖》預言日本亡國,中國統一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