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扁斫輪,父親的智慧能否傳給兒子
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匾在堂下斫輪,放下工具,來到堂上,問齊桓公說:「請問,您所讀的書,說的是什麼呀?」
齊桓公說:「書里說的是聖人之言。」輪匾問:「聖人還在嗎?」齊桓公說:「已經死了。」
輪匾說:「那麼,你所讀的,不過是古人的糟粕罷了!」
齊桓公說:「我讀書,你一個工匠怎麼敢議論。說得有道理還可以,說得沒道理就要治你的死罪。」
輪匾說:「以我所做的事來看待這件事,斫輪,太慢了或太快了都不堅固,只有不快不慢,得之於心,而應於手,這當中有一種不能說出的感覺。我不能把它傳給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不能受教於我,所以我70歲了還在斫輪。古時候的人已經死了,它們傳不下來的東西也死了。那麼,你所讀的東西,不過是古人的糟粕而已。」
古人說的話,或寫成的書,能不能表達或傳遞道?
在上面的寓言里,齊桓公試圖通過閱讀古聖人之言來把握大道。莊子借輪匾的話提出了一個哲學問題:假如有人把握了某件事情的道,並且留下了語言、文字。我們能否通過語言來領悟他人所體會的「道」?這個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概念能否把握「道」,我們能否通過概念來傳遞對道的認識?這是哲學上的大問題。
莊子的看法是我們不能用概念來把握道。在莊子看來,象輪匾斫輪之類技巧和心得都不能傳給兒子,更不用說「道」了。所以,齊桓公不能通過讀聖人之書來學到治國或養生之道。如果以言為名言、為概念的話,意為對事物的整體或根本規律的認識的話,莊子觀點是「言不盡意」。
正因為如此,李白的兒子不是大詩人,魯班的兒子也不是能工巧匠,趙奢的兒子趙括紙上談兵打了敗仗。在莊子看來,人類沒有辦法用概念來把握世界,更沒有辦法用語言把智慧傳達給他人。
那麼,我們要問莊子:如果真的如你所說,名言、概念無法把握世界,那麼,豈非哲學不可能有了嗎?為什麼你還要寫那麼多哲學著作呢?對此,莊子也有回答:「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莊子》一書所用的語言,無論是是變動不居的「卮言」,借重古人、老人的「重言」,或寄託於故事的「寓言」,都不是普通的語言,而是「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但不論怎麼說,即使是「荒唐之言」,也是言,莊子實際上也在傳達某種思想。
莊子的觀點在魏晉時期得到了深化,王弼、嵇康等人講「言不盡意」,「得意忘言」 ,大體上還是順著莊子的思路。其中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東晉時的歐陽建提出「言盡意說」,他指出了名、言兩個方面的功能。其一,事物作為對象而存在,如果不用名稱、概念加以辨別,人們對它的認識就不清晰;其二,人們心中有了對事物的規律性的認識,如果不用語言把它表達出來,就不能和別人交流思想。這就是說,「意」要靠言來闡發和交流。如果沒有語言作為物質的外殼,人們對事物的概念就不會清晰,也無法把自己的思想告訴給別人。
思維對存在的把握,語言是中間環節。哲學家認識世界同樣離不開語言這個工具,現代哲學越來越重視對語言的功能、語言的日常用法的分析,以此來澄清一些哲學問題的含義。莊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言意關係問題,並作出了很有深度的思考。這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思考提供了一個比較高的起點。

※磨磚不能作鏡,坐禪能否成佛
※惠子的質問,莊子能否知道魚的快樂
※逆向思維的利與弊
※老子教導世人保持沉默,為什麼還留下《道德經》五千言
※莊子、屈原、康德、愛因斯坦,如何看待空間的有限與無限
TAG:南通成雲雷 |
※孩子的疑似父親是雙胞胎兄弟,能否做親子鑒定呢?
※能否讓孩子將鈣和鋅一起補
※海賊王,父子的較量,烏索普能否超越自己父親?
※愛 能否摧殘孩子
※能否給我一輩子的守護
※爐石傳說競技場改動,親女兒法師能否保住「一姐」地位?
※火影中能夠匹敵輪迴眼的究極瞳術,能否超越輪迴眼?
※能否把真正的智慧留給下一代?
※父母能否讓孩子樹立正確是非觀,影響孩子一生!
※火影中能夠匹敵輪迴眼的究極瞳術,能否超越輪迴眼
※誰說女兒才是小棉襖?生兒子的優勢讓你羨慕到不能否認
※我們能否逃離玻璃的籠子?
※象媽育兒|父母個子矮 孩子身高能否補救?家長必知!
※面相看你能否沾子女的光
※跟趙麗穎合作的男演員都火了,唯獨他沒火,再搭檔陳喬恩能否翻身
※野蠻女友能否駕馭自己的男友呢?
※天蠍男能否堅守承若一輩子?
※幫獨子捐器官老父就提一個疑問:能否和對方保持聯繫
※父子在海邊帶回圓石,敲開一看,朋友詢問能否轉讓