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就問一句!你看病中的這8種行為,很可能影響最終治療
大三級醫院人滿為患,「看病難」;
基層醫療機構卻門可羅雀,「沒病人」。
大醫院醫患比失調,基層的醫療資源卻沒能充分發揮。
面對此情況2017基層醫療怎麼干呢?這個國家計劃要做四件事幫他們!
日前,由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管理研究所實施的「全國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原名為「全國縣級醫院管理及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項目」,代稱「極光計劃」)正式啟動。
「極光計劃」旨在響應國家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及「全面提升縣級公立醫院綜合能力」的總體要求,助力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在2016年一整年的時間裡,「極光計劃」的足跡遍布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安徽、四川、重慶首批7個試點省市。
2017年「極光計劃」再次起航,結合了2016年培訓成果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
2017增設到七大學科覆蓋22個省萬家縣域醫療機構
2017年,「極光計劃」的專家隊伍不僅依然有樊代明院士、王辰院士、申昆玲教授活躍在培訓課堂上,同時,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寧光院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專家霍勇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醫學專家吳一龍教授以及藥學專家史錄文教授加入,
他們將作為「極光計劃」各專業領域專家組組長,與各省專業學術帶頭人一起,推動縣域醫療機構的學術與臨床診療能力發展。
2017年,專業學科培訓由原來的四個增加為七個,即在2016年「極光計劃」項目中成人呼吸、兒童呼吸、心血管代謝以及消化專業學科的基礎上,將新增腫瘤、內分泌代謝以及藥學相關專業培訓。同時,項目將由原來的7個省市增加到22個省,針對這22省的縣鄉村醫療機構綜合診療能力的提升,培訓10000家縣域醫療機構。
看病中這8種行為,很可能影響你的治療
要想儘早查出病症,恢復健康,光靠醫療條件的提升也是不夠的,需要雙方的配合。
就醫過程中,你留意過自己的言行嗎?
其實你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舉動,不僅可能引起醫生的反感,更可能危害你的健康。
頭條妞提醒大家,下面這8件事千萬別再做了。
1.插隊亂問,打擾醫生
「醫生,我這個病很急,能先給我看嗎?」「大夫,我就問一句……」
無論候診大廳,還是醫生診室,都會有一些患者為能提前看上病「插隊夾塞」。
挂號本是為了保證所有人享有均等的就診時間和質量,隨便插隊問話不僅干擾其他患者,
更會分散醫生注意力,是一種嚴重不尊重他人的表現。
醫生思路突然被打亂,匆忙回答的問題也很難保證準確性。
所以大家應多一些耐心,若時間有限,可通過網路提前預約,按就診時段前來就診。
有些問題也可以先找諮詢台或大夫助手解答,應盡量不打擾正在看病的醫生。
2.只見片子,不見患者
在門診,經常會有人拿著親戚、朋友的一大堆化驗單、片子挂號看病,這總是讓醫生左右為難。
臨床證明,影像檢查在診斷中只能作為部分證據,僅靠一張片子來看病,很難判斷疾病與影像之間有多大的相關性。
患者對病症的描述、近期感受變化,以及醫生對病人的查體結果要佔30%~40%。
這種情況下,大夫只能幫著看個大概,病人自己不來很容易貽誤診治。
如果由於人在外地,就診實在不方便,也要盡量準備完善的資料,代為看病的人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在初步診斷後,病人仍應親自前來。
3.隱瞞隱私的病症
因羞於啟齒,隱瞞病情成為婦科、男科和一些感染科比較常見的現象。
「大夫,我這個病因不太好說。」「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感染的。」
一些涉及病人隱私的病症,患者在表述時常會有所保留。
但臨床上,隱瞞可能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和處方決定,干擾治療效果。
類似的情況還有故意誇大或說輕病情。無論出於什麼目的,都不應刻意隱瞞關鍵信息。
若實在不方便談及,可將最核心病症信息告知醫生。
如自己遇到了什麼問題和障礙,癥狀和疼痛持續多長時間,對生活的影響程度如何,用藥後是否有副作用或效果等,也可帶上近期的診斷書。
4.一問三不知
問:「第一次疼是什麼時候?」答:「就是昨天……不對,好像前天就不太舒服。」
問:「你出現這種情況幾次了?」答:「應該不是第一次,但幾次我也記不清了。」
門診中,這種「一問三不知」的情況時常會干擾醫生的診斷。
病人提供的有效信息越多,越容易做出準確的診斷。如果說不清,醫生為了排查可能病因,難免要開出更多檢查。
有些對時間要求極為嚴格的治療,如溶栓、解毒等,不準確的信息可能會直接造成生命威脅。
有中風、心臟病等慢病的患者,一旦感覺身體不舒服,必須牢記發病部位和時間,最好自己做個日常記錄,就診時帶好。
健康人群平時也要留意自己的睡眠、飲食、意外傷害等情況。
5.總提以前的大夫
「別的醫生和你診斷結果怎麼不一樣?」「以前那個大夫說這個葯得一直吃,你怎麼給我停了?」
一些疾病的病程發展快速,前一次和後一次的診斷結果完全不同是有可能的,且每個醫生臨床經驗不同,對病情的判斷也會受到影響。
多聽聽不同醫生的看法是有必要的,但類似的質疑如果太多,會破壞醫患信任,影響醫生的客觀診斷。
患者遇到診斷結果不一致時,可多看幾家醫院,選擇知名醫院或專科知名醫生就診,結合此前醫生的診療建議,請專家幫忙分析利弊,避免在盲目奔波就診中耽誤病情。
6.盲目自我診斷
網路搜索越來越簡單,自我診斷的人也越來越多。
「大夫,我是腎陽虛,你給我開點補腎虛的葯吧。」「醫生,我嗓子疼,給我開點消炎藥吧。」
還沒等醫生診斷,已經給自己「確診」的患者就會直接提出要求。
網路讓健康養生信息更易獲得,也能讓老百姓學到更多健康知識,有些老年患者還會積极參加養生講座、買健康類圖書報刊學習,這些都是好事。
但學習歸學習,切不可過度「迷信」。
醫學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每個人的病情複雜程度各異,片面對號入座極易造成誤判。
任何一個大夫都會比病人經驗多,患者應和醫生正確溝通,把不舒服告知醫生,接下來就把病情放心交給醫生。
如果的確有疑問,建議患者在就診前列個問題清單,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詢問醫生,切忌在未諮詢醫生的情況下擅自用藥。
7.治療半途而廢
治療過程中,有兩種病人常有半途而廢的想法。
一種是剛剛看到療效,感覺不錯,就著急著出院停葯;另一種是暫時沒看到療效,就換藥或放棄治療。
一些感冒、發燒的病人經常是癥狀剛見輕就不管了;一些腫瘤、代謝疾病治療周期長,很少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患者也容易放棄。
患者應當對疾病有個基本的認識,初步了解病程周期。
通常療程的長短要根據臨床經驗確定,流感、拉肚子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用藥治療,常見婦科病、皮膚病需要3~6個月治療,腫瘤、慢病管理的治療周期則更長。
在治療過程中,大夫可能會結合一些對症措施減輕你的痛苦和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如果有急需解決的病痛,可告知醫生,優先採取措施。
8.不遵醫囑
怕有副作用私自減葯,複查說不來就不來,把改變生活方式當耳旁風,就連最簡單的按時吃藥,很多病人都做不到。
病人的依從性對疾病最終痊癒至關重要。
無論是哪種不遵醫囑的行為,都可能拖長病程,阻礙身體康復。
要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就要相信醫生,遵醫囑是患者必須做到的首要任務,容不得打一點折扣。
本文節選自縣域衛生,生命時報。
想看更多的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頭條健康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健康頭條號(jktoutiaohao)

※協醫話健康:戀愛中的大腦,男女不一樣
※她從不吸煙,卻最終死於肺癌!香煙正慢慢吞噬著我們的生命
※「血饅頭」治肺癆?「健康中國」專家解讀:如何讓結核菌滾蛋
※豬肝能明目?還是悠著點吃吧!小心豬肝里的這些「毒」! | 真相
※協醫話健康:艷星切除乳房,只為保命?
TAG:健康加油站 |
※如果你的腳底疼痛難忍,別忽視,你可能是得了這種病!
※這4種病,你可能都沒聽說過,但比癌症還要命!
※腰痛也可能是大病,看看這張表,你就懂了!
※腳底疼痛難忍,別忽視,你可能是得了這種病!
※翹臀看上去很美,但很可能是一種病
※你腳痛的元兇可能就是它,中醫說可以這樣治!
※小一半准媽孕中期都會得這種病!有這些癥狀可能就是了!
※得了這種胃病雖不致命,但任它發展,結果很可能就是癌症!
※如果你的身體這個地方感到疼痛,那麼可能就是肺癌!
※血中這個指標正常,你可能還是得了腎病!關鍵要看它
※男人的腳底如果有這三種情況,那他可能就再也「做」不懂了
※小麥居然能治這種病,你可能沒有聽過!
※這樣睡覺居然差點讓他癱瘓了?這個壞習慣你可能也有!
※這些景點美得不像話,你想說你見過?可能一個都沒去過!
※我可能養的是假多肉,不然為什麼跟大神家的姿態一點都不一樣?
※這些花好養又好看,還能凈化空氣!最後一種你可能沒見過
※這些就是最偉大的電影,可能你大多數沒聽說過,遺憾
※亂養生就是在養病,快看看可能你就是其中一個
※牙疼不是病,可能是身體里這個地方火太大,一碗豆粥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